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金高盐废水的双极膜电渗析资源化处理
1
作者 杨玮 宝冬润 +2 位作者 龙涛 邓莎 杨超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6-1246,共11页
浸金废水中高盐组分的去除与资源化是其处理的关键环节。基于双极膜电渗析对含盐废水独特的酸碱原位生成能力,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资源化处理灵宝某黄金冶炼厂经过“杂质预处理+金属离子去除+破氰”处理的浸金高盐废水,... 浸金废水中高盐组分的去除与资源化是其处理的关键环节。基于双极膜电渗析对含盐废水独特的酸碱原位生成能力,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资源化处理灵宝某黄金冶炼厂经过“杂质预处理+金属离子去除+破氰”处理的浸金高盐废水,考察了双极膜类型、电流密度、循环流量、极室电解质浓度等操作参数对装置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性双极膜组装的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在电流密度40 mA/cm^(2)、循环流量60 L/h、极室Na_(2)SO_(4)质量浓度4%条件下运行效果最佳。经装置处理240 min后的浸金高盐废水电导率从52.8 mS/cm降至2.4 mS/cm,碱收率达到73.66%,产能为1.282 kg/(m^(2)·h),电流效率为69.43%,同步实现了浸金高盐废水的脱盐和有价资源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浸金高盐废水 改性双极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过程中阴离子迁移规律研究
2
作者 范乐 刘国昌 +3 位作者 王海涛 康权 常娜 李浩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7-194,199,共9页
系统研究了阴离子在单一盐溶液、混合盐溶液中双极膜电渗析(BMED)过程的反离子迁移和同离子迁移现象,并比较了同离子迁移问题在不同膜中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反离子迁移过程中,NO_(3)^(-)、Cl^(-)和SO_(4)^(2-)在阴离子交换膜上的通量... 系统研究了阴离子在单一盐溶液、混合盐溶液中双极膜电渗析(BMED)过程的反离子迁移和同离子迁移现象,并比较了同离子迁移问题在不同膜中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反离子迁移过程中,NO_(3)^(-)、Cl^(-)和SO_(4)^(2-)在阴离子交换膜上的通量差异较大,一价离子之间:NO_(3)^(-)>Cl^(-),一价/二价离子之间:NO_(3)^(-)>SO_(4)^(2-);同离子迁移过程中,阴离子在双极膜上通量高于在阳膜上,即阴离子的泄漏主要来源于酸室,酸室浓度越高,阴离子向碱室的泄漏越严重;相较于一价阴离子,二价阴离子更不易发生离子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阴离子迁移 同离子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资源化硝酸钠制酸碱 被引量:2
3
作者 范乐 李浩 +4 位作者 刘国昌 徐守疆 王海涛 李国才 常娜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1,共8页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含有NaNO_(3)的高盐废水是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通过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可制备出相应的酸和碱,对高盐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三隔室双极膜电渗析膜堆,以NaNO_(3)溶液模拟高盐废水制备HNO_(3)和NaO...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含有NaNO_(3)的高盐废水是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通过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可制备出相应的酸和碱,对高盐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三隔室双极膜电渗析膜堆,以NaNO_(3)溶液模拟高盐废水制备HNO_(3)和NaOH。选取能耗、电流效率、转化率作为评价指标,探究电流密度、原料液浓度、极液种类及浓度、酸碱室初始浓度对BMED制酸碱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盐转化率提高,能耗增加;随着原料液浓度的增大,电流效率增加,能耗降低,原料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电流效率明显降低;极液以3%(质量分数)的NaOH最宜;酸碱室初始浓度的增加可提高盐转化率,降低能耗。综合各因素最优参数进行实验,在电压为35 V、电流密度为700 A/m^(2)、酸碱室初始浓度为0.05 mol/L、原料液为12%(质量分数)的硝酸钠、极液为3%(质量分数)的NaOH的条件下,制得的碱浓度为2.227 mol/L,盐转化率可达93.42%,电流效率为60.83%,能耗为3.23 kW·h/kg。研究结果可为工业生产中NaNO_(3)高盐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硝酸钠 氢氧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极膜电渗析的膜集成技术的高矿化度矿井水资源化处理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兆峰 郭强 +7 位作者 王霄 唐佳伟 蒋斌斌 曹志国 张锁 闫祖喻 王群 李井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62-2471,共10页
