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维噪声诱发的速度双模分布(英文)
1
作者 刘剑 包景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5-247,共3页
研究了非线性阻尼驱动的惯性莱维飞行在自由势场中的反常输运。通过引入依赖于速度的非线性阻尼,长程跳跃的莱维粒子被束缚,粒子的动力学行为由发散收敛为与时间呈正比的正常扩散。观察到在自由势场中莱维飞行的速度的定态概率分布呈双... 研究了非线性阻尼驱动的惯性莱维飞行在自由势场中的反常输运。通过引入依赖于速度的非线性阻尼,长程跳跃的莱维粒子被束缚,粒子的动力学行为由发散收敛为与时间呈正比的正常扩散。观察到在自由势场中莱维飞行的速度的定态概率分布呈双模分布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观察到双模形式与莱维系数及非线性阻尼系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维飞行 非线性阻尼 反常输运 双模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SD半原位研究双模晶粒分布铜的变形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臻 毛泽宁 赵永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351,共9页
本实验通过等温退火(200℃)等径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制备的超细晶铜获得了双模晶粒分布(Bimodal)的铜样品。力学性能测试显示该双模晶粒分布铜样品具有很好的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性能(屈服强度225MPa,断裂延伸率2... 本实验通过等温退火(200℃)等径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制备的超细晶铜获得了双模晶粒分布(Bimodal)的铜样品。力学性能测试显示该双模晶粒分布铜样品具有很好的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性能(屈服强度225MPa,断裂延伸率20%)。进而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同一微观区域在拉伸应变分别为0%、3%、8%、14%时的微观结构信息,发现在拉伸过程中,部分超细晶晶粒和再结晶粗晶晶粒均发生了转动,粗晶晶粒内部出现了较大的局部应变以及亚晶界。此外,拉伸过程中伴随着部分退火孪晶的消失和小角晶界的增多,导致拉伸后平均晶粒尺寸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径角挤压 双模分布 电子背散射衍射 力学性能 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致发光谱研究自组织InAs双模量子点态填充
3
作者 贾国治 姚江宏 +4 位作者 张春玲 舒强 刘如彬 叶小玲 王占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78-2181,共4页
采用固态源分子束外延技术在GaAs(100)衬底上,制备了InAs量子点,对样品进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统计结果表明量子点尺寸呈双模分布。光致发光谱研究表明,在室温和77K下,小量子点的发光峰均占主导地位,原因可能是:(1)大量子点的态密度小于... 采用固态源分子束外延技术在GaAs(100)衬底上,制备了InAs量子点,对样品进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统计结果表明量子点尺寸呈双模分布。光致发光谱研究表明,在室温和77K下,小量子点的发光峰均占主导地位,原因可能是:(1)大量子点的态密度小于小量子点;(2)捕获载流子速率,大量子点小于小量子点;(3)大量子点与盖层存在较大的应变势垒和可能出现的位错和缺陷,导致温度变化引起载流子从小尺寸量子点转移到大尺寸的量子点中概率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谱 量子点 双模分布 态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晶粒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强化模型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展鑫 王国伟 +5 位作者 谭黎明 何武强 吴凯西 何英杰 刘锋 黄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2-619,共8页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室温拉伸检测等手段,建立并验证双模晶粒尺寸分布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室温强化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在115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试验,结合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合金的...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室温拉伸检测等手段,建立并验证双模晶粒尺寸分布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室温强化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在115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试验,结合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合金的高温组织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室温强化预测模型通过叠加固溶强化(σss)、晶粒尺寸强化(σg)、位错强化(σd)与氧化物纳米粒子强化(σp)之和的平方根,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十分接近。合金组织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150℃热处理初期,晶粒长大迅速且合金硬度迅速降低;而当热处理时间延长到8 h之后,晶粒尺寸虽有变化但其长大速率明显放缓,且合金硬度在热处理8 h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分布 晶粒 氧化物弥散强化 强化模型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of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metallic microscale rough surface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爱华 蔡九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482-1487,共6页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a gold surface with one-dimensional Gaussian random roughness distribution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and the recursive convolution treatment of th...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a gold surface with one-dimensional Gaussian random roughness distribution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and the recursive convolution treatment of the Drude Model. The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 for both TM mode and TE mode were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highly accurate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he earlier work. The incident wavelength varies from 1.152 μm to 3.392 μm and incident angle is at 300-7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value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The highly specular peak in the BRDF is reproduce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TM mode BRDF is found to b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 of a variation in the optical constant at the incident wavelength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Gaussian random roughness distribution gold surface finite-differencetime-domai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