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食品成分分析的双探测器近红外光谱仪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军 陈星旦 +1 位作者 朴仁官 李尚禹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6-992,共7页
研制了双探测器结构的滤光片型漫反射近红外光谱仪。用分束镜将单色光分成两束,一束光直接被一个探测器接收,另一束光经过积分球后照射到样品上,样品的漫散射光被积分球上的另一个探测器接收。将两个探测器的测量值相比较,计算出样品的... 研制了双探测器结构的滤光片型漫反射近红外光谱仪。用分束镜将单色光分成两束,一束光直接被一个探测器接收,另一束光经过积分球后照射到样品上,样品的漫散射光被积分球上的另一个探测器接收。将两个探测器的测量值相比较,计算出样品的吸光度。应用该仪器检测了漫反射标准板的漫反射率,测量值与标称值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995,标准偏差平均为0.01。另外,使用该仪器测定了奶粉、牛奶及酱油相关成分含量,近红外光谱与奶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相关系数>0.9,与酱油及原奶的相关成分含量的相关系数>0.8。检测结果表明,自制的双探测器结构滤光片型近红外光谱仪可以准确获得样品的漫反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仪 漫反射近红外光谱 双探测器结构 漫反射标准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超核研究的双探测器数据补偿方法
2
作者 朱俊杰 卢永强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3-135,共3页
从超核结构研究的物理要求出发,设计了大立体角闪烁探测器矩阵,利用两种闪烁体线性吸收系数曲线的康普顿成分相似,采用了双探测器数据补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改善所测能区中能谱的峰谷比,从而提高了能量分辨率,同是... 从超核结构研究的物理要求出发,设计了大立体角闪烁探测器矩阵,利用两种闪烁体线性吸收系数曲线的康普顿成分相似,采用了双探测器数据补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改善所测能区中能谱的峰谷比,从而提高了能量分辨率,同是也降低了噪声和本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补偿 双探测器 超核 闪烁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源双探测器能谱CT合成的单能级图像对下腔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邹颖 王世伟 +4 位作者 李涛 陈科 张兴华 罗春材 杨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能谱CT合成的单能级图像对下腔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9例临床怀疑有腹部疾病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单源双探测器能谱CT进行腹部CT检查。以3 ml/s的速度注射60 ml碘帕醇对比剂(320 mg/ml),3 min后进行延迟...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能谱CT合成的单能级图像对下腔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9例临床怀疑有腹部疾病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单源双探测器能谱CT进行腹部CT检查。以3 ml/s的速度注射60 ml碘帕醇对比剂(320 mg/ml),3 min后进行延迟期扫描。原始图像被重建成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基于能谱的图像(SBI),获得40、50、60、70 keV的单能级图像。分别测量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及40、50、60、70 keV单能级图像下腔静脉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和相对于腰大肌的对比噪声比(CNR)。单能级40~70 keV图像与常规混合能量(120 kVp)图像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5组间CT值、噪声、SNR和CNR,选择显示下腔静脉的最佳单能级图像。结果5组间下腔静脉CT值、噪声、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和50 keV单能量组的SNR和CNR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40 keV单能量组的SNR明显高于50 keV组(P=0.002),40和50 keV单能量组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0)。结论40 keV是单源双探测器能谱CT下腔静脉成像的最佳单能级,有助于下腔静脉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探测器能谱CT 下腔静脉成像 最佳单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NaI-LaBr_3双探测器在线监测γ能谱的MC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奇 房宗良 +1 位作者 文其林 张海红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9-644,共6页
