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凌 田月琴 +8 位作者 袁建松 乔树宾 孙晓昕 郭风 魏红星 方纬 杨敏福 沈锐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变化,以进一步揭示HCM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今后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方法对93例(男65例,女28例,年龄16~68岁)...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变化,以进一步揭示HCM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今后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方法对93例(男65例,女28例,年龄16~68岁)HCM患者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患者均为空腹状态下,静脉注射^(99m)Tc-MIBI 20 mCi、^(18)F-FDG 4 mCi,1小时后行双核素心肌显像。采用半定量评分法分析左心室室壁各节段的灌注及葡萄糖显像情况。结果:93例HCM患者^(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左心室心肌放射性摄取增高患者90例(97%),其中间隔部82例,前壁20例,心尖部15例,外侧壁4例,下后壁3例。93例HCM患者^(18)F-FDG心肌代谢显像结果:31例(33%)患者心肌未见明显显影;13例(14%)患者左心室显影清晰,左心室室壁各心肌节段均可见放射性摄取或明显摄取(得分为-1或-2);49例(53%)患者心肌部分节段有放射性分布,其中间隔36例,前壁35例,心尖部20例,外侧壁33例,下后壁32例。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异常表现具有多样性,灌注显像的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肌放射性摄取增高,最多累及部位为间隔部;而代谢显像表现不均一性较为明显,左心室室壁各心肌节段约可见放射性摄取的患者有14%,心肌部分节段可见放射性摄取的患者有53%,而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均未见放射性摄取的占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和^(99m)Tc-MIBI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心肌损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伟晓 盛丹丹 +3 位作者 许小飞 王成 周玲玲 刘雅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303-3306,共4页
目的:探索^(18)F-FDG和^(99m)Tc-MIBI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DISA)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心肌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糖尿病患者及26例正常志愿者行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糖尿病患者及正... 目的:探索^(18)F-FDG和^(99m)Tc-MIBI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DISA)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心肌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糖尿病患者及26例正常志愿者行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心肌缺血、存活及心功能状况。结果:32例糖尿病患者中有21例(21/32,65.6%),共47个区域出现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异常,表现为非节段性、散在的多发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区,但在心肌代谢显像上均有^(18)F-FDG核素摄取,即血流灌注/代谢不匹配,提示有心肌损害并存活。26例正常志愿者中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未见明显异常。与正常志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的概率明显增高(P<0.01),但是两组的心肌代谢未见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54.3±7.2)%及(67.3±4.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18)F-FDG和^(99m)Tc-MIBI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一次显像可同时得到灌注和代谢两种信息,并可同时采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脏功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双核素心肌代谢/灌注显像 心肌损害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素显像对直接经皮冠脉治疗后再灌注心肌的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卫方 张燕燕 +1 位作者 徐艳 马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31-231,共1页
关键词 双核素心肌显像 直接经皮冠脉治疗 灌注 图像分析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代谢综合征心肌缺血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婕 陈静 +6 位作者 倪银星 闫振成 罗志丹 田志强 刘浩宇 赵志钢 祝之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90-692,共3页
目的评估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肌缺血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140例住院患者分为3组:MS组(82例),高血压病组(EH组,38例),2型糖尿病组(T2DM组,20例).3组均又分为运动负荷组和静息组,采用单光子发射计... 目的评估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肌缺血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140例住院患者分为3组:MS组(82例),高血压病组(EH组,38例),2型糖尿病组(T2DM组,20例).3组均又分为运动负荷组和静息组,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PECT MPI)的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MS组心肌缺血率为81.7%,重度缺血率为56.8%,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核素检查运动负荷组缺血率为81.7%,明显高于静息组(P<0.01).BMI、腹围、血TG、血HDL-C与缺血有相关性.结论与EH组和T2DM组患者相比,MS组患者心肌缺血率和严重程度最高;其中MS某些组分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心肌核素检查用于诊断早中期心肌缺血、判断中度危险的冠心病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代谢综合征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评价小型猪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功能和重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科雨彤 田丛娜 +9 位作者 魏红星 田毅 王伟学 杨易剑 张宗耀 耿庆海 王琦 王红月 张晓丽 唐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0-584,共5页
