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氢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及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尹昱 吕佩源 +2 位作者 杨天祝 何春年 翟金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8-210,215,共4页
目的:观察双氢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及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再灌注法制作小鼠VD动物模型。将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双氢麦角碱治疗组和VD模型组,分别于术后7d、14d、30d测试... 目的:观察双氢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及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再灌注法制作小鼠VD动物模型。将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双氢麦角碱治疗组和VD模型组,分别于术后7d、14d、30d测试小鼠学习成绩,24h后测试记忆成绩,并应用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海马及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特征。结果:术后第7dVD模型组海马及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假手术组有所减少,双氢麦角碱组较VD模型组有所增多,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14d、30d模型组海马及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双氢麦角碱组海马及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高于VD模型组(P<0.01)。结论:VD小鼠海马及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减少可能与VD发病相关,而双氢麦角碱可以提高海马及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并改善VD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一氧化氮合酶 海马 脑皮质 小鼠 双氢麦角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麦角碱治疗偏头痛39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梅元武 黄振秀 童萼塘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8期549-549,共1页
目的 :观察双氢麦角碱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偏头痛患者 73例 ,分为治疗组 3 9例 ,对照组 3 4例。治疗组给予双氢麦角碱口服液早、中餐前各 2mL ,po ;对照组给予苯噻啶 0 .5mg ,po ,tid ,均至少持续 3个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 :观察双氢麦角碱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偏头痛患者 73例 ,分为治疗组 3 9例 ,对照组 3 4例。治疗组给予双氢麦角碱口服液早、中餐前各 2mL ,po ;对照组给予苯噻啶 0 .5mg ,po ,tid ,均至少持续 3个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94.9% ,73 .5 % (P <0 .0 1)。结论 :双氢麦角碱治疗偏头痛有效且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麦角碱 苯噻啶 偏头痛 药物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的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博文 谭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58-1662,共5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是否具有改善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患者头痛病情的作用;观察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 L)的变化。方法:将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口服甲... 目的:探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是否具有改善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患者头痛病情的作用;观察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 L)的变化。方法:将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简称双氢麦角碱片);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采用简要头痛日记记录头痛病情(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及急性止痛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治疗期间HRQo L的变化,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共有77例患者完成试验,试验组53例,对照组2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HRQo L以及头痛病情均较给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中,心理综合得分、情感职能和躯体综合得分差异较大[效应量(effect size,ES)分别为:0.76∶0.56、0.56∶0.40、0.68∶0.57],急性止痛药用量更少(ES 0.65∶0.43)。结论:双氢麦角碱片能明显改善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HRQo L,减轻头痛病情,减少急性止痛药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卒中 甲磺酸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致顽固性低血压1例
4
作者 李文澜 柯伟 葛林通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6期800-800,共1页
关键词 麦角 甲磺酸 低血压 顽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建议 被引量:3
5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700,共4页
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喜得镇)于1949年正式用于临床。多年来,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表明,此药可增加脑血流量和氧供给量,改善脑微循环;通过抑制红细胞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起到调节凝血功能... 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喜得镇)于1949年正式用于临床。多年来,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表明,此药可增加脑血流量和氧供给量,改善脑微循环;通过抑制红细胞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起到调节凝血功能、降纤和抗小板的作用,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还具有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的作用,可拮抗肾上腺素能亢进、具有类多巴胺激动、5-羟色胺激动作用,增加脑内乙酰胆碱递质含量;还可影响脑代谢、促进脑细胞对葡萄糖和氧的利用,可用于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及药理学的发展,对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应该有新的解读及评价,以利临床医师对此类药物形成完整而正确的认识。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在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担当不同角色。对全身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引起的脑缺血性改变,应该以控制血压为主,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为辅,利用其α_1受体阻滞作用,扩张脑血管,达到增加脑血流量的效果。对于偏头痛间歇期,该药和此类其他药物相似,具有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收缩功能,起到预防头痛发作的效果。关于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神经内科专家首先明确指出,痴呆是一个不可逆的疾病过程,凡经临床大样本对照研究证明能延缓痴呆发展的药物,都应视为临床有效。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的基础研究提示,该药具有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兴奋作用,并可提高海马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表达水平。临床多项研究也提示,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能改善认知功能,尤其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有延缓痴呆发生、发展的效果。神经内科临床药物多种多样,选择针对疾病的治疗药物并不难,难的是准确选择对全身状况改善的同时,对疾病治疗也能获益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麦角 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药物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5-羟色胺受体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性痴呆 缺血性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