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源热泵与市政热力双热源供暖系统设计与运行分析
1
作者 郑志凯 都杨杨 《暖通空调》 2025年第1期149-153,共5页
介绍了北京市某项目的供暖节能改造,从减少投资成本、降低后期维护费用、缩短投资回收期及应对极端天气的角度,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低温空气源热泵与市政热力双热源运行方案。改造完成后,通过1个供暖季的运行,与传统市政蒸汽供暖系统相比,... 介绍了北京市某项目的供暖节能改造,从减少投资成本、降低后期维护费用、缩短投资回收期及应对极端天气的角度,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低温空气源热泵与市政热力双热源运行方案。改造完成后,通过1个供暖季的运行,与传统市政蒸汽供暖系统相比,双热源供暖系统能源消耗总量减少了49.4%、供暖费用减少了650084.23元,充分验证了双热源供暖方案的节能减排效果,为供暖节能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市政热力 双热源 供暖 节能减排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双热源热泵供热性能研究及除霜实验
2
作者 高昊天 苑翔 季轩昂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7-242,共6页
以空气、水为热源,实验研究双热源热泵水冷蒸发器不同水温、水量占比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通过温控器将水温分为20、30℃两档,通过阀门控制水冷蒸发器水量占比在0%、67%、100%三档,共设置4组不同工况对制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 以空气、水为热源,实验研究双热源热泵水冷蒸发器不同水温、水量占比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通过温控器将水温分为20、30℃两档,通过阀门控制水冷蒸发器水量占比在0%、67%、100%三档,共设置4组不同工况对制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工况下水冷蒸发器进出口温度、制热量变化,研究双热源热泵和单空气源热泵在除霜期的制热量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水源的补热作用可提升系统制热性能,相较于单空气源系统,其他3种工况下双热源系统运行期间平均能效比分别为2.26、2.61、2.54,相较于单空气源系统提升31.4%、51.7%、47.7%,其中工况2、工况3的系统能效比最高值可达3.04、3.44。温度高、水量占比大的水冷蒸发器对系统的补热作用明显,相同水量下,水温高的系统能效比提升效果好。同时水源的补热作用可改善系统的结霜问题,单空气源系统相较于双热源系统除霜时间长、效果差,在强制除霜的作用下会消耗掉部分系统制热量,导致其能效比低于双热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系统 性能系数 除霜 双热源 水量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双热源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钱程 谷波 +2 位作者 田镇 马磊 杨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9-574,共6页
针对纯电动汽车双热源热泵系统,采用单一空气源热泵模式和双热源热泵模式进行系统实验,得到系统的性能参数,推得各部件损失占比等.结果表明:吸取1kW废热后,制热量和能效比最大,分别提高了46.58%和28.07%;部件相对损失占比最大的为压缩... 针对纯电动汽车双热源热泵系统,采用单一空气源热泵模式和双热源热泵模式进行系统实验,得到系统的性能参数,推得各部件损失占比等.结果表明:吸取1kW废热后,制热量和能效比最大,分别提高了46.58%和28.07%;部件相对损失占比最大的为压缩机46.64%~50.07%,其次是冷凝器30.09%~33.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车热泵 双热源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带中间换热器的双热源高温热泵系统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卫卫 曹兴起 +1 位作者 何雅玲 周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0-74,80,共6页
为了提高工业高温热泵系统的热力性能,实现对工业低温余热的高效综合回收,提出了一种带中间换热器的双热源高温热泵系统。第一级热泵以CO2为工质、以空气为热源,在超临界状态下将冷水加热到中间温度。第二级热泵以R152a(二氟乙烷)作为工... 为了提高工业高温热泵系统的热力性能,实现对工业低温余热的高效综合回收,提出了一种带中间换热器的双热源高温热泵系统。第一级热泵以CO2为工质、以空气为热源,在超临界状态下将冷水加热到中间温度。第二级热泵以R152a(二氟乙烷)作为工质,从工业余热源吸收热量,将用水加热到所需的高温,并且在中间换热器中将CO2加热到过热状态。对该双热源热泵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发现给定R152a在中间换热器温降的情况下,CO2存在最大的过热度,使得整个系统达到最佳运行工况。以回收50℃废水余热为例与单热源热泵进行比较,平均供水量是后者的两倍多,单位质量热水的耗功量减少43.2%,性能系数和火用效率分别平均提高41.9%和23.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泵 双热源 中间换热器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热源作用下土壤高温热湿迁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华军 路俊超 +1 位作者 杨宾 齐承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10-1915,共6页