NaI-LaBr_3双探测器应用于海水在线辐射监测可更好地实现人工放射性核素监测预警及活度分析。为研究双晶体在线监测γ能谱的MC模拟方法,在实验室初步搭建双晶体探测系统进行了点源能谱实验,根据实验设计通过MCNP5对双晶体探测系统建模,... NaI-LaBr_3双探测器应用于海水在线辐射监测可更好地实现人工放射性核素监测预警及活度分析。为研究双晶体在线监测γ能谱的MC模拟方法,在实验室初步搭建双晶体探测系统进行了点源能谱实验,根据实验设计通过MCNP5对双晶体探测系统建模,计算了γ射线在双晶体内的归一化能谱,并利用MATLAB编写程序实现了双晶体MC模拟高斯展宽,模拟谱与实验谱对比误差较小。结果表明,双晶体MC模拟和展宽方法是可行的,可应用于下一步计算海水体源比活度响应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在线监测γ谱 NaI-LaBr3双探测器 MC模拟 MATLAB高斯展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探测器的水中放射性实时在线监测装置研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姜英轩 田烨 +2 位作者 孙侃 徐田 马国杰 《兵工自动化》 2022年第12期66-68,共3页
针对水体的放射性监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闪烁体探测器的水中放射性连续监测装置。采用双闪烁体联合设计,整合闪烁体优秀性能,发挥硬件最大效用,并在能谱解析和无源效率刻度方面进行优化,实现超低放射性核素的快速识别和活度测量。结... 针对水体的放射性监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闪烁体探测器的水中放射性连续监测装置。采用双闪烁体联合设计,整合闪烁体优秀性能,发挥硬件最大效用,并在能谱解析和无源效率刻度方面进行优化,实现超低放射性核素的快速识别和活度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适用于大面积水域的快速巡回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探测器 溴化镧 碘化钠 水中放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式HgCdTe红外双色探测器列阵 被引量:10
6
作者 叶振华 吴俊 +4 位作者 胡晓宁 巫艳 王建新 丁瑞军 何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3-196,共4页
首次报道了集成中波 1/中波 2 (MW1/MW2 )的HgCdTe红外双色探测器的材料生长、器件制备及其性能 .采用分子束外延 (MBE)技术 ,生长了p p P N型Hg1-xCdxTe多层异质结材料 .通过B+ 注入、台面腐蚀、爬坡金属化、台面侧向钝化及互连等工艺 ... 首次报道了集成中波 1/中波 2 (MW1/MW2 )的HgCdTe红外双色探测器的材料生长、器件制备及其性能 .采用分子束外延 (MBE)技术 ,生长了p p P N型Hg1-xCdxTe多层异质结材料 .通过B+ 注入、台面腐蚀、爬坡金属化、台面侧向钝化及互连等工艺 ,得到了 80元的原理型HgCdTe红外双色探测器 .纵向上背靠背的 2个光电二极管分别有电极输出 ,确保了空间上同步和时间上同时的探测 ,并能独立地选择最佳工作偏压 .它适于常规的背照射工作方式 ,且有大的空间填充因子 .在液氮温度下 ,2个波段的光电二极管截止波长λc 分别为 3.0 4 μm和 5 .74 μm ,对应的R0 A值为 3.85× 10 5Ωcm2 和 3.0 2× 10 2 Ωcm2 .测得MW1、MW2的峰值探测率Dλp 分别为 1.5 7× 10 11cmHz1/2 /W和 5 .6 3×10 10 cmHz1/2 /W .得到 2个波段的光谱响应 ,且MW2光电二极管的光谱串音为 0 .4 6 % ,MW1光电二极管的光谱串音为 6 .3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光谱响应 峰值探测 光谱串音 汞镉碲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波双色光伏型HgCdTe红外探测器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向晏 叶振华 +1 位作者 李志锋 陆卫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4-169,共6页
基于二维数值模型,对光伏型中波(MW1/MW2)HgCdTe双色红外探测器作了模拟计算,器件采用n-p-p-p-n结构、同时工作模式.计算了双色器件光谱响应及量子效率,重点分析了两个波段间的信号串音问题,以及高组分势垒层的作用.模拟结果显示,MW1(中... 基于二维数值模型,对光伏型中波(MW1/MW2)HgCdTe双色红外探测器作了模拟计算,器件采用n-p-p-p-n结构、同时工作模式.计算了双色器件光谱响应及量子效率,重点分析了两个波段间的信号串音问题,以及高组分势垒层的作用.模拟结果显示,MW1(中波1,波长较短)对MW2(中波2,波长较长)的串音是辐射透过MW1区在MW2区中吸收引起的,串音与光吸收比近似成正比,而载流子扩散效应可以忽略不计.高组分阻挡层对载流子扩散引起的串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果没有势垒层,载流子扩散引起的串音十分明显,甚至成为串音的主导因素.对于60×60μm2探测单元MW1和MW2的结电容大约为1.75pF/pix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 中波色红外探测器 光谱响应 串音 结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闪烁体探测器的四路低本底αβ测量仪研制 被引量:5
8
作者 邓长明 宋称心 +4 位作者 孟丹 王志刚 杜向阳 任熠 刘芸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08-1110,1114,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双闪烁探测器的低本底αβ测量仪,该仪器可用于低水平αβ样品测量,并可区分αβ粒子。阐述了αβ双闪烁体探测器的主要参数和先进的数字化电路设计思路,给出了仪器αβ本底水平、串道比、αβ效率等物理性能的测试指标... 介绍了一种基于双闪烁探测器的低本底αβ测量仪,该仪器可用于低水平αβ样品测量,并可区分αβ粒子。阐述了αβ双闪烁体探测器的主要参数和先进的数字化电路设计思路,给出了仪器αβ本底水平、串道比、αβ效率等物理性能的测试指标。描述了仪器软件自动坪曲线测量、自动刻度等功能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探测器 低本底 坪曲线 效率刻度 串道比 反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AlGaN和石墨烯的紫外-红外双色探测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翌寒 曹伟 +5 位作者 李绍娟 李洋 孙世闯 付凯 陈长清 张宝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67-1170,共4页
