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6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铁催化水解离中间层及双极膜性能研究
1
作者 杨蕊 范云双 +1 位作者 吴秀翠 王杰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9,共12页
研究了埃洛石纳米管(HNTs)和含铁化合物在双极膜(BPM)界面层中对水解离的影响.采用流延法将FeCl_(3)掺杂的改性埃洛石纳米管(FeCl_(3)-HNTs)作为中间层进行双极膜的制备,并与空白双极膜、HNTs-BPM及商业双极膜进行对比,探究不同双极膜... 研究了埃洛石纳米管(HNTs)和含铁化合物在双极膜(BPM)界面层中对水解离的影响.采用流延法将FeCl_(3)掺杂的改性埃洛石纳米管(FeCl_(3)-HNTs)作为中间层进行双极膜的制备,并与空白双极膜、HNTs-BPM及商业双极膜进行对比,探究不同双极膜的性能.通过FTIR、XPS、SEM和EDS等表征研究了中间层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通过I~V曲线、EIS、稳定性和产酸碱情况对双极膜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空白样品相比,在电流密度为50 mA/cm^(2)条件下,FeCl_(3)-HNTs-BPM的跨膜电压降低了46%,180 min后H^(+)和OH^(-)浓度分别达到0.215 mol/L和0.225 mol/L,电流效率为81.2%,能耗为3.36 kW·h/kg;在24 h的监测下双极膜的电压变化幅度较小(1.16 V到1.25 V),具有良好的电压稳定性,且未出现分层现象,表明FeCl_(3)-HNTs作为中间层制备的双极膜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 埃洛石纳米管 水解离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金高盐废水的双极膜电渗析资源化处理
2
作者 杨玮 宝冬润 +2 位作者 龙涛 邓莎 杨超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6-1246,共11页
浸金废水中高盐组分的去除与资源化是其处理的关键环节。基于双极膜电渗析对含盐废水独特的酸碱原位生成能力,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资源化处理灵宝某黄金冶炼厂经过“杂质预处理+金属离子去除+破氰”处理的浸金高盐废水,... 浸金废水中高盐组分的去除与资源化是其处理的关键环节。基于双极膜电渗析对含盐废水独特的酸碱原位生成能力,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资源化处理灵宝某黄金冶炼厂经过“杂质预处理+金属离子去除+破氰”处理的浸金高盐废水,考察了双极膜类型、电流密度、循环流量、极室电解质浓度等操作参数对装置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性双极膜组装的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在电流密度40 mA/cm^(2)、循环流量60 L/h、极室Na_(2)SO_(4)质量浓度4%条件下运行效果最佳。经装置处理240 min后的浸金高盐废水电导率从52.8 mS/cm降至2.4 mS/cm,碱收率达到73.66%,产能为1.282 kg/(m^(2)·h),电流效率为69.43%,同步实现了浸金高盐废水的脱盐和有价资源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浸金高盐废水 改性双极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BE代数的双极值模糊滤子
3
作者 姜曼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把双极值模糊集与伪BE代数相结合,首先在伪BE代数中给出了双极值模糊滤子的概念并讨论其性质,研究了双极值模糊集是双极值模糊滤子的条件;其次在伪BE代数中定义了双极值模糊交换滤子;最后讨论了双极值模糊滤子与双极值模糊交换滤子的关系.
