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氢燃料汽车发动机双模式控制系统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振中 严大考 李径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3-556,共4页
建立了以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和点火提前角转速自适应控制器串联组成的开闭环相结合的双模式控制系统用以实现对控制变量的分级控制。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的最佳点火提前角的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表明 :该方法求解氢发动机的... 建立了以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和点火提前角转速自适应控制器串联组成的开闭环相结合的双模式控制系统用以实现对控制变量的分级控制。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的最佳点火提前角的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表明 :该方法求解氢发动机的最优化控制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氢燃料发动机 双模式控制系统 模糊神经网络 点火 转速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跟踪装置的双模式控制系统 被引量:14
2
作者 侯长来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2,共4页
介绍了用于太阳跟踪装置控制系统中的两种控制模式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该模式进行适当设置,即可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屋顶发电、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电池、太阳灶、太阳能空调、太阳能路灯等各种太阳跟踪装置中,实现双模式控... 介绍了用于太阳跟踪装置控制系统中的两种控制模式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该模式进行适当设置,即可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屋顶发电、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电池、太阳灶、太阳能空调、太阳能路灯等各种太阳跟踪装置中,实现双模式控制。双模式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跟踪 双模式控制 传感器跟踪 太阳运行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和脉冲跳变双模式控制电荷泵的建模和实现
3
作者 施明薇 李晴平 +2 位作者 赵梦恋 陈明阳 刘胜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电荷泵的建模和设计实现方法。为了实现在大的负载电流变化范围内具有高转换效率和低输出电压纹波,提出了变频模式(VFM)和脉冲跳变模式(PSM)双模式控制的电荷泵,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方便设计参数的分析和选取。芯... 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电荷泵的建模和设计实现方法。为了实现在大的负载电流变化范围内具有高转换效率和低输出电压纹波,提出了变频模式(VFM)和脉冲跳变模式(PSM)双模式控制的电荷泵,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方便设计参数的分析和选取。芯片采用TSMC0.35μm标准CMOS数模混合工艺进行设计制造,总面积约为1.4 mm×1.5 mm。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荷泵在全负载电流范围内(5~100 m A)能够实现双模式的自动切换,取得较低电压纹波和较高效率,达到了设计预期,从而验证了变频和脉冲跳变双模式控制电荷泵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式控制 电荷泵 低电压纹波 高转换效率 标准CMOS数模混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面光伏组件双模式功率控制策略研究
4
作者 姚晶莹 马逊 +1 位作者 阚小博 申凯文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9-1617,共9页
双面光伏组件能够同时吸收光伏面板正面和背面的光照,相比单面组件提升了发电功率。文章基于双面光伏组件提出了一种双模式功率控制策略,首先,利用修正后的等效辐照度模型构建双面组件的电特性参数模型;然后,根据双面组件功率输出特性,... 双面光伏组件能够同时吸收光伏面板正面和背面的光照,相比单面组件提升了发电功率。文章基于双面光伏组件提出了一种双模式功率控制策略,首先,利用修正后的等效辐照度模型构建双面组件的电特性参数模型;然后,根据双面组件功率输出特性,以辐照度为判断依据,提出了最大功率输出和降功率运行的双模式功率控制策略;最后,采用该模型对365 W晶体硅双面组件进行实验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预测功率与实测功率的相对误差小于3.5%,实测条件下最大功率点电压相对误差为0.3%,双模式功率控制策略可以在不增加储能的前提下实现有功功率的实时储备,其中瞬态等效辐照度为1006 W/m^(2)时的最大有功备用容量为69 W,瞬态等效辐照度为1031 W/m^(2)时的最大有功备用容量为78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组件 降功率 最大功率点 双模式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驾驶员行驶特性的双模式自适应巡航控制设计 被引量:13
5
作者 罗莉华 龚李龙 +1 位作者 李平 王慧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73-2078,共6页
