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密度双树小波变换的电能质量扰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林泓 陈学昌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21,26,共5页
针对电能质量扰动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小波变换(DD-DT DWT)小波熵和支持向量机的扰动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电能信号进行DD-DT DWT变换,然后分别提取其小波能量熵和小波系数Shannon熵以描述不同扰动信号的特征,最后... 针对电能质量扰动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小波变换(DD-DT DWT)小波熵和支持向量机的扰动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电能信号进行DD-DT DWT变换,然后分别提取其小波能量熵和小波系数Shannon熵以描述不同扰动信号的特征,最后采用二元树结构支持向量机分别对提取的两类小波熵特征向量进行分类。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基于DD-DT DWT小波熵的特征提取方法能有效识别常见的8种扰动信号,并具有正确识别率高及噪声鲁棒性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双密度双树小波变换 小波能量熵 小波系数Shannon熵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密度双树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 被引量:3
2
作者 姚斌 郑汉垣 +1 位作者 张衡 杨玲香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261-264,共4页
为了使图像的不同增量同时达到最优的去噪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首先使用Vese和Osher的图像分解模型把图像分成结构和振荡分量,然后根据各个分量的不同特性进行双密度双树小波变换域阈值去噪。实... 为了使图像的不同增量同时达到最优的去噪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首先使用Vese和Osher的图像分解模型把图像分成结构和振荡分量,然后根据各个分量的不同特性进行双密度双树小波变换域阈值去噪。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但有效的去除了噪声,而且去噪后图像的视觉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密度双树小波变换 图像去噪 Vese—Osh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层双树小波变换和平滑零范数法的压缩感知图像重构 被引量:1
3
作者 苏立超 黄添强 +1 位作者 吴铁浩 袁秀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3-265,304,共4页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从图像稀疏变换方式和压缩感知恢复算法两方面出发,对原有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单层双树小波变换和平滑零范数法(Smoothed-l0)的压缩感知图像重构算法(DTSL0)。该算法的思想是:对原始图像进行双树实系数小波稀疏变...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从图像稀疏变换方式和压缩感知恢复算法两方面出发,对原有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单层双树小波变换和平滑零范数法(Smoothed-l0)的压缩感知图像重构算法(DTSL0)。该算法的思想是:对原始图像进行双树实系数小波稀疏变换,并使用Smoothed-l0压缩感知恢复算法予以重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图像重构质量、执行速度,以及鲁棒性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双树小波变换 图像重构 平滑零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与稀疏表示的牙隐裂OCT三维图像融合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博雅 董潇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针对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进行体积较大的前磨牙和磨牙的隐裂检测时,仅从单一扫描视角采集可能存在误检或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稀疏表示(SR)相结合的牙隐裂三维图像融合方法。利用扫频OCT对人工牙隐裂模型从... 针对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进行体积较大的前磨牙和磨牙的隐裂检测时,仅从单一扫描视角采集可能存在误检或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稀疏表示(SR)相结合的牙隐裂三维图像融合方法。利用扫频OCT对人工牙隐裂模型从2个扫描视角进行成像,经过三维图像配准后,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分解。对于低频子带进行稀疏表示,采用“最大L1范数”规则进行融合,高频子带采用“绝对最大”规则融合,最后通过DTCWT重构得到融合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融合后的牙隐裂图像可以得到裂纹的完整信息,获得准确的定位和分级,各方面性能均优于单独采用各多尺度分解方法和稀疏表示方法,标准差(SD)、平均梯度(AG)、空间频率(SF)和边缘信息评价因子(Q)的值分别平均提高到36.7、6.0、27.9和0.74,有效提高了OCT牙隐裂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光学相干层析 稀疏表示 双树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轴承多故障诊断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辉 郑海起 唐力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9,165,共7页
