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环入渗仪的缓冲指标对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来剑斌 罗毅 任理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5,共7页
双环入渗仪在测定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时被广泛采用。本文采用不同直径的双环入渗仪(内环直径分别为20 cm、40 cm、80 cm和120 cm)和不同的内外环直径比,即不同的缓冲指标(0.2、0.33、0.5和0.71),进行了16组定水头积水入渗试验,研究了双... 双环入渗仪在测定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时被广泛采用。本文采用不同直径的双环入渗仪(内环直径分别为20 cm、40 cm、80 cm和120 cm)和不同的内外环直径比,即不同的缓冲指标(0.2、0.33、0.5和0.71),进行了16组定水头积水入渗试验,研究了双环入渗仪缓冲指标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环直径较小的入渗仪,其累积入渗过程曲线的分布较分散;随着入渗环直径逐渐增大,分散范围逐渐缩小。另外,随着缓冲指标的逐渐增大,测定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并没有明显的增大或减小趋势,但内环直径20 cm的入渗仪测定的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波动最大,而80 cm和120 cm内径的双环入渗仪测定的土壤饱和导水率最稳定,并且始终非常接近。因此,相对于双环入渗仪内环大小或土壤非均质性的影响,双环入渗仪的缓冲指标对于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的影响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饱和导水率 双环入渗 缓冲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取现场黄土饱和渗透系数的双环入渗法 被引量:8
2
作者 林鸿州 彭建兵 +1 位作者 杨华 贾书岭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3-533,共11页
土体渗透性参数的测定是解决与水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使现场原状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的测定更为准确,通过一种易于安装和固定的防蒸发型双环入渗仪,研究黄土的入渗规律与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的入渗分区可分为饱和区、湿润... 土体渗透性参数的测定是解决与水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使现场原状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的测定更为准确,通过一种易于安装和固定的防蒸发型双环入渗仪,研究黄土的入渗规律与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的入渗分区可分为饱和区、湿润区与干土区,其中饱和区的入渗深度约占总入渗深度的1/2,而湿润区土体的饱和度在70%以上,这一特征与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假设较为接近,但在应用基于Green-Ampt模型的规范法(SL237-042—1999)求取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时,发现该法会高估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因此,结合Green-Ampt入渗模型与土水特征曲线主要增湿路径的特点,提出了能合理测定现场黄土饱和渗透系数的双环入渗法,对GreenAmpt入渗模型参数加以修正,即直接采用干土区的初始基质吸力水头值,且该值由张力计实测或由主要增湿曲线求得;需采用入渗试验前期的平均入渗率;所对应的湿润锋发展深度需经由水分传感器实测而得。研究结果表明该法能合理估算现场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渗透性 土水特征曲线 双环入渗 非饱和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区不同尺寸双环入渗仪对比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阳勇 陈仁升 +3 位作者 宋耀选 郭淑海 刘章文 王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8-331,336,共5页
设计7组不同内外径的双环入渗仪,在位于祁连山区的黑河上游平坦草地开展多次野外土壤入渗试验,对比分析双环入渗仪内外环尺寸对土壤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环入渗仪内径相同时,外径越大则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越小;外... 设计7组不同内外径的双环入渗仪,在位于祁连山区的黑河上游平坦草地开展多次野外土壤入渗试验,对比分析双环入渗仪内外环尺寸对土壤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环入渗仪内径相同时,外径越大则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越小;外径相同时,内径越小则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越小。初始入渗率与双环入渗仪尺寸关系不显著,但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与入渗仪缓冲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安装简便,用水条件,试验可靠等多方面因素,推荐山区使用内径20cm,外径40cm的双环入渗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入渗 入渗 饱和导水率 缓冲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法的双环入渗过程监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中三 周启友 +2 位作者 卢德宝 宋震 庞宇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117,共5页
