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污泥系统处理对典型重金属镍的响应特征及机制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许亚洲 杨雪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为探究双污泥系统对典型重金属镍(Ni)的冲击负荷的响应特征及作用机制,构建了中试规模的双污泥系统,以实际废水为探究对象,研究了短期和长期暴露条件下重金属Ni对双污泥系统污染物及营养盐去除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暴... 为探究双污泥系统对典型重金属镍(Ni)的冲击负荷的响应特征及作用机制,构建了中试规模的双污泥系统,以实际废水为探究对象,研究了短期和长期暴露条件下重金属Ni对双污泥系统污染物及营养盐去除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暴露低剂量Ni对双污泥系统去除污染物和营养盐影响不显著,但高剂量Ni(超过3.0 mg/L)降低了COD、NH4+-N及PO43--P的去除。长期暴露实验分析表明,Ni降低双污泥系统对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9.0 mg/L Ni导致COD、NH4+-N和PO43--P去除效率下降至64.3%、75.2%和54.2%。机制分析表明Ni降低污泥浓度,刺激胞外聚合物(EPS)主要蛋白质(PN)分泌。重金属Ni提高了乳酸脱氢酶和活性氧释放。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表明,Ni降低了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Chloroflexi、Nitrospirota的相对丰度,从而降低了微生物对污染物和营养盐的去除。本研究结果对双污泥系统处理含重金属废水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重金属Ni 脱氮除磷 胞外聚合物: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试规模AAO-曝气生物滤池双污泥系统的启动运行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勇 王淑莹 +3 位作者 赵伟华 孙事昊 彭永臻 曾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228-4235,共8页
AAO-曝气生物滤池(BAF)是污泥龄差距较大的双污泥系统,可在低C/N条件下实现氮、磷的同步去除。本试验以低碳氮比的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处理量为40~100 m3·d-1的大型中试级别的AAO-BAF脱氮除磷工艺的启动运行。通过先使AAO... AAO-曝气生物滤池(BAF)是污泥龄差距较大的双污泥系统,可在低C/N条件下实现氮、磷的同步去除。本试验以低碳氮比的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处理量为40~100 m3·d-1的大型中试级别的AAO-BAF脱氮除磷工艺的启动运行。通过先使AAO和BAF独立运行以分别培养驯化聚磷菌活性污泥和硝化细菌生物膜,待分别观察到AAO出水TP及BAF出水NH4^+-N浓度稳定后,再将两部分连通运行的策略,使得在第58天时系统出水COD、NH4^+-N、TN、TP、浊度、SS分别小于50 mg·L^-1、5 mg·L^-1、15 mg·L^-1、0.5 mg·L^-1、5NTU、10 mg·L^-1,表明该中试系统已成功启动。与小试研究比较发现,分开运行更有利于聚磷菌的培养驯化;BAF中采用自然挂膜法较接种污泥法更方便,但增加了填料挂膜的时间。根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发现AAO中的硝化细菌丰度少于3%,而BAF生物膜上的硝化细菌的丰度占到12%以上。本试验可为该工艺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生物膜 反硝化除磷 低C/N 污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_2N_2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稳定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梅香 赵伟华 +4 位作者 王淑莹 张勇 彭永臻 潘聪 黄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987-2997,共11页
采用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以A2N2-SBR(厌氧/硝化/缺氧/硝化)双污泥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A2N2系统启动过程中的脱氮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在A2/O-SBR和N-SBR单元分别接种种泥,分开培养驯化聚磷菌污泥和硝化菌生物膜,并利用A2/... 