在当前煤矿矿井水“零排放”及煤炭与水资源逆向分布背景下,西部矿区的高矿化度矿井水如若不进行合理处置便直接排放,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而且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最终将制约煤炭绿色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传统的高... 在当前煤矿矿井水“零排放”及煤炭与水资源逆向分布背景下,西部矿区的高矿化度矿井水如若不进行合理处置便直接排放,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而且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最终将制约煤炭绿色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传统的高盐废水零排放技术主要是利用蒸发结晶技术将无机盐由溶液态转变为结晶态进行回收。从经济性方面分析,该技术受投资高、运行成本高、无机盐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基于此,以西部某矿井水为原水,以矿井水资源化零排放利用及脱盐低碳化为目标进行膜集成工艺设计,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电渗析和双极膜电渗析工序不同操作条件(操作电压、进料液浓度、温度、酸碱度、电流密度等)对电渗析脱盐性能及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性能的影响规律,之后以实验数据及经济评估模型,探究其经济可行性,旨在探索出适用于西部矿区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的膜集成技术,为高矿化度矿井水绿色资源化处理工艺的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对电渗析−双极膜电渗析实验过程探究,发现双极膜系统进料液质量浓度应不超过80 g/L、适宜的操作电压为18 V、适宜的进料液温度为25℃、进料液pH保持中性、更适合采用恒电压操作。此外,证实了以双极膜电渗析为核心的膜集成系统可实现高矿化度矿井水绿色资源化处理,以电渗析系统进料液总含盐量20 g/L为例,总的净收益为18604299元/a,且在耦合光伏电力供应系统时具有明显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二氧化碳减排将超过3162 t/a,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矿井水 集成系统 零排放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 矿井水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制备高浓度无机碱工艺研究
5
作者 孙旭 梁铣 吴亮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6,共11页
双极膜电渗析(BPMED)过程中存在同离子泄漏、水迁移等问题,导致难以获得高浓度酸碱产品.本文采用三隔室型双极膜电渗析膜堆装置,以氯化钠溶液为原料,通过优化操作工艺实现高浓度碱产物的制备.对电流密度、膜面线速度、初始盐溶液浓度进... 双极膜电渗析(BPMED)过程中存在同离子泄漏、水迁移等问题,导致难以获得高浓度酸碱产品.本文采用三隔室型双极膜电渗析膜堆装置,以氯化钠溶液为原料,通过优化操作工艺实现高浓度碱产物的制备.对电流密度、膜面线速度、初始盐溶液浓度进行条件探究,以产出酸碱能达到的浓度最高时的电流效率、能耗、收率和产率为评价指标探寻最优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常规操作条件下,如电流密度50 mA/cm^(2)、膜面线速度2.0 cm/s、初始原料室盐浓度1.5 mol/L时,双极膜产碱的电流效率为50%,能耗为1.68 kWh/kg NaOH,收率为0.41,产率为0.19 g/(cm^(2)·h),最高碱浓度为1.68 mol/L.为进一步提升产碱浓度,采取施加高电流密度同时提高原料室与酸碱室溶液初始体积比的方式制备高浓度酸碱,在100 mA/cm^(2)电流密度条件下制得产品碱浓度最高达3.84 mol/L.随后采取溢流式饱和进料同时增大酸室初始料液体积的方法提升碱浓度,在80 mA/cm^(2)电流密度条件下,制得产品碱浓度最高可达7.32 mol/L.以上结果凸显了通过BPMED工艺优化实现高浓度酸碱生产的潜力,可为实际工业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双极 盐制酸碱 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极膜电渗析的矿井浓盐水资源化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晋银佳 王绍曾 +2 位作者 郭栋 尤良洲 衡世权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双极膜电渗析(BMED)工艺能够将矿井水膜浓缩系统产生的浓盐水转化为酸和碱,从而实现浓盐水的资源化处理。BMED系统的运行能耗较高,且其性能与系统的初始酸/碱浓度、电解质质量分数以及电流密度等参数密切相关,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研究,... 双极膜电渗析(BMED)工艺能够将矿井水膜浓缩系统产生的浓盐水转化为酸和碱,从而实现浓盐水的资源化处理。