针对双树复小波变换产生频率混叠的缺陷,提出了改进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轴承多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了双树复小波包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技术。首先,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将振动信号分解成不同频带的分量;然后,将各小波分量进行经验模... 针对双树复小波变换产生频率混叠的缺陷,提出了改进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轴承多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了双树复小波包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技术。首先,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将振动信号分解成不同频带的分量;然后,将各小波分量进行经验模态分解,获得各小波分量的主频率分量信号;最后,计算各小波分量的主频率分量信号的包络谱,根据包络谱识别齿轮箱轴承的故障部位和类型。通过仿真信号和齿轮箱轴承多故障振动实验信号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消除了频率混叠现象,提高了信噪比和频带选择的正确性,而且提高了从强噪声环境中提取瞬态冲击特征的能力,能有效识别轴承的故障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轴承 双树小波变换 经验模态分解 包络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轴承复合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胥永刚 孟志鹏 赵国亮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7-452,共6页
针对滚动轴承复合故障信号特征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将双树复小波变换和独立分量分析(ICA)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非平稳的故障信号通过双树复小波变换分解为若干不同频带的分量;由于各个分量存在一定的频率混叠,对故障信号特... 针对滚动轴承复合故障信号特征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将双树复小波变换和独立分量分析(ICA)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非平稳的故障信号通过双树复小波变换分解为若干不同频带的分量;由于各个分量存在一定的频率混叠,对故障信号特征提取有很大的干扰,进而引入ICA对各个分量所组成的混合信号进行盲源分离,从而尽可能消除频率混叠;最后对从混合信号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分量信号进行希尔伯特包络解调,即可实现对复合故障特征信息的分离和故障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分离和提取了滚动轴承复合故障的特征信息,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树小波变换 独立分量分析 盲源分离 频率混叠 复合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颜色直方图及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的昆虫图像识别 被引量:19
7
作者 竺乐庆 张真 张培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7,共7页
为了给生产单位害虫管理的普通技术人员提供简便易操作的昆虫鉴别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图像颜色及纹理特征的昆虫图像识别方法。鳞翅目昆虫翅面图像经过预处理,确定目标区域,再进行特征提取。首先将彩色图像从三原色(red-green... 为了给生产单位害虫管理的普通技术人员提供简便易操作的昆虫鉴别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图像颜色及纹理特征的昆虫图像识别方法。鳞翅目昆虫翅面图像经过预处理,确定目标区域,再进行特征提取。首先将彩色图像从三原色(red-green-blue,RGB)空间转换至色调饱和值(HSV)空间并提取有效区域内的色度、饱和度直方图特征,然后经图像位置校准,提取灰度图的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特征;匹配首先计算两颜色直方图特征向量之间的相关性,将相关性大于阈值的样本再进一步用DTCWT特征匹配;DTCWT匹配通过计算Canberra距离实现,从通过第一层颜色匹配的样本中取出最近邻作为最终匹配类别。算法在包含100类鳞翅目昆虫的图像库中进行试验验证,取得了76%的识别率,其中前翅识别率则达92%,同时取得了理想的时间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鳞翅目 图像识别 图像处理 颜色直方图 双树小波变换(DTCW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去噪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王芳 季忠 彭承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0-1166,共7页
在心电信号处理过程中,为了避免产生Gibbs振荡现象和严重的频率混叠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并结合最大后验估计确定阈值的心电信号去噪方法。文中采用了信噪比和均方误差来评价双树复小波变换和离散小波变换两种方法对心电信... 在心电信号处理过程中,为了避免产生Gibbs振荡现象和严重的频率混叠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并结合最大后验估计确定阈值的心电信号去噪方法。