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_2N连续流双泥系统反硝化除磷脱氮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亚宜 彭永臻 +2 位作者 李探微 王淑莹 李勇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46-1049,共4页
研究了基于缺氧吸磷理论开发出的A2N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对生活污水氮、磷的去除,重点考察了不同COD/TN、投碳方式及碳源对DNPAOS反硝化吸磷和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N在3 94~7变化时,反硝化除磷较好,除磷率稳定在87 03%... 研究了基于缺氧吸磷理论开发出的A2N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对生活污水氮、磷的去除,重点考察了不同COD/TN、投碳方式及碳源对DNPAOS反硝化吸磷和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N在3 94~7变化时,反硝化除磷较好,除磷率稳定在87 03%~92 95%,脱氮率从80 99%提高到了92 70%;而当COD/TN达到9 6以后,系统脱氮效果稳定在92%以上,除磷率却降至74%以下,TP去除量中反硝化吸磷比率下降,好氧吸磷比率升高;将外碳源投加在缺氧段,只能优先支持反硝化脱氮反应,而对缺氧吸磷有抑制作用.因此,理想的反硝化除磷环境为外碳源(电子供体)和NO3-(电子受体)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体系中.A2N双泥系统的建立有利于除磷、脱氮的稳定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反硝化 除磷 脱氮 A2N双泥系统 COD/TN 缺氧吸磷理论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曝气池HRT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立成 刘强 +2 位作者 刘晓伟 张爽 宋晓萌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6-732,共7页
目的研究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最佳后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方法通过改变后曝气池出水口位置的方法调节后曝气池HRT,研究不同后曝气池HRT条件下,双泥生物膜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和COD去除率的变化.结果在后曝气池HRT为2.4 ... 目的研究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最佳后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方法通过改变后曝气池出水口位置的方法调节后曝气池HRT,研究不同后曝气池HRT条件下,双泥生物膜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和COD去除率的变化.结果在后曝气池HRT为2.4 h的条件下,系统COD平均去除率为66.68%,NH4+-N平均去除率为88.41%,出水NH4+-N平均质量浓度为6.26 mg/L,大部分NH4+-N都在前段反应中去除,同步亚硝化反硝化不受COD质量浓度的限制;TP平均去除率在94.88%左右,厌氧释磷率稳定在45.24%左右,缺氧吸磷率最大,维持在54.59%.HRT为4.8 h时,TP平均去除率降至59.48%,可利用的COD质浓度逐渐减少,使运行后期的NH4+-N氧化率下降.结论对于长期运行的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保持后曝气池HRT为2.4 h,系统出水COD值可满足排放标准,脱氮效果稳定,除磷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化反硝化除磷 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 后曝气池 水力停留时间 双泥生物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泥法SBR培养驯化反硝化聚磷菌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磊 胡文容 裴海燕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7-50,共4页
采用双泥法SBR工艺对反硝化聚磷菌(DPB)进行培养驯化,经过60个周期的培养驯化,系统对TP、NH3-N、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左右、90%以上、85%左右。结合DPB释磷吸磷的生物机理,考察了COD、NH3-N、硝酸盐氮、TP在驯化初期、中期、运行稳... 采用双泥法SBR工艺对反硝化聚磷菌(DPB)进行培养驯化,经过60个周期的培养驯化,系统对TP、NH3-N、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左右、90%以上、85%左右。结合DPB释磷吸磷的生物机理,考察了COD、NH3-N、硝酸盐氮、TP在驯化初期、中期、运行稳定期一个周期内厌氧/好氧/缺氧交替环境下的变化趋势,其中硝酸盐氮在缺氧段的平均去除率由初期的39.4%提高至运行稳定期的77.1%,TP在缺氧段的平均去除率在运行稳定期提高至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双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培养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樊晓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8-725,共8页
