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双惯量系统无模型递归终端滑模控制
1
作者 吕玉映 赵凯辉 +3 位作者 游鑫 谯梦洁 何颖燊 涂麟轩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29-139,共11页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双惯量系统在不确定性扰动影响下的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无模型递归终端滑模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存在不确定性扰动的永磁同步电机双惯量系统模型,并结合无模型控制与递归终端滑模控制设计无模型递...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双惯量系统在不确定性扰动影响下的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无模型递归终端滑模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存在不确定性扰动的永磁同步电机双惯量系统模型,并结合无模型控制与递归终端滑模控制设计无模型递归终端滑模控制器,使系统状态直接从滑模面开始运动,缩短了状态误差的收敛时间,有效抑制抖振。其次,通过构造扩张状态观测器观测负载速度并反馈到改进型扩展扰动滑模观测器中,构成双扰动观测器。同时,双扰动观测器精确估计总扰动信号并前馈补偿到所设计的控制器,进一步提高系统稳态性能和抗扰动能力。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得出,所提出的控制方案相较于比例积分控制和改进型无模型滑模控制方法更具有优越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惯量系统 永磁同步电机 快速积分终端滑模控制 无模型递归终端滑模控制 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观测器补偿的双惯量系统和三惯量系统的谐振抑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朕 成知宁 +1 位作者 王宁远 孟范伟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0-149,共10页
针对双惯量系统和三惯量系统中存在的机械谐振问题,从扰动观测器补偿的思想出发,提出一种可同时用于两类系统的控制结构。该结构主要包括扰动观测器和滑模控制器两部分。在扰动观测器设计中,将滤波环节设计为二阶低通滤波器。通过适当... 针对双惯量系统和三惯量系统中存在的机械谐振问题,从扰动观测器补偿的思想出发,提出一种可同时用于两类系统的控制结构。该结构主要包括扰动观测器和滑模控制器两部分。在扰动观测器设计中,将滤波环节设计为二阶低通滤波器。通过适当地选取滤波器参数,可在带宽范围内将系统等效为名义对象,对谐振峰值实现抑制。在滑模控制器设计中,受双曲函数启发,提出一种新的滑模趋近律,消除了传统滑模控制中由于符号函数的存在导致的抖振现象,大大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由于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实现,故本方法可用于各种挠性系统中。同时,此类控制结构两部分独立设计,对各种控制器均有较高的适用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抑制 双惯量系统 惯量系统 扰动观测器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双惯量系统高阶滑模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沙磊 王树波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4-729,共6页
针对含有未知扰动的双惯量系统,基于有限时间扰动观测器,提出一种高阶积分滑模控制方法。首先,为了消除扰动对系统的影响,设计有限时间扰动观测器,通过扰动观测器估计出系统的未知扰动以及扰动的导数,并将估计值融入控制器的设计当中。... 针对含有未知扰动的双惯量系统,基于有限时间扰动观测器,提出一种高阶积分滑模控制方法。首先,为了消除扰动对系统的影响,设计有限时间扰动观测器,通过扰动观测器估计出系统的未知扰动以及扰动的导数,并将估计值融入控制器的设计当中。然后,通过模型转换,将系统模型转换成标准的积分器串联形式,设计高阶积分滑模控制器。与传统积分滑模控制器相比,高阶积分滑模控制器减小了输入信号的"抖振",能够有效地抑制扰动,同时实现了对参考信号的精确跟踪。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了双惯量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惯量系统 扰动观测器 有限时间 积分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卡尔曼滤波的双惯量伺服系统测速算法
4
作者 冯煜焜 姚文熙 李武华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7,共10页
针对低精度位置传感器应用下传统速度测量方式难以均衡测量噪声与测量延迟的问题,设计一种针对双惯量伺服系统应用的简化卡尔曼滤波测速算法。通过状态量预估计将核心部分卡尔曼滤波的观测模型简化为一阶模型,给出了一阶模型构建方式以... 针对低精度位置传感器应用下传统速度测量方式难以均衡测量噪声与测量延迟的问题,设计一种针对双惯量伺服系统应用的简化卡尔曼滤波测速算法。通过状态量预估计将核心部分卡尔曼滤波的观测模型简化为一阶模型,给出了一阶模型构建方式以及额外所需的转速预测量以及轴转矩预估计设计方式,均衡测量误差与噪声的同时,相较于基于高阶模型的卡尔曼滤波测速大幅减小运算成本与调试复杂度。最后将本文所设计的测速算法与其他测速算法进行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算法在相同的测量延迟下误差更小;与相同计算成本的卡尔曼滤波测速相比也具有更好的误差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精度位置传感器 卡尔曼滤波 测速算法 状态量预估计 惯量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锁相环型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双惯量弹性伺服系统机械谐振抑制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春 王超 +1 位作者 郑露华 南余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680-5691,共12页
