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欧拉模型的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
作者 朱博 王强 +2 位作者 郭慧军 张潇玲 杜明俊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4-108,122,共5页
为解决低流化风速下采用Syamlal-O’Brien曳力模型计算流化床内流化过程误差较大的问题,选择曳力模型预测初始最小流化条件,结合实验数据,修正Syamlal-O’Brien曳力模型,并采用双欧拉模型对均匀床内低速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 为解决低流化风速下采用Syamlal-O’Brien曳力模型计算流化床内流化过程误差较大的问题,选择曳力模型预测初始最小流化条件,结合实验数据,修正Syamlal-O’Brien曳力模型,并采用双欧拉模型对均匀床内低速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修正Syamlal-O’Brien曳力模型计算结果略小于实验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4.4%,但轴向压降变化趋势相同,能够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可以描述低速气固两相流动相互作用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两相流 双欧拉模型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SIG模型的气液两相流离心泵内部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2
作者 袁寿其 何文婷 +3 位作者 司乔瑞 袁建平 张皓阳 崔强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5-330,337,共7页
为了解决气液两相流泵内部流动数值模拟中所采用的欧拉-欧拉双流体非均相流模型无法考虑气泡离散相粒子直径变化以及气相之间的聚合作用与破碎作用,导致在高含气量时的模拟结果与试验存在一定差距的问题,文中将一种新型的欧拉-欧拉双流... 为了解决气液两相流泵内部流动数值模拟中所采用的欧拉-欧拉双流体非均相流模型无法考虑气泡离散相粒子直径变化以及气相之间的聚合作用与破碎作用,导致在高含气量时的模拟结果与试验存在一定差距的问题,文中将一种新型的欧拉-欧拉双流体拓展模型,即MUSIG模型用于气液两相流泵内部流动的数值模拟,通过与气液两相流工况外特性试验数据对比发现,入口含气率在5%左右时,MUSIG模型计算得到的外特性曲线与试验结果整体趋势吻合较好;普通的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在大含气率下与试验相差较大.基于MUSIG模型,分析入口含气率对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发现入口含气率的增加会引起内流失稳和流线紊乱,气相逐渐聚集在前盖板与流道中间部位,最后引起能量损失,叶轮出口压力下降.这些现象会随着入口含气率增加而逐渐加剧,最终扬程与效率均会随着含气率增加而下降.含气率小于3%时,内流较稳定;当入口含气率为5%时,扬程下降至32 m,效率下降至55%,推测此时流道内气相聚合,生成气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气液两相流 MUSIG模型 欧拉-欧拉流体模型 外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CST气固相间曳力模型的气体-颗粒团聚物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3
作者 沈志恒 李巍 +1 位作者 张慧芳 陆慧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8-1315,共8页
由颗粒非均匀流动结构中各个尺度内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气固两相流系统的整体和局部参数与气固相间曳力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颗粒悬浮输送能量最小(MECST)气固相间曳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中,数值模拟循环流化... 由颗粒非均匀流动结构中各个尺度内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气固两相流系统的整体和局部参数与气固相间曳力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颗粒悬浮输送能量最小(MECST)气固相间曳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中,数值模拟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体-颗粒-颗粒团聚物的流动特性。考察了时均颗粒相密度和颗粒质量流率沿径向的分布;颗粒浓度、提升管压降沿轴向的分布以及颗粒团聚物在提升管内的分布特性。模拟结果表明,颗粒相密度、颗粒质量流率以及提升管压降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与能量最小多尺度气固相间曳力模型的颗粒浓度和颗粒拟温度的结果相比,MECST气固相间曳力模型得到的颗粒浓度较低,从而使颗粒拟温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欧拉-欧拉流体模型 颗粒悬浮输送能量最小曳力模型 颗粒团聚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过冷流动沸腾CFD模型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尚泽敏 杨立新 +3 位作者 袁小菲 刘伟 刘余 蒋汀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7-466,共10页
采用CFD方法对燃料组件进行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研究是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使用STAR-CCM+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壁面沸腾模型对管内过冷流动沸腾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壁面温度、主流温度及空泡份额的分布。基于... 采用CFD方法对燃料组件进行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研究是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使用STAR-CCM+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壁面沸腾模型对管内过冷流动沸腾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壁面温度、主流温度及空泡份额的分布。基于实验结果对网格模型、湍流模型、壁面沸腾模型及相间作用力模型的参数设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并非网格量越多结果越准确,加热面第1层网格的高度对结果影响显著。湍流模型和曳力模型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小,非曳力中的湍流耗散力及升力对结果影响较大。Li Quan或Hibiki-Ishii汽化核心密度模型与Kocamustafaogullari气泡脱离直径模型组合对壁面温度及空泡份额的计算较准确。本研究可为反应堆燃料组件内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流体模型 壁面沸腾模型 过冷流动沸腾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射流流化床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鹍 赵涛 +1 位作者 吴晋沪 王洋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44-450,共7页