目的:建立小型猪室壁瘤模型,应用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评价室壁瘤形成过程中左心室心肌灌注、左心室整体功能及局部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室壁瘤大小(呈反向运动或无运动的心肌节段数)与左心室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 目的:建立小型猪室壁瘤模型,应用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评价室壁瘤形成过程中左心室心肌灌注、左心室整体功能及局部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室壁瘤大小(呈反向运动或无运动的心肌节段数)与左心室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重构程度[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关系。方法 :中华小型猪16只,雌雄不限,采用结扎钝缘支远端,阻断回旋支供应心尖部血流,并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分叉处以下1 cm处放置Ameroid环的方法建立模型,并在建模后的不同阶段(1 W、4 W、8 W)采用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观测心肌灌注减低程度和范围、室壁瘤形成情况以及LVEF、LVEDV、LVESV等变化情况,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5头猪术中死亡,2头于术后第1周显像前死亡。6头猪在第8周末证实有室壁瘤形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9头猪成功完成动态显像。显像结果为,在第1周(基础)有4头猪形成心尖部大室壁瘤,2头猪形成心尖部小室壁瘤,3头猪无室壁瘤形成。大室壁瘤猪第4周及第8周显像结果提示灌注受损范围及程度不断增加,室壁瘤逐渐增大,LVESV和LVEDV不断增加,而LVEF逐渐下降;而小室壁瘤或无室壁瘤猪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以上指标均趋于相对稳定;另外,室壁瘤大小与LVEF、LVEDV和LVESV均呈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726、0.855和0.825,P均<0.05)。结论:在室壁瘤形成的初期,当心肌灌注受损范围及程度比较严重时,容易形成大的室壁瘤,左心室整体功能受损程度和左心室重构程度随时间延长将逐渐加重,预后不良。反之,不形成或形成小的室壁瘤,预后较好,随时间变化均无明显心室重构。提示在急性期形成室壁瘤的大小可以在早期预测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程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壁瘤 左心室重构 动物模型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门控心肌代谢显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负荷联合皮下注射胰岛素法在双核素心肌代谢显像血糖调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建文 耿亚琴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7期2414-2416,共3页
[目的]比较葡萄糖负荷法(普通法)和糖负荷联合皮下注射胰岛素法(联合法)对冠心病病人行18 F-FDG/99 Tcm-MIBI双核素心肌代谢显像(DISA)后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DISA显像期间的护理流程。[方法]55例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病人,均行DISA显像,采... [目的]比较葡萄糖负荷法(普通法)和糖负荷联合皮下注射胰岛素法(联合法)对冠心病病人行18 F-FDG/99 Tcm-MIBI双核素心肌代谢显像(DISA)后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DISA显像期间的护理流程。[方法]55例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病人,均行DISA显像,采用半定量方法评价图像质量。将采用普通法和联合法调控血糖的病人分别设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依照是否执行心理护理将合并糖尿病病人设为普通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普通组和联合组图像得分分别为2.22分±0.87分和2.72分±0.5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21),且联合组图像质量好于普通组(Z=-2.43,P=0.015);心理护理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联合法调控血糖可改善图像质量,规范的护理流程在DISA显像的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脏 双核素心肌代谢显像 18 F 脱氧葡萄糖 血糖调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次谐波心肌造影与双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灌注的评价
7
作者 梁旭 张少文 +3 位作者 董少红 张英男 翟丽华 杨纯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8-470,476,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与双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14例冠心病人和 6例可疑冠心病者进行冠脉造影 (CAG)、经静脉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 (MCE)和双核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SPECT...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与双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14例冠心病人和 6例可疑冠心病者进行冠脉造影 (CAG)、经静脉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 (MCE)和双核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SPECT)心肌显像三项检查 ,共入选冠脉 6 0支和心肌区段 180个。MCE和SPECT以左心室 9段分法进行心肌灌注记分 ,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MCE和SPECT的对比分析。