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双引物RAPD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沈法富 于元杰 尹承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28-432,共5页
RAPD标记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标准的RAPD的反应是以10个寡聚核苷酸作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出基因组的部分片段,我们在研究外源DNA导入小麦后外源遗传物质的追踪时,对这个方法进行了改进,采取了双... RAPD标记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标准的RAPD的反应是以10个寡聚核苷酸作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出基因组的部分片段,我们在研究外源DNA导入小麦后外源遗传物质的追踪时,对这个方法进行了改进,采取了双引物进行扩增,结果双引物反应能够比单引物反应扩增出更多的多态性片段。分子杂交结果表明,双引物扩增出的新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无同源性,并对双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RAPD分析 双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双引物在构建红麻连锁图谱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建堂 陈美霞 +4 位作者 谢曾荣 祁建民 方平平 陶爱芬 林荔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6-672,共7页
以阿联红麻(Alian Kenaf)与福红992(Fuhong992)杂交产生的F2代作图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应用RAPD单引物和双引物进行多态性条带扩增,并进行扩增效果的比较研究,以期为作图群体构建红麻遗传连锁图谱奠定基础。结果表明,RAPD双引物比单引... 以阿联红麻(Alian Kenaf)与福红992(Fuhong992)杂交产生的F2代作图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应用RAPD单引物和双引物进行多态性条带扩增,并进行扩增效果的比较研究,以期为作图群体构建红麻遗传连锁图谱奠定基础。结果表明,RAPD双引物比单引物扩增出更多的多态性条带,提高了引物的利用率和多态性条带的扩增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双引物 红麻 遗传连锁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RAPD双引物与单引物PCR扩增多态性效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延坤 陶爱芬 +6 位作者 祁建民 周东新 王涛 张广庆 危成林 兰涛 陈顺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7-262,共6页
以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台烟7号和白肋21为材料(GS=0.58),研究了单引物扩增和双引物聚合扩增对RAPD-PCR分子标记多态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双引物反应能够比单引物反应扩增出更多的多态性片段,双引物在白肋21和... 以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台烟7号和白肋21为材料(GS=0.58),研究了单引物扩增和双引物聚合扩增对RAPD-PCR分子标记多态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双引物反应能够比单引物反应扩增出更多的多态性片段,双引物在白肋21和台烟7号中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总数是单引物反应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总数的6.6倍。因此,双引物RAPD的运用有助于提高烟草多态性分子标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RAPD 双引物RAPD PCR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柚双引物RAPD分析方法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蒲俊之 潘一山 +4 位作者 朱旸 王玉玲 林莹 邹金美 何雯婧 《福建热作科技》 2010年第2期1-2,5,共3页
实验选取龙柚3个芽变系基因组DNA作为模板,在100个10bp单引物的基础上,筛选出8个能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的RAPD引物,用于RAPD双引物的扩增,结果比单引物扩增反应产生出更多更清晰的条带,为龙柚遗传多样性等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龙柚 RAPD 双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番茄杂交种纯度的鉴定研究(英文)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丽 郑晓鹰 E.Klocke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4,148,共7页
应用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分子标记对番茄京丹1号和毛粉802的F1代杂交种纯度进行鉴定的实验研究。该项研究使用了10个碱基的单随机引物和10个碱基的双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在60个单引物扩增反应中获得7个京丹1号父本特... 应用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分子标记对番茄京丹1号和毛粉802的F1代杂交种纯度进行鉴定的实验研究。该项研究使用了10个碱基的单随机引物和10个碱基的双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在60个单引物扩增反应中获得7个京丹1号父本特有的核酸标记片段。但在14个双随机引物对京丹1号和毛粉802杂交组合的扩增反应中获得了7个京丹1号F1代杂交种特有的核酸标记片段和5个毛粉802父本特有的标记带。实验结果显示,双引物的扩增反应对鉴定双亲亲缘关系极近的杂交种纯度较单引物扩增反应更有效。其中,京丹1号的14个标记片段在北京蔬菜研究中心,种子纯度检测室又进行了重复扩增实验。实验结果为87%的RAPD标记可以在使用不同的PCR仪和不同来源的Taq酶的实验条件下得到。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鉴定双亲亲缘关系极近的杂交种纯度是真实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引物 双引物 京丹1号 毛粉802 杂交种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性别相关片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兵 樊拥军 +2 位作者 张晓军 李富花 相建海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2-86,共5页