针对双惯量弹性伺服系统存在的机械谐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锁相环型扩张状态观测器(PLL-ESO)的机械谐振抑制策略。与常规ESO相比,PLL-ESO方法在相同的极点配置情况下具有更高带宽和更大相位裕度,有助于提高机械谐振的抑制动态特性和稳定... 针对双惯量弹性伺服系统存在的机械谐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锁相环型扩张状态观测器(PLL-ESO)的机械谐振抑制策略。与常规ESO相比,PLL-ESO方法在相同的极点配置情况下具有更高带宽和更大相位裕度,有助于提高机械谐振的抑制动态特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PLL-ESO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机械谐振,且相比陷波滤波器和常规ESO方法具有更快的谐振抑制速度和更高的抑制精度。同时,实验还对观测器无阻尼固有频率和系统参数鲁棒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PLL-ESO在宽无阻尼固有频率范围内都能抑制机械谐振,且输入参数摄动会影响谐振抑制的快速性和稳态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量弹性伺服系统 机械谐振 锁相环型扩张状态观测器(PLL-ESO) 谐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惯量弹性系统负载扰动观测器设计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郎志 杨明 徐殿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84-91,共8页
在伺服系统中高刚度控制可以有效抑制负载变化造成的动态干扰现象。状态观测器基于电机模型可以准确快速地为抗干扰控制提供负载信息,进一步加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但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会在传动装置刚度有限的情况下引发机械谐振。针... 在伺服系统中高刚度控制可以有效抑制负载变化造成的动态干扰现象。状态观测器基于电机模型可以准确快速地为抗干扰控制提供负载信息,进一步加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但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会在传动装置刚度有限的情况下引发机械谐振。针对此问题,着重研究了双惯量抗谐振与抗干扰存在的矛盾,在保持系统抗干扰能力不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状态负反馈观测器控制策略来抑制谐振所造成的速度波动,增强系统的抗谐振能力。分数阶滤波器最大程度上拓展了滤波器的选择范围,同时协调了观测器的鲁棒性和抗谐振能力。将负载状态观测正反馈控制与基于分数阶滤波器的状态负反馈观测器控制相结合,同时实现抑制谐振和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谐振 干扰抑制 双惯量系统 状态反馈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惯量弹性伺服系统外部机械参数辨识综述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璨 杨明 +1 位作者 栾添瑞 徐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4-817,共14页
伺服系统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关键执行部件,其控制器刚度设置需要随负载惯量、轴系刚度等外部机械参数改变而作相应整定,因此外部机械参数辨识具有重要意义。单惯量刚性系统以转动惯量为主的参数辨识方法已经在近20年大量涌现,成熟度... 伺服系统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关键执行部件,其控制器刚度设置需要随负载惯量、轴系刚度等外部机械参数改变而作相应整定,因此外部机械参数辨识具有重要意义。单惯量刚性系统以转动惯量为主的参数辨识方法已经在近20年大量涌现,成熟度较高。但实际系统的传动机构多为弹性部件,会引发系统的机械谐振,进而导致系统性能恶化,因此双惯量弹性系统的参数辨识实际意义更为重大,并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方向。双惯量弹性系统的参数辨识可分为等效单惯量辨识法、参数法和非参数法3种方法。该文分析双惯量弹性系统每种辨识方法的基本思想,对比各自优缺点,剖析辨识算法在各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系统 惯量弹性系统 外部机械参数 辨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伺服系统高性能位置控制器设计及增益边界分析
8
作者 牛泽农 黄文新 +1 位作者 卜飞飞 赵亚俊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234-5246,共13页
针对弹性伺服系统带宽受反谐振频率限制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状态反馈的位置控制器设计方法。含积分的状态反馈控制采用零极点对消法降低了闭环系统的阶数,频域上最优速度前馈设计提高了动态性能。无积分的状态反馈控制取消了速度环积分... 针对弹性伺服系统带宽受反谐振频率限制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状态反馈的位置控制器设计方法。含积分的状态反馈控制采用零极点对消法降低了闭环系统的阶数,频域上最优速度前馈设计提高了动态性能。无积分的状态反馈控制取消了速度环积分部分,用观测扰动补偿输出转矩,消除稳态误差。采用最大峰值灵敏度理论分析可得,取消速度环积分的设计有更大的增益边界,且所得极限增益为实际应用中带宽选择提供了合理的指导。在同步带轮伺服系统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表明,所提状态反馈位置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较宽的增益选择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控制 双惯量系统 状态反馈控制 增益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惯量谐振系统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潘珩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57-1862,共6页
