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Probio-M8混合发酵对褐乳饮料在贮藏周期代谢图谱的影响
1
作者 武思汗 王丹丹 +3 位作者 李伯海 杨成聪 陈永福 李建立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5,31,共8页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因其健康促进作用,在乳制品发酵剂筛选中呈现竞争优势。文章通过对比单菌(副干酪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PC-01)与混合(PC-01+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Probio-M8(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Pro...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因其健康促进作用,在乳制品发酵剂筛选中呈现竞争优势。文章通过对比单菌(副干酪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PC-01)与混合(PC-01+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Probio-M8(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Probio-M8))发酵制备褐乳饮料,评估了其在贮藏周期产品品质及代谢组学特征变化。结果表明,2组pH值与可滴定酸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添加Probio-M8混合发酵组在贮藏周期的感官评分有所提升。代谢组学分析显示2组代谢物空间分离明显,混合发酵组差异代谢物富集于氨基酸代谢及应激响应通路(如能量代谢、DNA修复),而单菌发酵组富集于核黄素与磷脂代谢,表明Probio-M8可通过调控特定代谢途径增强贮藏稳定性。本文证实了PC-01与Probio-M8混合发酵在益生菌发酵乳制品领域的可行性,为开发兼具优良风味与健康功能的发酵乳制品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Probio-M8 饮料 代谢组学 贮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缓解便秘及调节肠道菌群作用
2
作者 陈智仙 彭宁 张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8-314,共7页
目的: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Bi66)缓解便秘的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为国产菌种资源提供优质菌株。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组和动物双歧... 目的: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Bi66)缓解便秘的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为国产菌种资源提供优质菌株。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组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组,连续给小鼠灌胃益生菌14 d后灌胃洛哌丁胺构建便秘小鼠模型,测定小鼠粪便指标、小肠推进率,测定小鼠血清胃肠调节肽,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果: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显著提高便秘小鼠粪便粒数、粪便湿重、粪便含水量(P<0.05),显著缩短排首粒黑便时间(P<0.05),提高小肠推进率。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显著提高胃动素(P<0.05)、非常显著提高胃泌素水平(P<0.01)、降低血管活性肠肽、内皮素水平(P<0.05)。肠道菌群分析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提高便秘小鼠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Bi66降低便秘小鼠厚壁菌门,增加拟杆菌门;在属水平上显著提高另枝菌属、罗氏菌属和联合乳杆菌属丰度(P<0.05),非常显著提高经黏液真杆菌属、unclassified-Muribaculaceae和拟普雷沃氏菌属丰度(P<0.01)。结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通过调节胃肠调节肽和肠道菌群缓解小鼠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bi66 便秘 肠道菌群 胃肠调节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17激活Keap1/Nrf2通路缓解小鼠阴道加德纳菌感染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如梦 黄小艳 +4 位作者 崔树茂 毛丙永 唐鑫 赵建新 张秋香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7,共7页
乳杆菌有助于调节机体抗氧化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酶类的表达缓解氧化损伤。该研究旨在探讨特定益生菌对宿主抗氧化能力的提升,及其在调节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感染造成的氧化应激中的作用。通过建立炎症模型和筛选具... 乳杆菌有助于调节机体抗氧化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酶类的表达缓解氧化损伤。该研究旨在探讨特定益生菌对宿主抗氧化能力的提升,及其在调节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感染造成的氧化应激中的作用。通过建立炎症模型和筛选具有抗氧化潜力的乳杆菌,该研究采用1.25μg/mL的脂多糖处理VK2/E6E7细胞24 h,使用CCK-8法确定具有抗氧化潜力的乳杆菌。在动物实验中,采用颈部皮下注射5 mg/mL戊酸雌二醇和阴道注射20μL 1010 CFU/mL的GV建立小鼠感染模型,随后连续10 d灌胃100μL 109 CFU/mL的乳杆菌菌悬液。实验结束后,对不同组别小鼠阴道进行GV载量检测、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以及抗氧化信号通路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表达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17在体外试验中可显著上调细胞活力至109.0%。在动物试验中,口服CCFM1317后,GV载量下降了40.6%,阴道组织的病理切片结果也显示良好表征。进一步地,检测阴道组织Keap1/Nrf2信号通路表达情况,发现CCFM1317可使Keap1 mRNA水平表达显著降低48.6%,Nrf2 mRNA水平表达显著上调(P<0.0001),同时Nrf2含量上升了1.9倍。综上,该研究筛选的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17具有增强阴道抗氧化能力的特性,能够帮助机体缓解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阴道加德纳菌 氧化应激 Keap1/Nrf2信号通路 VK2/e6e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复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志忠 刘立伟 +6 位作者 刘志刚 陈海丽 崔红 杨波 张佳琪 乌日更 姚凯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8,共10页