建立双热源作用下低饱和度土壤高温热湿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其中考虑固相颗粒间水蒸气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源温度增加,砂土温度呈整体升高趋势,同时湿度变化也十分剧烈,其中热源附近的湿度呈先快速减小后逐渐增... 建立双热源作用下低饱和度土壤高温热湿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其中考虑固相颗粒间水蒸气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源温度增加,砂土温度呈整体升高趋势,同时湿度变化也十分剧烈,其中热源附近的湿度呈先快速减小后逐渐增大趋势;而远离热源处的湿度呈先增大后逐渐减小趋势。与砂土相比,粘土的温度场和湿度场变化较微弱。随着热源间距增大,土壤温度场达到稳定的时间有所延长,且土壤湿度峰值的出现时间整体向后推迟。当砂土和粘土的初始饱和度分别在20%和30%附近时,水蒸气迁移效应会明显缩短土壤温度场达到稳定的时间;而当土壤趋向于干燥或饱和状态时,上述效应呈逐渐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高温 热湿迁移 双热源 水蒸气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热源型太阳能热泵夏冬两季节能运行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智 刘骥 虞维平 《建筑节能》 CAS 2008年第3期67-69,共3页
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两大途径,太阳能热泵系统以其显著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一种将太阳能热水器与家用热泵型空调器结合运行的双热源型热泵系统,并对其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构成进行了介绍。在对其... 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两大途径,太阳能热泵系统以其显著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一种将太阳能热水器与家用热泵型空调器结合运行的双热源型热泵系统,并对其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构成进行了介绍。在对其在夏、冬两季运行工况下的节能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泵 双热源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热源置换通风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倪波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19,共3页
通过实验手段细致分析研究了置换通风系统中双热源的情况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总热气流送入量下 ,单热源和双热源形成的温度场有很大的不同 ,辅热源的存在降低了温跃层的高度和上部区域的温度 ,分散的热源对置换通风系统不利。讨论了辅... 通过实验手段细致分析研究了置换通风系统中双热源的情况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总热气流送入量下 ,单热源和双热源形成的温度场有很大的不同 ,辅热源的存在降低了温跃层的高度和上部区域的温度 ,分散的热源对置换通风系统不利。讨论了辅热源气流温度、辅热源气流流量、辅热源焓值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通风 温跃层 温度梯度 双热源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热源螺旋管水箱换热器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婷婷 张洳铭 +3 位作者 叶天震 张欢 由世俊 马骁 《暖通空调》 2020年第11期100-106,共7页
建立了水箱换热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以优化后的水箱模型为基础,模拟研究了上螺旋管距水箱顶面的距离、下螺旋管距水箱底面的距离、螺旋管弯曲直径与水箱直径之比、螺旋管螺距、水箱高度与直径之比、入口流速等参数... 建立了水箱换热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以优化后的水箱模型为基础,模拟研究了上螺旋管距水箱顶面的距离、下螺旋管距水箱底面的距离、螺旋管弯曲直径与水箱直径之比、螺旋管螺距、水箱高度与直径之比、入口流速等参数对水箱换热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回归分析得到了螺旋管外侧努塞尔数Nu与各因素之间的拟合关系式。结果表明,螺旋管弯曲直径与水箱直径之比、螺旋管螺距、入口流速对螺旋管外侧Nu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热源 水箱 螺旋管换热器 换热性能 结构参数 努塞尔数(Nu)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土壤双热源热泵系统运行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晓明 李通禹 陈柏龙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8-533,共6页
目的解决土壤源热泵在我国严寒地区长期运行导致该地区的土壤热失衡现象以及空气源热泵在严寒地区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方法以沈阳市某办公建筑为例,利用DEST软件模拟该建筑的全年逐时冷、热负荷以及沈阳地区室外温度变化,以土壤热平衡... 目的解决土壤源热泵在我国严寒地区长期运行导致该地区的土壤热失衡现象以及空气源热泵在严寒地区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方法以沈阳市某办公建筑为例,利用DEST软件模拟该建筑的全年逐时冷、热负荷以及沈阳地区室外温度变化,以土壤热平衡为计算依据,计算土壤中的吸热与释热的热量差值以及空气源热泵的补热热量。结果设计了空气-土壤双热源热泵系统,且在我国严寒地区供暖运行工况下,得出了使用双热源热泵系统时室外最佳温度切换点的计算原理及方法,以及在沈阳地区切换使用空气-土壤双热源热泵系统的室外最佳温度点为-8℃。