采用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以A2N2-SBR(厌氧/硝化/缺氧/硝化)双污泥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A2N2系统启动过程中的脱氮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在A2/O-SBR和N-SBR单元分别接种种泥,分开培养驯化聚磷菌污泥和硝化菌生物膜,并利用A2/O-SBR单元的出水作为N-SBR单元的进水,25 d好氧硝化菌生物膜挂膜成功,氨氮去除率稳定在93%以上;A2/O-SBR单元采用先厌氧/好氧(A/O)后厌氧/缺氧(A/A)的运行方式,43 d成功培养富集了反硝化聚磷菌(DPAOs),DPAOs占PAOs的67.81%,反硝化除磷率在77.9%以上;启动成功后原水中约73%和13%的COD分别在A2/O-SBR单元的厌氧段和N-SBR单元曝气过程中被去除,系统出水COD、NH+4-N、PO43--P、TN浓度分别为40.6、0、0.4、13.5 mg·L-1,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N2双污泥系统 反硝化除磷 生活污水 序批式反应器 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杰 李相昆 +3 位作者 黄荣新 鲍林林 邵纯红 姜安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15-118,120,共5页
通过实验室小试,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厌氧/缺氧与淹没式好氧生物膜滤床相结合的连续流双污泥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解决了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反硝化菌与聚磷菌竞争碳源这一主要矛盾,并可以分别控制硝化污... 通过实验室小试,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厌氧/缺氧与淹没式好氧生物膜滤床相结合的连续流双污泥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解决了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反硝化菌与聚磷菌竞争碳源这一主要矛盾,并可以分别控制硝化污泥与反硝化聚磷污泥的污泥龄,而且该系统适合处理C/N较低的生活污水,与传统除磷脱氮工艺相比,不用额外投加碳源,剩余污泥含磷量高,节省曝气量。系统对COD、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78%、92.51%7、5.75%和8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反硝化除磷 硝化 淹没式好氧生物膜滤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厉巍 李燕 张传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3-154,157,共3页
反硝化除磷菌采用"一碳两用"的方式实现了反硝化脱氮并化解了反硝化菌和聚磷菌之间碳源竞争的矛盾。基于该技术的双污泥系统,对于解决目前脱氮和除磷这一难点、热点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目前较典型的双污泥系统是A2NSBR... 反硝化除磷菌采用"一碳两用"的方式实现了反硝化脱氮并化解了反硝化菌和聚磷菌之间碳源竞争的矛盾。基于该技术的双污泥系统,对于解决目前脱氮和除磷这一难点、热点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目前较典型的双污泥系统是A2NSBR工艺、A2N工艺以及一些改良工艺。在此基础上,结合"分点进水"理论,提出了新的一种改良的双污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一碳两用 双污泥系统 分点进水 改良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新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卞晓峥 闫阁 +1 位作者 黄健平 邱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24,共6页
双污泥系统是基于反硝化聚磷菌提出的一种新的工艺形式和思路,该工艺解决了传统的脱氮和除磷联合工艺的矛盾,可实现污水深度脱氮除磷。介绍了传统的双污泥工艺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新工艺,分析了其特点,基于此提出了... 双污泥系统是基于反硝化聚磷菌提出的一种新的工艺形式和思路,该工艺解决了传统的脱氮和除磷联合工艺的矛盾,可实现污水深度脱氮除磷。介绍了传统的双污泥工艺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新工艺,分析了其特点,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工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反硝化除磷 新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BAF反硝化脱氮除磷双污泥系统的二次启动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赵鑫磊 付雪 +4 位作者 毛佩玥 张民安 吴新波 马娟 陈永志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85,91,共6页