双惯量谐振系统易产生低频机械谐振现象,针对此问题设计了带有前馈+反馈控制的双自由度速度控制器和全状态反馈控制器。结合电机和负载的动力学方程建立双惯量谐振系统数学模型,基于此模型设计双自由度及状态反馈控制器,考虑控制系统的... 双惯量谐振系统易产生低频机械谐振现象,针对此问题设计了带有前馈+反馈控制的双自由度速度控制器和全状态反馈控制器。结合电机和负载的动力学方程建立双惯量谐振系统数学模型,基于此模型设计双自由度及状态反馈控制器,考虑控制系统的参考输入跟踪能力以及抗扰动力矩能力,采用不同的极点配置策略对控制系统的增益进行求取。对比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该速度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量谐振系统 自由度控制 全状态反馈控制 极点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未知动态观测器双惯量伺服系统低频主动谐振抑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树波 李冬伍 任雪梅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35-2542,共8页
针对双惯量伺服系统存在的机械谐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滑模主动低频谐振控制方法.利用可测量的电机端的位置信号,对其进行滤波操作得到位置的滤波变量,根据不变流形原理设计未知扰动观测器,实现对传递力矩的在线估计,并将... 针对双惯量伺服系统存在的机械谐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滑模主动低频谐振控制方法.利用可测量的电机端的位置信号,对其进行滤波操作得到位置的滤波变量,根据不变流形原理设计未知扰动观测器,实现对传递力矩的在线估计,并将估计值融入到控制器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偿.为了消除传统滑模存在颤振现象,基于正切函数提出了一种新颖滑模面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实现了对期望信号的准确跟踪,并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稳定性.最后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有效性,此外该算法建构简单不需要计算电机加速度的信息,利于在实际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量伺服系统 未知扰动观测器 谐振抑制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性能增强的双惯量伺服系统状态反馈控制
11
作者 王树波 那靖 任雪梅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4-912,共9页
为避免使用函数逼近器(神经网络或模糊系统),并提高双惯量伺服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态性能,针对含外部扰动的双惯量伺服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预设性能函数(Prescribed performance function,PPF)的类比例状态反馈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一种改进... 为避免使用函数逼近器(神经网络或模糊系统),并提高双惯量伺服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态性能,针对含外部扰动的双惯量伺服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预设性能函数(Prescribed performance function,PPF)的类比例状态反馈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一种改进的带有最大超调、收敛速率以及稳态误差的预设性能函数,并将该函数融入控制器设计使二惯量伺服的跟踪误差保持在预定的边界之内.其次,基于预设性能函数设计了类比例状态反馈控制器实现跟踪控制.与传统基于函数逼近控制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可降低控制系统计算复杂度同时消除反演控制中存在的复杂度爆炸问题.最后,利用双惯量伺服系统实验平台开展了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量伺服系统 状态反馈 预设性能函数 函数逼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逆变器谐波耦合的牵引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兴来 常玉 +3 位作者 王帅帅 沐俊文 左运 王惠民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9,共11页
