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的洋甘菊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1
作者 杨青青 刘婷 +2 位作者 张明惠 马璇 姚军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了不同温度、不同部位、不同批次洋甘菊药材的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并结合双指标序列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不同批次洋甘菊药材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从洋甘菊红外光谱中确定了19个共有峰,根据...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了不同温度、不同部位、不同批次洋甘菊药材的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并结合双指标序列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不同批次洋甘菊药材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从洋甘菊红外光谱中确定了19个共有峰,根据不同温度下各特征吸收峰的变化,推测温度可能影响洋甘菊中黄酮类、酯类、糖(苷)类物质;洋甘菊花、茎的红外光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根据特征吸收峰强度推测花中黄酮类、酚酸类含量较高;不同批次洋甘菊的峰位、峰强度存在一定相似性和差异性,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可以分离出红外光谱中一些相互重叠的吸收峰;不同批次洋甘菊样品间共有峰率为60.00%~100.00%,变异峰率为0.00~47.62%;当欧氏距离为5~10时,16批次洋甘菊药材可聚为3类,其中S1、S4、S5、S6、S7、S10、S12聚为一类,S3、S8、S9、S11、S13、S15、S16聚为一类,S2、S14聚为一类。该方法通过不同角度对洋甘菊药材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红外光谱 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龙胆紫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被引量:22
2
作者 袁天军 王元忠 +3 位作者 赵艳丽 张霁 金航 张金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61-2165,共5页
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采用平均值、平滑和一次微分处理方法校准和排除干扰,提高光谱的分辨率,考察三种极性溶剂提取的滇龙胆样品中各波段稳定性和重现性的变异系数RSD,计算紫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对滇龙胆... 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采用平均值、平滑和一次微分处理方法校准和排除干扰,提高光谱的分辨率,考察三种极性溶剂提取的滇龙胆样品中各波段稳定性和重现性的变异系数RSD,计算紫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对滇龙胆样品间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滇龙胆在氯仿、无水乙醇和水三种极性溶剂下分别提取40min可达到最大提取率,且稳定性在30h内变异系数RSD%分别在0.078~0.455,0.158~0.462,0.052~0.682之间;重现性变异系数RSD%分别在0.044~0.753,0.156~0.288,0.191~2.413之间。指纹图谱显示,滇龙胆不同产区样品间最大共有峰率达67.6%,最小共有峰率为45.2%,变异峰率最大为78.9%,最小为21.7%。该法可以准确对两个以上中药材样品进行定性评价,阐明不同产区间的相似程度,为中药材真伪鉴定和品质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紫外指纹图谱 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灵丹红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新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7-893,共7页
【目的】对2个以上中草药样品进行定性评价,以阐明不同产区间的相似程度,为中药材真伪鉴定和品质评价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2个指标,以不同臭灵丹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为标准,计算出所测样品相对于标准品的共有峰率和... 【目的】对2个以上中草药样品进行定性评价,以阐明不同产区间的相似程度,为中药材真伪鉴定和品质评价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2个指标,以不同臭灵丹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为标准,计算出所测样品相对于标准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按照共有峰率的大小,建立了不同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方法。【结果】文中指纹图谱显示,臭灵丹不同产区样品间最大共有峰率为93.33%,最小共有峰率为38.89%,变异峰率最大为114.29%,最小为0.00%。【结论】红外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不同产区臭灵丹的相近情况,为臭灵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灵丹 红外指纹图谱 共有峰率 变异峰率 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紫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邹华彬 袁浩 +2 位作者 王爱武 袁久荣 岳春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15-1819,共5页
