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型批评视域下中西英雄比较研究——以双林寺韦驮像和米开朗基罗《大卫像》为例
1
作者 常晓君 张冰融 《天工》 2025年第7期14-17,共4页
双林寺韦驮像是我国明代中期的作品,而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的雕塑《大卫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501—1504年)的作品。韦驮像因其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神韵被称为“东方大卫”,二者都在神话中被视为英雄。神话是集体无意识的... 双林寺韦驮像是我国明代中期的作品,而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的雕塑《大卫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501—1504年)的作品。韦驮像因其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神韵被称为“东方大卫”,二者都在神话中被视为英雄。神话是集体无意识的显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与个性表达,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意涵。将同一时期下的双林寺韦驮像和米开朗基罗《大卫像》进行对比,从原型批评的视角出发探究二者的异同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并试图找到中西英雄原型的雕塑作品中各自隐喻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批评 中西英雄 双林寺韦驮像 《大卫像》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双林寺力士造像的艺术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段非 《美术大观》 2013年第4期57-57,共1页
双林寺的力士造像是宗教与艺术的结合,深受儒家思想和中国画的影响,注重线在人物形象上的运用,强调"以形写形,以貌色貌","夸而在节,饰而不诬",追求"气"、"神"、"势"的表现,完美再现... 双林寺的力士造像是宗教与艺术的结合,深受儒家思想和中国画的影响,注重线在人物形象上的运用,强调"以形写形,以貌色貌","夸而在节,饰而不诬",追求"气"、"神"、"势"的表现,完美再现了"力士"威猛雄健、气势逼人的形象特征,达到了驱邪镇魔的艺术效果,代表了明代彩塑的最高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林寺 力士造像 形体与造型 塑与绘 “线” 宗教性与装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佛教丛林与新加坡双林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方拥 《古建园林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24,11,共8页
关键词 佛寺 古建筑 佛教丛林 双林寺 福建 新加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双林寺彩塑人物眼睛的研究
4
作者 梁珺娅 王辉(指导老师)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4期156-156,共1页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古城西南六公里的桥头村,原名"中都寺"。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重建,彩塑也是随建筑一起完成的。双林寺彩塑保存非常完整。现存彩塑2052尊,完好的1566尊。而双林寺彩塑对外貌的描绘可谓栩栩如生、形...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古城西南六公里的桥头村,原名"中都寺"。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重建,彩塑也是随建筑一起完成的。双林寺彩塑保存非常完整。现存彩塑2052尊,完好的1566尊。而双林寺彩塑对外貌的描绘可谓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尤其是对佛像眼睛的塑造,更是工匠所关注的焦点。本文选择彩塑眼睛作为研究对象,以多个方面为切入点,对平遥县双林寺彩塑中人物眼睛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林寺 眼睛 造型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线-点”的景观叙事策略研究——以义乌双林寺园林设计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梅欹 吴静月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5期232-234,共3页
景观叙事作为赋活景观空间的有效手段,因其地域性、严谨性以及互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景观叙事设计策略,尤其在寺观园林领域却少有提及。文章梳理了景观叙事学设计策略,将其归纳为故事主题、线索编排、空间建构三大类,再与“面-线-点... 景观叙事作为赋活景观空间的有效手段,因其地域性、严谨性以及互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景观叙事设计策略,尤其在寺观园林领域却少有提及。文章梳理了景观叙事学设计策略,将其归纳为故事主题、线索编排、空间建构三大类,再与“面-线-点”的框架对应,填充具体设计手法。在此基础上以义乌双林寺为例进行实践检验,对历史文脉类主题、顺叙的编排手法以及隐喻的空间建构之具体应用展开说明。文章尝试建构清晰的理论认知模式与明确的实践思路,以期为景观叙事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线-点 景观叙事 寺观园林 设计策略 义乌双林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遥双林寺供养人像的服饰研究
6
作者 边雅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211-212,共2页
平遥供养人像是一组现实色彩浓厚的明代彩塑作品,其雕刻手法与艺术成就都可以与任何其他地区的著名彩塑相媲美。文章介绍双林寺供养人像的服饰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服饰文化内涵。
关键词 平遥双林寺 供养人像 明代服饰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彩塑艺术博物馆”——双林寺彩塑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正明 《美术之友》 1999年第5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双林寺 艺术博物馆 彩塑 雕塑艺术 大雄宝殿 无光铜版纸 内在的生命力 编辑工作 平遥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融合视域下的双林寺——以第一进院落两厢殿宇塑像配置为中心
8
作者 吴昌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在平遥双林寺第一进院落内,东西两厢殿宇的塑像分属佛教和民间信仰,且殿宇间如此对称紧凑的空间配置在古寺遗存中较为稀见。本文即通过对各殿信仰内容进行阐述、试图寻求其间的联系,最终对双林寺此空间配置的形成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双林寺塑像 配置 宗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双林寺彩塑力士造型分析
9
作者 卫恒先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3年第9期71-72,共2页