文中采用了信噪比和均方误差来评价双树复小波变换和离散小波变换两种方法对心电信号的去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离散小波变换相比,双树复小波变换去噪更彻底,边界、纹理等特征能较好地保留,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医学信号降噪处理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树小波变换 心电信号 最大后验估计 离散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降噪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巍 张平 +1 位作者 陈曦 朱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747-2752,共6页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相干斑噪声抑制问题,本文将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DD-DT CWT)结合具有局部方差估计的双变量收缩阈值函数(BSF)构成一种新的SAR图像降噪算法实现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降噪.首先将SAR图像用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相干斑噪声抑制问题,本文将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DD-DT CWT)结合具有局部方差估计的双变量收缩阈值函数(BSF)构成一种新的SAR图像降噪算法实现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降噪.首先将SAR图像用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进行多尺度分解,考虑小波系数间的相关性,用双变量概率密度函数作为小波系数及其父代系数的统计关性的模型,并通过Bayesian估计理论导出相应的非线性双变量收缩函数对图像不同方向的小波系数进行非线性自适应的处理,最后重建降噪后的图像.分别用仿真SAR图像和实际图像对算法进行验证,并与其它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对不同算法处理后图像进行了主客观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新算法的去噪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小波变换方法,不仅有效实现了图像降噪,而且较好保留了图像细节.含噪SAR图像经该算法处理后,图像性能指标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 相干斑噪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彩色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亚杰 李殿起 徐心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12-14,40,共4页
针对离散小波变换图像融合算法在特征表达上存在的不足,将双树复数小波变换引入到彩色多聚焦图像融合中。对彩色图像的三个通道分别进行融合处理,并采用基于多测度的融合策略:各通道小波变换后低频子带采用区域清晰度的方法;高频子带采... 针对离散小波变换图像融合算法在特征表达上存在的不足,将双树复数小波变换引入到彩色多聚焦图像融合中。对彩色图像的三个通道分别进行融合处理,并采用基于多测度的融合策略:各通道小波变换后低频子带采用区域清晰度的方法;高频子带采用区域标准差的方法。融合效果评价除使用传统方法的熵、交叉熵外,还使用了通用的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主客观性能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得到的融合图像效果较好,优于离散小波变换融合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树小波变换 多聚焦图像 彩色图像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双树复小波变换和改进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的乳腺MR图像分割 被引量:13
11
作者 范虹 张程程 +2 位作者 侯存存 朱艳春 姚若侠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49-2157,共9页
针对乳腺MR图像组织复杂、灰度不均匀、难分割的特点,本文提出双树复小波(DTCWT)变换结合密度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利用复小波域双变量模型结合各向异性扩散函数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进而通过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算法将图像划分成... 针对乳腺MR图像组织复杂、灰度不均匀、难分割的特点,本文提出双树复小波(DTCWT)变换结合密度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利用复小波域双变量模型结合各向异性扩散函数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进而通过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算法将图像划分成一定数量的超像素区域,根据事先设置的阈值搜索每个超像素的近邻,从而降低基于K近邻的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KNN-DPC)算法寻找每个样本近邻的时间;最终,引入超像素区域的近邻信息度量样本密度,采用KNN-DPC算法的分配策略自适应聚类.仿真和临床数据分割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的实现乳腺MR图像的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MR图像分割 双树小波变换 双变量模型 超像素分类 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和邻域操作的哈密瓜纹理提取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本学 高国刚 +3 位作者 王宝 吕琛 张巍 朱荣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6-322,共7页
