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性双核Salen配合物的合成与谱学性质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瑞娟 阮文娟 +2 位作者 朱必学 南晶 朱志昂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450,共7页
Six novel chiral dinuclear Salen complexes[Cu 2 L 1 ·H 2 O(3a),Cu 2 L 2 (3b),Ni 2 L 1 ·2H 2 O(4a),Ni 2 L 2 (4b),Mn 2 Cl 2 L 1 ·H 2 O(5a),Mn 2 Cl 2 L 2 (5b)]have been synthesized(L 1 and L 2 are chiral d... Six novel chiral dinuclear Salen complexes[Cu 2 L 1 ·H 2 O(3a),Cu 2 L 2 (3b),Ni 2 L 1 ·2H 2 O(4a),Ni 2 L 2 (4b),Mn 2 Cl 2 L 1 ·H 2 O(5a),Mn 2 Cl 2 L 2 (5b)]have been synthesized(L 1 and L 2 are chiral dimeric Salen ligands with different chain length which were synthesized from(R,R) - diaminocyclohexane,salicylaldehyde,4,4 ’- (1,10 - decaneoxy)sali - cylaldehyde,4,4 ’- (1,6 - hexyloxy)salicylaldehyde).These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ed by elemental analysis,1 H NMR,FT - IR,UV - Vis and CD spectra.The FT - IR,UV - Vis and CD spectra we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monomeric ligand and complex in detail.It was found that the spectra properties of compounds of differ - ent chain length were almost alike,and the properties of dimeric and monomeric compound were similar too.Furthermore Cotton effect and Cotton split of CD spectra of these chiral compounds were explained by the exciton interaction theory.It seemed that the direction of Cotton split depend on the configuration of diaminohexane.(R,R) - diaminohexane determine the chirality of Salen compounds as negative,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mpo - nent of Cotton split lie at higher and lower energy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双核salen配合物 合成 谱学性质 分子识别 不对称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双核Salen配合物的谱学性质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国航 阮文娟 +2 位作者 张玉玲 韩华 朱志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0-325,共6页
合成了四个新型的手性双核(R,R)Salen配合物犤(Cu)2L·H2O(2),(Ni)2L(3),(Zn)2L·H2O(4),(MnCl)2L·2H2O(5)犦,(其中L是由(R,R)环己二胺、3,5-叔丁基水杨醛、5,5'-亚甲基二水杨醛为原料合成的手性二聚Salen配体(1)).用... 合成了四个新型的手性双核(R,R)Salen配合物犤(Cu)2L·H2O(2),(Ni)2L(3),(Zn)2L·H2O(4),(MnCl)2L·2H2O(5)犦,(其中L是由(R,R)环己二胺、3,5-叔丁基水杨醛、5,5'-亚甲基二水杨醛为原料合成的手性二聚Salen配体(1)).用元素分析、NMR、FT-IR、UV-Vis、CD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与单核的Salen配体和配合物比较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性质.发现双核配体和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与单核的配体和配合物基本一致,而吸收峰的强度有近似两倍的关系.另外,用激子偶合理论解释了此类手性化合物圆二色谱的Cotton效应和Cotton分裂.Cot-ton分裂的方向依赖于环己二胺的构象.(R,R)环己二胺决定了Salen化合物的手征性为负,Cotton分裂的正负两部分分别处于高能区和低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双核salen配合物 谱学性质 催化性能 不对称催化剂 手性金属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手性双核Salen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袁伟锋 阮文娟 +2 位作者 张智慧 章应辉 朱志昂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03-1808,共6页
采用新型Salen中间体I(由3,5-二叔丁基水杨醛、2,6-二酰基-4-甲基苯酚、(R,R)环己二胺为原料合成)合成了4个新型手性双核Salen配合物[Zn2L·3H2O(2)、Cu2L·H2O(3)、Co2L(4)、Ni2L(5)],(L是由中间体I和邻苯二胺合成的手性二聚Sa... 采用新型Salen中间体I(由3,5-二叔丁基水杨醛、2,6-二酰基-4-甲基苯酚、(R,R)环己二胺为原料合成)合成了4个新型手性双核Salen配合物[Zn2L·3H2O(2)、Cu2L·H2O(3)、Co2L(4)、Ni2L(5)],(L是由中间体I和邻苯二胺合成的手性二聚Salen配体)。用1HNMR、FTIR、UV-Vis、CD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了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的性质。采用激子耦合理论解释了此类手性化合物圆二色谱的Cotton效应和Cotton裂分,Cotton裂分的方向依赖于环己二胺的构象,(R,R)环己二胺决定了Salen化合物的手征性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salen(N N'-bis-(salicylaldehyde)ethylenediimine的缩写)中间体 手性salen配体 双核salen配合物 谱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基于多齿二酰腙配体构筑的双核Gd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磁热效应及生物活性