结论空气-土壤双热源热泵系统各自在高效率期间内正常运行,可以有效地解决严寒地区的土壤热失衡现象,更加高效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土壤双热源热泵系统 土壤热平衡 最佳温度切换点 高效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水双热源复合热泵系统性能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俊芳 赵耀华 +2 位作者 王皆腾 赵会刚 李楠 《建筑技术》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利用恒温恒湿环境仓模拟室外环境条件,对空气–水双热源复合热泵系统的单水源制热、单空气源制热和空气–水双热源制热3种运行模式在不同环境温度和湿度、低温水箱水温、水流量等参数条件下的系统性能系数COP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恒温恒湿环境仓模拟室外环境条件,对空气–水双热源复合热泵系统的单水源制热、单空气源制热和空气–水双热源制热3种运行模式在不同环境温度和湿度、低温水箱水温、水流量等参数条件下的系统性能系数COP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水源制热模式系统随低温水箱水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单空气源制热时空气温度变化对系统COP影响较大;蒸发器进风温度和进水温度的有效温差是空气–水双热源制热时影响从空气侧和水侧同时获取热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水双热源 复合热泵 系统性能 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热源作用下侧吸罩流场及捕集效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怡 第五徐涛 黄艳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8-573,592,共7页
在精炼镁车间内,广泛存在着双热源作用下的侧吸罩,研究双热源之间的影响将为研究双热源产生污染气体的捕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在实验与数值模拟误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同一局部排风系统中存在两个热源(主热源... 在精炼镁车间内,广泛存在着双热源作用下的侧吸罩,研究双热源之间的影响将为研究双热源产生污染气体的捕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在实验与数值模拟误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同一局部排风系统中存在两个热源(主热源、辅热源)时,辅热源位置、辅热源初始速度以及辅热源初始温度对侧吸罩流场和排风罩捕集主热源产生污染气体捕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辅热源位于主热源与排风罩之间时,随着辅热源初始速度的增加,侧吸罩的捕集效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捕集效率出现在初始速度为1.0 m/s时.(2)当辅热源位于排风罩相对主热源之外时,随着辅热源初始温度从300 K增大到600 K,侧吸罩的捕集效率降低8.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热源 侧吸罩 流场特性 捕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热源除湿干燥机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璧光 钟群武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木材干燥 除湿干燥机 双热源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热源质量流量传感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云 王小军 +3 位作者 何丹 李正清 李小金 蔡宇宏 《真空与低温》 2017年第6期341-344,共4页
在微小气体流量测量中,双热源型质量流量传感器具有精度高、反应快以及良好的环境温度适应性等特点。利用ANSYS.FLUENT软件,从反映传感器性能的线性度及灵敏度两大指标出发,改变质量流量传感器热流密度、热源间距、管径等参数进行数值... 在微小气体流量测量中,双热源型质量流量传感器具有精度高、反应快以及良好的环境温度适应性等特点。利用ANSYS.FLUENT软件,从反映传感器性能的线性度及灵敏度两大指标出发,改变质量流量传感器热流密度、热源间距、管径等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影响双热源型质量流量传感器性能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双热源型质量流量传感器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热源 数值模拟 线性度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双热源除湿干燥机运行工艺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霍光青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2,共3页
高湿双热源除湿干燥机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干燥设备,本文分析了高温双热源除湿干燥机的工作特点,总结了RCG30G热泵除湿机的运行经验,对这种干燥机的运行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双热源 除湿 干燥机 运行 木工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双热源小型家用供热机组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帅 杨前明 丁鸿昌 《太阳能》 2014年第9期43-46,共4页
给出了双热源小型家用供热机组的电气控制硬件与软件的设计方案,研制成功以PLC为控制核心、触摸屏为监控平台的机组电气控制器样机。控制系统通过对系统运行参数检测,以"能源廉价优先"为原则,对系统运行实现能量调控,获得最... 给出了双热源小型家用供热机组的电气控制硬件与软件的设计方案,研制成功以PLC为控制核心、触摸屏为监控平台的机组电气控制器样机。控制系统通过对系统运行参数检测,以"能源廉价优先"为原则,对系统运行实现能量调控,获得最优能效比。系统实际运行测试表明:与普通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或太阳能集热系统相比,双热源小型家用供热系统性能更具节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摸屏 双热源 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热源供热运行方案的优化
16
作者 张述坤 杜志文 《石油石化节能》 2013年第9期57-58,共2页
