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疏表面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汪怀远 孟旸 +1 位作者 赵景岩 朱艳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0-96,共7页
表面润湿性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作为润湿的一种特殊状态,近年来双疏表面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双疏表面在疏水、疏油、防污染、自清洁、低摩擦性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归纳了双疏表面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双疏... 表面润湿性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作为润湿的一种特殊状态,近年来双疏表面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双疏表面在疏水、疏油、防污染、自清洁、低摩擦性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归纳了双疏表面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双疏表面的研究新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疏表面 制备方法 性能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特殊形貌基材构建的耐磨双疏表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江琦 陈梦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89-2198,共10页
双疏表面因在自清洁、防污、防腐蚀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双疏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因机械摩擦等作用,易造成微-纳结构及双疏官能团的破坏而影响双疏性能。因此,如何提高机械稳定性能已成为双疏表面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双疏表面因在自清洁、防污、防腐蚀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双疏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因机械摩擦等作用,易造成微-纳结构及双疏官能团的破坏而影响双疏性能。因此,如何提高机械稳定性能已成为双疏表面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首先,介绍了基材微结构对双疏表面的影响;接着,从化学刻蚀、电化学刻蚀、激光加工、电化学沉积、压印或模板等制备方法综述了微结构基材-机械稳定双疏表面的构建;指出特殊形貌基材通过尺度较大的规整凹凸结构为附着的尺度较小的纳米粗糙表面和疏液基团提供了保护,进而实现机械稳定性;最后,总结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形貌 双疏表面 机械稳定性 制备方法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超双疏表面自修复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婷 范振忠 +4 位作者 刘庆旺 王继刚 才力 付沅峰 仝其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85-3193,共9页
超疏水/超双疏材料存在耐久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因此很大程度影响了超疏水/超双疏材料的实际应用。受自然界中荷叶、三叶草等超疏水表面在受到破坏后,表面粗糙结构和表面组成可以恢复直到生物死亡的启发,科研学者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出修复... 超疏水/超双疏材料存在耐久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因此很大程度影响了超疏水/超双疏材料的实际应用。受自然界中荷叶、三叶草等超疏水表面在受到破坏后,表面粗糙结构和表面组成可以恢复直到生物死亡的启发,科研学者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出修复超疏水/超双疏材料的一些方式。本文从低表面能物质和表面微观结构的自修复角度出发,综述了影响超疏水/超双疏表面的自修复方式。当超疏水/超双疏表面受到物理破坏或者化学破坏时,失去超疏水以及超疏油性能,在温度、相对湿度、机械、UV等诱导条件下,低表面能物质迁移至表面完成自修复过程以及表面微观结构的自修复,从而使超疏水以及超疏油性能得以恢复。价格低廉的环保材料和系统性地研究自修复的机理是将来超疏水/超双疏自修复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超双疏表面 自修复 表面能物质 表面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低表面能修饰的超双疏涂层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静 孔庆刚 +1 位作者 张龙 钱海燕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6-72,共7页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机械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超双疏涂层材料。方法采用三种尺寸的微纳米二氧化硅和环氧树脂制成微纳米凹凸结构,在此基础上修饰低表面能的氟碳单分子层,制备超疏水超疏油涂层。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机械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超双疏涂层材料。方法采用三种尺寸的微纳米二氧化硅和环氧树脂制成微纳米凹凸结构,在此基础上修饰低表面能的氟碳单分子层,制备超疏水超疏油涂层。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涂层表面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接触角测量仪测试涂层表面的接触角和滚动角。经过砂纸摩擦、耐化学腐蚀和耐溶剂性能测试,分别评价超双疏涂层材料的耐磨损性和化学稳定性。结果涂层对水、乙二醇和花生油等表面张力在34~72 mN/m范围内的液体具有超疏特性。砂纸上机械摩擦5次循环后,对花生油的接触角保持在155?以上,滚动角保持在5?以下;摩擦10次循环后,对水和乙二醇的接触角均保持在154°以上,滚动角保持在2.5?以下。涂层经p H=14的碱溶液和正庚烷浸泡,168h后,对水和乙二醇仍保持超疏性能;96h后,与花生油接触角在153?以上,滚动角在10?~20?之间。结论该涂层具有良好的超疏水超疏油性能及良好的耐磨损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工业领域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凹凸结构 SIO2 表面能修饰 双疏表面 耐磨损性 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坡缕石制备的稳定超双疏涂层
5
作者 高兴华 黄啸 +2 位作者 张晓强 王欣 许春玲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水、油接触角大于150°的超双疏表面,因其在防污、防粘、防腐、自清洁和管道运输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备受关注。但因为超双疏表面结构的脆弱性,目前制备出的超双疏涂层仍具有稳定性不足和价格高昂的问题。使用溶胶-凝胶法在... 水、油接触角大于150°的超双疏表面,因其在防污、防粘、防腐、自清洁和管道运输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备受关注。但因为超双疏表面结构的脆弱性,目前制备出的超双疏涂层仍具有稳定性不足和价格高昂的问题。使用溶胶-凝胶法在坡缕石(palygorskite,pal)表面原位生长二氧化硅(SiO_(2))并进行氟化改性,制备高含氟量的pal@SiO_(2)-F填料,利用分层喷涂的方法将pal@SiO_(2)-F填料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结合,制备出具有超双疏性的PDMS/pal@SiO_(2)-F涂层。pal@SiO_(2)-F填料中氟元素含量达到了33.14%,涂层的水、白矿油接触角分别达到160°和158.2°。电镜观察发现,复合涂层表面的微米尺度pal颗粒与表面生长的SiO_(2)纳米突起堆积,共同构成双重粗糙结构。PDMS作为粘结剂,为涂层与基底提供稳定的结合力,pal颗粒为表面的纳米结构提供支撑,使涂层捕获的气膜能够稳定存在,涂层在经历白矿油浸泡和腐蚀测试后,仍表现出优异的拒液性,同时在自清洁测试中展现出优异的自清洁性和抗污性。PDMS/pal@SiO_(2)-F超双疏涂层凭借其独特的制备方法和性能及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展示出广泛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疏表面 坡缕石 聚二甲基硅氧烷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湿性改变对压裂液返排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祝琦 蒋官澄 +1 位作者 杨艳明 孟中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69,100,共4页
压裂破胶液长期滞留会对储层造成二次伤害。受储层物性和地层水影响,单纯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手段,难以保证持久的低界面张力,达不到高效、快速返排的目的。介绍了一种"双疏表面"润湿处理剂FCS,采用测量固液界面接触角的方法... 压裂破胶液长期滞留会对储层造成二次伤害。受储层物性和地层水影响,单纯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手段,难以保证持久的低界面张力,达不到高效、快速返排的目的。介绍了一种"双疏表面"润湿处理剂FCS,采用测量固液界面接触角的方法,评价"双疏表面"的润湿性;通过对致密砂岩驱替,计算渗透率损害率,评价"双疏表面"的形成对压裂液返排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FCS处理的致密砂岩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分子膜,使岩石表面变成"双疏"表面,油、水固液接触角均大于90°。对比岩心驱替结果,经"双疏"处理后的岩心破胶液伤害率为18.3%,低于单纯添加助排剂的液相伤害率。固液界面接触角和岩心驱替结果证明,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使之成为"双疏表面",不仅是一种促进压裂破胶液高效返排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有助于后续驱替洗油,提高"三次采油"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双疏表面 压裂液 压裂液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