4
作者 季甲 郭朝阳 +6 位作者 雷文妮 郑佳苇 秦浩容 闫嘉红 侯银玲 辛晓艳 王文敏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72,共12页
利用大共轭二酰腙有机配体N',N‴-(1E,1'E)-(1,10-菲咯啉-2,9-二基)双(甲酰基乙基)双(2-羟基苯并肼)(H_(4)L)与Gd(NO_(3))3·6H_(2)O或Gd(dbm)3·2H_(2)O反应,得到了2例双核Gd_(2)配合物:[Gd_(2)(L)(H_(2)L)]·2CH_(... 利用大共轭二酰腙有机配体N',N‴-(1E,1'E)-(1,10-菲咯啉-2,9-二基)双(甲酰基乙基)双(2-羟基苯并肼)(H_(4)L)与Gd(NO_(3))3·6H_(2)O或Gd(dbm)3·2H_(2)O反应,得到了2例双核Gd_(2)配合物:[Gd_(2)(L)(H_(2)L)]·2CH_(3)OH·CH_(3)CN(1)和[Gd_(2)(H_(2)L)2(dbm)_(2)]·6CH_(3)CN(2)(Hdbm=二苯甲酰甲烷)。结构研究表明,Gd_(2)配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然而它们的分子结构却不同,其中1显示蒲扇形状,而2为风车形状的笼子。磁性研究表明,2种Gd_(2)配合物表现出不同的磁致冷性能[-ΔS_(m)=23.35 J·kg^(-1)·K^(-1)(1)、15.09 J·kg^(-1)·K^(-1)(2)]。此外,配体与Ln(Ⅲ)之间的协同作用使2种Gd_(2)配合物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当Gd_(2)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时,Gd_(2)配合物主要插入或切割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Gd2配合 晶体结构 磁制冷 抑菌活性 DNA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Schiff-base双核Cu_(2)/Ni_(2)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生物活性
5
作者 白衡 孙娅 +2 位作者 马鑫 温香平 高晓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2-1170,共9页
利用多齿席夫碱配体H_(2)L(H_(2)L=1-[(2-羟基-1,1-二甲基-乙基亚氨基)-甲基]-萘-2-醇)与M(NO_(3))_(2)·6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两例新型双核配合物[M_(2)(L_(2))],分子式为C_(30)H_(30)M_(2)N_(2)O_(4)(1:M=Cu^(2+)... 利用多齿席夫碱配体H_(2)L(H_(2)L=1-[(2-羟基-1,1-二甲基-乙基亚氨基)-甲基]-萘-2-醇)与M(NO_(3))_(2)·6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两例新型双核配合物[M_(2)(L_(2))],分子式为C_(30)H_(30)M_(2)N_(2)O_(4)(1:M=Cu^(2+),2:M=Ni^(2+))。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两个配合物晶体同构,结晶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晶胞结构包含两个M(Ⅱ)离子和两个席夫碱配体L^(2-),两个中心M(Ⅱ)由两个μ_(2)-O桥连形成四边形双核构型。生物活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比配体H_(2)L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采用紫外光谱法、凝胶电泳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金属配合物主要通过插入方式与DNA结合,乙二胺(EB)置换实验表明,配合物1、2和配体H_(2)L的淬灭常数分别为0.88、0.66和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配合 晶体结构 DNA作用 活性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由半刚性羧酸和咪唑衍生物构建的具有螺旋和双核单元的镍基配合物
6
作者 刘晓茹 石金莲 +2 位作者 郑亚佳 莫双存 徐中轩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7-808,共12页
在水热条件下,4-(1-羧基乙氧基)苯甲酸(H_(2)cba)和Ni(Ⅱ)离子分别与咪唑衍生物1,4-二(1H-咪唑-1-基)苯(1,4-dib)和4,4'-二(1H-咪唑-1-基)-1,1'-联苯(4,4'-dib)反应得到配合物{[Ni(cba)(1,4-dib)(H_(2)O)0.5]·0.5H_(2)... 在水热条件下,4-(1-羧基乙氧基)苯甲酸(H_(2)cba)和Ni(Ⅱ)离子分别与咪唑衍生物1,4-二(1H-咪唑-1-基)苯(1,4-dib)和4,4'-二(1H-咪唑-1-基)-1,1'-联苯(4,4'-dib)反应得到配合物{[Ni(cba)(1,4-dib)(H_(2)O)0.5]·0.5H_(2)O}n(HU21)和{[Ni(cba)(4,4'-dib)(H_(2)O)0.5]·0.5H_(2)O}n(HU22)。单晶衍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HU21和HU22都含有双核的[Ni_(2)(CO_(2))2(H_(2)O)]^(2+)单元。在HU21和HU22中,[Ni_(2)(CO_(2))2(H_(2)O)]^(2+)单元都通过cba2-离子桥接在一起形成一维[Ni_(2)(H_(2)O)(cba)_(2)]_(n)链。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配合物HU21中除[Ni_(2)(H_(2)O)(cba)2]n链外,Ni(Ⅱ)离子、水分子和1,4-dib配体还沿b轴形成直径达1.6 nm的右旋和左旋螺旋链。这些右手和左手链按照1∶1的比例连接在一起,构建出HU21所属的空旷的三维结构。[Ni_(2)(H_(2)O)(cba)_(2)]_(n)链填充到该空旷结构中,得到具有点符号为(44.611)的六连接网络框架。不同于HU21中螺旋链可直接形成三维框架,在配合物HU22中,基于Ni(Ⅱ)离子、水分子和4,4'-dib的螺旋链只能够构建出二维结构层。这些二维结构通过[Ni_(2)(H_(2)O)(cba)_(2)]_(n)链作用以ABAB模式堆叠在一起,形成最终六连接网络特征的三维框架。此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实配合物HU21和HU22属半导体材料,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具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磁性测试则揭示HU21和HU22具有相似的反铁磁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配合 双核单元 螺旋链 半导体材料 反铁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Salen锌配合物对含氮小分子的分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必学 阮文娟 +2 位作者 高峰 曹小辉 朱志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2-417,共6页
