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检测p63/P501S在鉴别尿路上皮癌和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陈瑚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8-688,共1页
尿路上皮癌(UC)和前列腺癌(PC)的治疗和预后不同,两者的鉴别诊断就十分重要。当标本取材有限和肿瘤分化差时,鉴别诊断就是个难题。作者运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检测p63和P501S表达,对132例高级别UC和23例PC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结... 尿路上皮癌(UC)和前列腺癌(PC)的治疗和预后不同,两者的鉴别诊断就十分重要。当标本取材有限和肿瘤分化差时,鉴别诊断就是个难题。作者运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检测p63和P501S表达,对132例高级别UC和23例PC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UC和PC未出现p63和P501S均阳性现象,90.2%(119/132例)的UC标本中p63阳性表达,呈棕色弥漫于细胞核,PC标本中未见p63表达(P〈0.0001);95.7%(22/23例)的PC标本中P501S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 染色法 免疫组化 P63 检测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双酶双标记和组织化学复合染色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秀兰 孙保存 +3 位作者 林建韶 王欣 李薇 谭郁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7-338,共2页
免疫组化双酶双标记和组织化学复合染色方法的探讨赵秀兰,孙保存,林建韶,王欣,李薇,谭郁彬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已有可能在同一张切片上标记出不同的细胞成分,若与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则可显示更多的细胞成分,为同时观察几... 免疫组化双酶双标记和组织化学复合染色方法的探讨赵秀兰,孙保存,林建韶,王欣,李薇,谭郁彬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已有可能在同一张切片上标记出不同的细胞成分,若与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则可显示更多的细胞成分,为同时观察几种细胞的分布特点、相互关系提供了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标记 染色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在大鼠全脑脑片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丽君 韩伟娟 +1 位作者 崔红 黄德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全脑脑片特定核酸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在静态全脑脑片培养的基础上,将培养的脑片进行冰冻切片,然后联合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全脑脑片特定核酸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在静态全脑脑片培养的基础上,将培养的脑片进行冰冻切片,然后联合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片冰冻切片的质量可以进行后续的实验;与单纯应用一种方法相比,联合应用两种技术可同时在核酸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待测基因,两种显色方法不相互冲突,且可以更直观地显示核酸和蛋白的表达模式。结论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明显优于单纯的原位杂交技术或免疫组化;该双染技术可用于脑片培养中的基因和蛋白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脑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双标染色法的探讨及应用
4
作者 付承华 刘彦仿 陈志南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4期44-45,共2页
单克隆抗体的最大特点是针对单一位点的抗原决定簇,它取代了大部分多价抗体并广泛应用于免疫组化的染色.近年.单克隆抗体双标记染色广为使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染色法 抗原决定簇 标记染色 免疫组化 多价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春青 张炜明 李百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6-316,F002,共2页
双标记技术是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标记两种不同的抗体或同时应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手段,如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在不同层次来检测同一细胞上某些物质的表达是否有相关性的一种实验方法.
关键词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奶山羊下丘脑GnRH和OT免疫反应双标记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树林 林磊 +6 位作者 蒋田园 雷治海 李文献 曾明华 张艳 范光丽 隋治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6-971,共6页
为了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催产素(OT)是否在下丘脑细胞中共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对妊娠期奶山羊下丘脑中GnRH与OT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室旁核、视上核、视前交叉上核、弓状核、下丘脑外侧区、乳头体内侧核、乳... 为了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催产素(OT)是否在下丘脑细胞中共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对妊娠期奶山羊下丘脑中GnRH与OT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室旁核、视上核、视前交叉上核、弓状核、下丘脑外侧区、乳头体内侧核、乳头体后核等核团(区)有GnRH和OT免疫反应双标记细胞,在妊娠的不同时期,GnRH和OT免疫反应双标记细胞数量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为GnRH与OT相互调节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催产素 下丘脑 妊娠奶山羊 免疫组化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乳腺多原发癌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季洪爱 周晓军 +1 位作者 吉耘 刘红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乳腺 多原发癌 细胞诊断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对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中穿孔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芳秋 方蓉 +1 位作者 章金春 孟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2-564,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健康儿童、成人和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中细胞毒效应分子穿孔素 (PFP)的表达水平的变化 ,了解细胞毒性T细胞 (CTL )的杀伤活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抗人PFP、抗人CD3和抗人CD5 6单克隆抗体 (mAb... 目的 通过研究健康儿童、成人和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中细胞毒效应分子穿孔素 (PFP)的表达水平的变化 ,了解细胞毒性T细胞 (CTL )的杀伤活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抗人PFP、抗人CD3和抗人CD5 6单克隆抗体 (mAb) ,采用单标记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PFP的表达。