关键词 伪BE代数 双极值模糊集 双极值模糊滤子 双极值模糊交换滤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制酸碱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曾娟 张玉凤 +1 位作者 刘孟 余侃萍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132,共7页
为明晰利用双极膜将盐转化为酸碱过程的传质规律并以此指导工业生产,以Na_(2)SO_(4)为原料,依据Nernst-Planck方程、泊松方程构建双极膜单元模型,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计算确定网格数、膜基团容量等关键参数,模拟计算了不同膜单... 为明晰利用双极膜将盐转化为酸碱过程的传质规律并以此指导工业生产,以Na_(2)SO_(4)为原料,依据Nernst-Planck方程、泊松方程构建双极膜单元模型,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计算确定网格数、膜基团容量等关键参数,模拟计算了不同膜单元电压、进料浓度条件下盐的转化率,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双极膜单元网格数为30000、阴/阳膜离子膜基团容量为300mol/m^(3)时,获得的传质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较高;在此基础上,计算获得了双极膜单元中电势分布、离子分布、离子迁移通量分布等传质过程数据,发现利用双极膜将Na_(2)SO_(4)转化为相应酸碱的传质效率及能效主要与跨膜压降、膜单元电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 传质 模型 数值模拟 离子交换膜 电渗析 膜分离 酸碱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静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双极直流不平衡配电系统DG规划方法
5
作者 徐艳春 王霖 +2 位作者 宋文宇 席磊 MI Lu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01-2510,I0097-I0101,共15页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首先将DG等效为受控电流源,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容量及负荷不平衡度对系统静态下电压不平衡度的影响;其次,基于单极故障下光伏型DG与交流电网暂态放电情况,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位置、容量与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关系;再者,基于多目标蜣螂优化算法提出以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与DG接入成本为目标的DG接入方案规划方法,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筛选出DG接入的最佳折中方案。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改进IEEE14、IEEE33双极直流配电系统验证该文所提优化方法的普适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暂态电压稳定性 双极直流配电网 负荷不平衡 DG选址定容 蜣螂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资源化巯基乙酸钠废水再生巯基乙酸的研究
6
作者 张莉 娄玉峰 +4 位作者 张委 刘方旺 蓝靖 赵宗山 付昆明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巯基乙酸钠是硫氨酯尾液的主要成分,因其高毒性、高盐、高化学需氧量的特点,使硫氨酯尾液成为一类极难处理的化工生产废水。通常采用萃取、过滤、酸化和蒸馏等复合工艺进行处理,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及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巯基乙酸钠是硫氨酯尾液的主要成分,因其高毒性、高盐、高化学需氧量的特点,使硫氨酯尾液成为一类极难处理的化工生产废水。通常采用萃取、过滤、酸化和蒸馏等复合工艺进行处理,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及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为解决巯基乙酸钠废水资源化利用的难题,采用三隔室双极膜电渗析(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Device,BMED)装置,以巯基乙酸钠转化率、电流效率、平均膜对电压及能耗等作为评价指标,考察操作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电流密度、膜间距对BMED资源化巯基乙酸钠废水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75 min、电流密度为400 A/m^(2)、反应温度为40℃、膜间距为50μm的优化运行条件下,BMED的巯基乙酸钠转化率为98.32%,电流效率达到86.01%,生产能耗为93.54kW·h/t。该研究结果可为巯基乙酸钠废水生产巯基乙酸提供新的工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 电渗析 资源化 巯基乙酸钠废水 巯基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钠双极膜电渗析制牛磺酸探索
7
作者 王新时 朱慧婷 +1 位作者 丛梅 赵基钢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8-1092,共5页