双林寺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佛教寺庙,其内部彩塑造像形态各异、气韵生动、惟妙惟肖,在明清时期的雕塑造像中,写下浓墨重彩、光辉璀璨的一笔。其力士造像在所有的彩塑造像当中更是十分突出,力士动态的处理大胆夸张、神情... 双林寺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佛教寺庙,其内部彩塑造像形态各异、气韵生动、惟妙惟肖,在明清时期的雕塑造像中,写下浓墨重彩、光辉璀璨的一笔。其力士造像在所有的彩塑造像当中更是十分突出,力士动态的处理大胆夸张、神情的刻画细致入微,衣饰的塑造厚重有力、整个气场的塑造张扬豪放,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创造性,充分体现着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林寺彩塑 力士 制作工艺 造型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双林寺“伐阇罗弗多罗”的艺术特征
10
作者 雷寅彪 《天工》 2023年第8期9-11,共3页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双林寺罗汉殿的“伐阇罗弗多罗”彩塑,俗称“哑罗汉”,至今保存完好。这件彩塑作品反映了我国彩塑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伐阇罗弗多罗”造像所展现出的独具特色的神韵、强烈的写实性和“以...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双林寺罗汉殿的“伐阇罗弗多罗”彩塑,俗称“哑罗汉”,至今保存完好。这件彩塑作品反映了我国彩塑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伐阇罗弗多罗”造像所展现出的独具特色的神韵、强烈的写实性和“以线入体”的造型,可以让人们领略到双林寺彩塑独特的造型手法,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林寺 罗汉殿 伐阇罗弗多罗 写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保护在双林寺彩塑壁画勘查中的实践分析
11
作者 李源 《门窗》 2023年第7期201-203,共3页
随着人们素质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彩塑壁画是我国中华传统艺术留下的瑰宝,是承载我国历史发展痕迹的关键载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量的彩塑壁画因缺乏有效保护措施而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侵蚀,因此有关... 随着人们素质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彩塑壁画是我国中华传统艺术留下的瑰宝,是承载我国历史发展痕迹的关键载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量的彩塑壁画因缺乏有效保护措施而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侵蚀,因此有关彩塑壁画的保护修复措施成为人们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数字化保护角度,以双林寺为例,对其寺内彩塑壁画的勘察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一系列保护修复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保护 双林寺彩塑壁画 实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遥名城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昌智 周贵贤 边宝莲 《规划师》 1996年第1期13-21,共9页
平遥是驰名中外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丰富,品位价值高,保存完整,不仅国内游人和著名专家学者关注,而且受到国外专家的青睐,被联合国评价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过去观念的束缚,不能充分发挥名城优势,平遥历史文... 平遥是驰名中外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丰富,品位价值高,保存完整,不仅国内游人和著名专家学者关注,而且受到国外专家的青睐,被联合国评价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过去观念的束缚,不能充分发挥名城优势,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许多困难,举步维艰,经济发展也很缓慢.为全面保护、合理利用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平遥经济,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应当深入进行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战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城保护 平遥古城 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与发展 旅游经济开发 双林寺 文化名城 地方特色 古城保护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善晋美 山西[上]
13
作者 郑维琦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6年第18期142-149,共8页
说到山西,相信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唱起《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首歌,可是说到山西风光好在哪里?很多人都说不上来,包括吉诺。在吉诺的想象中,山西仿佛整个空气中都飘着煤渣似的,和旅游可沾不上边。但是自从在山西从南到北走了一趟后,吉诺... 说到山西,相信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唱起《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首歌,可是说到山西风光好在哪里?很多人都说不上来,包括吉诺。在吉诺的想象中,山西仿佛整个空气中都飘着煤渣似的,和旅游可沾不上边。但是自从在山西从南到北走了一趟后,吉诺后悔的是为啥没早点儿去,计划的是下次什么时候再去。因为山西之行实在是让人印象深刻:攀王莽岭的险山秀水、自驾挂壁公路,让体力和勇气得到了充分释放;到悬空寺、云冈石窟和应县古塔欣赏古代工匠们集体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说 风光好 挂壁 王莽岭 平遥古城 中都 工匠们 双林寺 秀水 古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有源头活水来
14
作者 陈君 《质量与标准化》 2020年第2期37-37,共1页
闲来无事,细细再念朱熹的《观书有感》诗,仍有忽觉自然清新之风拂面、隽永通透之理明心之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池塘半亩,一方镜面;天光云影,水中徘徊。且问流水,为何如此清... 闲来无事,细细再念朱熹的《观书有感》诗,仍有忽觉自然清新之风拂面、隽永通透之理明心之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池塘半亩,一方镜面;天光云影,水中徘徊。且问流水,为何如此清澈?只因源头,活水不断涌来。作者朱熹不仅是诗人,更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相传,《观书有感》是朱熹讲学避祸时所作。庆元二年,他为了躲避权臣迫害,与门人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的武夷堂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有源头活水来 自然清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 双林寺 天光云影 闲来无事 半亩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