通过MOCVD和CVD生长技术,利用高Al组分Al Ga N和单层石墨烯材料进行纵向集成,成功制备了日盲紫外-近红外双色探测器。在工作温度为室温、调制频率为209 Hz以及工作电压分别为10 V和5 V的工作条件下,所制备的双色探测器在紫外波段263 nm... 通过MOCVD和CVD生长技术,利用高Al组分Al Ga N和单层石墨烯材料进行纵向集成,成功制备了日盲紫外-近红外双色探测器。在工作温度为室温、调制频率为209 Hz以及工作电压分别为10 V和5 V的工作条件下,所制备的双色探测器在紫外波段263 nm处的响应度为5.9 m A/W,在近红外波段1.15μm处的响应度为0.67 m A/W,并且探测器的响应度均随着工作电压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N 石墨烯 紫外-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430的CO_2/O_2双气体探测器设计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亚萍 吕运朋 +1 位作者 汪献忠 胡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31,共3页
设计了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CO2/O2双气体探测器。该探测器采用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原理的CO2数字传感器,通过数字总线获取CO2浓度信息。采用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氧气传感器,通过模拟信号调理电路和单片机内置AD采集模块,获取氧气浓度... 设计了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CO2/O2双气体探测器。该探测器采用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原理的CO2数字传感器,通过数字总线获取CO2浓度信息。采用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氧气传感器,通过模拟信号调理电路和单片机内置AD采集模块,获取氧气浓度信息。通过单片机内置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进行温度补偿。通过校准操作和特殊算法,补偿传感器的零点漂移和非线性。最后通过RS485总线,将测量数据远传,以便组成智能化传感器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探测器 MSP430单片机 NDIR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信号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沟槽双光电探测器
11
作者 陈瑞鹏 毛陆虹 宋瑞良 《电子测量技术》 2006年第4期24-25,39,共3页
提出一种新型光电探测器,采用浅沟槽隔离工艺,在双光电探测器基础上制作而成。通过使用Silvaco公司的器件模拟软件Atlas进行器件模拟,分析了浅沟槽对探测器关键参数的影响,包括响应度和响应速度。结果表明,浅沟槽双光电探测器具有良好... 提出一种新型光电探测器,采用浅沟槽隔离工艺,在双光电探测器基础上制作而成。通过使用Silvaco公司的器件模拟软件Atlas进行器件模拟,分析了浅沟槽对探测器关键参数的影响,包括响应度和响应速度。结果表明,浅沟槽双光电探测器具有良好的特性,响应度和响应速度都优于双光电探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器 浅沟槽隔离 器件模拟 响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双窗口红外探测器的道面温度遥测系统
12
作者 程寅 刘建国(指导) +2 位作者 桂华侨 陆亦怀 魏秀丽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5-232,共8页
在外场应用环境中,红外道面温度遥测系统的自身温度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引起的内部杂散辐射变化会导致较大的系统测量误差。设计了采用双窗口红外探测器的红外道面温度遥测系统,同时对目标物辐射和内部杂散辐射进行实时测量,并在考虑... 在外场应用环境中,红外道面温度遥测系统的自身温度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引起的内部杂散辐射变化会导致较大的系统测量误差。设计了采用双窗口红外探测器的红外道面温度遥测系统,同时对目标物辐射和内部杂散辐射进行实时测量,并在考虑探测器温度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扣除内部杂散辐射影响的道面温度计算模型;标定实验结果表明:当探测器工作温度和测量目标温度分别在-10~40℃、-10~60℃范围时,探测器温度效应和辐射定标函数均可以做线性化处理,并呈线性叠加效果,验证了道面温度计算模型的合理性;经过标定后,红外道面温度遥测系统与Pt100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进行了外场比对测试,得到测量系统与Pt100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数据相关性达到98.7%,其中夜间测量误差低于2.78%,表明了系统可在环境温度变化的外场条件下准确测量道面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面温度测量 窗口红外探测器 内部杂散辐射 辐射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硅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专用电荷灵敏放大装置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阳 金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62-1466,共5页