本文应用电阻率成像法对双环入渗过程进行二维监测研究。通过在双环(内环直径25 cm,外环直径50 cm)内外以十字交叉的形式布置48个电极,获取了双环入渗过程二维剖面的视电阻率值。分析入渗过程不同深度测点视电阻率变化,得出分层饱和的... 本文应用电阻率成像法对双环入渗过程进行二维监测研究。通过在双环(内环直径25 cm,外环直径50 cm)内外以十字交叉的形式布置48个电极,获取了双环入渗过程二维剖面的视电阻率值。分析入渗过程不同深度测点视电阻率变化,得出分层饱和的时间。视电阻率成像监测双环入渗获取了水流入渗的近似形状,尤其是外环的侧向渗流,表明双环入渗促进内环的近垂向入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入渗 视电阻率成像 侧向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双环入渗仪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权 张建丰 +3 位作者 张杰 曾辉 胡克林 刘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8-324,共7页
为克服传统双环入渗仪的供水不稳定、读取和记录数据工作量大的问题,该文基于定水头法测量导水率的原理,设计了一种高效的自动双环入渗仪。该入渗仪采用非接触式电容感应液位传感器来监测内环和外环内的水位(精度<1.5mm);将激光测距... 为克服传统双环入渗仪的供水不稳定、读取和记录数据工作量大的问题,该文基于定水头法测量导水率的原理,设计了一种高效的自动双环入渗仪。该入渗仪采用非接触式电容感应液位传感器来监测内环和外环内的水位(精度<1.5mm);将激光测距传感器(精度<1mm)安装在圆柱形蓄水器的顶部,以连续自动监测供水量;高精度液位控制系统与电磁阀组合以保持恒定水头。通过理论分析,增大蓄水器中的液面与双环中的液面之间的压力差,可使自动双环入渗仪的初始供水速率远高于马氏瓶的初始供水速率。自动双环入渗仪的精度和可靠性试验于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农业大学绿苑试验场进行,并进行了该自动双环入渗仪和传统双环入渗仪之间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选定土壤的稳定入渗阶段,用马氏瓶测量的稳定入渗速率为0.0685 cm/min,该自动双环入渗仪的稳定入渗速率为0.0687 cm/min,自动双环入渗仪实测数据与Philip的理论入渗模型计算结果吻合(R^2>0.99)。结果表明,该自动双环入渗仪的自动化测量结果可靠,对今后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研究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双环入渗 激光传感器模块 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 电磁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直径对土壤入渗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任宗萍 张光辉 +1 位作者 王兵 师阳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97,103,共5页
双环法是测定土壤入渗速率最为广泛最为经典的方法,但双环直径可能影响土壤入渗速率测定结果,因其为地表积水有压入渗,在坡地上测定时,因整平地表时会产生很大扰动,从而产生测定误差。研究设计5组不同直径的双环入渗试验,分析双环直径... 双环法是测定土壤入渗速率最为广泛最为经典的方法,但双环直径可能影响土壤入渗速率测定结果,因其为地表积水有压入渗,在坡地上测定时,因整平地表时会产生很大扰动,从而产生测定误差。研究设计5组不同直径的双环入渗试验,分析双环直径对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累计入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环内环直径分别为15,20,25,30cm时,初始入渗速率分别是常规内环直径为35cm双环的88.3%,110.8%,119.9%,100.7%,稳定入渗率分别是54%,73%,85%,89%。对不同时刻入渗速率进行T值检验发现,用内环直径为20,25,30cm双环测定的入渗过程与常用内径为35cm的双环测定土壤入渗过程无显著差异。考虑地表扰动因素、试验需水量等多因素的影响,可用内环直径20cm、外环直径为35cm的双环替代目前常规内环直径为35cm,外环直径为50cm的双环,用于坡地土壤入渗速率测定,可以减少地表扰动,从而准确测定土壤入渗率,又能节约用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入渗 土壤入渗速率 累计入渗 双环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初始含水率和降雨强度对黏黄土入渗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0
7
作者 刘汗 雷廷武 赵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为研究初始含水率和降雨强度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采用径流-入流-出流法和双环入渗法测量比较,采用不同降雨强度(204、0和60 mm/h)和3种土壤含水率(2.60%1、0.4%和19.5%)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入渗性能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为研究初始含水率和降雨强度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采用径流-入流-出流法和双环入渗法测量比较,采用不同降雨强度(204、0和60 mm/h)和3种土壤含水率(2.60%1、0.4%和19.5%)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入渗性能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双环法测量的土壤初始入渗率随着含水率增加而增加,稳定入渗率则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通过Kostiakov、Horton和Philip入渗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径流-入流-出流法测量结果均优于双环法测量结果,而且Horton入渗模型回归结果优于其他入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入渗性能 降雨 双环入渗 地表结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土壤的入渗及其模拟分析 被引量:47
8
作者 吴长文 王礼先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71-75,共5页
本研究对北京密云水库库区的8种主要林分的坡面土壤入渗指标采用双环入渗仪和针头式人工降雨器同时进行测试试验。对常见的四种入渗模型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得出了林分的入渗率均大于对照荒草坡.试验分析表明.双环入渗过程虽然与天然... 本研究对北京密云水库库区的8种主要林分的坡面土壤入渗指标采用双环入渗仪和针头式人工降雨器同时进行测试试验。对常见的四种入渗模型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得出了林分的入渗率均大于对照荒草坡.试验分析表明.双环入渗过程虽然与天然降雨入渗条件差别较大,但采用Horton入渗模型可方便地计算出林地土壤的有效贮水量,它与土壤孔隙法测试的结果是很接近的.而针头式人工模拟降雨人渗试验采用Smith—P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在降雨条件下的入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入渗模型 双环入渗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体优先域及其对水分入渗的贡献——以云南省呈贡和昭通玄武岩质斜坡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宗恒 徐则民 李凌旭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3-791,共9页