作为牵引传动系统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牵引电机在电气激励作用下会受到各种冲击载荷和周期激振力的作用,从而产生机电耦合振动,威胁牵引传动系统的可靠运行。对此,基于双惯量模型对牵引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振动特性开展研究。首先,建立牵... 作为牵引传动系统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牵引电机在电气激励作用下会受到各种冲击载荷和周期激振力的作用,从而产生机电耦合振动,威胁牵引传动系统的可靠运行。对此,基于双惯量模型对牵引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振动特性开展研究。首先,建立牵引电机的双惯量模型,依据此模型对其固有频率进行计算,并介绍了机械传动系统的同频受迫振动模态。其次,根据逆变器的开关特性,着重分析了脉宽调制(PWM)导致的边带谐波转矩对机电耦合同频共振的影响,探索逆变器的频率耦合产生的间谐波对机电耦合系统的影响。接着,以传递函数的形式对考虑双惯量负载的牵引传动系统进行建模,从频域角度对系统机电耦合共振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利用硬件在环测试对所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传动系统 机电耦合 同频共振 双惯量系统 边带谐波 感应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冶存良 杨贺绪 +1 位作者 郝杰 巩云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298,303,共6页
针对纯电汽车电驱动系统因受负载端转动惯量时变特性及传动部件中存在柔性的影响,导致电机端转矩波动及传动精度降低的问题,这里提出了一种通过加入陷波滤波器与前馈调整增益进行调整的控制策略。相比传统方法,此方法需要配置的参数更少... 针对纯电汽车电驱动系统因受负载端转动惯量时变特性及传动部件中存在柔性的影响,导致电机端转矩波动及传动精度降低的问题,这里提出了一种通过加入陷波滤波器与前馈调整增益进行调整的控制策略。相比传统方法,此方法需要配置的参数更少,控制的精度更高。首先对电驱动系统建立了基于双惯量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并分析了不同负载转动惯量下系统的频率响应。依据建立的电驱动系统双惯量模型,设计了两种陷波滤波器。对比加入陷波滤波器后系统的参数变化和响应曲线,选择了一种效果更好的陷波器。最后,对加入陷波器后的控制系统,通过前馈控制和调整增益进行改进。给出了改进后控制策略的理论分析过程与参数设计方法,并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减弱纯电汽车的电驱动系统因传动柔性与电机负载端转动惯量时变特性导致的系统扭振及传动精度降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车辆 电驱动系统 双惯量系统 负载时变 陷波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控制与负载加速度反馈的伺服系统机械谐振抑制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岩 包广清 杜赫轩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89,共6页
当伺服系统带宽覆盖传动装置的固有频率时,容易在系统中引发机械谐振,严重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与控制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IP控制结合负载侧加速度状态反馈的伺服系统谐振抑制策略.通过在转速环采用IP控制,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超调,并... 当伺服系统带宽覆盖传动装置的固有频率时,容易在系统中引发机械谐振,严重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与控制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IP控制结合负载侧加速度状态反馈的伺服系统谐振抑制策略.通过在转速环采用IP控制,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超调,并且在电流环引入加速度反馈,增加了系统极点配置的自由度.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同阻尼系数的极点配置方法,以最优阻尼比为设计目标,讨论了系统控制器关键参数与状态反馈增益的取值范围.最终,对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量弹性系统 加速度反馈 极点配置 谐振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机械谐振成因及其抑制 被引量:59
15
作者 杨明 胡浩 徐殿国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4,共6页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中机械传动装置的刚度有限,传动装置的弹性会在系统中引发机械谐振。针对典型伺服驱动系统中的机械传动装置,建立了电机-负载双惯量模型,通过理论分析阐明机械谐振形成的原理,并建立起关键参数与谐振现象的定量关系。...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中机械传动装置的刚度有限,传动装置的弹性会在系统中引发机械谐振。针对典型伺服驱动系统中的机械传动装置,建立了电机-负载双惯量模型,通过理论分析阐明机械谐振形成的原理,并建立起关键参数与谐振现象的定量关系。通过仿真分析了弹性传动装置对伺服驱动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使用陷波滤波器抑制机械谐振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机械谐振特性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也验证了陷波滤波器的有效性及局限性。陷波滤波器在对机械谐振产生抑制的同时,还会在系统中引入两个不同频率的谐振,进而无法完全消除谐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驱动系统 双惯量系统 扭转振荡 谐振抑制 陷波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观测器和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的高性能伺服系统谐振抑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寿华 毛永乐 +1 位作者 许翠翠 陈阳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由于机械传动装置的限制,高性能伺服系统在高速正反转和快速定位等动态控制过程中容易发生机械谐振。