为评估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CZ-03(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 CZ-03)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LGG-08(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LGG-08)复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采用这两种菌株对牛乳进行复合发酵,分析... 为评估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CZ-03(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 CZ-03)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LGG-08(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LGG-08)复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采用这两种菌株对牛乳进行复合发酵,分析其流变学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活菌数。利用多频扩散波谱法详细研究复合发酵乳的微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评估其稠度、硬度、内聚性和黏度指数。结果显示,在贮藏初期(0~14 d),复合发酵乳的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从204.7 mg/L增加至233 mg/L,显著高于单菌株发酵乳。此外,复合发酵乳在整个贮藏期间的活菌数显著高于单菌组,显著提升了产品的贮藏稳定性和益生功能。复合菌株的使用显著改善了发酵乳的流变学和质构特性,尤其在黏度和持水性方面。与单一菌株发酵的样品相比,复合发酵乳能更有效地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这些发现为益生菌发酵乳的产品开发和健康功能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并为发酵乳的生产及贮藏特性评估提供了创新视角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 益生菌发酵 品质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动物亚种联合传统发酵剂对发酵乳体外降血糖与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冯贤丹 潘坤 +2 位作者 李思宁 唐善虎 田木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共7页
文章探究不同发酵组合(发酵剂或底物)对发酵乳体外降血糖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动物双歧杆菌动物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psp.animalis,Ba)与传统酸奶发酵剂(SL)共培养对各组发酵乳在低温贮藏期间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 文章探究不同发酵组合(发酵剂或底物)对发酵乳体外降血糖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动物双歧杆菌动物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psp.animalis,Ba)与传统酸奶发酵剂(SL)共培养对各组发酵乳在低温贮藏期间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DPPH·清除率、·OH清除率、Fe^(2+)螯合能力及还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发酵乳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DPPH·清除率、·OH清除率和还原能力在整个低温贮藏期内呈先升后降趋势,Fe^(2+)螯合能力呈相反趋势。发酵底物相同时,Ba联合SL发酵可显著提高发酵乳的α-淀粉酶抑制率、DPPH·清除率、·OH清除率、Fe^(2+)螯合能力和还原能力(P<0.05),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无显著影响(P>0.05)。发酵剂相同时,各组发酵乳α-淀粉酶抑制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发酵混合乳、发酵牦牛乳、发酵牛乳;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Fe^(2+)螯合能力和还原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发酵牛乳、发酵混合乳、发酵牦牛乳。结果表明,Ba联合SL共培养可提高发酵乳体外降血糖及抗氧化活性;相比于牦牛乳,牛乳和混合乳更适合作为发酵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共发酵 动物双歧杆菌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XLTG11对小鼠便秘的预防及缓解作用
6
作者 姜海莘 陶冠宇 +2 位作者 岳菊 张婉莹 李柏良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7,50,共9页
为探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洛哌丁胺构造小鼠便秘模型的缓解作用及机制。将100只健康Balb/c雄性小鼠随机平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低、中、高剂量组。通过观察粪便基础指标、组织学形态、短链... 为探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洛哌丁胺构造小鼠便秘模型的缓解作用及机制。将100只健康Balb/c雄性小鼠随机平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低、中、高剂量组。通过观察粪便基础指标、组织学形态、短链脂肪酸和微生物群组成分等比较不同剂量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便秘小鼠的影响以及缓解机制。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加小鼠首粒排黑便时间、5 h粪便粒数、粪便含水率和小肠推进率;下调促炎因子,上调抗炎因子;升高兴奋型神经递质,降低抑制型神经递质;修复受损结肠屏障;改善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丰度。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其润肠通便机制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提高便秘小鼠粪便中乙酸含量进而影响胃肠调节肽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文章为拓展益生菌研究方向、开发新型缓解便秘功能性乳制品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XLTG11 便秘 消化吸收 洛哌丁胺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双歧杆菌、凝结魏茨曼氏菌、植物乳植杆菌及其复合菌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研究
7
作者 王婷婷 张迪 +4 位作者 徐英 李守远 林钟润 张世奇 赵建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4,65,共7页