研究探讨了双极膜电渗析法(BMED)在牛磺酸钠制备牛磺酸中的应用,旨在解决传统结晶分离法收率低和操作复杂的问题。研究使用SED-30型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考察了电极电压、盐碱室体积比、原料浓度和循环流量等因素对牛磺酸分离性能的影响。... 研究探讨了双极膜电渗析法(BMED)在牛磺酸钠制备牛磺酸中的应用,旨在解决传统结晶分离法收率低和操作复杂的问题。研究使用SED-30型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考察了电极电压、盐碱室体积比、原料浓度和循环流量等因素对牛磺酸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极电压、盐碱室体积比、原料浓度和循环流量的增加,牛磺酸钠的转化率得到提升。在优化条件下,即电极电压为13 V、盐碱室体积比为1∶1、原料浓度为42.31 g/L、循环流量为150 L/h,分离时间为40 min,牛磺酸的单程收率可以达到约95%。研究结果为牛磺酸的高效、环保生产提供了新方法,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 电渗析 牛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过程中阴离子迁移规律研究
8
作者 范乐 刘国昌 +3 位作者 王海涛 康权 常娜 李浩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7-194,199,共9页
系统研究了阴离子在单一盐溶液、混合盐溶液中双极膜电渗析(BMED)过程的反离子迁移和同离子迁移现象,并比较了同离子迁移问题在不同膜中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反离子迁移过程中,NO_(3)^(-)、Cl^(-)和SO_(4)^(2-)在阴离子交换膜上的通量... 系统研究了阴离子在单一盐溶液、混合盐溶液中双极膜电渗析(BMED)过程的反离子迁移和同离子迁移现象,并比较了同离子迁移问题在不同膜中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反离子迁移过程中,NO_(3)^(-)、Cl^(-)和SO_(4)^(2-)在阴离子交换膜上的通量差异较大,一价离子之间:NO_(3)^(-)>Cl^(-),一价/二价离子之间:NO_(3)^(-)>SO_(4)^(2-);同离子迁移过程中,阴离子在双极膜上通量高于在阳膜上,即阴离子的泄漏主要来源于酸室,酸室浓度越高,阴离子向碱室的泄漏越严重;相较于一价阴离子,二价阴离子更不易发生离子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阴离子迁移 同离子 离子交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有源桥串并联潮流控制器的双极直流配电网主动限流策略
9
作者 刘洋涛 廖建权 +3 位作者 郭春生 谭子鹏 王渝红 王强钢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352,I0105-I0111,共17页
直流潮流控制器是解决环网式直流配电网的线路潮流不完全可控的有效技术手段。然而,现有方法未能充分发掘其在故障限流中的潜力。该文建立了三有源桥串并联潮流控制器(triple active bridge power flow controller,TAB-PFC)的故障模量... 直流潮流控制器是解决环网式直流配电网的线路潮流不完全可控的有效技术手段。然而,现有方法未能充分发掘其在故障限流中的潜力。该文建立了三有源桥串并联潮流控制器(triple active bridge power flow controller,TAB-PFC)的故障模量分析模型,提出一种基于TAB-PFC的双极直流配电网主动限流策略。首先阐述了TAB-PFC的限流原理,提出基于TAB-PFC的主动限流控制策略。然后对TAB-PFC不同故障阶段进行建模,并计及极间互感构建含TAB-PFC的双极直流配电网故障模量等效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参数对TAB-PFC的限流能力的影响,为其参数选取提供依据。在MATLAB/Simulink搭建了含TAB-PFC的双极直流配电网模型,验证了所提主动限流策略的有效性及故障等效电路模型和参数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直流配电网 串并联潮流控制器 短路电流计算 故障电流抑制 极间互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在醇水体系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程刘惠美 闫军营 +4 位作者 刘慧情 王治澎 王报英 徐铜文 汪耀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0-1972,共13页
双极膜作为一种高性能复合膜,在盐制酸碱、能量存储与转化、酸碱液流电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反向偏压下,水体系中双极膜中间层的水分子可解离成H^(+)和OH^(-),与阴阳离子交换膜配合构成双极膜电渗析广泛应用于高盐废水脱盐同时酸... 双极膜作为一种高性能复合膜,在盐制酸碱、能量存储与转化、酸碱液流电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反向偏压下,水体系中双极膜中间层的水分子可解离成H^(+)和OH^(-),与阴阳离子交换膜配合构成双极膜电渗析广泛应用于高盐废水脱盐同时酸碱化。除水体系外,双极膜电渗析也可应用于水-醇体系,生产水溶性较差的有机酸。同时,双极膜也可实现醇的解离,使其解离为氢离子和烷氧根离子,应用于金属醇盐生产、有机物绿色合成等。目前醇水体系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聚焦于醇水体系双极膜电渗析研究进展,深度比较水、醇解离的机理和电化学性质。同时也指出双极膜应用于醇体系的瓶颈问题,包括解离电阻高、双极膜溶胀造成同离子泄漏严重等,最后分析为实现双极膜水-醇混合体系以及醇体系更广泛的应用,仍需积极探索其混合体系的解离机理,制备适合醇体系的双极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 醇体系 水-醇混合体系 电渗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注入潮流模型的双极直流配电网的电压不平衡分析及传递计算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亦尧 王强钢 +2 位作者 匡江锋 廖建权 王洪彬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56-2667,共12页