目的研究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程度.方法以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丙酸钠、污泥水解酸化液六种碳源模拟废水,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对不同碳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六个系统中,... 目的研究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程度.方法以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丙酸钠、污泥水解酸化液六种碳源模拟废水,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对不同碳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六个系统中,淀粉的COD去除率最小,为45%,其余系统相差不大,去除率最大的是污泥水解酸化液,为88%;缺氧结束时系统出水PO_4^(3-)-P质量浓度分别为2.24 mg/L、3.00 mg/L、3.81 mg/L、1.40 mg/L、2.46 mg/L、1.18 mg/L;各系统每克M LSS的亚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27 mg/(g·h)、1.15 mg/(g·h)、1.58 mg/(g·h)、2.91 mg/(g·h)、2.60 mg/(g·h)、2.03 mg/(g·h).结论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有很大影响,淀粉类大分子碳源不利于反硝化除磷,乙酸钠类小分子物质有利于磷的释放和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化反硝化除磷 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 碳源种类 双泥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4
5
作者 曹贵华 黄勇 潘杨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6,共5页
由于常规工艺中存在碳源、泥龄、硝酸盐等问题使得系统对N、P同时去除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几种解决措施。其中改进型单泥系统中的一些对策由于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只能解决部分问题,然而双泥系统的提出可较全面地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 问题 对策 单泥系统 双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N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亚宜 彭永臻 +2 位作者 甘一萍 王淑莹 张艳萍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3-88,共6页
研究了生活污水COD/TN比值变化对A2N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去除氮、磷的影响情况。同时利用间歇试验着重探讨了DNPAOs污泥在不同硝态氮浓度、不同电子受体时的摄磷和放磷状况。A2N连续流工艺长期的运行结果表明:双泥系统的建立(生物膜... 研究了生活污水COD/TN比值变化对A2N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去除氮、磷的影响情况。同时利用间歇试验着重探讨了DNPAOs污泥在不同硝态氮浓度、不同电子受体时的摄磷和放磷状况。A2N连续流工艺长期的运行结果表明:双泥系统的建立(生物膜硝化池独立于除磷污泥)可以降低碳源的好氧消耗,较大程度地减少聚磷菌和反硝化菌之间对碳源的竞争,同时保证了生长速率较小的硝化菌可以在稳定状态中生长,利于增强系统脱氮除磷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N双泥系统 反硝化聚磷菌 污泥特性 生活污水 除磷工艺 脱氮工艺 COD T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快速驯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洁 田立江 张雁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11-414,共4页
对反硝化聚磷菌的两阶段法和三阶段法两种驯化方法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同的驯化效果时,三阶段法要比两阶段法快;在相同的驯化时间内(两阶段法35 d、三阶段法36 d),采用三阶段法驯化的反硝化聚磷菌利用硝酸盐吸磷的能力要强... 对反硝化聚磷菌的两阶段法和三阶段法两种驯化方法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同的驯化效果时,三阶段法要比两阶段法快;在相同的驯化时间内(两阶段法35 d、三阶段法36 d),采用三阶段法驯化的反硝化聚磷菌利用硝酸盐吸磷的能力要强于两阶段法,经过分析认为,COD对反硝化聚磷的抑制作用是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两阶段驯化法 三阶段驯化法 双泥系统 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革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洪斌 马浩亮 +1 位作者 李根灿 时高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介绍了河南省焦作市某羊皮制革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及调试运行,铬鞣废水单独处理,综合废水采用初沉+气浮+UASB+双泥法OAO工艺处理,出水可以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关键词 羊皮制革 废水处理 UASB 双泥 O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切与执著——樊雄诗作漫评
9
作者 知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3-54,共2页
只要读者一翻开樊雄几乎同时出版的《冷漠与温暖的手》(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5月),《雨季情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这两部诗集,便会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一个真实的人。樊雄以那份推心置腹的真诚,在严肃读物不景气的今天,获得了读... 只要读者一翻开樊雄几乎同时出版的《冷漠与温暖的手》(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5月),《雨季情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这两部诗集,便会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一个真实的人。樊雄以那份推心置腹的真诚,在严肃读物不景气的今天,获得了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评 爱情体验 抒情主人公 推心 春期 青年读者 胸臆 诗歌品质 双泥 现实的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