为了全面得到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体中优先域结构类型,以2个试验区5个玄武岩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示踪试验揭示优先域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双环入渗试验对不同深度非饱和带土体渗透特征进行测定,揭示优先域对水分入渗的... 为了全面得到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体中优先域结构类型,以2个试验区5个玄武岩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示踪试验揭示优先域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双环入渗试验对不同深度非饱和带土体渗透特征进行测定,揭示优先域对水分入渗的贡献。研究表明: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体中优先域结构类型除了传统的植物根系腐烂后残留的通道、动物通道、土体干缩裂隙以外,还存在有根系-土体以及砾石-土体接触带空隙以及气候冻融交替产生的裂隙,其中植被根系对大孔隙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试验区斜坡非饱和带土体的饱和渗透速度随深度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土体饱和渗透速度最大值高达513.6 mm/h(表层);最小值13.33 mm/h,受广泛分布的优先域影响下形成的斜坡饱和带高渗透盖层对降水入渗的贡献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带 优先域 染色示踪 双环入渗 高渗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尺度下土壤入渗特征参数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锦 付雷 +1 位作者 刘元晴 安永会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26,29,共5页
以华北平原中等区域尺度下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环入渗仪测定土壤入渗曲线,并利用经典入渗模型来率定入渗特征参数,同时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来研究区内土壤入渗参数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发现:适宜于该区域土壤入渗特... 以华北平原中等区域尺度下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环入渗仪测定土壤入渗曲线,并利用经典入渗模型来率定入渗特征参数,同时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来研究区内土壤入渗参数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发现:适宜于该区域土壤入渗特征参数计算的是Horton和Kostiakov模型;各入渗特征参数具有中等的变异程度并服从正态分布。在区域尺度内各入渗特征参数空间变异程度受空间异质性影响较大,各入渗参数的空间自相关距离在2 979.12~4 079.11m。利用Kriging插值结果分析表明:区域上农田土壤入渗参数受到人为随机性影响较大,空间上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双环入渗 入渗模型 区域尺度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典型绿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杜建会 方政 林志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869-9877,共9页
绿地对于缓解城市洪涝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土壤入渗的定量化研究是评价城市绿地雨洪调蓄能力的关键。受城市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差异较大。采用双环入渗仪对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典型乔草和... 绿地对于缓解城市洪涝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土壤入渗的定量化研究是评价城市绿地雨洪调蓄能力的关键。受城市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差异较大。采用双环入渗仪对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典型乔草和灌草绿地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进行测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绿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处于中等至较高水平,但受机械和人为压实作用,绿地土壤容重偏大,总孔隙率偏低,加上外来客土影响,土壤物理性黏粒含量高,且有人为侵入体混入等,从而抑制了绿地表层土壤的水分入渗;(2)灌草相对于乔草对绿地表层土壤水分入渗的改善更为明显,这主要与前者的根系分布较浅有关,此外灌草绿地的凋落物更易留存,且其细根分解较快,这均有助于表层土壤有机质的及时返还,从而促进了绿地表层土壤的水分入渗;(3)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绿地土壤的水分累积入渗量随时间变化更符合Kostiakov模型。未来广州市绿地的建设及管理应减少土壤压实及外来客土混入,适当增加灌草比例,使其兼顾旅游休闲和雨洪蓄积功能,从而有助于海绵城市的高效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土壤入渗 双环入渗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琊山林场主要林地类型土壤入渗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纯洁 吴中能 +2 位作者 于一苏 刘俊龙 张春祥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6期63-66,共4页