合成并表征了由一定长度烷氧链桥连的新型双核 Salen Zn配合物 [简记为 C1 0 -(Salen Zn) 2 ],用紫外 -可见光谱滴定方法测定了主体 C1 0 -(Salen Zn) 2 与单齿客体咪唑 (Im)、吡啶 (Py)、双齿客体 DABCO(1 ,4-重氮双环 [2 .2 .2 ]辛烷 ... 合成并表征了由一定长度烷氧链桥连的新型双核 Salen Zn配合物 [简记为 C1 0 -(Salen Zn) 2 ],用紫外 -可见光谱滴定方法测定了主体 C1 0 -(Salen Zn) 2 与单齿客体咪唑 (Im)、吡啶 (Py)、双齿客体 DABCO(1 ,4-重氮双环 [2 .2 .2 ]辛烷 )及吡嗪 (Pyrazine)等 4种含氮客体间的轴向配位反应的配位数及缔合常数 .结果表明 ,双核主体与咪唑、吡啶和吡嗪的配位数均为 2 ,与 DABCO的配位数为 1 ;各主客体体系的缔合常数按K0 (Im) >K0 (DABCO) >K0 (Pyrazine) >K0 (Py)顺序递减 .各主客体缔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r H0m,Δr S0m和Δr G0m 结果表明 ,此类识别过程均为放热和熵减少的过程 .采用 1 H NMR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构象搜索方法对主体 C1 0 -(Salen Zn) 2 与双齿客体 DABCO间的分子识别行为及产物构型作了合理解释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进一步解释了主客体识别过程中光谱性质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salen ZN配合 客体 分子识别 构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的分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韩华 袁伟锋 +3 位作者 阮文娟 赵小菁 胡国航 朱志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9-534,共6页
合成了新型手性Salen配体(H3L)及新型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主体).通过研究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及氨基酸酯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这些配位反应的缔合常数.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K(2-MeIm)>K(2-Et-4... 合成了新型手性Salen配体(H3L)及新型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主体).通过研究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及氨基酸酯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这些配位反应的缔合常数.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K(2-MeIm)>K(2-Et-4-MeIm).主体对氨基酸酯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LeuOCH3)>K(ValOCH3)>K(AlaOCH3)>K(SerOCH3),配位数均为2.主体与D、L型氨基酸酯分子识别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缔合常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对映选择性下降.实验发现反应体系中存在焓熵补偿关系.CD光谱的研究结果也反映了主体对不同客体识别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salen双核配合 分子识别技术 缔合常数 温度 圆二色光谱 催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土元素与β-丙氨酸席夫碱双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活性 被引量:49
9
作者 魏丹毅 李冬成 姚克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9-214,共6页
合成了未见报道的九种希土元素与水杨醛缩-β-丙氨酸(H2L)的双核配合物。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值等表明此系列新配合物组成为[Ln2(HL)3NO3](NO3)2·nH2O,[Ln=La,Pr,Nd,Sm,Gd,n=... 合成了未见报道的九种希土元素与水杨醛缩-β-丙氨酸(H2L)的双核配合物。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值等表明此系列新配合物组成为[Ln2(HL)3NO3](NO3)2·nH2O,[Ln=La,Pr,Nd,Sm,Gd,n=2;Ln=Tb,Er,Yb,Y,n=4],钆、钇的配合物分属轻、重希土组。运用热重-差热分析、紫外及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确证配体以负一价离子三齿形式配位。催化实验表明:此类配合物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反应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席夫碱 双核 配合 催化活性 MMA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体系中的分子识别研究(Ⅻ)──环糊精及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对4-取代苯酚的分子识别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育 尤长城 +3 位作者 韩宝航 李玉梅 厉斌 陈荣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316-1320,共5页