建设供电容量大、灵活性高、对直流型源荷友好的双极直流配电网是构建新型配电网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电压不平衡问题对双极直流配电网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了挑战。该文分析电压不平衡的产生机理,并基于灵敏度定义了电压不平衡传递矩阵,... 建设供电容量大、灵活性高、对直流型源荷友好的双极直流配电网是构建新型配电网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电压不平衡问题对双极直流配电网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了挑战。该文分析电压不平衡的产生机理,并基于灵敏度定义了电压不平衡传递矩阵,该矩阵用于反映电压不平衡因子在双极直流配电网中各节点的传递特性。在此基础上,推导电压不平衡传递矩阵中各元素的解析表达式,提出基于牛顿-拉夫逊法的潮流计算方法来确定电压不平衡传递矩阵,所提方法采用注入功率进行潮流建模,并考虑分布式发电的下垂控制模型和综合负荷模型。最后,采用改造的IEEE 33节点测试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电压不平衡传递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不平衡 传递 双极直流配电网 灵敏度 牛顿-拉夫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直流配电系统中的单极故障重构:影响因素与重构方案
12
作者 邓永坤 马建军 +3 位作者 朱淼 文书礼 陈奕嘉 归宇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60-1873,I0021,共15页
在双极直流配电系统中,单极接地故障往往导致非故障极的连锁故障。为提升双极直流配电可靠性,提出双极直流配电系统单极故障重构概念。首先,建立双极系统单极接地故障暂态特性模型,并分析3种影响因素对单极故障重构影响机理,影响因素分... 在双极直流配电系统中,单极接地故障往往导致非故障极的连锁故障。为提升双极直流配电可靠性,提出双极直流配电系统单极故障重构概念。首先,建立双极系统单极接地故障暂态特性模型,并分析3种影响因素对单极故障重构影响机理,影响因素分别为极间电容的接地方式、非故障极功率缺额以及电压均衡器闭锁延时。其中,可通过极间电容中性点接地,来降低极间电容放电所导致的非故障极过电压。同时,为降低非故障极功率缺额以及电压均衡器闭锁延时的影响,提出基于故障电流暂态变化量的非故障极切负荷方案与电压均衡器闭锁方案。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表明,所提出的单极故障重构方案能够保证非故障极为关键负荷提供不间断供电,改善非故障极供电电能质量,有效提升了双极直流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直流配电系统 单极故障重构 电压均衡器 切负荷 保护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对指导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术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葛力萁 胡晓芹 +7 位作者 李菲 陈文苏 韦慧 张权 张柏祥 张超群 王志荣 李承宗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0-485,共6页
目的:评估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对指导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成功患者78例,术前体表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直立,且呈左束支阻滞形态。先行右侧... 目的:评估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对指导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成功患者78例,术前体表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直立,且呈左束支阻滞形态。先行右侧消融,右侧消融成功为单侧消融成功组(n=57),如右侧消融失败再进入左侧消融成功为双侧消融成功组(n=21)。测量并比较两组间腔内电图参数:最早双极电图局部激活时间至QRS波起始差值(LAT_(Bi))、单极电图最大下降斜率(-d V/d Tmax)至QRS波起始差值(LAT_(Uni)),以及双极和单极电图激活时间差值(ΔLAT_(Bi)-Uni),寻找能够有效预测需双侧消融的有效指标。结果:单侧消融成功组和双侧消融成功组在右侧测量LAT_(Bi)[25(21,30)ms vs.14(10,24)ms)]、LAT_(Uni)[7(0,17)ms vs.-23(-41,-11)ms]以及ΔLAT_(Bi-Uni)[15(11,25)ms vs.44(25,5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LAT_(Bi)(OR=0.89,95%CI:0.83~0.95,P=0.001)、LAT_(Uni)(OR=0.88,95%CI:0.83~0.94,P<0.001)以及ΔLAT_(Bi)-Uni(OR=1.09,95%CI:1.05~1.14,P<0.001)是双侧消融的独立预测因子。双侧消融成功组左、右侧消融的LAT_(Bi)、LAT_(Uni)、ΔLAT_(Bi-Un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T_(Uni)≤-1 ms在预测是否需要双侧消融中准确性最高[曲线下面积(AUC):0.941;特异度:80.7%;灵敏度:100%]。结论:右心室流出道LAT_(Uni)≤-1 ms是预测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右侧消融失败需要双侧消融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心室流出道 射频导管消融 单极电图 双极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GIS设备的对称双极海上换流站紧凑化布置研究
14
作者 张勇 胡金 +2 位作者 夏泠风 刘超 陈迪超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8-235,共8页