讨论了金硅面垒型探测器及电荷灵敏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并针对金硅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设计了专用电荷灵敏放大装置。采用晶体管2N3903为核心电荷灵敏放大器,设计由AD812三级放大电路及MAX913甄别电路组成的信号放大整形电路。设计双金硅... 讨论了金硅面垒型探测器及电荷灵敏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并针对金硅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设计了专用电荷灵敏放大装置。采用晶体管2N3903为核心电荷灵敏放大器,设计由AD812三级放大电路及MAX913甄别电路组成的信号放大整形电路。设计双金硅面探测器结构及专门的电磁屏蔽措施提高装置的灵敏度及抗电磁干扰能力。该专用电荷灵敏放大装置工作稳定可靠,并具有宽响应带宽、高灵敏度及强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硅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 电荷灵敏放大器 电磁屏蔽 双探测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报警使用双互补探测器的理论分析
14
作者 吴民胜 《公安应用技术通讯》 1989年第2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入侵报警 互补探测器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体制猫眼目标探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读金 王艳林 刘洋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9,共6页
为了提高“猫眼”目标探测系统在光电对抗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对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双探测器体制“猫眼”目标探测系统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工作频率捷变的双体制“猫眼”探测技术。该技术利用“猫眼”目标对入射激光... 为了提高“猫眼”目标探测系统在光电对抗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对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双探测器体制“猫眼”目标探测系统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工作频率捷变的双体制“猫眼”探测技术。该技术利用“猫眼”目标对入射激光强度的调制特性,实现对目标与干扰源的区分,并采用激光调制及解调系统工作频率同步捷变的方法,进一步实现在光电对抗条件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对上述技术的原理进行介绍,据此设计了基于FPGA的工程样机并进行了实际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频率捷变的双体制“猫眼”目标探测系统可有效地区分目标及干扰源,当干扰源调制频率位于系统工作频率范围内时,仍可正确区分目标及干扰;在系统采用频率捷变的功能并且没有受到干扰时,目标坐标输出的均方根误差小于0.6像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干扰能力 双探测器体制 频率捷变 嵌入式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盖革模式APD激光雷达探测性能与虚警抑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韩君 元秀华 周仁龙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对基于盖革模式APD(GM-APD)探测器的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和虚警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系统原理与探测时序出发,研究了长死时间、回波脉宽大于时间数字转换器(TDC)分辨时间情况下目标探测概率与虚警率分布,分析了回波强度、脉宽、噪声与... 对基于盖革模式APD(GM-APD)探测器的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和虚警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系统原理与探测时序出发,研究了长死时间、回波脉宽大于时间数字转换器(TDC)分辨时间情况下目标探测概率与虚警率分布,分析了回波强度、脉宽、噪声与回波位置对目标探测概率与虚警率的影响;利用双探测器结构的探测模型,研究了双探测器结构在提高系统探测性能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回波越强,脉宽越窄,噪声越低,回波位置越靠前,目标探测概率越高,虚警率越低,系统探测性能越好;对于双探测器结构,与逻辑可很好地抑制虚警;或逻辑可提高目标探测概率;使用与逻辑和或逻辑相结合的双探测器结构,可以获得更高的目标探测概率和更低的虚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革模式 探测概率 双探测器结构 虚警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长波红外双衍射级次共路Offner成像光谱仪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浩 方伟 +2 位作者 叶新 姜明 宋宝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5-974,共10页