利用双环法对红琊山林场9种典型样地土壤的入渗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种样地影响入渗因素中土壤含水量、容重等因子与渗透速率呈线性负相关,土壤孔隙度与渗透速率呈线性正相关。各林地渗透速率有差异,但都强于坡耕地。林地下垫面... 利用双环法对红琊山林场9种典型样地土壤的入渗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种样地影响入渗因素中土壤含水量、容重等因子与渗透速率呈线性负相关,土壤孔隙度与渗透速率呈线性正相关。各林地渗透速率有差异,但都强于坡耕地。林地下垫面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间接影响到土壤的入渗速率。本研究将9块典型样地渗透能力分为4个等级:松栎混交林属于第1等级;5年生麻栎、1年生麻栎、天然林属于第2等级;马尾松林、国外松林、2年生麻栎林属于第3等级;麻栎萌发林、坡耕地属于第4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双环入渗 土壤物理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入渗测试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晓冰 李阳芳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5期18-21,共4页
土壤水分入渗率是决定坡地降水入渗与径流比例的关键,也是水分循环和土壤侵蚀模型中的重要参数.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双环入渗、圭尔夫入渗、环刀室内入渗测定法,对昆明城市绿地进行了渗透实验和分析研究,得出4种土壤水分入渗测定方法测... 土壤水分入渗率是决定坡地降水入渗与径流比例的关键,也是水分循环和土壤侵蚀模型中的重要参数.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双环入渗、圭尔夫入渗、环刀室内入渗测定法,对昆明城市绿地进行了渗透实验和分析研究,得出4种土壤水分入渗测定方法测得的土壤水分入渗率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线对比,最终选取最为接近人工模拟降雨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双环入渗测定方法作为最适宜该实验地的土壤水分入渗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入渗 测试方法 城市绿地 模拟降雨 双环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壤压实对入渗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娟 张建波 鲁晓东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市区土壤经过大规模压实降低了入渗率,从而导致雨水径流增加。在弗罗里达州北部城市建筑工地上采用双环法研究了不同压实程度下土壤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弗罗里达州中北部不同压实程度土壤的入渗能力差异较大;土壤压实越严重,其土壤密... 市区土壤经过大规模压实降低了入渗率,从而导致雨水径流增加。在弗罗里达州北部城市建筑工地上采用双环法研究了不同压实程度下土壤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弗罗里达州中北部不同压实程度土壤的入渗能力差异较大;土壤压实越严重,其土壤密度越大、孔隙度越小,土壤入渗率越小;严重压实的土壤中存在水分入渗的限制层,致使稳定入渗率明显降低;土壤初始入渗率与稳定入渗率的差异较大,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尽管压实和没有压实的入渗率有较大的变化,但建筑活动或压实处理后减少了入渗率的70%~99%。城市土壤入渗率的减小导致地表径流系数以及发生洪涝的几率和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 锥形穿入计 双环入渗 入渗 暴雨径流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双环、试坑浸水试验和数值模拟反演的Q3黄土饱和渗透系数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小虎 黄跃廷 +5 位作者 胡海军 陈铄 陈锐 王崇华 汪慧 康顺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41-2951,共11页
为准确获取原状Q_(3)黄土的竖向和水平饱和渗透系数,进行了原位、室内试验测试以及数值模拟反演,并应用大型试坑浸水试验检验了所获饱和渗透系数的可靠性。进行了不同内径尺寸的原位双环入渗试验,获取了竖向饱和渗透系数,并应用室内试... 为准确获取原状Q_(3)黄土的竖向和水平饱和渗透系数,进行了原位、室内试验测试以及数值模拟反演,并应用大型试坑浸水试验检验了所获饱和渗透系数的可靠性。进行了不同内径尺寸的原位双环入渗试验,获取了竖向饱和渗透系数,并应用室内试验测试了竖向和水平饱和渗透系数以及持水曲线;应用COMSOL软件对双环入渗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检验了所测饱和渗透系数的可靠性,利用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优的竖向和水平饱和渗透系数取值,并利用反演结果对试坑进行数值模拟,将其水分入渗情况与实测值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现场进行双环入渗试验时选取较大内径的双环获得的竖向饱和渗透系数更为合理。针对双环入渗试验,数值模拟反演所得最优饱和渗透系数在竖向上接近于原位试验所得竖向饱和渗透系数、水平向上接近室内所测水平向饱和渗透系数,竖向饱和渗透系数比水平向饱和渗透系数更加显著地影响水分入渗过程。通过对大型试坑水分入渗情况的验证,检验了反演所得最优饱和渗透系数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饱和渗透系数 浸水试验 双环入渗试验 数值模拟 水分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质地及同一质地水分入渗差异——以山西保德县、岚县、榆次区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晓茹 牛俊杰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20-24,共5页