【结果】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MCE和SPECT敏感性均为92 8% ,特异性分别为 83 3%和 6 6 7%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92 8%和 86 7%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3 3%和 80 0 % ,P均 >0 0 5。两种方法对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右冠状动脉高。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将 6 0支冠脉分为 4组 ,各组之间MCE分值差异显著 ,狭窄程度越大 ,分值越小 ,P <0 0 5~ 0 0 0 1,同一组中 ,MCE与SPECT分值差异均无显著性。MCE分值与SPECT分值呈显著正相关 (r=0 78,P <0 0 1)。【结论】经静脉MCE与双核素SPECT均能有效地检出病变心肌范围和病变冠状动脉 ,两者对评价心肌灌注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二次谐波心肌造影 双核素心肌显像 心肌灌注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代谢和灌注不匹配的定量评价及心功能恢复的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建华 近藤武 +1 位作者 韩若凌 王岳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后心肌代谢和血流灌注不匹配区域与发病 1个月后左室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接受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 18例 ,1周内实施2 0 1TlCl和12 3 I β 甲基碘苯十五烷酸 (12 3 I BMIPP)双核素心肌断... 目的 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后心肌代谢和血流灌注不匹配区域与发病 1个月后左室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接受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 18例 ,1周内实施2 0 1TlCl和12 3 I β 甲基碘苯十五烷酸 (12 3 I BMIPP)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并制成BMIPP/Tl图像 ,分析BMIPP/Tl异常区域与 1个月后左室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 BMIPP/Tl在 0 .94~ 0 .85区域的像数与 1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计分的改善 (ΔLVEF和ΔWMS)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但BMIPP/Tl<0 .85区域的像数和ΔLVEF和ΔWMS不相关。结论 应用BMIPP/Tl图像定量评价AMI再灌注后心肌代谢和灌注的不匹配程度 ,可以客观地评价疗效和预测慢性期心功能的恢复 ,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灌注 心肌代谢 匹配 左室功能 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侧支循环与心肌存活的心肌放射性核素显像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树恒 方纬 +5 位作者 孙晓昕 田月琴 沈锐 郭风 王琦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心肌存活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纳入101例于我院临床确诊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9.92±11.43)岁。所有患者均行^(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心肌存活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纳入101例于我院临床确诊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9.92±11.43)岁。所有患者均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心肌代谢显像,且在前后3个月内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将心肌灌注图像与心肌代谢显像进行同机重建,使用QPS软件分别得到静息灌注总积分(SRS)、总灌注缺损面积(TPD)、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存活心肌)面积、心肌灌注/代谢匹配(无存活心肌)面积,利用QGS软件对心肌代谢图像进行分析,得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有侧支循环组(n=39)、无侧支循环组(n=62),比较两组之间SRS、TPD、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面积、心肌灌注/代谢匹配面积、门控心功能参数(LVEDV、LVESV、LVEF)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根据患者有无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部位各分为4个亚组,比较上述各项参数的差异,从而探讨侧支循环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患者中有侧支循环组39例(38.61%),无侧支循环组62例(61.39%);两组静息灌注总积分[(21.23±9.68)vs(28.56±8.76)]、灌注异常面积(30.03±13.69)%vs(40.37±12.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侧支循环组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面积(21.77±13.12)%、心肌灌注/代谢匹配面积(8.28±8.58)%,与无侧支循环组灌注/代谢不匹配面积(13.66±9.23)%、灌注/代谢匹配面积(27.40±12.9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LVEDV[(109.82±30.01)mlvs(173.71±57.69)ml]、LVESV[(62.82±22.39)mlvs(122.53±51.66)ml]、LVEF[(43.85±8.46)%vs(31.03±8.3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发现,对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可以维持左心室静息心肌血流灌注、维持心肌存活、保护左心室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侧支循环 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代谢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符合探测技术提高^(99m)Tc-MIBI/^(18)F-FDG双核素显像成功率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春华 朱家瑞 +5 位作者 赵文锐 郭烽 川玲 王新强 王春芳 王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5-687,共3页
