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双氢杨梅树皮素抗细菌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杨柯 王溢 +2 位作者 邓浩健 唐木兰 曾春晖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5,共11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藤茶黄酮类化合物双氢杨梅树皮素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本文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反向对接来预测APS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CTD数据库获得与细菌性肺炎疾病相关靶标;取药物与疾病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藤茶黄酮类化合物双氢杨梅树皮素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本文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反向对接来预测APS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CTD数据库获得与细菌性肺炎疾病相关靶标;取药物与疾病的核心靶点导入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结合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利用CytoCNA插件计算网络图的拓扑参数,筛选关键基因,并通过DisGeNET数据库对关键靶点的类型进行归属;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和R语言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借助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图;使用AutoDock软件对化合物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APS抗细菌性肺炎核心靶点有112个,涉及1849种生物学功能,其中38个靶点涉及调节性胞吐、33个靶点涉及细胞黏附调节以及23个靶点涉及炎症反应;依据“化合物-作用靶点-通路”网络图显示,APS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ALB、MAPK1、CASP3、EGFR等关键靶标,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免疫应答等信号途径发挥抗细菌性肺炎的作用。分子对接显示,APS与6个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APS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细菌性肺炎作用,为后续APS抗细菌性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肺炎 双氢杨梅树皮素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杨梅树皮素对链脲霉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英文) 被引量:20
2
作者 钟正贤 覃洁萍 +1 位作者 陈学芬 周桂芬 《广西科学》 CAS 2000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用链脲霉素 (STZ)所致的大鼠糖尿病作模型 ,给予双氢杨梅树皮素 (AP)连续治疗 30 d,探讨 AP的降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AP能使 STZ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反应减轻 ,增加血清中 SOD- cu.zn活性 ,降低 MDA含量 ,对血脂中的甘油三酯 (TG)水平... 用链脲霉素 (STZ)所致的大鼠糖尿病作模型 ,给予双氢杨梅树皮素 (AP)连续治疗 30 d,探讨 AP的降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AP能使 STZ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反应减轻 ,增加血清中 SOD- cu.zn活性 ,降低 MDA含量 ,对血脂中的甘油三酯 (TG)水平有降低趋势 ;可提高血清中胰岛素水平。组织学研究可见 AP组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胰岛数目较模型组增多 ,淋巴细胞浸润减少 ,炎症反应减轻。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 AP的抗氧化作用 ,减轻 STZ对胰岛 β细胞损伤 ,或促进已损伤的 β细胞的修复 ,增强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 ,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杨梅树皮素 链脲霉 糖尿病 降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杨梅树皮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海燕 张乃锋 +7 位作者 刁其玉 石波 谭建 刘宝东 安福刚 黄文明 王凤岭 王士刚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7-30,共4页
7日龄肉仔鸡480只,随机等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给予0、50、100、200mg/kg的双氢杨梅树皮素,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氢杨梅树皮素添加量为100mg/kg时的肉鸡生长及屠宰性能最佳,其增重速度比对照组提高8... 7日龄肉仔鸡480只,随机等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给予0、50、100、200mg/kg的双氢杨梅树皮素,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氢杨梅树皮素添加量为100mg/kg时的肉鸡生长及屠宰性能最佳,其增重速度比对照组提高8.78%(P>0.05),死亡率比对照组降低33.3%,胸肌率比对照组提高19.05%(P<0.05),腿肌率比对照组提高11.36%(P>0.05), 但是脾脏指数下降55.14%(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杨梅树皮素 肉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杨梅树皮素抑制人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减少胶原蛋白、TGF-β1和PDGF生成
4
作者 王小琴 郑作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2-283,共2页
双氢杨梅树皮素为藤茶所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高达27%~28%[1-2],又名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福建茶素、白蔹素等。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的嫩茎叶[3],为广西瑶族民间药用的草药之一[4]。有文献报道,双氢杨梅树皮素... 双氢杨梅树皮素为藤茶所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高达27%~28%[1-2],又名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福建茶素、白蔹素等。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的嫩茎叶[3],为广西瑶族民间药用的草药之一[4]。有文献报道,双氢杨梅树皮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杨梅树皮素 人肝星状细胞 胶原蛋白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杨梅树皮素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海滨 方静 +3 位作者 唐木兰 池鑫宇 曾春晖 杨柯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18-123,共6页
为研究双氢杨梅树皮素(Ampelopsin,AP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对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将72只KM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组... 为研究双氢杨梅树皮素(Ampelopsin,AP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对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将72只KM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组(7.5 mg/kg)及APS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无创式气管内滴注LPS复制ALI小鼠模型。在LPS滴注8 h后,应用小动物呼吸功能测定仪监测各组小鼠呼吸功能(包括气道阻力、肺动态顺应性、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等)相关指标;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炎症因子TNF-α以及IL-1β的含量;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液中过氧化物酶(MPO)活力;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肺组织匀浆液中TLR4、MyD88、IκBα、p-IκBα、p65及p-p65蛋白表达。结果表明,APS给药后,小鼠的吸气阻力降低,肺动态顺应性以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增加,肺组织病理损伤症状减轻。BALF中TNF-α及IL-1β含量降低。肺组织匀浆液中MPO活力降低,TLR4、MyD88、p-IκBα、p65及p-p65蛋白表达量均下调,IκBα蛋白表达量上调。双氢杨梅树皮素对LPS诱导的ALI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杨梅树皮素 TLR4 MYD88 NF-ΚB 炎症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双氢杨梅树皮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邓浩健 曾春晖 +5 位作者 陈益清 王溢 吴光 韦海宏 张文涛 杨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31,共9页
目的:对比双氢杨梅树皮素(Ampelopsin,APS)与四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抗菌活性的差异,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推测APS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APS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受试... 目的:对比双氢杨梅树皮素(Ampelopsin,APS)与四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抗菌活性的差异,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推测APS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APS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受试菌MSSA-4(不产膜敏感菌)、MRSA-6(不产膜耐药菌),MSSA-11(产膜敏感菌)、MRSA-12(产膜耐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运用一元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耐药性与生物被膜对受试菌MIC的影响;通过PubChem数据库获取APS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harmMapper数据库进行靶点垂钓,筛选后的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图并抓取节点信息,建立“化合物-靶点-靶点互作”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抗菌作用机制。结果:APS对MSSA-4、MRSA-6、MSSA-11、MRSA-12的MIC分别为125、125、62.5、62.5μg/mL;方差分析表明,细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对APS的抗菌作用影响不大,且对产膜菌有更好的抗菌活性;而四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则易受到细菌耐药性和生物被膜影响,导致受试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通过网络药理学获得APS的潜在抗菌作用靶点123个,蛋白互作网络提示ALB、AKT1、MMP9、MAPK1、CASP3、IGF1、MAPK8、HRAS、BCL2L1、ESR1可能是其抗菌的核心靶点,参与的生物功能主要包括细菌反应、细菌黏附调节、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等,主要作用于局灶性黏附、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药物代谢等通路。结论:细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不会影响APS的抗菌作用;APS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影响细菌生物被膜而发挥抗菌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杨梅树皮素 Β-内酰胺类抗生 网络药理学 抗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