以双欧拉模型及颗粒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Fluent软件进行了简单射流流化床的模拟.经过不同湍流模型下的二维、三维计算结果分析,并与实验值比较,初步探讨湍流模型和二维、三维模拟方法对稠密气固流动数值模拟的影响,发现RNGk ε湍动方... 以双欧拉模型及颗粒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Fluent软件进行了简单射流流化床的模拟.经过不同湍流模型下的二维、三维计算结果分析,并与实验值比较,初步探讨湍流模型和二维、三维模拟方法对稠密气固流动数值模拟的影响,发现RNGk ε湍动方程较标准k ε湍流模型提高了稠密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三维模拟计算的流场比二维模拟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流化床 RNG k-ε方程 标准k-ε湍流模型 双欧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剂在超临界CO_2压裂液流化床中的运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艳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3期55-60,共6页
已知超临界CO_2兼有气体和液体双重特性,为研究井筒中砂粒在超临界CO_2压裂液形成的流化床中的受力以及在力的作用下支撑剂颗粒运移方式,对颗粒与颗粒,颗粒与流体之间的作用力以及流体对颗粒的作用力等进行分析。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出弹... 已知超临界CO_2兼有气体和液体双重特性,为研究井筒中砂粒在超临界CO_2压裂液形成的流化床中的受力以及在力的作用下支撑剂颗粒运移方式,对颗粒与颗粒,颗粒与流体之间的作用力以及流体对颗粒的作用力等进行分析。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出弹性恢复系数与颗粒聚团浓度的关系,随着弹性恢复系数的增大,颗粒聚团浓度分布越均匀;颗粒聚团浓度变小,颗粒聚团碰撞越剧烈;颗粒沉降越慢,压裂液携砂效果越好。并通过对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来描述颗粒在施工条件下超临界CO_2压裂液的流化床内的流化模型及超临界相与固相颗粒两相分布状态,模拟结果与数学模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剂 颗粒聚团 弹性恢复系数 双欧拉模型 颗粒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流化床中颗粒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国栋 沈志恒 +2 位作者 王帅 王家兴 陆慧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08-1111,共4页
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液相采用k-ε湍流模型,同时考虑液固两相间耦合作用,数值模拟液固流化床内液固两相流动,研究了液体密度和粘度对液固流化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固流化床内液体、颗粒混合比较均匀,呈现散式流态化... 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液相采用k-ε湍流模型,同时考虑液固两相间耦合作用,数值模拟液固流化床内液固两相流动,研究了液体密度和粘度对液固流化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固流化床内液体、颗粒混合比较均匀,呈现散式流态化特性.颗粒轴向速度随着液体密度和粘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床内分布趋势相同.数值模拟得到床层膨胀高度的结果与Babu等人公式计算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流化床 欧拉-欧拉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浆管道输送特性的CFD模拟 被引量:18
8
作者 熊庭 张梦达 +1 位作者 危卫 安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23,共5页
为防止挖泥船施工中泥浆泵能耗高、输送阻力大和排泥管道淤堵,以水平管道中泥浆流动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以颗粒动力学为基础的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水平管道中泥浆输送的固液两相流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并与Durand模型的计算值和文献中的试... 为防止挖泥船施工中泥浆泵能耗高、输送阻力大和排泥管道淤堵,以水平管道中泥浆流动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以颗粒动力学为基础的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水平管道中泥浆输送的固液两相流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并与Durand模型的计算值和文献中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在管道内充分发展段,管道截面的垂直中心线上颗粒浓度呈不对称分布,并且不对称度随着颗粒浓度增大或泥浆流速变大而降低;粗颗粒在管道底部由于受到升力作用,因此其浓度曲线在管道底部近壁处出现反折;CFD模型得到的压降计算值较Durand模型更接近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流体模型 Dumnd模型 FLUENT 固液流 流动特性 管道输送 泥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干法造粒过程坯料颗粒成形与雾化液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廖达海 朱祚祥 +2 位作者 吴南星 余冬玲 陈涛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42-1449,共8页