随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大,采用高可靠性的双极拓扑方式可以降低单极停运时的电量损失,但其接线复杂、设备多、阀侧设备需承受直流偏置电压的特点,使其海上换流站的建设成本过高。文中研究了基于直流GIS设备的海上换流站换柔直变阀... 随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大,采用高可靠性的双极拓扑方式可以降低单极停运时的电量损失,但其接线复杂、设备多、阀侧设备需承受直流偏置电压的特点,使其海上换流站的建设成本过高。文中研究了基于直流GIS设备的海上换流站换柔直变阀侧和直流场区域紧凑型布置方案,并与对称单极拓扑进行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流GIS可以显著优化对称双极海上换流站的尺寸质量及造价,大幅提升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平衡点的离岸距离,扩展对称双极在大容量深远海海上风电送出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换流站布置 双极拓扑 直流GIS 全生命周期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调控的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尿素
15
作者 杨碧芳 郭晓戈 +2 位作者 戴小辉 杨伟强 倪建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4,共8页
构建一种基于溶液电导调控的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BPE-ECL)传感平台,用于尿素的定量检测.在图案化的双极电极(BPE)上构建了独立的传感检测池与信号收集池,采用钌联吡啶/三正丙胺作为电化学发光(ECL)试剂.当传感池中存在不同浓度的尿素时... 构建一种基于溶液电导调控的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BPE-ECL)传感平台,用于尿素的定量检测.在图案化的双极电极(BPE)上构建了独立的传感检测池与信号收集池,采用钌联吡啶/三正丙胺作为电化学发光(ECL)试剂.当传感池中存在不同浓度的尿素时,脲酶可特异性催化分解尿素分子,产生导电离子促使溶液电导增大,基于BPE的电荷平衡机制,信号池中ECL响应强度随之增强.尿素浓度越高,ECL信号强度越大,据此建立了基于电导调控的BPE-ECL平台用于尿素的检测.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平台对尿素在10 nmol/L~1 m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9 nmol/L(S/N=3).将该传感平台用于人尿液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基于溶液电导调控的传感机制无需加入外源电活性指示剂,且传感-信号分离的模式可有效避免复杂生物样本与信号反应交叉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电极 电化学发光 电导调控 传感-信号分离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短路故障下基于暂态能量抑制的MMC-HVDC电网限流设备的参数优化
16
作者 鄢仁武 苏子彬 方略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2-625,I0018,共15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电网发生直流短路故障时,具有故障电流上升速率快、峰值高等特征,会严重危害电网安全。为了抑制故障电流发展,缓和高压直流断路器开断电流大小与故障切除时间之间的矛盾,需要在直流侧配置限流设备。首先...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电网发生直流短路故障时,具有故障电流上升速率快、峰值高等特征,会严重危害电网安全。为了抑制故障电流发展,缓和高压直流断路器开断电流大小与故障切除时间之间的矛盾,需要在直流侧配置限流设备。首先,研究双极短路故障下不同类型限流设备的工作机理,并从暂态能量的角度探讨能量释放源的分布情况、暂态能量的演化特征及限流设备参数对其限流能力的影响;其次,提出基于NSGA-Ⅱ优化算法的故障限流器与直流电抗器参数优化配置计算方法;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系统中搭建四端双极柔性直流电网模型,针对不同电气需求的应用场景,设计相应的限流设备参数优化方案。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够正确地配置限流设备的参数,提高限流设备对暂态能量的抑制效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 双极短路故障 暂态能量 故障限流器 优化配置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水解离性能改进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冬梅 赵有璟 王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5,共9页
双极膜因其独特的水解离性能、易与其他电化学技术集成等优势,在碳捕获、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现有双极膜存在水解离效率低、选择渗透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广泛应用,因此近年来,大量研究工作致力于提... 双极膜因其独特的水解离性能、易与其他电化学技术集成等优势,在碳捕获、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现有双极膜存在水解离效率低、选择渗透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广泛应用,因此近年来,大量研究工作致力于提升双极膜水解离性能。本文从离子交换层性能优化、中间层催化剂及几何结构调控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双极膜水解离性能改进及优化策略,重点评述了水解离催化剂、膜结构调控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高水解离性能双极膜的开发提供借鉴,从而促进其在能源转化和资源再利用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 离子交换层 中间层 水解离 催化剂 几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芬 杨晓琪 +3 位作者 段方麟 李小江 吴亮 徐铜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63,共19页