采用A^(2)/O-BAF双污泥系统,考察池容比(V厌氧∶V缺氧∶V好氧)分别为3∶5∶2和1∶3∶1时对搁置2个月的活性污泥去除污染物性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2种池容比对COD和NH_(4)^(+)-N的去除性能恢复影响较小。V厌氧∶V缺氧∶V好氧=3∶5∶2... 采用A^(2)/O-BAF双污泥系统,考察池容比(V厌氧∶V缺氧∶V好氧)分别为3∶5∶2和1∶3∶1时对搁置2个月的活性污泥去除污染物性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2种池容比对COD和NH_(4)^(+)-N的去除性能恢复影响较小。V厌氧∶V缺氧∶V好氧=3∶5∶2更有利于TN和PO_(4)^(3-)-P的去除性能恢复,其出水TN和PO_(4)^(3-)-P在第7天和第4天分别达到14.20 mg/L和0.42 mg/L,TN、PO_(4)^(3-)-P去除率分别为80.47%、92.02%。拟合方程分析厌氧释磷和缺/好氧吸磷的小试结果表明:V厌氧∶V缺氧∶V好氧=3∶5∶2的厌氧释磷量和缺氧吸磷量更高,且吸磷速率更快。即V厌氧∶V缺氧∶V好氧=3∶5∶2更有利于A^(2)/O-BAF系统的二次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BAF双污泥系统 池容比 二次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中试AAO-BAF双污泥脱氮除磷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勇 王淑莹 +3 位作者 赵伟华 孙事昊 彭永臻 曾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5,共10页
以实际城市污水为对象,研究了低温(11~15℃)对处理量约为45m3/d的AAO-曝气生物滤池(BAF)典型双污泥脱氮除磷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本系统的硝化在受到低温抑制后会在短时间内恢复,而同样环境条件下运行的某水厂AAO系统的硝化却一直... 以实际城市污水为对象,研究了低温(11~15℃)对处理量约为45m3/d的AAO-曝气生物滤池(BAF)典型双污泥脱氮除磷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本系统的硝化在受到低温抑制后会在短时间内恢复,而同样环境条件下运行的某水厂AAO系统的硝化却一直受低温抑制.AAO-BAF系统硝化受抑制期间,其缺氧段反硝化吸磷的总量减少,缺氧末段TP浓度从1上升至4mg/L左右,但系统的好氧段可继续完成这部分剩余P的去除.批次试验发现,硝化菌停留时间的长短差异是本系统与AAO系统硝化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在11、16、21、27和32℃下,本系统中活性污泥的厌氧释磷速率分别为6.745、8.378、13.218、11.513、9.726mg TP/(h·g MLSS);缺氧反应过程中P去除速率分别为1.668、1.892、2.496、2.835、2.976mg TP/(h·g MLSS),NO3--N的去除速率分别为0.786、1.112、1.761、2.614、3.464mg NO3--N/(h·g ML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生物膜 反硝化除磷 低温 污水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相昆 姜安玺 +3 位作者 于健 张利成 鲍林林 张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系统最佳运行条件.方法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保持其他运行条件不变,分别改变C/N、BFR、PAHRT的大小,监测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确定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进水C/N(C...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系统最佳运行条件.方法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保持其他运行条件不变,分别改变C/N、BFR、PAHRT的大小,监测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确定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进水C/N(COD/TN)与TP、TN的去除效果密切相关,在3.8~6.0之间,系统可长期稳定运行,对TN、TP、COD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3%、92%和86%,而系统的最佳C/N比是在4~5之间;同时BFR在0.33~0.38之间控制得越低TN去除效果越好,如果BFR低于0.28或高于0.48,均会影响系统对TN、TP的去除;PAHRT也不宜过长,如果超过60 min并长时间运行,会破坏污泥沉淀性能,减少聚磷菌群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结论系统进水最佳C/N为4~5,BFR为0.33~0.38,PAHRT应控制在20~30 min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反硝化除磷 聚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双污泥同步除磷脱氮系统的微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杰 鲍林林 +3 位作者 李相昆 姜安玺 黄荣新 贲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考察双污泥同步除磷脱氮系统稳定期的主要微生物种类、数量和特性.方法利用电镜、特殊染色法、平板分离技术和一系列的生化试验对系统内硝化池、缺氧池内的微生物进行了观察和分离鉴定.结果硝化菌总数为9.5×106cfu/mL,共分离出... 目的考察双污泥同步除磷脱氮系统稳定期的主要微生物种类、数量和特性.方法利用电镜、特殊染色法、平板分离技术和一系列的生化试验对系统内硝化池、缺氧池内的微生物进行了观察和分离鉴定.