采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对不同产地、不同采集年份的白芍样品及相近植物赤芍、丹皮样品进行了定量评价。白芍等紫外指纹图谱双指标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相近产地的3份白芍B2,B3,B4具有最相近关系,它们之间共有峰率大于70%... 采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对不同产地、不同采集年份的白芍样品及相近植物赤芍、丹皮样品进行了定量评价。白芍等紫外指纹图谱双指标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相近产地的3份白芍B2,B3,B4具有最相近关系,它们之间共有峰率大于70%,变异峰率都小于33.33%。而不同产地的白芍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B1,B5与B2,B3,B4之间的共有峰率小于60%,与B6的共有峰率小于57%。同一产地不同年份的白芍B1,B5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它们之间的共有峰率仅为44.4%,变异峰率高达100%。该法可以对至少2个样品进行定量评价,克服了多种中药鉴别方法只能进行真伪鉴别、产地鉴别的局限性,为中药质量的准确定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指纹图谱 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定量评价 白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紫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袁久荣 岳春华 +1 位作者 邹华彬 王爱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6期31-35,共5页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分析丹皮类药材紫外指纹图谱。方法:本文用3种溶剂氯仿、无水乙醇及水,系统提取丹皮等不同极性区间成分,测定其紫外指纹图谱,研究样品的异同。结果:该方法可以准确对丹皮类药材进...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分析丹皮类药材紫外指纹图谱。方法:本文用3种溶剂氯仿、无水乙醇及水,系统提取丹皮等不同极性区间成分,测定其紫外指纹图谱,研究样品的异同。结果:该方法可以准确对丹皮类药材进行细致的鉴别。结论: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可以对两个或多个样本进行可靠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 中药 紫外指纹图谱 共有峰率 变异峰率 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指标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的香椿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晓敏 史冠莹 +4 位作者 王赵改 张乐 程菁菁 蒋鹏飞 赵丽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31-236,共6页
采用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3个不同产地的香椿样品(T1~T13)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香椿的红外光谱基本一致,主要显示为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多酚的特征峰,但在3400~2800和1700~1000 cm^-1波段范围... 采用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3个不同产地的香椿样品(T1~T13)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香椿的红外光谱基本一致,主要显示为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多酚的特征峰,但在3400~2800和1700~1000 cm^-1波段范围吸收峰的数目、形状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产地香椿样品之间的共有峰率在27.78%~84.62%,变异峰率在0~160%。产地相近的T7和T1、T4之间有较高的共有峰率(均为84.62%)和很低的变异峰率(均为18.18%);产地相距较远的T5和T8、T10、T12之间有很低的共有峰率(≤31.25%)和很高的变异峰率(≥100%)。聚类分析直观地将不同产地香椿样品分为四类,方法相对简便,但精度相对较低。因此,红外指纹图谱结合双指标序列法或聚类分析,可以作为鉴别不同产地香椿的辅助手段,为香椿产地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红外光谱 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聚类分析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烈香杜鹃的红外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7
作者 桂兰 江磊 +3 位作者 吴楠 王卫东 陶燕铎 梅丽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93-3198,共6页
烈香杜鹃为常用藏药,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清热解毒、健胃消肿之功效,藏医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数为野生药材;为有效鉴别烈香杜鹃的真伪、产地和品质差异,采用红外光谱法对13个不同产地的烈香杜鹃进行了红外光谱图的识别分析... 烈香杜鹃为常用藏药,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清热解毒、健胃消肿之功效,藏医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数为野生药材;为有效鉴别烈香杜鹃的真伪、产地和品质差异,采用红外光谱法对13个不同产地的烈香杜鹃进行了红外光谱图的识别分析。红外光谱的扫描范围为4000~400cm^-1,实验发现其红外光谱相似;对红外吸收谱带归属进行判别分析,建立了烈香杜鹃红外指纹图谱,其特征吸收峰位于3404,2921,2852,1734,1625,1449,1374,1266,1060和534cm^-1等处;在1517,1316,1161,825,779和594cm^-1附近,峰数目、峰位置与峰强度有差异。计算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建立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利用SPSS软件对其红外图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双指标序列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的分析原理与角度不同,分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这两种方法可靠,可用于分析烈香杜鹃的产地与品质差异。双指标序列分析法比较结果显示,样品的共有峰率≥68.75,变异峰率≤27.27,分组结果表明,产地接近、气候条件与生长环境相似的烈香杜鹃之间共有峰率较高;而产地、气候条件与生长环境相差较大的烈香杜鹃之间变异峰率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欧氏距离为15时,可聚为三大类,R2,R3和R4为一类,R7,R8,R10,R11和R12为一类,剩下的归为一类;当欧氏距离为20时,聚为两大类,R2,R3和R4为一类,剩下的归为一类;当欧式距离为25时,13个产地的烈香杜鹃聚为一类。将聚类分析结果与使用ArcGIS软件所做的烈香杜鹃采样点分布图结合起来分析,能直观地看出烈香杜鹃品质与其产地的关系。综合以上分析,建立的烈香杜鹃红外指纹图谱,结合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可以为鉴别烈香杜鹃的真伪、产地和品质差异提供快速、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香杜鹃 红外光谱 指纹图谱 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