2010年国电濮阳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热源分别以国电南线、北线两条主管线与中原石油勘探局供热管理处基地一次网联网,改变了油田基地热源格局,使油田基地锅炉房由油田总部基地基本热源锅炉房(基地南区锅炉房为尖峰热源锅炉房)变... 2010年国电濮阳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热源分别以国电南线、北线两条主管线与中原石油勘探局供热管理处基地一次网联网,改变了油田基地热源格局,使油田基地锅炉房由油田总部基地基本热源锅炉房(基地南区锅炉房为尖峰热源锅炉房)变为濮阳市尖峰热源锅炉房,起到补充国电热源热量差额,保证濮阳市冬季严寒期供热质量的关键热源。同时,国电热源的进入也提高了油田供热的可靠度,降低了供热成本,减轻了环保压力。结合基地北区锅炉房锅炉设备及一次网现状,在国电热源总负荷不足的情况下,优化双热源供热运行方案,充分利用具有成本与环保优势的国电热源,既保证油田供热质量,又节能减排降本,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热源 燃烧效率 尖峰负荷 调节频率 供热能力 一次网 供热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和Matlab的纯电动汽车双热源热泵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彬彬 田镇 +1 位作者 杨林 谷波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7-62,共6页
针对现有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废热品位低,难于直接用于车内制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气和驱动电机废热的双热源热泵系统。利用AMESim和Matlab联合仿真技术建立了纯电动汽车双热源热泵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在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制热工况下... 针对现有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废热品位低,难于直接用于车内制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气和驱动电机废热的双热源热泵系统。利用AMESim和Matlab联合仿真技术建立了纯电动汽车双热源热泵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在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制热工况下系统性能以及控制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热泵系统可有效回收驱动电机的废热,减轻车外换热器的负荷;与空气源热泵相比,系统的制热性能有所提高;同时建立的仿真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系统实际的动态性能,从而缩短系统开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双热源热泵系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热源热泵系统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健强 朱家玲 刘国强 《节能技术》 CAS 2006年第3期268-269,283,共3页
基于太阳能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了双热源热泵系统。对该系统的各种不同运行工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天津地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地下水源热泵相比,在制热量和COP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节水量可以达到70%。
关键词 双热源 太阳能热泵 地下水源热泵 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太阳能-双热源热泵供暖系统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威 冯炼 +1 位作者 孙亮亮 李雨潇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以TRNSYS为平台搭建系统仿真模型,以该模型计算出的供暖季系统总能耗为优化目标,以集热器方位角、倾角、单位面积集热循环流量与单位集热面积蓄热水箱体积为优化变量,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系统进行了同步优化设计,并将方法应用于松潘地... 以TRNSYS为平台搭建系统仿真模型,以该模型计算出的供暖季系统总能耗为优化目标,以集热器方位角、倾角、单位面积集热循环流量与单位集热面积蓄热水箱体积为优化变量,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系统进行了同步优化设计,并将方法应用于松潘地区某铁路站房候车厅太阳能-双热源热泵供暖的系统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总能耗降低3.5%,为太阳能-双热泵联合供暖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供暖 双热源热泵 系统优化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热源热泵制热水与供暖性能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坤 彭曾根 《建筑节能》 CAS 2009年第11期52-56,共5页
通过对3种热泵供暖性能系数(COP)比较可知,太阳能热泵供暖COP值比空气源热泵高。运用试验分析和理论计算发现压缩机电效率随压缩机压缩比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规律,并直接导致双热源热泵系统制热水性能系数(COP)偏低,当热水温度超过时,COP... 通过对3种热泵供暖性能系数(COP)比较可知,太阳能热泵供暖COP值比空气源热泵高。运用试验分析和理论计算发现压缩机电效率随压缩机压缩比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规律,并直接导致双热源热泵系统制热水性能系数(COP)偏低,当热水温度超过时,COP值甚至<1。通过对系统供暖试验数据的拟合得到2个表征双热源热泵系统供暖性能优劣的数学模型,试验和模型都显示出当蒸发器进口水温为28℃左右时,系统供暖COP值最大,而当蒸发器进口水温偏离该值时,COP值都会下降。对双热源热泵系统制热水和供暖的不可逆程度分析发现当压缩机压缩比ε=3.4时,系统运行更接近可逆过程,即系统运行最佳,压缩比偏离该值会导致系统不可逆损失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热源热泵 电效率 压缩比 性能 不可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