为提高成像光谱仪的工作波长范围,提出了基于双波段焦平面探测器(FPAs)的双衍射级次全共路Offner成像光谱仪结构。该结构中凸面光栅的一级衍射光和二级衍射光完全重叠共路传输,并可由焦平面处的双波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IR FPAs实现级... 为提高成像光谱仪的工作波长范围,提出了基于双波段焦平面探测器(FPAs)的双衍射级次全共路Offner成像光谱仪结构。该结构中凸面光栅的一级衍射光和二级衍射光完全重叠共路传输,并可由焦平面处的双波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IR FPAs实现级次的自然分离和同时探测。分析了该结构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基于几何光线追迹法仿真了谱线弯曲和色畸变特性,基于Huygens点扩散函数(PSF)仿真了光谱响应函数(SRF)并导出了光谱带宽。实验显示:双衍射级次共路Offner成像光谱仪的工作波段为3~6μm(二级衍射)和6~12μm(一级衍射),谱线弯曲和色畸变均小于0.5个像元宽度,光谱带宽分别为13.2~14.3nm(二级衍射)和28.3~33.3nm(一级衍射),两个工作波段内的衍射效率均大于或等于20%。整个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光谱范围宽,满足对地物或深空目标的中等分辨率的中远红外光谱探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光谱仪 衍射级次 共光路探测 波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IR FP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射率在线测量的表面精确测温方法研究与仪器研制
18
作者 王珺琳 张鸿宇 谢植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38,52,共6页
由于被测表面发射率不确定且影响因素极其复杂,使得高温钢坯表面温度测量的准确性不确定,是工业过程参数检测领域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文中采用带有双探测孔的反射器同时测量得到表面固有辐射和多重反射辐射,结合双波长探测器在线测量... 由于被测表面发射率不确定且影响因素极其复杂,使得高温钢坯表面温度测量的准确性不确定,是工业过程参数检测领域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文中采用带有双探测孔的反射器同时测量得到表面固有辐射和多重反射辐射,结合双波长探测器在线测量高温表面的发射率和表面温度。研制了相应的仪器并在高温试样表面进行测量,采用薄膜热电偶作为温度比对标准,测量得到600~1000℃的平均误差为2.6℃,两波长下发射率的测量误差分别为0.023、0.007,标准不确定度为1.78℃。相比于其他辐射测温方法,文中消除了发射率的假设条件限制,使表面温度的测量准确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率 表面温度测量 反射器 波长探测器 辐射测温仪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BM92协议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改进方案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张斌 陈光 杨伯君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0-564,共5页
量子密钥分发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高码率、远距离的量子密钥传输。为提高量子保密通信系统量子密钥生成的速率,将双探测器量子密钥分发方案应用于BBM92协议,并分别在理想纠缠光源、参量下转换纠缠光源两种情况下进行了数值仿... 量子密钥分发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高码率、远距离的量子密钥传输。为提高量子保密通信系统量子密钥生成的速率,将双探测器量子密钥分发方案应用于BBM92协议,并分别在理想纠缠光源、参量下转换纠缠光源两种情况下进行了数值仿真。对系统性能进行对比后得出:在BBM92协议中利用双探测器,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密钥生成率明显高于单探测器系统,而误码率大幅度低于单探测器系统。理想光源情况下传输距离可扩展到300 km,参量下转换光源的情况下,传输距离也可达25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密钥分发 双探测器 BBM92协议 密钥生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CO气体检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付华 蔺圣杰 杨欣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基于CO气体的光谱吸收特性,设计了一种带有参比气室的光纤CO气体在线实时检测系统。采用双波长差分检测技术,有效消除了由光源、光纤和探测器的不稳定所引起的检测误差,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给出了该光纤CO气体检测系统的实验结果,结果表... 基于CO气体的光谱吸收特性,设计了一种带有参比气室的光纤CO气体在线实时检测系统。采用双波长差分检测技术,有效消除了由光源、光纤和探测器的不稳定所引起的检测误差,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给出了该光纤CO气体检测系统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检测系统 光谱吸收 光源双探测器 参比气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