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FT-BEM模型的LOFDM系统双散射信道最大多普勒扩展估计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猛 沈越泓 +1 位作者 屠佳 袁志钢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69-1076,共8页
栅格正交频分复用(Lattic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LOFDM)系统凭借特殊的网格时频结构和更大的欧式距离特性,在快速移动环境下展现了卓越的抗时变、抗多径能力。最大多普勒扩展作为LOFDM系统自适应策略的重要参数... 栅格正交频分复用(Lattic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LOFDM)系统凭借特殊的网格时频结构和更大的欧式距离特性,在快速移动环境下展现了卓越的抗时变、抗多径能力。最大多普勒扩展作为LOFDM系统自适应策略的重要参数之一,准确的最大多普勒扩展估计对于LOFDM系统发送信号设计以及自适应策略实现十分重要。本文针对LOFDM系统的特殊信号结构以及双散射信道的快时变特性,采用DFT-BEM信道模型近似快时变信道响应,结合快时变信道下LOFDM系统块传输接收实现,利用梳状导频辅助估计多普勒域平均信道频率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信道响应估计值的时间相关函数实现基于F范数的信道最大多普勒扩展估计;并提出基于子空间的最大多普勒扩展估计算法,降低了噪声对最大多普勒扩展估计性能的影响,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有效改善了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正交频分复用系统 基扩展 双散射信道 最大多普勒扩展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散射信道条件下六边形多载波调制系统的定时同步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许魁 沈越泓 陈寿齐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6-551,共6页
在双散射信道条件下,以时频平面上任一点处期望信号能量与脉冲间干扰能量以及加性噪声能量的信干噪比为目标函数,将目标函数取最大值的时刻作为六边形多载波调制系统的最优定时时刻,推导出最优定时时刻的迭代算法,得出信道平均时延可以... 在双散射信道条件下,以时频平面上任一点处期望信号能量与脉冲间干扰能量以及加性噪声能量的信干噪比为目标函数,将目标函数取最大值的时刻作为六边形多载波调制系统的最优定时时刻,推导出最优定时时刻的迭代算法,得出信道平均时延可以作为近似最优定时时刻的结论,并提出一种频域近似最优定时同步算法.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双散射信道条件下与传统的定时时刻相比,最优定时时刻在信噪比为30dB时能够获得2~3dB的信干噪比增益,提出频域近似最优定时同步算法在存在载波频偏时估计的均方误差小于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边形多载波调制 最优定时时刻 定时同步算法 双散射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平稳的LOFDM系统双散射信道最大多普勒扩展盲估计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猛 沈越泓 袁志钢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6-201,共6页
Strohmer T与Beaver S于2003年提出了适用于时频散射信道的网格正交频分复用(LOFDM,Lattice 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与传统OFDM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更高的频带种用率和更好的误码性能。LOFDM系统发送端需要自... Strohmer T与Beaver S于2003年提出了适用于时频散射信道的网格正交频分复用(LOFDM,Lattice 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与传统OFDM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更高的频带种用率和更好的误码性能。LOFDM系统发送端需要自适应地调整信号的原形脉冲和其时频分布的参数与信道保持匹配,以尽可能地降低符号间干扰和载波间干扰的影响。最大多普勒扩展作为信道时变性的直接反映,是LOFDM系统自适应策略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针对LOFDM系统的信号特性,提出了一种双散射信道条件下基于循环平稳的LOFDM系统最大多普勒扩展盲估计算法,克服了现有估计算法存在频谱效率浪费的不足。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表明:算法可在信道多径信息未知的情况下实现较大取值范围的多普勒扩展的有效估计,具有良好的归一化均方误差性能,且抗噪声能力较强、收敛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正交频分复用系统 循环平稳 双散射信道 最大多普勒扩展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隧道环境非平稳宽带双散射簇V2V信道建模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文轩 周杰 刘少云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2-525,533,共5页
针对5G隧道V2V通信环境,提出了一种通用的3D非平稳宽带双散射簇信道模型。在该模型中,接收信号为视距(line-of-sight,LOS)传播的分量和通过双散射簇模型传播即非视距(non-line-of-sight,NLOS)传播的分量之和。为了研究散射簇的非平稳特... 针对5G隧道V2V通信环境,提出了一种通用的3D非平稳宽带双散射簇信道模型。在该模型中,接收信号为视距(line-of-sight,LOS)传播的分量和通过双散射簇模型传播即非视距(non-line-of-sight,NLOS)传播的分量之和。为了研究散射簇的非平稳特性,引入生灭过程算法来模拟散射簇在阵列和时间轴上的出现和消失过程。通过推导空间互相关函数、时间空间自相关函数和多普勒功率谱密度等相关统计特性,研究了散射簇的非平稳特性对MIMO信道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与先验结果较匹配,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实际5G隧道环境下的V2V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信道模型 5G隧道V2V通信环境 生灭过程 非平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