BMED系统的运行能耗较高,且其性能与系统的初始酸/碱浓度、电解质质量分数以及电流密度等参数密切相关,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研究,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以某矿井水零排放处理系统产生的纳滤(NF)浓盐水和碟管式反渗透(DTRO)浓盐水为研究对象,采用BMED小试装置研究了不同初始酸/碱浓度、电解质质量分数以及电流密度工况下,BMED系统运行电压、酸/碱浓度、电流效率等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处理浓盐水,当初始酸/碱浓度为0.1 mol/L左右时,BMED产生的酸/碱浓度最高;BMED装置产生酸/碱的速度与电解质质量分数有关,电解质质量分数较低的工况下酸/碱浓度增加较快;此外,产生酸/碱的速度与电流密度呈正相关,而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呈负相关。对于NF浓盐水的处理,在初始酸/碱浓度为0.1 mol/L左右、电流密度控制在21 mA/cm^(2)时经济性最高。此外,根据BMED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浓盐水资源化处理的成本收益测算,结果表明,采用双极膜电渗析工艺处理NF浓盐水的运行成本低于DTRO-蒸发结晶工艺,具有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浓盐水 资源化处理 双极膜电渗析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清洁制备L-苹果酸过程工艺优化
7
作者 陈青柏 王昊雪 +2 位作者 王建友 徐勇 韩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生产L-苹果酸的传统工艺多用钙盐法,需向发酵液投加大量无机酸,酸化过程产生大量废盐,导致额外的环境处置成本.本文提出两隔室型双极膜电渗析(BMED)法制备L-苹果酸的新型工艺,以转化率、电流效率及能耗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电流密度、初... 生产L-苹果酸的传统工艺多用钙盐法,需向发酵液投加大量无机酸,酸化过程产生大量废盐,导致额外的环境处置成本.本文提出两隔室型双极膜电渗析(BMED)法制备L-苹果酸的新型工艺,以转化率、电流效率及能耗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电流密度、初始盐浓度、膜面流速等工艺参数对产酸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了操作条件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模拟L-苹果酸二钠发酵液,控制电流密度为40 mA/cm^(2)、初始L-苹果酸浓度为0.2 mol/L、膜面流速为1.44 cm/s时,L-苹果酸的转化率可达94.99%,能耗为6.77 kWh/kg L-苹果酸,经济性分析显示其生产费用为11.34¥/kg L-苹果酸.研究可为L-苹果酸清洁制备工艺的开发、推进BMED在有机酸生产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双极膜电渗析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工业高含盐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夏敏 操容 +2 位作者 叶春松 刘通 林久养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820-2829,共10页
双极膜电渗析(BMED)作为新型膜分离技术,可将盐转变为相应的酸和碱,围绕BMED技术在工业高含盐废水领域的应用已逐渐成为热点,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难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BMED技术在处理工业高含盐废水领域的研究现状... 双极膜电渗析(BMED)作为新型膜分离技术,可将盐转变为相应的酸和碱,围绕BMED技术在工业高含盐废水领域的应用已逐渐成为热点,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难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BMED技术在处理工业高含盐废水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和探讨了限制BMED技术在该领域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3个关键性问题,即与酸碱浓度和纯度有关的技术问题、与过程成本有关的技术经济性问题以及与投资成本有关的经济性问题。针对这3个问题,指出BMED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应致力于降低双极膜成本,减弱或消除离子交换膜同离子泄漏及水迁移过程。对于现阶段而言,将制备的酸碱回用于系统内部,是解决酸碱品质较低而未能商品化的主要途径,同时该过程可节省酸碱外购费用,弥补BMED技术投资成本过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酸碱 工业高含盐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条件对双极膜电渗析性能和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任洪艳 张晓燕 +1 位作者 王倩 丛威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51,共7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味精等电母液时的过程性能和膜污染,连续5批试验,考察了操作电流、流速、温度和酸室初始浓度对电渗析性能(硫酸根的平均再生率、能耗总和)和膜污染(膜湿重及能耗增加量)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味精等电母液时的过程性能和膜污染,连续5批试验,考察了操作电流、流速、温度和酸室初始浓度对电渗析性能(硫酸根的平均再生率、能耗总和)和膜污染(膜湿重及能耗增加量)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操作电流是极显著影响因素,流速和温度是显著影响因素.其最佳操作条件为电流4.0 A,流速10cm/s,温度35℃,酸室初始浓度0.05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设计法 双极膜电渗析 味精母液 污染 操作条件 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处理生物质水解液的过程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浔 夏畅斌 +1 位作者 颜涌捷 张素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25-329,331,共6页