文章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OM2120、凝结魏茨曼氏菌HOM5301、植物乳植杆菌HOM2217及3株菌复合菌粉在增强免疫力功能方面的作用。采用经口灌胃给予方式,以灌服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市售枯草芽胞杆菌二联活菌(妈咪爱)为商品对照,设置动... 文章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OM2120、凝结魏茨曼氏菌HOM5301、植物乳植杆菌HOM2217及3株菌复合菌粉在增强免疫力功能方面的作用。采用经口灌胃给予方式,以灌服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市售枯草芽胞杆菌二联活菌(妈咪爱)为商品对照,设置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OM2120单菌粉组,凝结魏茨曼氏菌HOM5301单菌粉组,植物乳植杆菌HOM2217单菌粉组及3株菌复合菌粉组,从小鼠体质量、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活性、NK细胞活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OM2120单菌粉和凝结魏茨曼氏菌HOM5301单菌粉均能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植物乳植杆菌HOM2217单菌粉能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枯草芽胞杆菌二联活菌(妈咪爱)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OM2120、凝结魏茨曼氏菌HOM5301、植物乳植杆菌HOM2217 3株复合菌粉均能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可见受试菌株均具有免疫增强功能,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OM2120、凝结魏茨曼氏菌HOM5301、植物乳植杆菌HOM2217 3株菌复合菌株效果优于单一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 凝结魏茨曼氏菌 植物杆菌 枯草芽胞杆菌二联活菌(妈咪爱) 免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抗生素扰乱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微微 方润晨 +3 位作者 吴金富 武亚男 赵伊阳 黄莉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5,共6页
通过设计抗生素混合溶液(硫酸庆大霉素7.5 mg/次+头孢噻肟钠30 mg/次)扰乱小鼠肠道菌群模型,探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 通过设计抗生素混合溶液(硫酸庆大霉素7.5 mg/次+头孢噻肟钠30 mg/次)扰乱小鼠肠道菌群模型,探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连续14 d每天灌胃抗生素混合溶液(硫酸庆大霉素7.5 mg/次+头孢噻肟钠30 mg/次)诱导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各剂量组分别灌胃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肠道菌群变化、进行肠道组织病理学分析,检测肠道屏障,检测血清中脂多糖(LPS)和D-乳酸含量,检测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高剂量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能够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血清中LPS和D-乳酸含量,显著上调ZO-1、Occludin、Claudin-1和MUC2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明显增加,高剂量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可以使肠杆菌、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含量显著减少。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可改善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提高短链脂肪酸含量,提高肠道屏障相关基因表达,进而有效调节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XLTG11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KSFY01对氧化偶氮甲烷/硫酸葡聚糖钠诱导小鼠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余婷 赵欣 胡甜甜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08-117,共10页
该研究通过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和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小鼠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模型,探究分离自新疆传统发酵酸乳中的植物乳植杆菌KSFY01(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KSFY01,LP-KSFY01)对实验... 该研究通过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和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小鼠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模型,探究分离自新疆传统发酵酸乳中的植物乳植杆菌KSFY01(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KSFY01,LP-KSFY01)对实验小鼠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实验设置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以及LP-KSFY01低、高浓度(1×10^(8)、1×10^(9)CFU/kg)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均用AOM/DDS处理,阿司匹林组每日灌胃67 mg/kg阿司匹林,菌组每日灌胃LP-KSFY01菌悬液。实验测定小鼠体重、脏器质量、结直肠长度,统计肠组织肿瘤数,对直肠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和结肠中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肠中NF-κB和细胞凋亡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实验结果显示LP-KSFY01干预能显著缓解体重减轻和脏器指数异常,减少肠道肿瘤发生率,改善肠道组织病理学损伤,降低血清和结肠中IL-6、IL-1β、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等炎症细胞因子含量,下调结肠中IκBβ、p65、p50、p52、Bcl-2和Bcl-x L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Bid和caspase-8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且高浓度的LP-KSFY01效果优于低浓度。综上,LP-KSFY01可通过调节NF-κB和细胞凋亡途径,发挥缓解肠道炎症进程和干预肠道肿瘤发展的作用,表明LP-KSFY01对小鼠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具有潜在的调节作用,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氧化偶氮甲烷/硫酸葡聚糖钠 结直肠癌 NF-Κb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增博 刘铭洋 +1 位作者 刘飞 李柏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3-111,共9页