采用双标记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上述细胞表面标志CD3或CD5 6的表达和细胞内PFP的表达。结果 儿童组、成人组及老年组PBL中表达PFP阳性细胞的百分率 (% ) ,分别为 (2 6 .4± 2 .7) % ,(2 1.6± 3.2 ) %和 (13.4± 2 .0 ) % ,老年组明显下降 ,与其他两组相比较P <0 .0 0 1。 3个年龄组CD3+ T细胞表达PFP的阳性率 (% ) ,分别为 (30 .1± 4 .8) %、(2 1.4± 7.3) %和 (18.8± 4 .2 ) % ,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下降。3个年龄组CD5 6 +NK细胞PFP的表达差别不显著。结论 健康人PBL中PFP的表达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CD3+ T细胞亚群PFP表达水平的下降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穿孔素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双标记免疫组化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山羊腺垂体中ER与PRL、FSH和LH的共存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熊东升 吕颜枝 +2 位作者 代盈盈 王文丽 赵慧英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36,共4页
为了明确雌激素受体(ER)在怀孕山羊腺垂体中相关激素分泌细胞的分布,本试验采用免疫组化双标法对怀孕早期、中期和晚期山羊腺垂体PRL、FSH和LH分泌细胞中ERα和ERβ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妊娠过程中ERα和ERβ均与PRL、FSH和LH阳... 为了明确雌激素受体(ER)在怀孕山羊腺垂体中相关激素分泌细胞的分布,本试验采用免疫组化双标法对怀孕早期、中期和晚期山羊腺垂体PRL、FSH和LH分泌细胞中ERα和ERβ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妊娠过程中ERα和ERβ均与PRL、FSH和LH阳性细胞有共存,多共存于胞质中;ER与PRL和LH共存的阳性细胞数量随妊娠时间推移而增多,与FSH的共存相反。提示在妊娠过程中两种ER亚型均可以介导雌激素的作用,并以在PRL和LH分泌细胞中的调节为主,维持妊娠期的生殖内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山羊腺垂体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化标记 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与NSE和SYN在牛周期黄体细胞中的共存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树林 马永生 +5 位作者 王桂花 李兆才 雷治海 张宝 段会娟 杭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记物在牛黄体细胞中的共存现象,以期为黄体细胞的内分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黄牛黄体,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结合免疫组化双标记法染色... 【目的】探讨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记物在牛黄体细胞中的共存现象,以期为黄体细胞的内分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黄牛黄体,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结合免疫组化双标记法染色后,镜检拍照,研究牛周期性黄体细胞中5-HT与NSE和SYN的共存情况。【结果】黄体组织中含有这3种标记物的单标记和5-HT与其他两者的双标记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其主要以散在形式分布于黄体中,细胞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和梭形,阳性细胞平均数由多至少依次为:5-HT、NSE、SYN/5-HT、SYN和NSE/5-HT;在黄体细胞以外的卵巢细胞中未观察到这3种物质的存在。【结论】牛黄体组织中存在5-HT、NSE、SYN 3种标记物和SYN/5-HT、NSE/5-HT双标记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提示黄体组织在发生的同时也存在着部分细胞的神经内分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突触素 免疫组化标记 周期性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wis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大我 刘娟娟 +6 位作者 林蓓 胡珍华 高健 侯锐 刘川 郝莹莹 张淑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6-339,350,共5页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浆液囊腺癌(恶性组)、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组)、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良性组)和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中L...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浆液囊腺癌(恶性组)、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组)、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良性组)和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中Lewis y抗原与IGF-1R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2者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Lewis y抗原和IGF-1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交界性组、良性组及正常组(P<0.05);低分化组IGF-1R的表达水平与中、高分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中、高分化3组间Lewis y抗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wis y和IGF-1R在恶性组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具有正相关性(P<0.05),且2者存在共定位关系。结论 Lewis y抗原及IGF-1R参与了卵巢浆液性肿瘤由良性向恶性的转化与发展,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Y抗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 卵巢浆液性肿瘤 临床意义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IGF-1R 免疫荧光标记 免疫组化S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及附件广泛性子宫内膜异位伴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
12
作者 张锡流 刘姗姗 +2 位作者 李善霞 欧海玲 崔锦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7-1068,共2页
1 病例报告 患者,43岁,发现子宫腺肌病半年,近来有阴道不规则流血于2011年10月12日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见阴道前穹隆变浅,阴道上段前壁及左侧壁可触及多个质硬、固定结节,无触痛。宫颈肥大,子宫增大如孕4个月大小.形态尚规则,... 1 病例报告 患者,43岁,发现子宫腺肌病半年,近来有阴道不规则流血于2011年10月12日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见阴道前穹隆变浅,阴道上段前壁及左侧壁可触及多个质硬、固定结节,无触痛。宫颈肥大,子宫增大如孕4个月大小.形态尚规则,质硬,活动度差,压痛明显,双侧附件区压痛,触诊欠清。考虑子宫腺肌病,肿瘤待排。遂行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手术切除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采用SP法。巨检:全切子宫及舣侧附件.寓体大小14cm×8cm×8cm,宫颈管见3cm×1cm×1cm,灰h息肉,宫颈与宫体交界处见一个直径1cm的灰白色结节肿物,边界清晰,切面灰白色、实性,质细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侧附件切除术 子宫内膜异位 阴道不规则流血 子宫腺肌病 免疫组化标记 宫颈肥大 阴道前穹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