采用考虑传动装置弹性的电机-负载双惯量机械模型,研究伺服系统的机械谐振抑制技术。以电机转速作为系统广义输出,建立基于双惯量机械... 由于机械传动装置的限制,高性能伺服系统在高速正反转和快速定位等动态控制过程中容易发生机械谐振。采用考虑传动装置弹性的电机-负载双惯量机械模型,研究伺服系统的机械谐振抑制技术。以电机转速作为系统广义输出,建立基于双惯量机械模型的参考自适应观测器,实现负载惯量、负载转速和扭力矩的估计。基于观测器的估计状态和参数,设计速度环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来抑制双惯量系统中的机械谐振。为了验证观测器和LQR的有效性,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研究,并在基于TMS320F28335DSP的平台上进行相关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表明自适应观测器能够较为精确地估计系统的参数和状态,同时也表明基于LQR的状态反馈控制能够有效地抑制传动系统中的机械谐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伺服 机械谐振抑制 双惯量系统 自适应观测器 在线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床进给伺服系统中频振动抑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官鹏飞 区均灌 李慧颖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92-98,共7页
伺服系统以其高性能、高精度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上。机床进给伺服系统中由于滚珠丝杠等传动装置刚度有限,柔性连接方式易引发振动而影响其稳定性与精度。针对旋转进给伺服系统中存在的中频振动,提出一种基于二阶状态观... 伺服系统以其高性能、高精度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上。机床进给伺服系统中由于滚珠丝杠等传动装置刚度有限,柔性连接方式易引发振动而影响其稳定性与精度。针对旋转进给伺服系统中存在的中频振动,提出一种基于二阶状态观测器的速度扰动观测补偿中频振动抑制方法,由速度观测器观测出的速度与实际速度反馈相减,通过带通滤波提取振动信号,作为补偿给到速度反馈上,抵消系统振动,提高系统带宽并保持稳定性和精度。最后在不同的速度环增益下,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观测器 振动抑制 进给伺服系统 双惯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载时变的线路巡检机器人动态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小彭 樊星 +1 位作者 李凯 张凌越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0-666,688,共8页
巡检机器人进行越障时,受负载时变影响,会出现控制超调、振动等现象.在考虑负载惯量时变特性的情况下,研究了一种用于分析巡检机器人越障状态下动态性能的方法.对双臂线路巡检机器人的回转机构建立了基于双惯量模型的动力学方程,使用改... 巡检机器人进行越障时,受负载时变影响,会出现控制超调、振动等现象.在考虑负载惯量时变特性的情况下,研究了一种用于分析巡检机器人越障状态下动态性能的方法.对双臂线路巡检机器人的回转机构建立了基于双惯量模型的动力学方程,使用改进D-H法与拉格朗日法对机器人建模,具体包括分配坐标系,求解拉格朗日方程,利用惯性矩阵计算负载转动惯量等.通过选择合适的阻尼系数设计了控制器参数,利用阻尼系数与固有角频率的变化分析了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变化.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双臂巡检机器人越障时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并可用于机器人的伺服控制参数调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巡检机器人 负载时变 双惯量系统 动态性能 伺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载模拟器的同步带传动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秦川 白瑞林 朱渊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1-193,197,共4页
针对同步带负载模拟器建模时需对驱动电机进行建模,而常规同步带传动建模忽略电机驱动部分,导致模型不完整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模拟器的同步带传动模型。利用Matlab平台构建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系统,产生驱动同步带模型的负载转... 针对同步带负载模拟器建模时需对驱动电机进行建模,而常规同步带传动建模忽略电机驱动部分,导致模型不完整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模拟器的同步带传动模型。利用Matlab平台构建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系统,产生驱动同步带模型的负载转矩序列,解决同步带负载模拟器建模时忽略电机模型问题,然后基于典型双惯量系统原理将PMSM控制系统和利用SoildWorks和Adams平台建立的同步带传动基本模型相连接,构建电机传动同步带的优化模型,最后,在高、低速两种工况下对优化模型、物理样机的启动过程进行多次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具有较高精度,二者启动曲线的超调量最大偏差仅为4%,调节时间最大偏差仅为0.27s,满足负载模拟器设计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模拟器 永磁同步电机 ADAMS 双惯量系统 MATLAB 同步带传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