在由双极膜和阴离子交换膜组成的两室双极膜电渗析装置中,研究了生物质水解液糖、酸分离和酸回收的过程性能。考察了不同膜对、进料浓度、电流密度、处理室循环流量及操作温度等因素对于处理水解液过程中的电流效率和平均功耗的影响。... 在由双极膜和阴离子交换膜组成的两室双极膜电渗析装置中,研究了生物质水解液糖、酸分离和酸回收的过程性能。考察了不同膜对、进料浓度、电流密度、处理室循环流量及操作温度等因素对于处理水解液过程中的电流效率和平均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由BP-1双极膜与A501SB阴离子交换膜组成的膜对的性能最佳;过程的电流效率随进料液酸浓度的增大而下降,过高酸浓度的水解液进料对电渗析分离过程不利;较高操作电流密度条件下电流效率高,利于降低功耗,本装置的处理室适宜循环流量为30.0 mL/m in;操作温度的升高,对提高电流效率作用不明显,但利于降低平均功耗,本实验装置的合适操作温度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水解液 双极膜电渗析 处理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质子渗漏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焦扬 杨鹏波 丛威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68,共5页
采用恒流三室双极膜电渗析方式,利用同一种阴离子交换膜和两种不同型号的双极膜对Na2SO4溶液再生H2SO4和NaOH过程中酸室H+离子渗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双极膜及电渗透水通量与双极膜电渗析(BMED)再生酸碱中酸室H+离子渗漏的相互作用.实验... 采用恒流三室双极膜电渗析方式,利用同一种阴离子交换膜和两种不同型号的双极膜对Na2SO4溶液再生H2SO4和NaOH过程中酸室H+离子渗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双极膜及电渗透水通量与双极膜电渗析(BMED)再生酸碱中酸室H+离子渗漏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电流密度条件下,双极膜的膜电阻越小,酸室电渗透水的通量越大,进而酸室质子渗漏的百分数越小.酸室H+渗漏携带的水量仅为酸室渗漏"逃水"水量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 双极膜电渗析 电流密度 质子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处理稀土钠皂化废水回收液 被引量:6
12
作者 万淑芳 肖作义 曲堂超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2-556,共5页
采用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处理稀土钠皂化废水回收液,使回收液中的氯化钠转化为氢氧化钠溶液(简称碱)和盐酸(简称酸)而回用。考察了电流和初始酸碱浓度对膜对电压、回收的酸和碱的浓度、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电流的... 采用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处理稀土钠皂化废水回收液,使回收液中的氯化钠转化为氢氧化钠溶液(简称碱)和盐酸(简称酸)而回用。考察了电流和初始酸碱浓度对膜对电压、回收的酸和碱的浓度、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电流的增大,膜对电压升高,回收的酸和碱的浓度也明显增加,电流效率和能耗均提高;随初始酸碱浓度的增加,膜对电压、电流效率和能耗均下降,回收的酸和碱的浓度逐渐增加;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侧重考虑回收的酸和碱的浓度,本实验适宜的工艺条件为:电流25 A、初始酸碱浓度0.3 mol/L。在此条件下反应150 min,回收酸的浓度为1.24 mol/L,回收碱的浓度为1.55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稀土钠皂化废水 回收液 氢氧化钠 盐酸 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法麦草畏生产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元晖 孙文文 +5 位作者 李太雨 毛鹏 金义凡 汪林 林亚凯 王晓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328-6339,共12页
采用双极膜电渗析(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BMED)将麦草畏生产废水中的NaCl转化为HCl和NaOH回用于农药生产,实现农药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首先进行了BMED法处理单组分NaCl溶液体系的110 min间歇运行实验来探索最优操作条件,结... 采用双极膜电渗析(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BMED)将麦草畏生产废水中的NaCl转化为HCl和NaOH回用于农药生产,实现农药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首先进行了BMED法处理单组分NaCl溶液体系的110 min间歇运行实验来探索最优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当NaCl初始浓度为160 g/L,电流密度为70 mA/cm^(2),初始酸碱室浓度为0.075 mol/L时,产物HCl、NaOH的浓度能分别达到1.98 mol/L和2.06 mol/L,且此时的电流效率较高,达到42.74%。