结果硝化菌总数为9.5×106cfu/mL,共分离出5株硝化菌;反硝化菌总数为4.5×105cfu/mL,共分离出5株反硝化菌,通过吸磷试验发现,肠杆菌科的两株菌(LB3和LB5)和假单胞菌属的菌株(LB4)的吸磷能力较强20h后的吸磷量达到了3.32mg/L、4.64mg/L和2.74mg/L,弧菌科的菌株(LB2)和气单胞菌属的菌株(LB8)的吸磷能力较弱,20h后的吸磷量仅为1mg/L和1.24mg/L.结论反硝化聚磷污泥和普通好氧聚磷污泥在性状上极为相似,内源物质PHB和聚磷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硝化池内填料表面形成了稳定的生物膜,硝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群;分离得到的5株反硝化菌可认为是反硝化聚磷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微生物 硝化菌 反硝化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运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立成 李艳美 +1 位作者 吴春蓉 张爽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70,共4页
介绍了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启动,主要研究了实验过程中COD、TP、NH4+-N在各个反应器中的浓度变化以及总去除效果,NO2--N、NO3--N的浓度变化规律,NO2--N在亚硝化池内的亚硝化率。COD在各反应池内都能被去除,TP主要在缺氧... 介绍了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启动,主要研究了实验过程中COD、TP、NH4+-N在各个反应器中的浓度变化以及总去除效果,NO2--N、NO3--N的浓度变化规律,NO2--N在亚硝化池内的亚硝化率。COD在各反应池内都能被去除,TP主要在缺氧段被去除,NH4+-N主要在亚硝化段被去除,NO2--N、NO3--N的最大积累量分别为13.96、16.98 mg/L;当出水硝氮质量浓度达4.25 mg/L时,会破坏厌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化反硝化 除磷 双污泥系统 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中氨氮容积负荷的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青松 彭永臻 +3 位作者 侯锋 张为堂 刘晔 王淑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94-200,共7页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处理量小,分散,日变化系数大等特点,分散处理成为农村污水处理的首要选择。该研究采用AAO工艺与BAF组成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anaerobic anoxic oxic-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AAO-BAF)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讨了...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处理量小,分散,日变化系数大等特点,分散处理成为农村污水处理的首要选择。该研究采用AAO工艺与BAF组成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anaerobic anoxic oxic-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AAO-BAF)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讨了氨氮容积负荷对该系统BAF单元硝化性能及出水悬浮物(SS)的影响。通过改变水力负荷和有效滤料容积(即方式1和方式)2种方式,氨氮容积负荷在0.43-1.21 kg/(m3·d)之间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氨氮容积负荷的增加,氨氮去除率呈现先缓慢降低后急剧减小的趋势,不同的是,出水SS对方式1(即水力负荷的变化)更敏感。当氨氮容积负荷在0.43-1.12 kg/(m3·d)时,氨氮去除率大于81%;当氨氮容积负荷大于1.12 kg/(m3·d),氨氮去除率急剧降低,氨氮容积负荷为1.21 kg/(m3·d),2种运行方式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65%和68%。当氨氮容积负荷小于0.74 kg/(m3·d)时,出水SS小于10 mg/L;当氨氮容积负荷大于0.74 kg/(m3·d)时,出水SS急剧增加,但方式1增加得更快,氨氮容积负荷增加到1.21 kg/(m3·d)时,方式1和方式2的出水SS分别为21.8和14.2 mg/L。所以,为保证BAF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其氨氮容积负荷应小于0.74 kg/(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污水处理 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 容积负荷 水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污泥耦合振动缺氧MBR工艺强化污水反硝化脱氮除磷 被引量:3
13
作者 卞晓峥 程鹏 +2 位作者 宋博宇 赵艺豪 黄健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11,共7页