目的: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XLTG11低剂量组(2.5×10~6 CFU/只)、XLTG11中剂量组(2.5×10~7 ... 目的: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XLTG11低剂量组(2.5×10~6 CFU/只)、XLTG11中剂量组(2.5×10~7 CFU/只)、XLTG11高剂量组(2.5×10~8 CFU/只)。在1~3 d,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0μL CTX(40 mg/kg),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然后在4~30 d,XLTG11各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XLTG11,每只小鼠0.2 mL,其余两组灌服0.2 mL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迟发型变态反应、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细胞因子水平、结肠病理组织、肠道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含量。结果表明,XLTG11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增加其足跖厚度,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含量,增强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提高细胞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IL-1β和干扰素-γ的含量。此外,XLTG11还可以减轻CTX对肠道组织的损伤并调节肠道菌群,增加肠道SCFA(乙酸、丙酸和丁酸)水平。综上,XLTG11可显著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和调节小鼠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XLTG11 免疫调节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双歧杆菌MN-Gup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及其对血糖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树森 牛天娇 +4 位作者 康小红 缪宇思 王然 任发政 肖然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7,52,共7页
以分离自我国巴马长寿老人肠道菌群,且具有益生特性的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MN-Gup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该菌株在发酵乳中的发酵特性及MN-Gup发酵乳在贮藏期内的理化性质,同时采用高脂肪饮食和链脲佐菌素... 以分离自我国巴马长寿老人肠道菌群,且具有益生特性的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MN-Gup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该菌株在发酵乳中的发酵特性及MN-Gup发酵乳在贮藏期内的理化性质,同时采用高脂肪饮食和链脲佐菌素诱导二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考察MN-Gup益生菌酸奶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MN-Gup益生菌酸奶在4℃冷藏条件下贮藏期内(28 d)可以保持较好的乳酸菌活菌数(>10^(8)CFU/g)及理化指标,且与普通酸奶相比,益生菌酸奶具有更优的感官评价喜好度,说明乳双歧杆菌MNGup具有良好发酵性能的同时可赋予发酵乳良好的特征风味。进而通过动物实验证实,MN-Gup益生菌酸奶可以显著降低二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并促进体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调节脂代谢,具有改善二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MN-Gup 益生菌酸奶 二型糖尿病 航天诱变菌株 血糖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复合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浩 陈志豪 +3 位作者 陆致成 张青松 张程程 马申嫣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9,共7页
文章为探究复合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XLTG11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低下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将雄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 文章为探究复合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XLTG11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低下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将雄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试验组,通过灌胃5×10^(7)、5×10^(8)、5×10^(9)CFU/m L复合益生菌,持续进行30 d试验。试验期间,分别对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接受复合益生菌治疗的小鼠在胸腺、脾脏指数、耳肿胀程度、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血清血溶素水平、NK细胞活性以及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等方面显著提高,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中、高剂量效果最为显著。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使胸腺指数增加39.08%(P<0.001)、脾脏指数增加22.08%(P<0.05)、NK细胞活性增加26.47%(P<0.001);高剂量组使耳肿胀程度增加达到84.54%(P<0.01)、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55.53%(P<0.01)、血清血溶素水平增加12.17%(P<0.01);碳廓清吞噬指数低、中剂量组分别增加58.51%、58.59%(P<0.001);而低剂量组使腹腔巨噬细胞能力提高57.75%(P<0.01)。综上,由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和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改善小鼠免疫功能,为开发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XLTG11 植物杆菌CCFM8661环磷酰胺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晓斌 杜丽 +6 位作者 沈馨 刘曙红 李建芳 魏雅静 邹续 贾艳华 孙志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4,共6页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是一类重要的益生菌,具有改善便秘、炎症和免疫调节等益生作用。目前我国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有14株菌,其中3株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分别为HN019、Bi-07以及BB12。虽然针对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的...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是一类重要的益生菌,具有改善便秘、炎症和免疫调节等益生作用。目前我国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有14株菌,其中3株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分别为HN019、Bi-07以及BB12。虽然针对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的研究较多,但缺乏系统性总结。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聚焦可用于婴幼儿食用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的安全性评估和益生特性分析,为婴幼儿益生菌株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HN019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bi-07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bb12 安全性 益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对便秘的改善研究