为研究哈密瓜表面纹理特征分布规律,采集金密16号9成熟、全熟和金密17号9成熟、全熟共168幅哈密瓜样本图像,对RGB彩色图像的R、G、B分量执行代数运算,转换为灰度图后进行背景分割,然后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分解图像,获取高频子图... 为研究哈密瓜表面纹理特征分布规律,采集金密16号9成熟、全熟和金密17号9成熟、全熟共168幅哈密瓜样本图像,对RGB彩色图像的R、G、B分量执行代数运算,转换为灰度图后进行背景分割,然后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分解图像,获取高频子图像,并对其执行邻域操作,采用迭代法选取最优阈值完成纹理提取,最后利用灰度差分统计法和纹理频谱分析法描述分析哈密瓜纹理特征,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DT-CWT和邻域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可得到更加连续、完整的哈密瓜纹理图像;4种哈密瓜的纹理特征值差异显著,利用纹理特征值分类准确率为89.3%;哈密瓜表面纹理无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双树小波变换 邻域操作 纹理提取 纹理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局域自适应图像去噪 被引量:11
13
作者 龚卫国 刘晓营 +1 位作者 李伟红 李建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1-1180,共10页
为了改善降质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局域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分析了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原理及特点,推导了双变量收缩函数(BSF)。通过并行使用4个2D双密度离散小波变换,且行和列采用不同的滤波器组,实现了对... 为了改善降质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局域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分析了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原理及特点,推导了双变量收缩函数(BSF)。通过并行使用4个2D双密度离散小波变换,且行和列采用不同的滤波器组,实现了对噪声图像的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分解。根据小波系数的统计特性以及层内和层间系数的相关性,采用结合局域方差估计的双变量收缩函数对小波系数进行处理,并用收缩后的小波系数重构去噪图像。最后,将该算法用于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去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噪声图像相比,在噪声方差为30时,经该算法去噪后的图像获得的最高峰值信噪比增益达11.72 dB,平均结构相似度最高增加了2.7倍,复合峰值信噪比增益达11.68 dB。此外,对不同噪声方差下的不同噪声图像,该算法在滤除噪声的同时可保留更多的图像细节,极大地改善了去噪图像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双密度双树小波变换 双变量收缩函数 平均结构相似度 复合峰值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和形态学的脉搏信号去噪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丹 王慧倩 +4 位作者 柏桐 林金朝 庞宇 姜小明 蒋宇皓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3-98,共6页
常见的医学信号(如脉搏信号)包含大量的噪声,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针对传统的小波变换去噪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和形态学的去噪算法,具有结构简单、计算复杂度低等优点,有效地克服了离散小波变换的平移敏感... 常见的医学信号(如脉搏信号)包含大量的噪声,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针对传统的小波变换去噪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和形态学的去噪算法,具有结构简单、计算复杂度低等优点,有效地克服了离散小波变换的平移敏感性和频率混淆。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脉搏信号中工频干扰及肌电干扰等高频噪声,其信噪比及均方差等定量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的阈值去噪算法,能得到较干净的脉搏信号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去噪 双树小波变换 形态学滤 脉搏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信号去噪算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文涛 陈红 +1 位作者 蔡晓霞 刘俊彤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4-87,共4页
为了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噪声对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信号降噪方法。通过双树结构消除了因间隔采样而丢失的有用信息,对每一层的高频分量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计算阈值,依据各自的阈值进行滤波处理。... 为了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噪声对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信号降噪方法。通过双树结构消除了因间隔采样而丢失的有用信息,对每一层的高频分量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计算阈值,依据各自的阈值进行滤波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离散小波变换消噪方法相比具有平移不变性,处理后的波形较平滑,能够较好地保留信号细节信息,而且其去噪性能也优于离散小波变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噪 双树小波变换 离散小波变换 平移不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父系数及邻域系数实现图像去噪 被引量:6
16
作者 卢刚 闫敬文 +1 位作者 寇业泉 张建中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6-922,共7页