为探究不同土壤质地以及同一质地的不同层位土壤的入渗量,根据黄土高原土壤质地划分原则,以山西省保德、岚县、榆次为例,采用双环刀入渗法,对土壤入渗量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同一质地下的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土壤质地的入渗率。结果表明,土壤... 为探究不同土壤质地以及同一质地的不同层位土壤的入渗量,根据黄土高原土壤质地划分原则,以山西省保德、岚县、榆次为例,采用双环刀入渗法,对土壤入渗量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同一质地下的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土壤质地的入渗率。结果表明,土壤入渗流量从保德到榆次、西北到东南存在显著差异,也显示出砂壤带、轻壤带、中壤带Ⅰ不同质地下的土壤的入渗流量不同,褐土的渗透流量较红土的大,位置相对较高的地区的渗透流量较大,同一质地下的不同地区的土壤入渗率也有所不同。本次研究进一步说明山西不同地区,不同质地土壤入渗率的差别,为评价该地区土壤水资源和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提供准确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 双环入渗 渗透流量 稳定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南昌地区有无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入渗实验
17
作者 周巍 杨连辉 裴青宝 《农技服务》 2015年第2期77-77,共1页
通过运用双环法对南昌郊区有无植被覆盖下的土壤进行土壤水分入渗试验,为南昌地区的水土保持参数提供参考数据以及为以后市区绿化和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草地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和裸地的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有明显的... 通过运用双环法对南昌郊区有无植被覆盖下的土壤进行土壤水分入渗试验,为南昌地区的水土保持参数提供参考数据以及为以后市区绿化和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草地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和裸地的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有明显的差距。水分入渗速率:草地>裸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入渗 南昌 草地 裸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渗透系数测定与计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50
18
作者 胡顺军 田长彦 +1 位作者 宋郁东 甘永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2,共5页
为准确地测定土壤渗透系数,采用能态学的观点,分析了双环入渗法和环刀法测定土壤饱和渗透系数时饱和土体中压力势的分布规律,根据达西定律定量研究了双环入渗法和环刀法测定土壤渗透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土壤饱和渗透系数大于双环... 为准确地测定土壤渗透系数,采用能态学的观点,分析了双环入渗法和环刀法测定土壤饱和渗透系数时饱和土体中压力势的分布规律,根据达西定律定量研究了双环入渗法和环刀法测定土壤渗透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土壤饱和渗透系数大于双环入渗法测定的稳定入渗速率;当采用双环入渗法和环刀法测定土壤的饱和渗透系数时,土壤剖面土壤水压力势分布规律不同。因此,这2种测定方法对应的计算饱和渗透系数的公式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渗透 试验 稳定入渗速率 压力势 双环入渗 环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测估的林地稳渗率对比初探 被引量:14
19
作者 闵雷雷 于静洁 +1 位作者 张广英 王胜宝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6-38,共3页
稳定入渗率(稳渗率)是衡量土壤渗透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双环入渗法(RI)、人工降雨法(RS)和Guelph渗透仪法(GP)测估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油松林地的稳渗率。三种方法测估的稳渗率分别为0.5mm/min,0.35mm/min和0.04mm/min。在此基础上,对... 稳定入渗率(稳渗率)是衡量土壤渗透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双环入渗法(RI)、人工降雨法(RS)和Guelph渗透仪法(GP)测估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油松林地的稳渗率。三种方法测估的稳渗率分别为0.5mm/min,0.35mm/min和0.04mm/min。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可为今后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为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土壤渗透性能的初步研究,存在着测定的样本点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入渗 人工降雨法 Guelph渗透仪 稳定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主要灌区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淑红 陈晓飞 +3 位作者 张广涛 刘伯超 谢立群 汤先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8-169,177,共3页
渠系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是描述整个渠系的水量损失情况的重要指标。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还是灌区合理运行管理、水资源优化调度的重要基本参数。采用试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市10个主要灌区的渠系水利... 渠系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是描述整个渠系的水量损失情况的重要指标。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还是灌区合理运行管理、水资源优化调度的重要基本参数。采用试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市10个主要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进行了研究。主要介绍系列研究成果中大闸灌区、辽蒲灌区、浑南灌区和浑北灌区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 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 渗透系数 蒸发损失 双环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