为研究陶瓷干法造粒制粉过程坯料颗粒成形与雾化液含量的关系,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干法造粒制粉过程坯料颗粒与雾化液混合过程,同时对坯料颗粒流动性、颗粒级配及粗糙度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当... 为研究陶瓷干法造粒制粉过程坯料颗粒成形与雾化液含量的关系,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干法造粒制粉过程坯料颗粒与雾化液混合过程,同时对坯料颗粒流动性、颗粒级配及粗糙度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当雾化液含量分别为100 m L、200 m L、300 m L时,坯料颗粒在造粒室内的分散性无明显差异,团聚现象不明显;当雾化液含量分别为400 m L、500 m L时,坯料颗粒在造粒室内的分散性有明显变化,团聚现象显著。实验结果表明:当雾化液含量分别为100 m L、200 m L、300 m L、400 m L、500 m L时,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指数依次为63.5%、83.0%、90.0%、77.0%、61.0%,有效坯料颗粒百分比依次为72%、83%、90%、82%、65%,粗糙度系数平均值依次为1.38、1.43、1.26、1.49、1.57。综合分析说明: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基本相吻合,造粒过程中雾化液含量为300 m L时,干法造粒制粉过程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分散性较好,且基本无团聚现象;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最佳、颗粒级配最均匀、粗糙度整体最优,即造粒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造粒制粉 欧拉-欧拉流体模型 分散性 团聚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干法造粒机的数值模拟及其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南星 廖达海 肖志锋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7,共6页
陶瓷行业干法造粒制粉取代原有的高能耗、高污染湿式球磨-喷雾造粒制粉是社会生产发展所趋。本文针对陶瓷干法造粒机颗粒充分分散性问题,采用CFD软件欧拉双流体模型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不同主轴偏心率与筒体倾斜角的模... 陶瓷行业干法造粒制粉取代原有的高能耗、高污染湿式球磨-喷雾造粒制粉是社会生产发展所趋。本文针对陶瓷干法造粒机颗粒充分分散性问题,采用CFD软件欧拉双流体模型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不同主轴偏心率与筒体倾斜角的模型,模拟出颗粒的体积分布大小,同时分析颗粒的团聚现象。模拟结果表明,当偏心率为-0.3、倾斜角为150时,颗粒的分散性最佳。该模拟优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干法造粒制粉颗粒的充分分散性问题,为陶瓷干法造粒机的研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充分分散性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建筑陶瓷干法制粉造粒室倾斜率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涛 刘玉涛 +3 位作者 花拥斌 宁翔 徐佳杰 廖达海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4-728,共5页
针对造粒室倾斜率对干法制粉造粒效果的影响。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建立干法造粒数学模型,简化干法造粒装置建立物理模型,模拟不同造粒室倾斜率对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分布情况,优化造粒室倾斜率,结合实验分析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指数验... 针对造粒室倾斜率对干法制粉造粒效果的影响。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建立干法造粒数学模型,简化干法造粒装置建立物理模型,模拟不同造粒室倾斜率对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分布情况,优化造粒室倾斜率,结合实验分析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指数验证数值仿真的正确性。数值分析表明:当造粒室倾斜角分别为5°、15°、25°、35°、45°时,坯料颗粒在造粒室内的体积分布依次为1/3、2/5、1/2、1/2、1/2,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最大堆积度依次为0.6、0.45、0.42、0.42、0.6,且造粒室倾斜角为25°时坯料颗粒在造粒室内分布均匀性最好。实验分析表明:当造粒室倾斜角分别为5°、15°、25°、35°、45°时,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指数分别为61.11、78.45、93.06、88.23、72.11,造粒室倾斜角为25°时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最佳。综上分析可知:造粒室最佳倾斜角为25°,此时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体积分布最大,堆积密度最小,分布均匀性最好,且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制粉 欧拉-欧拉流体模型 倾斜率 体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颗粒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CFD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晁东海 郭雪岩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339,358,共8页