采用mRNA双随机引物差示技术分离中国对虾性别相关片段。然后利用这些引物组合对中国对虾的基因组进行了PCR检测,发现其中两对引物组合可以扩增出具有性别相关性的片段。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性别相关 MRNA 随机引物差示技术 基因组 PCR检测 基因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MS-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KRAS、BRAF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邵璐 侯丹阳 +3 位作者 冷再君 徐修才 伍权 操乐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9-1673,共5页
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标本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KRAS)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驱动基因突变使用特异引物双扩增实时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ARMS-PCR)检测的可行性;了解KRAS和BRAF基因突变患... 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标本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KRAS)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驱动基因突变使用特异引物双扩增实时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ARMS-PCR)检测的可行性;了解KRAS和BRAF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为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9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标本(FFPE),采用FFPE样品DNA分离试剂盒(离心柱型)提取DNA,使用sARMS-PCR同时进行KRAS及BRAF基因突变检测。结果1 KRAS基因突变21例(21/89);其中KRAS基因7种热点突变中,检出6种热点突变,均位于第12、13位密码子,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D及G12V位点突变,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C及G12V位点突变;未发现G12S突变型;2 BRAF基因突变1例(1/89),突变位点为V600E,为女性,黏液腺癌;3未见KRAS和BRAF基因同时突变现象。结论临床使用sARMS-PCR技术检测NSCLC患者KRAS和BRAF基因突变有较强敏感性,且石蜡组织标本取材方便,可以作为两种基因的临床检测方法;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年龄、吸烟史、病理分型等均无明显相关性,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相关,男性高于女性;KRAS与BRAF基因是独立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特异引物扩增即时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蕹菜溃疡病菌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田间监测
8
作者 陈思妍 薛洋 +8 位作者 韩海亚 林敏怡 黎旭宇 尹德明 陶杰 李世茂 彭李亚 席卓君 周佳暖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9-345,共7页
【目的】蕹菜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穿孔黄单胞菌(Xanthomonas perforans)引起的蕹菜溃疡病日趋严重,对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建立高效快捷的蕹菜溃疡病菌检测技术,可为有效防控病害奠定基础。【... 【目的】蕹菜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穿孔黄单胞菌(Xanthomonas perforans)引起的蕹菜溃疡病日趋严重,对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建立高效快捷的蕹菜溃疡病菌检测技术,可为有效防控病害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普通PCR检测技术,针对蕹菜溃疡病菌X. perforans基因组中特有序列TC2-1_002562(编码噬菌体终止酶大亚基家族蛋白)和TC2-1_002580(编码噬菌体家族蛋白)设计两对特异性检测引物,在同一个PCR体系中达到了快速检测蕹菜溃疡病菌的目的。【结果】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操作性强,对蕹菜溃疡病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利用特异性引物对来自广东多个地区的蕹菜植株、土壤和水体进行病原菌分子检测,发现第一批样本仅在5份来自东莞的蕹菜叶片上检测到病原菌,第二批样本分别在土壤、水体和植株上检测到病原菌。【结论】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能快速检测穿孔黄单胞菌,可用于对蕹菜溃疡病的早期诊断。该病在东莞、深圳等地呈普遍发生态势,田间检测结果表明,病害发展迅速,留种蕹菜种苗或种子很可能是该病的初侵染源,种植环境的水、土壤也是病害循环的重要环节,这对于今后进一步研究病害循环规律、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蕹菜 溃疡病 穿孔黄单胞菌 双引物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 育种
9
《麦类文摘》 1999年第3期7-13,共7页
Z990491 小麦双引物 RAPD 分析方法的研究/沈法富,于元杰…(山东农大农学系)//西北植物学报.-1998,18(3).-428~432RAPD 标记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标准 RAPD 反应是以10个寡聚核苷酸作引物,通过 PCR 反应扩增出基因组的... Z990491 小麦双引物 RAPD 分析方法的研究/沈法富,于元杰…(山东农大农学系)//西北植物学报.-1998,18(3).-428~432RAPD 标记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标准 RAPD 反应是以10个寡聚核苷酸作引物,通过 PCR 反应扩增出基因组的部分片段。在研究外源 DNA 导入小麦后外源遗传物质的追踪时,对其加以改进,采取了双引物进行扩增,结果比单引物反应扩增出更多的多态性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小麦育种 多态性 双引物 西北植物学报 分子标记 农艺性状 基因型 遗传育种 小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ml4-alk基因检测及eml4-alk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符萌 冷再君 +4 位作者 李传应 侯丹阳 邵璐 张安莉 操乐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8-533,共6页
