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 1
-
-
作者
蒋诗
石建飞
-
机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出处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2,共11页
-
文摘
畅通数字经济双循环是保障数字产业链供应链稳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之举。研究旨在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的发展情况与影响因素,以期为数字经济国内国际良性循环形成提供计量支撑,从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采用熵值法系统测度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水平;其次,借助Dagum基尼系数探究我国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发展差异;最后,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量化测度方面,我国数字经济双循环整体质量平稳上升。区域差异方面,我国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差异正在不断缩小,主要表现为组间差异;数字经济国内循环质量差异正在减小;数字经济国际循环质量差异呈上升态势。影响因素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财政金融支撑力度、市场化程度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均能促进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提升。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巩固数字经济国内循环主体地位、提升数字经济外循环影响力、增强数字经济双循环整体质量等建议,以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
双循环发展格局
Dagum基尼系数
-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经济双循环质量评价及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研究
被引量:9
- 2
-
-
作者
王亚菲
洪聪恺
刘昊
彭飞阳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
-
出处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7,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统计标准测度问题挖掘与中国参与的方法论基础研究”(18ZDA123)。
-
文摘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战略是构建以双循环为重要内容的新发展格局。为了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双循环质量的影响,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指数并建立面板模型进行赋能效应分析。首先,创新性地从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出发构建双循环质量指数评价体系,采用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CRITIC评价方法得到各地区经济双循环质量水平,结果表明十年间经济双循环质量水平呈波动上升,并且七大地理分区之内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通过分层聚类将各省级行政区划分为四类并分别进行分析。运用CRITIC评价方法构建数字经济指数,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双循环质量水平的影响,选取1998年每万人移动电话用户数构造的交互项作为工具变量以解决内生性,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双循环质量有正向影响,且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此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在东、中部地区十分显著,在东北与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存在一定的门槛性质。此外,数字经济对双循环的赋能效应在互联网普及度高的地区和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更显著,具有普惠性质。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对数字经济促进各地区提升经济双循环质量水平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本研究为数字经济发展以及双循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创新思路。
-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数字经济
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质量
异质性
-
Keywords
dual-circulation
digital economy
new-development pattern
dual-circulation quality
heterogeneity
-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