用分光光度滴定法在25.0℃时测定了不同pH值下α-,β-,γ-环糊精以及1mol/LNaOH水溶液中α-和β-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与4-取代苯酚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化学计量法表明,主体环糊精及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与客体4-取代苯酚形成... 用分光光度滴定法在25.0℃时测定了不同pH值下α-,β-,γ-环糊精以及1mol/LNaOH水溶液中α-和β-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与4-取代苯酚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化学计量法表明,主体环糊精及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与客体4-取代苯酚形成了1:1的超分子配合物.从主-客体间的尺寸关系、pH值、多点识别和诱导契合作用等因素讨论了环糊精及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对客体4-取代苯酚的分子识别机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对4-取代苯酚具有特殊的键合能力和分子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分子识别 取代苯酚 双核 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核铜配合物的结构及DNA切割活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寿春 邵颖 +2 位作者 涂超 戴春晖 郭子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59-1164,共6页
合成了一种以吡啶-2,6-二甲酸(dipicH2)桥联的新型双核邻菲咯啉铜配合物,[Cu2(phen)3(dipic)(OH)]·Na·ClO4·2H2O(phen为1,10-菲咯啉的缩写)。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22585(2)nm,b=2.1963(3)nm,c=1.61... 合成了一种以吡啶-2,6-二甲酸(dipicH2)桥联的新型双核邻菲咯啉铜配合物,[Cu2(phen)3(dipic)(OH)]·Na·ClO4·2H2O(phen为1,10-菲咯啉的缩写)。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22585(2)nm,b=2.1963(3)nm,c=1.6195(2)nm,β=100.951(2)°。配合物分子中的两个中心铜离子均处于变形的四方锥配位环境,并通过吡啶-2,6-二甲酸配体上的氧氮原子相连。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在pH7.4,温度37℃,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或在H2O2的存在下,该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DNA表现出显著的切割活性,为人工金属核酸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配合 配合 结构 DNA 切割活性 吡啶-2 6-二甲酸 核酸模拟酶 邻菲咯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配合物[Cu_2(TS)(H_2O)]·CH_3OH的自组装制备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陶偌偈 臧双全 +2 位作者 牛景扬 于兆文 周绪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9-412,共4页
The binuclear complex [Cu2(TS)(H2O)]·CH3OH , where TS denotes the binucleating ligand derived from the schiff base N,N′ bis(3 carboxylsalidene)trimethylenediamine, was obtained from the self decomposition of mon... The binuclear complex [Cu2(TS)(H2O)]·CH3OH , where TS denotes the binucleating ligand derived from the schiff base N,N′ bis(3 carboxylsalidene)trimethylenediamine, was obtained from the self decomposition of mononuclear complex Na2CuTS·H2O. It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The lattice parameters are a=11.935(2)?,b=15.667(3)?,c=11.621(2)?,β=111.60(3)°,V=2020.2(7)?3, Z=4 with R=0.0467. The structure is made of binuclear units, in which two copper atoms are bridged by two phenolic oxygen atoms. The "inside"copper atom is coordinated by two nitrogens, two phenolic oxygens in a planar coordination site, the copper atom deviates from the mean plane by 0.47?. The "outside"copper atom is five coordinated by two phenolic oxygen atoms?two equatorial carboxyl oxygen atoms and one axial water oxygen atom in a distorted tetragonal cone site, the copper atom is pulled out of the equatorial plane by 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解 单斜晶系 变形四方锥 配合 自组装 双核配合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Ni(Ⅱ)与5-氯水杨醛缩乙二胺Schiff碱单、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O_2^-的催化歧化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贤景春 李瑞廷 +2 位作者 曹高娃 林华宽 朱守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33-836,共4页