考虑二维双树复数小波变换(DTCWT)具有良好的平移不变性和方向选择性,基于当前系数与父系数及邻域系数间的关系,构造了DTCWT图像去噪阈值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去噪方法,PNDTCWT。该方法在对图像进行二维DTCWT变换后,利用阈值公式,根据当... 考虑二维双树复数小波变换(DTCWT)具有良好的平移不变性和方向选择性,基于当前系数与父系数及邻域系数间的关系,构造了DTCWT图像去噪阈值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去噪方法,PNDTCWT。该方法在对图像进行二维DTCWT变换后,利用阈值公式,根据当前系数和父系数及相邻系数计算收缩阈值,对当前系数进行去噪处理。最后,经过二维DTCWT反变换,得到去噪结果。实验结果表明,PNDTCWT的噪声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各种基于DWT的去噪方法和其他DTCWT去噪方法。与基于父系数的DTCWT去噪方法相比,PNDTCW的峰值信噪比(PSNR)平均提高了0.5 dB左右。从视觉效果来看,PNDTCW能在去噪的同时较好地保留图像细节,物体轮廓显得比较平滑,不存在传统DWT算法中的混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树复数小波变换 父系数 邻域系数 阈值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三维粗糙表面评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志英 高诚辉 +1 位作者 林建兴 申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795-1799,共5页
针对目前用于提取三维粗糙表面基准面的第一和第二代小波存在的平移变动性与方向性差等缺点,以及最优小波基的选取和小波分解次数的确定等难点,提出将第三代小波变换——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用于三维粗糙表面的评定。通过比较三代小... 针对目前用于提取三维粗糙表面基准面的第一和第二代小波存在的平移变动性与方向性差等缺点,以及最优小波基的选取和小波分解次数的确定等难点,提出将第三代小波变换——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用于三维粗糙表面的评定。通过比较三代小波实际重构图像以及仿真三维粗糙表面的误差和最大重构误差,得出了DT-CWT最优的结论;采用频带能量法确定DT-CWT的分解次数,并用仿真三维表面表征参数均方差S来验证得出的分解次数的正确性。最后用DT-CWT对具有分形特征的三维非平稳随机粗糙表面进行基准面的提取,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树小波变换 评定基准面 频带能量法 三维粗糙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岳晋 杨汝良 宦若虹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综合了双密度小波、双树小波和复数小波的优点,具有平移不变性以及良好的方向性,将其引入图像融合能够更好地提取原始图像的特征,为融合图像提供更多的信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 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综合了双密度小波、双树小波和复数小波的优点,具有平移不变性以及良好的方向性,将其引入图像融合能够更好地提取原始图像的特征,为融合图像提供更多的信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将图像进行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然后在相应尺度上利用融合规则将变换系数融合,最后进行重构得到融合结果。采用多组具有不同特征的源图像进行融合实验,并对融合图像进行了主客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的融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小波变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融合 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去云雾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峰 朱锡芳 +2 位作者 相入喜 孙元元 马桢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70,共7页
在研究双树复小波变换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图像中云雾和景物的频率差异,提出一种去云雾方法。设计并建立了去云雾处理硬件系统,介绍系统组成和系统开发步骤,叙述摄像头驱动程序、视频信号输出程序、人机交互界面等的设计方法,采用设... 在研究双树复小波变换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图像中云雾和景物的频率差异,提出一种去云雾方法。设计并建立了去云雾处理硬件系统,介绍系统组成和系统开发步骤,叙述摄像头驱动程序、视频信号输出程序、人机交互界面等的设计方法,采用设计的系统开展图像采集和去云雾处理,给出并分析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分解层数、分界数和权重取默认值时,该文算法的图像处理的熵达到7.61,优于小波阈值法和同态滤波法。设计的系统去云雾处理能力和自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树小波变换 遥感图像 去云雾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亚杰 李殿起 徐心和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76-178,共3页
为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提出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双树复小波变换具有平移不变性、方向选择性等特点,适合进行图像融合,优于传统离散小波变换方法。给出多策略的融合规则,源图像小波变换后低频采用区域清晰度,高频采用区... 为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提出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双树复小波变换具有平移不变性、方向选择性等特点,适合进行图像融合,优于传统离散小波变换方法。给出多策略的融合规则,源图像小波变换后低频采用区域清晰度,高频采用区域标准差。灰度多聚焦图像和彩色多聚焦图像的融合实验测试以及评价指标的统计结果,表明了双树复小波变换方法的优势和所用融合规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双树小波变换 图像融合 多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