针对双污泥(A2N)反硝化除磷工艺存在工艺冗长、氨氮出水浓度过高的固有缺陷,提出了一种双污泥耦合振动缺氧MBR反硝化脱氮除磷(A2N-VMBR)工艺。通过菌群培养,工艺启动与工艺参数优化,考察了A2N-VMBR工艺启动过程中的污染物去除特性、微... 针对双污泥(A2N)反硝化除磷工艺存在工艺冗长、氨氮出水浓度过高的固有缺陷,提出了一种双污泥耦合振动缺氧MBR反硝化脱氮除磷(A2N-VMBR)工艺。通过菌群培养,工艺启动与工艺参数优化,考察了A2N-VMBR工艺启动过程中的污染物去除特性、微生物菌群变化以及缺氧MBR(AxMBR)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连续运行58 d后,完成了菌群的培养和工艺启动。经工艺参数优化调控,设置超越污泥比35%~40%,回流污泥比60~70%,污泥停留时间15 d,水力停留时间16 h,AxMBR污泥浓度6000~6500 mg/L时,COD、NH4+-N、PO43--P的出水浓度分别为20.02 mg/L,3.2 mg/L,0.46 mg/L,相应的去除率为90.11%、90.96%、93.38%。AxMBR平均污染周期为79 d,具有较好的耐污染特性。16S rRNA高通量测序表明,脱氯单胞菌(Dechloromonas)、陶厄氏菌属(Thauera)、动胶菌属(Zoogloea)为主要的反硝化除磷功能菌属。综上所述,经过工艺启动和工艺参数优化,成功实现了A2N-VMBR系统的高效脱氮除磷和稳定运行,为A2N-VMBR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N-VMBR 培养 反硝化除磷 双污泥系统 缺氧M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镍对A^(2)/O-BAF系统运行效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兴龙 徐松松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针对重金属镍(Ni)对A^(2)/O-生物曝气滤池(BAF)双污泥系统污染物及营养盐去除影响不明确的现状,开展了重金属Ni对双污泥系统对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规律的影响的研究,分析了重金属Ni暴露下双污泥系统内污泥特征的变化规律,解析了微生物群... 针对重金属镍(Ni)对A^(2)/O-生物曝气滤池(BAF)双污泥系统污染物及营养盐去除影响不明确的现状,开展了重金属Ni对双污泥系统对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规律的影响的研究,分析了重金属Ni暴露下双污泥系统内污泥特征的变化规律,解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对重金属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重金属镍浓度超过2.0 mg/L Ni降低了A^(2)/OBAF双污泥系统对污染物和营养盐的去除能力。重金属Ni刺激了胞外聚合物(EPS)尤其是SB-EPS的分泌,并降低了污泥浓度及有机质占比。微生物群落结果分析表明Ni能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高浓度Ni降低了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ota和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从而降低了双污泥系统对污染物和营养盐的去除。研究结果为双污泥系统处理含Ni废水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重金属镍 胞外聚合物 微生物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碳氮比对中试AAO-BAF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彭永臻 潘聪 +2 位作者 孙事昊 赵伟华 黄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04-910,共7页
为了研究进水碳氮比对AAO-曝气生物滤池(BAF)双污泥脱氮除磷系统的影响,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一个处理量约为50m^3/d的中试规模AAO-BAF系统在碳氮比分别为3.3±0.3、4.5±0.3、6.0±0.3时长期运行的脱氮除磷特性... 为了研究进水碳氮比对AAO-曝气生物滤池(BAF)双污泥脱氮除磷系统的影响,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一个处理量约为50m^3/d的中试规模AAO-BAF系统在碳氮比分别为3.3±0.3、4.5±0.3、6.0±0.3时长期运行的脱氮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碳氮比约为3.3时,AAO-BAF工艺对COD、TN、PO4^3--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1.4%、67.6%和85.6%.适当提高有机物浓度,当碳氮比约为4.5时,AAO-BAF工艺对COD、TN、PO4^3--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9.7%、70.0%和93.5%,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最佳,平均出水TN和PO4^3--P为12.40、0.20mg/L.但当碳氮比继续提高至约为6.0时,过量的有机物会使缺氧区内存在大量可利用有机物,反硝化菌优先利用电子受体NO3--N,削弱了反硝化除磷菌的活性.同时会有剩余的有机物进入BAF,导致异养菌的增殖,氨氮不能完全氧化,使得缺氧区的电子受体进一步减少,影响系统的脱氮除磷功能.此时,AAO-BAF工艺对COD的去除率为81.6%,TN、PO43--P的去除率分别迅速下降至55.1%和63.2%以下,系统接近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反硝化除磷 ρ(C)/ρ(N) 中试AAO-BAF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A_2NSBR工艺系统的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伟华 王梅香 +4 位作者 吕冬梅 张勇 潘聪 黄宇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89-2695,共7页
