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复杂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
8
1
作者
尹龙
黄楹
+3 位作者
魏铭
梁伟伦
孙宏声
王淑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研究背景尽管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对于结构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如相对宽颈的微小动脉瘤或宽颈分叶状、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部或体部发出的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仍是一种挑战。本研究旨在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
研究背景尽管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对于结构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如相对宽颈的微小动脉瘤或宽颈分叶状、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部或体部发出的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仍是一种挑战。本研究旨在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结构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与结果 33例复杂颅内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4例)、眼动脉段(3例)、脉络膜前动脉(3例)、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3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2例)和基底动脉顶端(1例)。动脉瘤颈宽/体宽平均为0.80±0.21(0.53~1.33)、体宽/高度为1.12±0.37(0.55~2.12)和高度/颈宽为1.26±0.41(0.65~2.96);瘤颈直径≥4mm者7例、颈宽≥高度者9例、颈宽≥体宽者8例;微小动脉瘤(最大径≤3mm)9例,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发出者13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施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并且获得成功,其中动脉瘤致密填塞19例、瘤颈残留14例,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12例弹簧圈襻突出于瘤颈之外,但均不影响血流。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者3例、0~1分者30例;仅1例患者术后1年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瘤颈微弹簧圈少许压缩,且动脉瘤瘤颈呈"狗耳朵"样再通显影。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双微
导管
(
非
mesh
词
)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球囊导引导管在大血管闭塞急诊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罗雷雷
赵建斌
魏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9-874,共6页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是经严格筛选的急性大血管闭塞一线治疗方案,是提高预后良好率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球囊导引导管因其近端血流阻断作用,可以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增加首次再通率,减少远端血栓逃逸风险,但目前球囊导引...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是经严格筛选的急性大血管闭塞一线治疗方案,是提高预后良好率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球囊导引导管因其近端血流阻断作用,可以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增加首次再通率,减少远端血栓逃逸风险,但目前球囊导引导管在急诊机械取栓术中应用仍受限。本文综述球囊导引导管的临床应用进展,以为其在急诊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切除术
球囊导引
导管
(
非
mesh
词
)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复杂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
8
1
作者
尹龙
黄楹
魏铭
梁伟伦
孙宏声
王淑媛
机构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16-221,共6页
文摘
研究背景尽管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对于结构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如相对宽颈的微小动脉瘤或宽颈分叶状、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部或体部发出的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仍是一种挑战。本研究旨在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结构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与结果 33例复杂颅内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4例)、眼动脉段(3例)、脉络膜前动脉(3例)、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3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2例)和基底动脉顶端(1例)。动脉瘤颈宽/体宽平均为0.80±0.21(0.53~1.33)、体宽/高度为1.12±0.37(0.55~2.12)和高度/颈宽为1.26±0.41(0.65~2.96);瘤颈直径≥4mm者7例、颈宽≥高度者9例、颈宽≥体宽者8例;微小动脉瘤(最大径≤3mm)9例,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发出者13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施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并且获得成功,其中动脉瘤致密填塞19例、瘤颈残留14例,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12例弹簧圈襻突出于瘤颈之外,但均不影响血流。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者3例、0~1分者30例;仅1例患者术后1年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瘤颈微弹簧圈少许压缩,且动脉瘤瘤颈呈"狗耳朵"样再通显影。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可行、安全、有效。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双微
导管
(
非
mesh
词
)
栓塞
治疗性
Key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Dual microeatheter (not in
mesh
)
Embolization, therapeutic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球囊导引导管在大血管闭塞急诊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罗雷雷
赵建斌
魏铭
机构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医科大学神经内外科及神经康复临床学院
河北省卢龙县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9-874,共6页
基金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神经系统及微创介入2022年度课题(项目编号:GWJJ2022100106)
天津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项目编号:MS20015)
+1 种基金
天津市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9YFZCSY00260)
天津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JYXZDXK-052B)。
文摘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是经严格筛选的急性大血管闭塞一线治疗方案,是提高预后良好率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球囊导引导管因其近端血流阻断作用,可以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增加首次再通率,减少远端血栓逃逸风险,但目前球囊导引导管在急诊机械取栓术中应用仍受限。本文综述球囊导引导管的临床应用进展,以为其在急诊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切除术
球囊导引
导管
(
非
mesh
词
)
综述
Keywords
Ischemic stroke
Thrombectomy
Balloon guide catheter(not in
mesh
)
Review This
分类号
R651.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复杂颅内动脉瘤
尹龙
黄楹
魏铭
梁伟伦
孙宏声
王淑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球囊导引导管在大血管闭塞急诊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罗雷雷
赵建斌
魏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