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双抗夹心间接ELISA方法检测p30确证人类精斑
1
作者 苟清 侯一平 +1 位作者 毛咏秋 吴梅筠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0-13,共4页
检测p30确证精斑有下列几种方法:免疫扩散,免疫电泳,交叉免疫电泳,胶乳凝集抑制试验,薄层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就灵敏度而论,则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高。最近,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 检测p30确证精斑有下列几种方法:免疫扩散,免疫电泳,交叉免疫电泳,胶乳凝集抑制试验,薄层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就灵敏度而论,则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高。最近,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建立了双抗夹心间接ELISA法来确证人类的精斑,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导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夹心间接elisa方法 检测 P30 精斑 法医物证检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被引量:19
2
作者 段霞 黄欣 +2 位作者 黄岭芳 魏华 赖卫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72-276,共5页
采用0.5%福尔马林灭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作为免疫原免疫日本大耳兔,获得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多克隆抗体,并以此多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以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InternalinA(InlA)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快速、特... 采用0.5%福尔马林灭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作为免疫原免疫日本大耳兔,获得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多克隆抗体,并以此多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以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InternalinA(InlA)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快速、特异的检测该菌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纯培养液的最低检测量为1.7×105CFU/mL。在检测食品样品的实验中,食品样本对本方法干扰较小,运用选择性增菌液进行前增菌可提高该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双抗夹心elis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腺病毒五邻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平 杜惠芬 李克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28,共8页
为获得稳定性好、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腺病毒五邻体单克隆抗体,用腺病毒五邻体基因工程表达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以腺病毒五邻体为筛选抗原对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间接ELISA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试验... 为获得稳定性好、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腺病毒五邻体单克隆抗体,用腺病毒五邻体基因工程表达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以腺病毒五邻体为筛选抗原对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间接ELISA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试验获得5株杂交瘤细胞,标记为3C4、4C4、4D7、4F2和4H3,4D7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2a,其余4株为IgG1;对5株细胞连续3个月体外传代试验和小鼠腹水连续传代试验,5株细胞都能持续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对细胞上清和腹水采用间接ELISA进行效价测定,细胞上清效价稳定维持在2 000左右,腹水效价稳定维持在200 000以上,且与引起腹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轮状病毒无交叉反应;对其中可以配对的2株单抗4D7、4F2建立双抗夹心ELISA,可以应用于临床检测腺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 间接 elisa 特异性 双抗夹心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铁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项开合 张乃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4-36,共3页
本试验以牛乳铁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乳铁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C6、3F8和4D3,最后用相对亲和力最强的3C6所产生的抗体作为包被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本试验以牛乳铁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乳铁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C6、3F8和4D3,最后用相对亲和力最强的3C6所产生的抗体作为包被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过的多克隆抗体作为酶标抗体,最终建立了用于检测牛乳汁中乳铁蛋白含量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法对牛乳铁蛋白最低检测限为4 ng/m L,最适检测范围为4~256 n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 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ELISA法定量检测转cry1Ac基因水稻Cry1Ac蛋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秦崇涛 陈在杰 +1 位作者 苏军 王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58-263,共6页
用从细菌中分离的纯品CryIAe蛋白作为抗原成功制备出了效价较高的CryIAe蛋白的兔多抗,对制备的抗体的免疫学分析表明,其与CryIAc有极显著的免疫交叉反应.并在对转cryIAc基因水稻的检测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用戊二醛一步法对纯化的IgG进... 用从细菌中分离的纯品CryIAe蛋白作为抗原成功制备出了效价较高的CryIAe蛋白的兔多抗,对制备的抗体的免疫学分析表明,其与CryIAc有极显著的免疫交叉反应.并在对转cryIAc基因水稻的检测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用戊二醛一步法对纯化的IgG进行了碱性磷酸酶标记。应用制备的抗体进行了直接法、间接法和双抗夹心法等ELISA方法检测转cryIAc基因水稻中Bt的含量,结果表明直接法和间接法ELISA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测定转cryIAc基因水稻,而双抗夹心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定量检测水稻中Bt含量的方法。同时确定了双抗夹心法的各项具体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水稻 细菌 CryIAe蛋白 抗原 抗体 免疫交叉反应 cryIAc基因 BT蛋白 直接法 间接 双抗夹心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大豆抗原蛋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诗尧 赵元 +3 位作者 刘丹丹 鲍男 赵寒冬 张迪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8-521,共4页
大豆抗原蛋白对动物造成不利的影响和不易灭活的特性,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动物饲料行业的应用。因而在当前蛋白质资源短缺的形式下,如何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出大豆中的抗原蛋白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综述了几种有关大豆抗原... 大豆抗原蛋白对动物造成不利的影响和不易灭活的特性,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动物饲料行业的应用。因而在当前蛋白质资源短缺的形式下,如何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出大豆中的抗原蛋白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综述了几种有关大豆抗原蛋白的常用检测方法,并比较其检测效果,为生产中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抗原蛋白 竞争elisa 双抗夹心elisa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蚓激酶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7
作者 王园园 付文亮 +5 位作者 王旻 邹民吉 徐涛 王嘉玺 张菡 徐东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92-1495,共4页
本研究目的建立血浆蚓激酶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人血浆样本中的蚓激酶含量。利用蚓激酶免疫家兔和BALB/c小鼠,制备其兔源及鼠源的多克隆抗体,建立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蚓激酶的方法,绘制蚓激酶含量检测标准曲线... 本研究目的建立血浆蚓激酶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人血浆样本中的蚓激酶含量。利用蚓激酶免疫家兔和BALB/c小鼠,制备其兔源及鼠源的多克隆抗体,建立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蚓激酶的方法,绘制蚓激酶含量检测标准曲线,进一步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精密度、回收率等进行了分析。利用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对人血浆中的蚓激酶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蚓激酶的标准曲线拟合R值>0.99;精密度评价3个批次内及批间测定值的变异系数(CV)均<15%;回收率评价3个批次内及批间测定值回收率均>80%;定量下限为5 ng/ml(精密度CV<15%,回收率>8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符合药典所规定的标准,满足药代动力学评价的基本要求,可为蚓激酶的临床试验研究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激酶 双抗夹心elisa 方法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降钙素原对严重烧伤患者并发感染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建宏 林心 +2 位作者 欧兴义 张洁 黄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18-619,共2页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对伤后感染并发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50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血浆PCT含量,同时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并与20例正常对照者比较,应...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对伤后感染并发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50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血浆PCT含量,同时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并与20例正常对照者比较,应用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严重烧伤后早期未并发感染时患者血浆TNF-α和CRP与非感染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待并发感染后两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血浆PCT和IL-6在不同的病程中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严重烧伤感染并发症的辅助诊断指标中,PCT的灵敏度较高,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也较高,是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感染并发症较好的预测和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患者 血浆降钙素原 并发感染 价值研究 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 辅助诊断指标 感染并发症 血浆TNF elisa IL-6 C反应蛋白 统计学处理 ROC曲线 阴性预测值 阳性预测值 PCT 显著性 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 正常对照 患者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