以实际低C/N生活污水(C/N为3.85)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按照厌氧/缺氧/硝化时序运行的新型前置A_2NSBR工艺系统的启动特性.结果表明,采用除磷A_2SBR和硝化N-SBR先单独启动后耦合运行的方式能够实现快速启动,系统在N-SBR中维持稳定的硝化... 以实际低C/N生活污水(C/N为3.85)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按照厌氧/缺氧/硝化时序运行的新型前置A_2NSBR工艺系统的启动特性.结果表明,采用除磷A_2SBR和硝化N-SBR先单独启动后耦合运行的方式能够实现快速启动,系统在N-SBR中维持稳定的硝化,在A2SBR中实现了以NO_3^-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系统连续运行45d后达到稳定,各项出水指标COD、NH_4^+-N、TN、TP平均值分别为33.82mg/L、0.85mg/L、13.56mg/L,、0.3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4.31%、98.41%、76.81%、93.87%,各项出水指标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FISH实验表明,PAOs成为A_2SBR系统中的优势菌群,占全菌比例上升到1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A2NSBR工艺 反硝化除磷 快速启动 双污泥系统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N2系统反硝化除磷性能的优化及稳定运行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梅香 赵伟华 +3 位作者 王淑莹 黄宇 潘聪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11-3320,共10页
利用按"厌氧/硝化/缺氧/硝化"方式运行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A_2N_2),以低C/N值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A^2/O-SBR和N-SBR单元的运行条件优化过程中,各污染物去除的变化规律及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完... 利用按"厌氧/硝化/缺氧/硝化"方式运行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A_2N_2),以低C/N值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A^2/O-SBR和N-SBR单元的运行条件优化过程中,各污染物去除的变化规律及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反硝化除磷无好氧吸磷模式不利于反硝化聚磷菌(DPAOs)的生长繁殖,后曝气对保障A_2N_2系统高效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及长期稳定运行必不可少;A^2/O-SBR单元厌氧1.5h,基本完成了可生物降解COD的氧化;N-SBR单元硝化5h,实现了NH4+-N的完全硝化;在A2/O-SBR单元厌氧释磷1.5h,反硝化除磷2h,好氧吸磷0.5h,N-SBR单元一次硝化5h,二次硝化1h的条件下,系统平均出水COD、NH_4^+-N、TN和PO_4^(3-)-P浓度分别为46.2、0.82、13.63、0.3mg/L,满足了同步脱氮除磷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N2双污泥系统 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 低C/N值 生活污水 反硝化除磷性能 优化及稳定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BAF连续流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为堂 侯锋 +3 位作者 刘青松 邵彦青 薛晓飞 彭永臻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087-4092,共6页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室温下的50 d连续运行试验,考察厌氧/缺氧过程耦合曝气生物滤池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AA-BAF)的除污染物效能以及运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AA-BAF系统对COD、氨氮和TN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除磷性能在...