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方法,数值模拟了大颗粒流化床在不同密度、布风装置及曳力模型情况下的气固两相流动,考察了大颗粒流化床流化和流动特点,颗粒体积分率分布,床层压力瞬时变化,床层碰撞比,以及颗粒速度径向和空隙率轴向分... 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方法,数值模拟了大颗粒流化床在不同密度、布风装置及曳力模型情况下的气固两相流动,考察了大颗粒流化床流化和流动特点,颗粒体积分率分布,床层压力瞬时变化,床层碰撞比,以及颗粒速度径向和空隙率轴向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直型布风板流化床比较,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内的气泡产生快,颗粒横向运动能力强;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大,其在凹型布风板流化床边壁处的速度比中心位置处减小的快;比较3种曳力模型,发现其模拟的轴向空隙率分布和床层压力存在较大差异,且与床层膨胀比实验关联式相比,3种模型预测的值比实验关联式要大一些.通过研究,3个曳力模型中Gidaspow模型相对适用于大颗粒气固流化床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欧拉流体模型 并行计算 大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泡浮力羽流动力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文礼 赵小军 刘玉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9-234,共6页
【目的】研究曝气池中气泡浮力羽流的动力特性,为提高深层曝气方式的污水处理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和混合模型结合标准κ-ε紊流模型,对气泡浮力羽流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这2种模型计算流场的精确性和边界条件... 【目的】研究曝气池中气泡浮力羽流的动力特性,为提高深层曝气方式的污水处理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和混合模型结合标准κ-ε紊流模型,对气泡浮力羽流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这2种模型计算流场的精确性和边界条件的适应性,并使用压力隐式算子分裂PISO(Pressure-Implicit with splitting of operators)算法进行了速度与压力耦合求解。【结果】通过模拟得到了气泡羽流的瞬时性及其尾部的摆动规律等流动特性,模拟的速度矢量沿水深方向呈增加趋势,但表现并不稳定,在上部区域气泡羽流出现了摆动,而在下部区域气泡羽流的摆动不明显,但这一部分的速度相对较大。【结论】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标准κ-ε紊流模型模拟气泡浮力羽流动力特性优于混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浮力羽流 欧拉流体模型 动力特性 数值模拟 含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t/h高低差速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洪鹏 肖剑波 +2 位作者 李惟毅 陈冠益 王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4,345,共6页
对一台65 t/h高低差速循环流化床炉内流动特性进行二维数值模拟。采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欧拉双流体模型来描述气固流动,湍流模型、气固曳力模型和不同粒径颗粒间曳力模型分别采用RNG k-εper phase模型、Gidaspow模型和Schiller-naum... 对一台65 t/h高低差速循环流化床炉内流动特性进行二维数值模拟。采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欧拉双流体模型来描述气固流动,湍流模型、气固曳力模型和不同粒径颗粒间曳力模型分别采用RNG k-εper phase模型、Gidaspow模型和Schiller-naumann模型,并应用商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数值计算,得到炉内颗粒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颗粒浓度分布,并将压力分布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在欧拉双流体模型中分别采用单粒径固相模型和多粒径固相模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粒径固相模型能够较好预测高低差速循环流化床炉内流动特性,为其优化设计、运行及大型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差速循环流化床 欧拉流体模型 颗粒动力学理论 气固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风装置对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丹 郭雪岩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8-272,共5页
以欧拉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方法为基础,采用基于压力的PC-SIMPLE算法,标准k-ε的分散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在3种不同气体布风装置下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获得了其床内颗粒体积分率和速度的分布规律.相对于单层多孔板流化床,管式和凹... 以欧拉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方法为基础,采用基于压力的PC-SIMPLE算法,标准k-ε的分散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在3种不同气体布风装置下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获得了其床内颗粒体积分率和速度的分布规律.相对于单层多孔板流化床,管式和凹形多孔板流化床达到稳定流化状态的时间较短.在相同的床高和径向位置处,管式和凹形多孔板流化床内颗粒体积分率随时间的变化较强烈.不同布风装置的流化床总体上在床内形成了中心区域体积分率较小,向上运动;近壁面区域体积分率较大,向下运动的"环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欧拉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转式螺旋气固换热装置内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亭亭 周扬民 +1 位作者 罗思义 仪垂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69,共4页
