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背景和光照下双旋翼直升机桨尖间距实时测量方法
1
作者 曾乐平 熊邦书 +2 位作者 易晖 欧巧凤 余磊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2,共9页
针对现有双旋翼直升机桨尖间距测量方法不适应室外复杂环境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网络的桨尖间距实时测量方法。首先,采集桨尖图像制作数据集,搭建并训练YOLOv3-tiny网络;其次,利用训练好的网络定位桨尖区域;再次,采用OTSU分割区域图... 针对现有双旋翼直升机桨尖间距测量方法不适应室外复杂环境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网络的桨尖间距实时测量方法。首先,采集桨尖图像制作数据集,搭建并训练YOLOv3-tiny网络;其次,利用训练好的网络定位桨尖区域;再次,采用OTSU分割区域图像并提取桨尖轮廓,定位上下桨尖气动中心,计算桨尖间距;最后,通过在模拟和真实环境分别开展测量实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精度高,相机离桨尖20 m时桨尖间距测量的最大误差为1.99 mm;真实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适应能力强和速度快,可以适应不同复杂背景和光照下的桨尖间距测量,帧率达50 fps,已用于现场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复杂环境 双旋翼直升机 桨尖间距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级自抗扰控制器在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飞行姿态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增强 李毅 +3 位作者 袁著祉 孙明玮 刘忠信 孙青林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9-1225,共7页
本文将自抗扰控制应用于直升机飞行姿态控制中,针对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的飞行姿态控制问题,设计串级自抗扰控制器,并进行了参数整定,得到了优良的仿真结果.进而在实际装置上,调试出了令人满意的飞行姿态实时控制结果.对比于线性二次型... 本文将自抗扰控制应用于直升机飞行姿态控制中,针对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的飞行姿态控制问题,设计串级自抗扰控制器,并进行了参数整定,得到了优良的仿真结果.进而在实际装置上,调试出了令人满意的飞行姿态实时控制结果.对比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控制算法,文中所设计的串级自抗扰控制器显然具有更加精准的控制精度,能更加满足快速性的要求,并且更具有鲁棒性、抗干扰性能以及对非线性强耦合系统的解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器 串级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双旋翼直升机 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旋翼直升机旋翼的微多普勒特性分析
3
作者 陈鹏 郝士琦 +1 位作者 胡以华 李政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2,共4页
目前,国内外对双旋翼直升机的微多普勒特性研究相对还很少。建立了直升机旋翼回波的微多普勒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别计算了共轴式、横列式、纵列式以及交叉式双旋翼直升机的微多普勒。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双旋翼直升机旋翼的微多普... 目前,国内外对双旋翼直升机的微多普勒特性研究相对还很少。建立了直升机旋翼回波的微多普勒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别计算了共轴式、横列式、纵列式以及交叉式双旋翼直升机的微多普勒。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双旋翼直升机旋翼的微多普勒特性不同,通过对双旋翼直升机旋翼的微多普勒进行分析,可以对双旋翼直升机进行初步分类,为下一步双旋翼直升机的微多普勒识别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多普勒 双旋翼直升机 分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旋翼操纵策略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袁野 陈仁良 +1 位作者 李攀 鲁可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5-921,共7页
为研究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和旋翼控制相位角2种旋翼冗余操纵策略对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经过验证的XH-59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在直升机和复合推进2种飞行模式下,分析了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和旋翼控制相位角对共... 为研究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和旋翼控制相位角2种旋翼冗余操纵策略对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经过验证的XH-59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在直升机和复合推进2种飞行模式下,分析了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和旋翼控制相位角对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配平特性;上、下旋翼桨毂最大弯矩以及需用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前飞速度的增加,提高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和降低旋翼控制相位角会减小直升机模式下的低头姿态,降低直升机和复合推进模式下的配平总距和需用功率。降低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和提高旋翼控制相位角有利于降低2种模式下的最大桨毂弯矩。随着前飞速度增加,相比于调节横向周期变距差动,改变旋翼控制相位角会明显增加2种模式下配平纵向周期变距,甚至使其超过限幅。同时,采用横向周期变距差动对调节直升机需用功率和桨毂处弯矩的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旋翼共轴直升机 刚性旋翼 配平特性 直升机需用功率 桨毂弯矩 旋翼控制相位角 横向周期变距差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旋翼控制相位角问题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袁野 陈仁良 +1 位作者 李攀 鲁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47-2053,共7页
利用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以XH-59A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旋翼控制相位角对纵向配平特性、需用功率以及上、下旋翼桨毂弯矩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针对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的旋翼控制相位角的配置... 利用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以XH-59A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旋翼控制相位角对纵向配平特性、需用功率以及上、下旋翼桨毂弯矩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针对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的旋翼控制相位角的配置方法。该配置方法以降低直升机需用功率为目标,并保证上、下旋翼桨毂弯矩和配平特性满足要求。通过该方法能使XH-59A直升机在0~80 m/s的飞行速度范围内满足上、下旋翼最大桨毂弯矩和纵向操纵限幅的要求,并且能最多降低8%的直升机需用功率,为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旋翼共轴式直升机 需用功率 旋翼控制相位角 配平特性 桨毂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