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室温下的50 d连续运行试验,考察厌氧/缺氧过程耦合曝气生物滤池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AA-BAF)的除污染物效能以及运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AA-BAF系统对COD、氨氮和TN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除磷性能在后期出现恶化。试验期间COD、氨氮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99%和79%;试验初期(1-30 d)PO4^3--P的去除率约为80%,之后迅速降低至试验末的40%以下。进水中的大部分可利用的COD在AA反应器中得到了有效利用,并且BAF出水回流液中的NO3^--N在缺氧区内被完全去除。AA反应器出水COD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0 mg/L和0.3 mg/L。当AA反应器出水中NO3^--N质量浓度小于0.3 mg/L时,出水PO4^3--P质量浓度大于0.5 mg/L。完全依靠反硝化除磷的AA-BAF连续流系统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时,不仅不能保证磷的达标排放,而且不能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双污泥系统 污泥沉降性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量和硝化液回流量对A2N2系统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淑莹 黄宇 +3 位作者 王梅香 赵伟华 潘聪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10-718,共9页
为了实现低ρ(C)/ρ(N)比实际生活污水有效的脱氮除磷,以A-SBR和N-SBR构成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A2N2)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反应器在不同进水量(用进水比表征)和硝化液回流量(用内交换比表征)条件下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情况. A-SBR单元厌... 为了实现低ρ(C)/ρ(N)比实际生活污水有效的脱氮除磷,以A-SBR和N-SBR构成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A2N2)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反应器在不同进水量(用进水比表征)和硝化液回流量(用内交换比表征)条件下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情况. A-SBR单元厌氧1. 5 h,缺氧2 h,好氧10 min,而N-SBR硝化单元一次硝化和二次硝化时间分别为4、1 h,A-SBR和N-SBR单元的曝气量恒定,N-SBR填料填充率为66%.在此条件下,通过改变进水比R1(70%、75%、80%)和内交换比R2(70%、75%、80%),做了9个平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进水比和内交换比条件下,A2N2系统都能稳定而高效地将有机物去除,各阶段平均COD去除率均在80%以上.而在TN的去除性能上有较大的差异,去除率为61. 67%~78. 3%.在进水比和内交换比分别为70%和80%时,A2N2系统脱氮效果达到最佳,平均TN去除率高达78. 3%,平均出水TN质量浓度为9. 2 mg/L,在除磷方面,内交换比由70%增加到80%,反硝化除磷率保持在99%以上,出水磷质量浓度在0. 1 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N2双污泥系统 低ρ(C)/ρ(N) 反硝化除磷 进水比和内交换比 TN去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除磷前置A_(2)NSBR工艺启动及微生物研究
20
作者 白萌 毕学军 +3 位作者 孙贤鹏 王增花 胡甜甜 赵伟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95,共7页
基于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了新型前置A2NSBR同步脱氮除磷系统的启动和功能微生物分布。结果表明,采用反硝化除磷A2SBR和硝化N-SBR单独启动后耦合运行的方式可以快速启动反硝化除磷系统,运行至第85天,出水COD和NH4+-N、TN、PO43--P质量... 基于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了新型前置A2NSBR同步脱氮除磷系统的启动和功能微生物分布。结果表明,采用反硝化除磷A2SBR和硝化N-SBR单独启动后耦合运行的方式可以快速启动反硝化除磷系统,运行至第85天,出水COD和NH4+-N、TN、PO43--P质量浓度分别为35.0、0.5、15.0、1.2 mg/L,对应的去除率分别为90.0%、98.0%、71.0%、80.0%。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主要氨氧化菌(AOB)为Nitrosomonas,主要亚硝酸盐氧化菌(NOB)为Nitrospira,相对丰度分别为8.1%和6.5%。除磷相关微生物主要为红环菌科(Rhodocyclaceae)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四联球状菌属(Tetrasphaera),它们的相对丰度分别为6.1%、5.2%、0.1%和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脱氮除磷 16S rRNA测序 功能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