采用自制回转窑换热装置对离心粒化后的高温炉渣颗粒进行余热回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及欧拉双流体模型对装置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进风风速及回转窑转速对气固换热效率的影响,并通过现场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采用自制回转窑换热装置对离心粒化后的高温炉渣颗粒进行余热回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及欧拉双流体模型对装置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进风风速及回转窑转速对气固换热效率的影响,并通过现场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回转体转速为16r/min、进风风速4.31 m/s时,颗粒的离散效果较好,热风温度达1 050K,此时的换热效果最好,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 气固两相流 欧拉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文礼 邵世鹏 刘玉玲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6期13-17,共5页
利用CFD软件模拟的方法研究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力特性,为鼓泡塔的设计提供依据。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分别结合标准k-ε紊流模型和RNG k-ε紊流模型对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并使用Phase Coupled SIMPLE算法进行速度与压... 利用CFD软件模拟的方法研究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力特性,为鼓泡塔的设计提供依据。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分别结合标准k-ε紊流模型和RNG k-ε紊流模型对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并使用Phase Coupled SIMPLE算法进行速度与压力耦合求解。比较鼓泡塔内轴截面(y=0)处不同高度液相速度和气相速度的变化情况,发现速度沿径向呈现出抛物线分布,沿水深方向越接近通气孔,速度越大,且气相速度整体大于液相速度。通过将z=0.28 m处的垂向液相速度与实验值比较,得出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标准k-ε紊流模型模拟鼓泡塔气液两相流动力特性优于RNG k-ε模型,且发现上升力对模拟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欧拉流体模型 气液两相流动 动力特性 液相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下不同入口位置塔式曝气池气液两相数值模拟
18
作者 王乐 苏军伟 +1 位作者 郑西朋 杨顺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172,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入口下塔式曝气池气液两相流动规律,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群体平衡模型(PBM,population balance model),在对计算域网格及气相分布与实验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四种距离曝气池底部中心不同位置处的入口对曝气池内气液两相... 为了研究不同入口下塔式曝气池气液两相流动规律,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群体平衡模型(PBM,population balance model),在对计算域网格及气相分布与实验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四种距离曝气池底部中心不同位置处的入口对曝气池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探讨了气含率、气泡数密度、液相水平速度等流体动力学性质,以期为塔式曝气池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PBM的模拟结果优于单一气泡尺寸的欧拉双流体模型;曝气池内气含率、气相分布、旋涡强度、液相水平速度均受入口位置影响;当入口位置逐渐远离曝气池中心时,气相分布逐渐呈之字形,旋涡强度增大,气含率及气泡羽流周期则先增大后减小;入口位置对气泡数密度无明显影响,气泡数密度在气泡直径5.95 mm下分布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群体平衡模型 欧拉流体模型 曝气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干法造粒机搅拌器的结构优化
19
作者 吴南星 占甜甜 黄佳雯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2-36,共5页
为了研究陶瓷干法造粒机搅拌器结构对造粒效果的影响,利用fluent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建立搅拌器的数学模型,用有限体积法求解,模拟造粒60 s时的颗粒的体积分布。结果表明:当搅拌器叶片分布在铰刀下方时颗粒分散性最好,造粒效果更好。
关键词 搅拌器 欧拉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颗粒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泵内液固两相流场的CFD-PBM耦合计算 被引量:16
20
作者 钱姜海 杨敏官 +2 位作者 曹彦松 高波 王浩宇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27,共5页
为获得旋流泵内更为符合物理真实的液固两相流动特征,在传统欧拉(Euler)双流体模型基础上加载群体平衡模型(PBM),以考虑实际存在的颗粒聚并、破碎等动力学行为,与CFD耦合计算了不同流量、颗粒粒径及浓度下的液固两相流场,分析了颗粒存... 为获得旋流泵内更为符合物理真实的液固两相流动特征,在传统欧拉(Euler)双流体模型基础上加载群体平衡模型(PBM),以考虑实际存在的颗粒聚并、破碎等动力学行为,与CFD耦合计算了不同流量、颗粒粒径及浓度下的液固两相流场,分析了颗粒存在对泵外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从进口到出口,叶片背面附近颗粒粒径明显增大;在叶轮出口位置,同一半径上,从叶片工作面到背面附近存在粒径梯度;在外缘部,沿轴向形成粒径梯度。与Euler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发现:加载PBM模型后,颗粒总体浓度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同一轴截面上,颗粒浓度在中心部的分布基本相同,而在中间和外缘部位置出现差异。PBM模型计算得到的泵扬程、效率曲线更接近于实验值,证明基于CFD-PBM耦合计算的预测精度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泵 欧拉流体模型 群体平衡方程 颗粒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