A Series of mono and di-nuclear Zn Ni complexes with 5 - chlorosalicylaldehyde -ethylenediamine Schiff base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irs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elemental analysis.UV.IR ... A Series of mono and di-nuclear Zn Ni complexes with 5 - chlorosalicylaldehyde -ethylenediamine Schiff base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irs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elemental analysis.UV.IR spectra and 1H NMR. The Dismutation to O2 free radical has also been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SCHIFF碱 O2- 双核配合 催化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bpy)_2tpphz]^(2+)与Zn^(2+)形成的双核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黔玲 刘剑洪 +6 位作者 徐宏 任祥忠 魏波 黄毅 张培新 刘建忠 计亮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0-664,共5页
The formation of heterobimetallic ruthenium?complex was investigated by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As an intercalator of DNA, the luminescent monometallic ruthenium?complex [Ru(bpy)2tpphz]2+could coordinate with... The formation of heterobimetallic ruthenium?complex was investigated by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As an intercalator of DNA, the luminescent monometallic ruthenium?complex [Ru(bpy)2tpphz]2+could coordinate with Zn2+to form the nonluminescent heterobimetallic complex [Ru(bpy)2(tpphz)Zn]4+.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complex decreased as increasing the amounts of Zn2+and the luminescence was almost lost at the ratio of / of 1. After binding to DNA, the peripheral coordination site on the tpphz ligand remained accessible for Zn2+, the coordination occurred from the oppsite side of helix with respect to intercalated [Ru(bpy)2tpphz]2+and the nonluminescent heterobimetallic complex was form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Ru(bpy)2(tpphz)Zn]4+also bound to DNA by intercalation and situated the region of the intercalated [Ru(bpy)2tpphz]2+between the base pairs of DNA. The complex looked like a molecular nut (the Zn2+) and bolt (the [Ru(bpy)2tpphz]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配合 荧光性质 钌多吡啶配合 DNA 分子光开关 锌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核铜配合物[Cu(Ⅱ)2(Paba)2(4,4'-Bipy)(H2O)2]·(ClO4)2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8
15
作者 欧阳淼 蔡成翔 +2 位作者 赵志愿 陈倩倩 蒋毅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0-714,共5页
在水和甲醇的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Ⅱ)2(Paba)2(4,4'-Bipy)(H2O)2].(ClO4)2[PabaH=2-(2-吡啶甲基亚氨基)苯磺酸],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 在水和甲醇的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Ⅱ)2(Paba)2(4,4'-Bipy)(H2O)2].(ClO4)2[PabaH=2-(2-吡啶甲基亚氨基)苯磺酸],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a=14.559(2)nm,b=0.95984(13)nm,c=1.6038(2)nm,α=γ=90°,β=115.694(2)°,V=2.0197(5)nm3,Z=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配合 席夫碱 邻氨基苯磺酸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与H_2salen配合物的合成与波谱性质 被引量:7
16
作者 鲁桂 姚克敏 +2 位作者 陈伟国 沈联芳 袁汉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共5页
合成了稀土N,N-亚乙基双(水杨醛缩亚胺)(H2salen)双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分析、紫外、红外、远红外光谱、磁化率及1H、13CNMR谱与T1的测定,确定了他们与前人合成的配合物有所不同,其化学组成为[L... 合成了稀土N,N-亚乙基双(水杨醛缩亚胺)(H2salen)双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分析、紫外、红外、远红外光谱、磁化率及1H、13CNMR谱与T1的测定,确定了他们与前人合成的配合物有所不同,其化学组成为[Ln2(H2salen)3(NO3)4](NO3)2·3H2O(Ln=La,Pr,Nd,Sm,Gd,Tb,Er,Yb及Y),并对它们的配位作用、波谱及可能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缩亚胺 稀土 双核配合 席夫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结构单元的从头算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康成 陈忠宁 +1 位作者 黄加多 刘汉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4-209,共6页