然后考虑实际废水的COD指标主要是甲醇造成的,所以用含不同浓度甲醇的NaCl溶液模拟实际农药废水,实验结束后在酸、碱隔室中检测到少量的甲醇,表明其在BMED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渗透,但未对膜堆性能造成明显影响。最后用BMED处理经过预处理后含有机物的麦草畏生产废水,发现在操作时间内膜堆性能与处理高浓度单组分NaCl溶液情况类似,证实BMED法处理麦草畏生产废水并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麦草畏 废水 资源化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在高浓盐水资源化的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磊 王岱 巢志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11-3014,共4页
针对BPED技术在零排放工程的实际需求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性能不匹配问题,通过实验筛选工程化应用膜的性能评价指标,并对三家商业化产品进行性能评测,以指导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三家供应商中甲供应商膜性能占优,电流密度40 mA/cm^(2)... 针对BPED技术在零排放工程的实际需求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性能不匹配问题,通过实验筛选工程化应用膜的性能评价指标,并对三家商业化产品进行性能评测,以指导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三家供应商中甲供应商膜性能占优,电流密度40 mA/cm^(2)时,电解盐速率为910 g/(m^(2)·h),电解盐电耗1.12 kW·h/kg;讨论提出以电解盐速率、电解盐电耗和电解盐产酸效率三个指标进行工程设计;同时,作为膜性能漏氢性能评价,应重点关注电解盐产碱速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高浓盐水 电解盐速率 电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工业高盐废水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浩然 王炳煌 +2 位作者 郑煜铭 杨佳诚 苑志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8-156,共9页
相比较传统离子膜电解制酸碱,双极膜电渗析(BMED)具有较低的投运成本、进水预处理要求低、对盐种类适用性广等优点,在当前工业高盐废水资源化处理中,极具应用潜力.本文首先介绍了BMED的技术原理,综述了BMED及其耦合工艺在工业高盐废水... 相比较传统离子膜电解制酸碱,双极膜电渗析(BMED)具有较低的投运成本、进水预处理要求低、对盐种类适用性广等优点,在当前工业高盐废水资源化处理中,极具应用潜力.本文首先介绍了BMED的技术原理,综述了BMED及其耦合工艺在工业高盐废水处理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目前应用的技术问题以及改进措施,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高盐废水 脱盐 废水资源化 耦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制酸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闫凯旋 郑强松 +3 位作者 刘俊生 陈向荣 檀胜 杭晓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6-201,共6页
介绍了近年来为提高双极膜性能出现的新型制备工艺,分析了不同膜堆构型在酸制备过程中的适用性。综述了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制备有机酸、无机酸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将双极膜电渗析技术与现有技术的耦合应用方面以降低双极膜电渗析... 介绍了近年来为提高双极膜性能出现的新型制备工艺,分析了不同膜堆构型在酸制备过程中的适用性。综述了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制备有机酸、无机酸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将双极膜电渗析技术与现有技术的耦合应用方面以降低双极膜电渗析制酸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最后对实现制酸产业“零排放”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有机酸 无机酸 耦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高纯度四甲基氢氧化铵 被引量:4
17
作者 侯震东 张伟 +2 位作者 潘杰峰 沈江南 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6,49,共6页