为了设计一个能够模拟驾驶员行驶行为的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通过分析驾驶员的日常行驶特性,在模型预测控制的框架基础上提出一个双模式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当远离前车时,ACC系统采取快速接近模式,在满足安全舒适的前提下以... 为了设计一个能够模拟驾驶员行驶行为的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通过分析驾驶员的日常行驶特性,在模型预测控制的框架基础上提出一个双模式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当远离前车时,ACC系统采取快速接近模式,在满足安全舒适的前提下以尽量短的时间减小两车间距;一旦车间距调整至期望值附近时,ACC系统切换到平稳跟车模式,使车辆安全、平稳、舒适地对前车进行跟车;为使2种模式切换时能平滑过渡,利用模糊理论设计了2个模式的切换规则来模拟驾驶员的决策过程.通过仿真试验,证实了该双模式ACC控制策略在满足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的同时,有效地反映了驾驶员的日常行驶习惯,更易于被驾驶员接受,有利于提高ACC系统的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 驾驶员行驶特性 模型预测控制 双模式控制 模糊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导-模糊双模式的MPPT优化控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立舒 王慧杰 +2 位作者 赵嘉玮 梁秋艳 蒋赛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47-1853,共7页
提出一种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方法,首先采用电导增量法对太阳电池进行初步寻优,确保跟踪的快速性,当太阳电池工作点进入最大功率点右侧时,控制系统立即进入模糊控制搜索策略,对最大功率点附近的稳态特性进行优化。此外,提出4... 提出一种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方法,首先采用电导增量法对太阳电池进行初步寻优,确保跟踪的快速性,当太阳电池工作点进入最大功率点右侧时,控制系统立即进入模糊控制搜索策略,对最大功率点附近的稳态特性进行优化。此外,提出4个反应MPPT的性能指标:初次跟踪到最大功率点所用的时间、系统输出的平均功率、功率的振幅、环境参数改变后再次跟踪到最大功率点的时间。在仿真环境及试验平台下对3种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证明所提出控制方法在寻优速度和稳定性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增量法 模糊控制 双模式控制 最大功率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发动机优化控制建模及控制方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振中 唐振科 李径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5-460,共6页
在建立氢燃料发动机最优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及点火提前角转速自适应控制器串联组成的、开闭环相结合的双模式控制方式,对控制变量进行分级控制.并且给出了以模糊神经网络求解最优控制模型的思想,进而进行了计... 在建立氢燃料发动机最优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及点火提前角转速自适应控制器串联组成的、开闭环相结合的双模式控制方式,对控制变量进行分级控制.并且给出了以模糊神经网络求解最优控制模型的思想,进而进行了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精度较高,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发动机 优化控制 最优控制模型 模糊神经网络 双模式控制方式 点火提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用直升机智能自主控制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吕少杰 杨岩 韩振飞 《航空科学技术》 2020年第10期36-40,共5页
军用直升机是在低空、超低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行器,随着战场威胁的不断升级和低空环境的日益复杂,对直升机的任务性能需求不断提升。本文从军用直升机的使用需求分析出发,结合直升机飞控系统技术特点,论证了发展智能自主控制技术的必要... 军用直升机是在低空、超低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行器,随着战场威胁的不断升级和低空环境的日益复杂,对直升机的任务性能需求不断提升。本文从军用直升机的使用需求分析出发,结合直升机飞控系统技术特点,论证了发展智能自主控制技术的必要性,对当前智能自主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智能化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考虑当前技术基础,区分近期和远期目标,对智能自主控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初步思路,为后续该领域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飞行控制 人工智能 双模式控制 人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五号卫星姿轨控分系统设计 被引量:7
9
作者 牛睿 朱文山 +3 位作者 李利亮 蔡陈生 刘川 朱琦 《上海航天》 CSCD 2019年第S2期61-66,共6页
高分五号卫星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首颗设计寿命要求达到8年的低轨对地观测卫星,也是国内首批具有长寿命要求的低轨卫星。介绍了高分五号卫星姿轨控分系统的任务目标、系统结构、技术方案、技术特点,论述了针对8年寿命系统采取的双模式... 高分五号卫星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首颗设计寿命要求达到8年的低轨对地观测卫星,也是国内首批具有长寿命要求的低轨卫星。介绍了高分五号卫星姿轨控分系统的任务目标、系统结构、技术方案、技术特点,论述了针对8年寿命系统采取的双模式控制方式设计和在软硬件设计上采取的可靠性措施。通过姿轨控分系统在轨数据分析,系统控制性能优于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命 可靠性设计 双模式控制系统 高分五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