14
作者 杨夕缘 杨波 +2 位作者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4,共13页
便秘是常见胃肠道疾病,部分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B.lactis)已被证明对便秘有改善作用,但效果存在差异。为研究不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对便秘的缓解效果,建立便秘动物模型,通过3株动物双歧杆... 便秘是常见胃肠道疾病,部分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B.lactis)已被证明对便秘有改善作用,但效果存在差异。为研究不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对便秘的缓解效果,建立便秘动物模型,通过3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的干预试验,测定便秘相关指标、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水平,探究各菌株缓解便秘的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CCFM1278和BB12干预显著改善便秘小鼠排便质量、排便粒数、粪便含水质量分数、首粒黑便时间和小肠推进率,而FJSSZ6M5的干预效果不显著。CCFM1278干预调节便秘小鼠肠道菌群中Akkermansia、Ruminiclostridium 6、Ruminococcus1和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改善短链脂肪酸和脱氧胆酸水平,促进胃泌素、生长抑素分泌,抑制水通道蛋白3和水通道蛋白8的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综上,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CCFM1278具有缓解便秘的潜力,可将为便秘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脱氧胆酸 胃肠调节肽 水通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幽门螺杆菌UreB蛋白免疫乳的制备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玉涛 王加启 +4 位作者 赵圣国 孙鹏 卜登攀 周凌云 李发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共6页
诱导UreB蛋白克隆菌株表达UreB蛋白,并制备成亚单位疫苗,免疫正常泌乳奶牛,测定乳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以及牛乳常规成分、血清常规成分等健康指标.结果表明:UreB蛋白表达浓度为0.39mg/mL;乳清特异性抗体IgG和IgM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 诱导UreB蛋白克隆菌株表达UreB蛋白,并制备成亚单位疫苗,免疫正常泌乳奶牛,测定乳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以及牛乳常规成分、血清常规成分等健康指标.结果表明:UreB蛋白表达浓度为0.39mg/mL;乳清特异性抗体IgG和IgM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A效价有所上升,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奶牛血清中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乳清中除非脂型固形物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幽门螺杆菌UreB亚单位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牛奶中特异性抗体的浓度,并对奶牛健康及牛奶成分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幽门螺杆菌 尿素酶b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发酵乳品质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萍萍 卢涵 +5 位作者 蒿静静 周帅康 薛玉玲 张栋 冯丽莉 王世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1,共7页
双歧杆菌作为益生菌被广泛添加在发酵乳中,但其对发酵乳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少。文章评价了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a)i797、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a)i771、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 双歧杆菌作为益生菌被广泛添加在发酵乳中,但其对发酵乳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少。文章评价了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a)i797、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a)i771、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longum, Ba)i772 3种双歧杆菌与2种发酵剂的协同作用,以及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加入双歧杆菌的发酵乳发酵速度增快,发酵结束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活菌数出现不同水平的增加,黏度、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含量、β-半乳糖苷酶活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显著升高(P<0.05),粒径显著减小(P<0.05);加入Ba i797的发酵乳测量指标最好;与第0 d相比,21 d活菌数量减少,黏度、EPS、抗氧化活性显著升高(P<0.05),持水力、粒径、稳定性、β-半乳糖苷酶活力显著减小(P<0.05)。添加双歧杆菌会打破原有发酵菌种的平衡,促使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相互作用,从而提升发酵乳品质和益生特性,但其相互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双歧杆菌 品质 改善作用 理化特性 益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人群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黎旭 黄志钰 +2 位作者 黄娟 陶纯长 金庭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7,共8页
