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潘杨
黄勇
李勇
袁怡
-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4-27,共4页
-
基金
江苏省科技厅太湖水污染治理专项(No.BS2007109)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工程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基础研究项目(No.A0030801)
-
文摘
采用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BICT)系统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中试研究,探讨了中试试验工况下BICT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独立膜反应区的设置消除了生物硝化与除磷的关联性,从而可通过在SBR反应器缩短泥龄来提高系统的除磷效率;系统中污泥转移的实现,使系统在反应阶段能保证较高的污泥浓度,从而提高污泥的释磷效果,为系统处理能力的提升提供较大潜力。在适宜的试验工况下,进水COD容积负荷小于1.00kg/(m^3·d)时,系统COD平均去除率80%左右,出水COD保持在60mg/L左右;总氮容积负荷小于0.4kg/(m^3·d)时,总氮平均去除率在80%左右,出水总氮低于15mg/L;总磷容积负荷3~35g/(m^3·d)时,总磷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出水总磷低于0.5mg/L;出水指标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
-
关键词
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
脱氮除鳞
污泥转移
中试
-
Keywords
BIC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sludge transfer
pilot study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5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双循环两相生物工艺脱氮除磷优化运行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潘杨
黄勇
于淼
李勇
-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工程系
-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106,共4页
-
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项目(08KJD610002)
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2010K626)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发课题(ZD101204)
-
文摘
以城市污水为水源,在新型双循环两相生物工艺(BICT)脱氮除磷中试装置上进行了运行控制条件的优化研究,采用正交法探讨了运行模式、硝化液回流比以及泥龄对系统除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去除COD的能力较强而且稳定,硝化液回流比和运行模式对系统脱氮影响显著,较短的泥龄可提高系统除磷能力。在适宜运行模式下,泥龄5 d、硝化液体积回流比150%,新工艺可实现优化运行,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7.55%、81.5%和93.3%,出水COD和TN、TP的质量浓度可分别控制在50、15和0.5 mg.L-1以下,主要项目可达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
关键词
双循环两相生物工艺
脱氮
除磷
正交试验
运行模式
反硝化
-
Keywords
BICT
nitrogen removal
phosphorus removal
orthogonal
operation mode
denitrification
-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双进口方形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熊斌
卢啸风
刘汉周
-
机构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8-64,共7页
-
文摘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对双进口方形分离器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用拉格朗日法模拟了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轨迹。数值计算的分离器效率和压降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双进口方形分离器的流场具有Rankine涡的特点,但是在边角处出现局部小漩涡。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分离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了中心筒插入深度、入口尺寸、直筒段长度、锥体长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通过结构优化,分离器的切割粒径可在6μm左右。方形分离器内旋流较弱,压降较小,可以认为不是分离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双进口方形分离器
性能
气固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
Keywords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square separator with double inlets
performance
gas-solid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K22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TQ051
[化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