双极膜是一类具有特殊“三明治”结构的离子交换膜。在反向偏压下,双极膜界面层独特的水解离行为使其具有在线生成H+和OH-能力,因而在酸碱生产、资源分离回收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双极膜界面层催化剂的引入可以有效降低水解... 双极膜是一类具有特殊“三明治”结构的离子交换膜。在反向偏压下,双极膜界面层独特的水解离行为使其具有在线生成H+和OH-能力,因而在酸碱生产、资源分离回收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双极膜界面层催化剂的引入可以有效降低水解离反应电阻。然而,大部分双极膜由于界面层构筑不当使其存在水解离电压过高、膜层结合力差、催化剂泄漏以及第一极限电流密度大等问题,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制备及应用。因此,本文立足于双极膜及技术近期研究进展,从双极膜的水解离机理出发,综述了界面层催化剂的种类、界面构筑方式及膜层的复合工艺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度分析了浸蘸法、涂覆法、静电组装、原位生长、层层堆叠等界面催化剂固定方式的优缺点,力求为双极膜的规模化制备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文中也指出了双极膜在工业化酸碱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不对称双极膜电渗析在工业化酸碱生产应用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对双极膜的电化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即应该努力探索双极膜在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还原、电化学合成氨、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此来推动双极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 界面层 催化剂 水解离 电化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嘉芳 何龙 +5 位作者 林鹏 莫海兵 谢恬 庄国雄 林章雅 江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4-670,共7页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和双极脉冲射频(bipolar pulse radiofrequency,b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和双极脉冲射频(bipolar pulse radiofrequency,b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PHN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st SCS组(40例)和b PRF组(6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PSQI、SAS和SDS评分均较术前(T0)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T7)、9个月(T8)、12个月(T9)时st SCS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 PRF组(P<0.05),术后1天(T1)、7天(T2)、14天(T3)、28天(T4)、2个月(T5)、3个月(T6)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T8和T9时st SCS组病人PSQI、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b PRF组(P<0.05),但T1至T7时,这些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 SCS组和b PRF组在近期疗效上相当,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PHN。在远期疗效上st SCS组显示出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双极脉冲射频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征基区尺寸对双极器件总电离剂量辐射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葛超洋 杨强 +2 位作者 李燕妃 孙家林 谢儒彬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6-1042,共7页
基于标准0.18μm BCD工艺,对双极器件总电离剂量(TID)辐射效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提高双极器件抗总电离剂量辐射能力的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在标准0.18μm BCD工艺中,双极器件总电离剂量辐射的敏感区域位于浅沟槽隔离结构下方、基极... 基于标准0.18μm BCD工艺,对双极器件总电离剂量(TID)辐射效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提高双极器件抗总电离剂量辐射能力的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在标准0.18μm BCD工艺中,双极器件总电离剂量辐射的敏感区域位于浅沟槽隔离结构下方、基极接触区和发射极边缘之间的本征基区。对不同本征基区尺寸的双极器件进行了总电离剂量辐射实验,研究了本征基区尺寸对双极器件电流增益随总电离剂量退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总电离剂量下,双极器件本征基区尺寸越小,增益衰减比例越小,辐射敏感性越低。将10 V纵向npn(VNPN)器件的本征基区尺寸由1.4μm减小至0.6μm,可将150 krad(Si)总电离剂量辐射后的归一化电流增益由0.6132增大到0.7081。因此,减小本征基区尺寸是一种有效的双极器件总电离剂量辐射加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器件 总电离剂量(TID)辐射 本征基区 0.18μm BCD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