为了探究饮用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人群肠道健康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一项膳食干预试验。选择具有消化功能问题的受试者,每天饮用200 mL Y6活菌型发酵乳,持续4周。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临床评分,同时利用Illumina PE300测... 为了探究饮用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人群肠道健康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一项膳食干预试验。选择具有消化功能问题的受试者,每天饮用200 mL Y6活菌型发酵乳,持续4周。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临床评分,同时利用Illumina PE300测序平台,对受试者粪便微生物的16S rDNA PCR产物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气相色谱测定了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结果表明,饮用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导致的临床症状有极显著的改善作用(P<0.0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Y6活菌型发酵乳的干预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影响显著,但对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没有明显改变,其中有益菌Akkermansia、Collinsella和Erysipelotrichacee_UCG_003属的相对丰度增加,有害菌Lachnoclostridium属的相对丰富度减少;肠道内SCFAs(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的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消化功能障碍人群的肠道健康,为Y6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Y6 活菌型发酵 消化功能障碍 短链脂肪酸(SCFAs)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i797菌株特异性量化分析方法研究
18
作者 赵磊 张栋 刘洋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8,共8页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i797(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i797)是一株具有改善小儿腹泻和消化不良功能的潜在益生菌。通过与其它22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Whole Genome Sequencing-Single Nu...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i797(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i797)是一株具有改善小儿腹泻和消化不良功能的潜在益生菌。通过与其它22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Whole Genome Sequencing-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WGS-SNP)分析,确定了i797菌株位于K1717_01615基因上的一个特异性位点。根据该位点设计引物及探针,基于荧光定量PCR建立了i797菌株的量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所选位点可以有效区分i797与其它18株双歧杆菌,且在传代40次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该检测方法对于i797菌株DNA浓度和菌液浓度的灵敏度分别为1.5 pg和10^(4)CFU/mL,重复性和重现性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2%和6%,并且对于高浓度同亚种菌株ATCC 27673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复合益生菌产品中i797菌株的准确量化分析,为益生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合规性评估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亚种 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 株水平检测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雾干燥微囊化乳双歧杆菌BL03 被引量:7
19
作者 姜甜 陆文伟 +2 位作者 崔树茂 张灏 赵建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33,共7页
静电喷雾干燥是新型微囊化益生菌的方法。该文研究了静电喷雾干燥乳双歧杆菌BL03保护剂和微囊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保护剂组成为海藻糖14%,亚麻酸10%,CaHPO 46%,β-环糊精11%(均为质量分数),最佳静电喷雾微囊化工艺进... 静电喷雾干燥是新型微囊化益生菌的方法。该文研究了静电喷雾干燥乳双歧杆菌BL03保护剂和微囊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保护剂组成为海藻糖14%,亚麻酸10%,CaHPO 46%,β-环糊精11%(均为质量分数),最佳静电喷雾微囊化工艺进风温度80℃,物料泵流量30 r/min,静电压25 kV,存活率高达89.26%。乳双歧杆菌BL03菌粉扫描电镜图片显示,静电喷雾干燥微囊化包埋效果最好,包埋率高达93.3%。比较静电喷雾干燥、常规干燥和乳化冷冻干燥3种微囊化方法,静电喷雾干燥模拟胃液作用2 h,存活率超过80%;模拟肠液作用4 h,存活率达到75%;25℃下储存12个月,活菌数存活率超过70%,均明显优于常规干燥和乳化冷冻干燥,说明静电喷雾干燥微囊化方法适合包埋乳双歧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喷雾干燥 双歧杆菌 益生菌 微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饲粮添加乳双歧杆菌对蛋雏鸡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李荣 杨海明 +3 位作者 龚道清 肖霞 唐徐华 王志跃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30-1639,共10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乳双歧杆菌对蛋雏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体质量相近的罗曼褐蛋公雏216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组),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另添加乳双歧杆菌制剂(T...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乳双歧杆菌对蛋雏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体质量相近的罗曼褐蛋公雏216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组),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另添加乳双歧杆菌制剂(T组,添加量:1×10~7cfu·g^(-1)),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后,每个处理组随机选取6只鸡,再从中选出体质量相近且状态良好的3只,收集盲肠食糜样,并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乳双歧杆菌可显著提高雏鸡体质量、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P<0.05)。(2)两组间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试验组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数量的比值高于对照组。(3)乳双歧杆菌可显著提高Barnesiella、Romboutsia、Butyricicoccus、Lactobacillus等有益菌含量,而显著降低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Escherichia-Shigella的含量(P<0.05)。(4)乳双歧杆菌可提高盲肠菌群丰度,显著提高Shannon和Simpson指数(P<0.05)。综上,饲粮添加乳双歧杆菌后,可能通过改变盲肠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和含量来发挥益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生产性能 16SrDNA 蛋雏鸡 盲肠 微生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