目的评价符合探测技术对提高99mTc-MIBI/18F-FDG双核素显像成功率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在218例双核素心肌显像中,56例心肌代谢图像质量不满意,改用双探头符合探测采集图像。结果 56例心肌代谢图像质量不满意改用灵敏度更高的双探头符合探... 目的评价符合探测技术对提高99mTc-MIBI/18F-FDG双核素显像成功率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在218例双核素心肌显像中,56例心肌代谢图像质量不满意,改用双探头符合探测采集图像。结果 56例心肌代谢图像质量不满意改用灵敏度更高的双探头符合探测采集后,41例获得了能够用于诊断的图像,显像成功率由74.3%提高到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9,P<0.05)。结论心肌代谢显像的图像质量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探测灵敏度可以提高心肌代谢显像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代谢显像 双核素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心梗患者心肌代谢和心室功能变化规律的探讨
11
作者 李小东 赵洪刚 +4 位作者 张遵城 王钦 郭永涛 董萍 董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97-1298,共2页
目的:应用心肌ECT灌注断层显像和门控左心室核素功能显像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的心肌摄取99Tmc-MIBI和心室功能变化。方法:对陈旧性心梗64例、正常对照组30例和心绞痛组(AN)76例分别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左心室核素功能显像,对... 目的:应用心肌ECT灌注断层显像和门控左心室核素功能显像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的心肌摄取99Tmc-MIBI和心室功能变化。方法:对陈旧性心梗64例、正常对照组30例和心绞痛组(AN)76例分别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左心室核素功能显像,对左心室舒缩功能参数进行组间协方差分析,并比较组间心肌摄取异常病灶分布情况的差异。结果:OMI组心肌摄取异常病灶多发者居多(P<0.01),且总的异常节段数明显多于其它两组(P<0.01);除TPFR之外,OMI组的心舒缩功能参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N组(P<0.01)。结论:OMI心肌摄取和心室功能改变的显示有助于心梗预后状况的准确诊断,对OMI心肌代谢和心室功能变化规律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心梗 心肌代谢 变化规律 心室功能 ^99TC-MIBI 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肌摄取 患者 心肌灌注显像 功能变化 功能显像 功能参数 OMI 正常对照组 协方差分析 左心室 断层显像 CT灌注 分布情况 功能改变 重要意义 规律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13)N-NH_3/^(18)F-FDG PET显像检测冬眠心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茉茉 李剑明 刘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探讨PET/CT检测冬眠心肌数量预测伴有心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的价值并寻找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6例LVEF严重... 目的探讨PET/CT检测冬眠心肌数量预测伴有心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的价值并寻找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6例LVEF严重减低(≤40%)且接受CABG的冠心病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且行^(13)N-NH_3/^(18)F-FDG PET/C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评估冬眠心肌数量,于术后3~3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LVEF情况,并追踪MACE发生情况。根据术后LVEF将患者分为LVEF改善组和LVEF未改善组,筛选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并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LVEF改善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确定预测CABG术后LVEF能否改善的冬眠心肌数量的界值;根据随访中发生MACE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与MACE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与LVEF未改善组比较,术后LVEF改善组冬眠心肌数量较多,瘢痕心肌数量较少,患者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冬眠心肌数量及术前LVESV是CABG术后影响LVEF改善的独立因子;冬眠心肌预测LVEF改善的界值为21%;与MACE事件发生有关的因素为二尖瓣重度反流。结论 PET/CT检测冬眠心肌数量对预测伴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CABG后LVEF改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心肌灌注显像 代谢显像 冬眠 心肌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脏病学图谱:《Braunwald心脏病学》影像姊妹篇》已出版
13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8-798,共1页
由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艾米E.伊斯卡卓尔教授、艾默里大学医院欧内斯特V.加西亚主任主编,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跃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副主任和北京朝阳医院杨敏福教授主译,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 由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艾米E.伊斯卡卓尔教授、艾默里大学医院欧内斯特V.加西亚主任主编,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跃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副主任和北京朝阳医院杨敏福教授主译,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核心脏病学图谱:《Braunwald心脏病学》影像姊妹篇》一书已于2018年8月出版,并在全国发行。核心脏病学的临床应用在中国已有近40年的历史,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核素心肌代谢显像等核心脏病学的关键技术已得到推广和应用,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脏病学 出版 影像 图谱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北京朝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心肌代谢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