运用Gaussian 94W量子化学程序包 ,采用LanL2DZ基组 ,对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 (聚 )合物结构单元Cu2 (oxen) (OH) 2 [H2 oxen =N ,N' 二 ( 2 胺乙基 )草酰胺 ](包括顺、反构型及其单、三重态电子组态 )进行从头算研究 ,探讨该配合... 运用Gaussian 94W量子化学程序包 ,采用LanL2DZ基组 ,对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 (聚 )合物结构单元Cu2 (oxen) (OH) 2 [H2 oxen =N ,N' 二 ( 2 胺乙基 )草酰胺 ](包括顺、反构型及其单、三重态电子组态 )进行从头算研究 ,探讨该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 ,并从电荷布居及分子轨道组成等电子结构特征分析这种配合物反式三重态比较稳定的原因 .计算结果与实验规律相符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草酰胺 从头算 电子结构 双核 桥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根桥联的不对称双核铜(Ⅱ)和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廖代正 张智勇 +1 位作者 赵倩华 王耕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3-197,共5页
本文合成了一组新的不对称的双核配合物,[Cu_2(C_2O_4)_2terp]和〔Cu Zn(C_2O_4)_2terp〕(图1),terp表示联三吡啶。配合物〔Cu_2(C_2O_4)2terp〕的变温磁化率已测,其数值已用最小二乘法与Bleaney-Bowers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47.20cm... 本文合成了一组新的不对称的双核配合物,[Cu_2(C_2O_4)_2terp]和〔Cu Zn(C_2O_4)_2terp〕(图1),terp表示联三吡啶。配合物〔Cu_2(C_2O_4)2terp〕的变温磁化率已测,其数值已用最小二乘法与Bleaney-Bowers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47.20cm^(-1)。文中还用Kahn理论解释了这种较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铜 铜-锌 双核配合 草酸根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溴代对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钴(Ⅱ)配合物的合成、磁性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敬民 廖代正 +4 位作者 程鹏 缪明明 姜宗慧 刘永江 王耕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2-375,共4页
合成了三种以2-溴代对苯二甲酸根为桥联配体的新型双核钴(Ⅱ)的配合物,即[Co2(BTP)(phen)4](ClO4)2·H2O(配合物1)、[Co2(BTP)(Nphen)4](ClO4)2·2H2O(配合... 合成了三种以2-溴代对苯二甲酸根为桥联配体的新型双核钴(Ⅱ)的配合物,即[Co2(BTP)(phen)4](ClO4)2·H2O(配合物1)、[Co2(BTP)(Nphen)4](ClO4)2·2H2O(配合物2)和[Co2(BTP)(Bpy)4](ClO4)2·2H2O(配合物3)(BTP=2-溴代对苯二甲酸根,phen=1,10-菲罗啉,Nphen=5-硝基-1,10-菲罗啉,Bpy=2,2′-联吡啶)。使用元素分析、IR、UV-Vis光谱和电导测定方法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求得了配合物1、配合物2和配合物3的自旋磁交换积分分别为:2J=-6.5cm-1,2J=-7.8cm-1和2J=-8.9cm-1。对该三配合物进行了体外抗人白血病癌细胞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配合 溴代对苯二甲酸 配合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Salen型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及轴向配位热力学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莉芹 史秀丽 +2 位作者 阮文娟 张晓红 朱志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95-1201,共7页
采用金属模板法合成了四个新型Salen型单、双核金属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NMR)、电喷雾质谱(ESI-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使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滴定法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主体金属镍配合物... 采用金属模板法合成了四个新型Salen型单、双核金属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NMR)、电喷雾质谱(ESI-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使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滴定法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主体金属镍配合物与咪唑类含氮小分子的轴向配位反应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主体与咪唑(Im)和N-甲基咪唑(N-MeIm)的配位数是2,而与2-Et-4-MeIm和2-MeIm的配位数是1;轴配体系的热力学数据显示主体与咪唑类配体的平衡常数按K苓(Im)>K苓(N-MeIm)>K苓(2-Et-4-MeIm)>K苓(2-MeIm)顺序依次减小;测得的△rHm苓和△rSm苓数据表明该轴向配位反应为放热、熵增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模板法 新型salen配合 合成表征 轴向配位热力学 圆二色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