为解决传统上采用电解法制备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存在着高能耗、设备腐蚀及纯度低等问题,而采用绿色环保、低能耗的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处理四甲基碳酸氢铵(TMAHC)溶液制备四甲基氢氧化铵,以避免卤素离子对产品碱纯度的影响。采用双极膜... 为解决传统上采用电解法制备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存在着高能耗、设备腐蚀及纯度低等问题,而采用绿色环保、低能耗的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处理四甲基碳酸氢铵(TMAHC)溶液制备四甲基氢氧化铵,以避免卤素离子对产品碱纯度的影响。采用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进行实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考察电流密度、料液TMAHC含量等对实验的影响,并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以及层次分析。结果表明,对电流效率的影响程度:料液TMAHC含量>电流密度>流量比,当料液TMAHC浓度为1.5 mol/L、电流密度为140 A/m^2、流量体积比为1:2时,电流效率可达到80.3%,收率为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甲基氢氧化铵 四甲基碳酸氢铵 双极膜电渗析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电压对双极膜电渗析回收丙烯酸丁酯废水中有机酸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田 宋玉栋 +5 位作者 陈叶 王百党 周岳溪 李杰 王亚娥 崔俊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56-461,共6页
采用具有三隔室重复单元的电渗析中试装置从丙烯酸丁酯废水中回收有机酸,考察了操作电压对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电压对装置的处理能力、能耗和回收有机酸浓度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操作电压从50V增加到100 V,平均电流密度从16.9... 采用具有三隔室重复单元的电渗析中试装置从丙烯酸丁酯废水中回收有机酸,考察了操作电压对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电压对装置的处理能力、能耗和回收有机酸浓度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操作电压从50V增加到100 V,平均电流密度从16.91 mA/cm2线性增加到55.22 mA/cm2,电渗析时间显著缩短;生产单位有机酸的能耗从0.10 kW·h/mol线性增加到0.20 kW·h/mol。操作电压从50 V提高到100 V时,伴随有机酸根迁移的水量增加,而伴随钠离子迁移的水量减少,使50 V下获得的有机酸浓度较高,而NaOH浓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中试 丙烯酸 对甲基苯磺酸 丙烯酸丁酯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法脱除脱碳有机胺中热稳定性盐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怡君 汤志刚 +4 位作者 陈健 郭栋 吴翠平 王佳璇 杜缘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9-116,共8页
采用二隔室双极膜电渗析设备对含有甲酸胺热稳定性盐的乙醇胺溶液进行再生,考察了电压、料液流量、酸室硫酸钠质量和温度对甲酸根脱除率、乙醇胺损失率、单位能耗和电流效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优实验操作参数为膜对电压1.7 V、料液流量25 ... 采用二隔室双极膜电渗析设备对含有甲酸胺热稳定性盐的乙醇胺溶液进行再生,考察了电压、料液流量、酸室硫酸钠质量和温度对甲酸根脱除率、乙醇胺损失率、单位能耗和电流效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优实验操作参数为膜对电压1.7 V、料液流量25 L/h、酸室硫酸钠质量0.4 g、温度为常温;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甲酸根脱除率可达77.52%、乙醇胺损失率1.68%、单位能耗280.32 kJ/mol、电流效率52.39%.利用双极膜水解离化学反应模型和电压-流率模型对实验机理进行了初步推导,结果表明,其甲酸根脱除率随电压和料液流量增大而增大、随酸室硫酸钠质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温度对甲酸根脱除率的影响则很小,此结果与实验现象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 CO2捕集 热稳定性盐 乙醇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磷石膏制备硫酸的工艺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兴志 肖仁贵 廖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58,共5页
详细阐述了将磷石膏所转化的易溶硫酸盐溶液(如磷石膏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得到Na2SO4溶液)通过双极膜电渗析体系制备硫酸和相应的碱、同时联产轻质碳酸钙粉体的新工艺机理;对以硫铁矿、磺酸、冶炼气为原料制备硫酸工艺、磷石... 详细阐述了将磷石膏所转化的易溶硫酸盐溶液(如磷石膏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得到Na2SO4溶液)通过双极膜电渗析体系制备硫酸和相应的碱、同时联产轻质碳酸钙粉体的新工艺机理;对以硫铁矿、磺酸、冶炼气为原料制备硫酸工艺、磷石膏高温处理制硫酸等工艺进行了综合的比较与分析。进一步叙述了双极膜渗析技术处理磷石膏制备硫酸新工艺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此法制硫酸的新工艺做出相应的建议与展望,认为双极膜渗析技术处理磷石膏制备硫酸为磷石膏高效利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双极膜电渗析 硫酸 展望 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