目的探讨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ml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检测、临床特征、治疗、预后以及与egfr、kras、braf基因表达情况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190例NSCLC患者石蜡包埋(FFPE)标本,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ml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检测、临床特征、治疗、预后以及与egfr、kras、braf基因表达情况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190例NSCLC患者石蜡包埋(FFPE)标本,采用免疫组化(IHC)法进行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患者(eml4-alk+NSCLC)筛选,对于IHC阳性的标本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验证。收集整理eml4-alk+NSCLC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随访;对所有患者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egfr、kras、braf突变检测。结果190例NSCLC患者中,经IHC筛查及RT-PCR确证,共检出17例eml4-alk+NSCLC,其中手术标本最多,占47.1%(8/17)(χ~2=25.999,P=0.000),<60岁的占76.5%(13/17)(χ~2=5.813,P=0.016)。未显示eml4-alk融合基因与egfr、kras或braf突变同时出现的患者。在手术患者Ⅰ期未显示eml4-alk阳性肺癌,在Ⅱ~Ⅲa期检出8例eml4-alk阳性肺癌,经术后化疗25%(2/8)复发,2年生存率为100%。9例晚期eml4-alk阳性肺癌患者化疗有效率低(4疗程化疗后仅12.5%缓解),已有5例死亡。一线化疗后病情稳定或缓解的患者维持阶段口服克唑替尼的客观缓解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分别达50%、100%。多线治疗后进展患者三线口服克唑替尼2个月ORR与DCR仍可达33.3%、66.7%。结论通过IHC筛查及随后RT-PCR可在各种病理标本中有效检出eml4-alk+NSCLC,其临床特征为<60岁的患者多见,而与性别、吸烟史等其他特征无明显关联。能够手术的较早期(Ⅱ~Ⅲa期)eml4-alk+NSCLC,接受术后辅助化疗预后较好;晚期患者一线化疗后病情稳定或缓解患者口服克唑替尼疗效较好。经多线治疗后使用克唑替尼仍然可提高其ORR及DCR,但获益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EML4-ALK融合基因 间变淋巴瘤激酶 逆转录特异引物扩增实时PCR技术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PO技术检测番茄斑萎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忠梅 罗佳 +5 位作者 潘仲乐 刘洪义 李丹丹 韩政坤 魏冬旭 马微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3-97,共5页
为了准确、高效地检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利用双启动寡核苷酸引物(DPO)技术,以TSWV外壳蛋白(CP)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了一对DPO引物,对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d NTPs、Taq DNA聚合酶用量进行优化,建立了TSWV的DP... 为了准确、高效地检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利用双启动寡核苷酸引物(DPO)技术,以TSWV外壳蛋白(CP)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了一对DPO引物,对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d NTPs、Taq DNA聚合酶用量进行优化,建立了TSWV的DPO-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退火温度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应用DPO引物建立的PCR技术能够成功地扩增出TSWV的208 bp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目标相符。经过优化后,DPO-PCR反应体系(25μL)为:DNA模板1μL,10×Buffer(含Mg2+)2.5μL,d NTPs(每种2.5 mmol/L)2.0μL,Taq DNA聚合酶(5 U/μL)0.2μL,上、下游DPO引物(20μmol/L)各1.0μL,以去离子水补充至25μL。利用该检测方法,在49.8~70.0℃的退火温度范围内,均可实现目标基因片段的高效扩增,说明其对退火温度不敏感;利用病毒RNA进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为7.5 ng;通过对TSWV、番茄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和番茄黑环病毒的检测表明,仅TSWV呈现阳性反应,说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所建立的DPO-PCR检测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检测TSWV,可用于进出境种苗检疫筛查及田间病害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 启动寡核苷酸引物 DPO—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PO-PCR技术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义刚 李丹丹 +2 位作者 崔丽春 刘忠梅 李苏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0-164,共5页
利用双启动寡核苷酸引物(dual-priming oligonucleotide,DPO)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根据DPO引物设计原则,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一对DPO引物,经... 利用双启动寡核苷酸引物(dual-priming oligonucleotide,DPO)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根据DPO引物设计原则,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一对DPO引物,经过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DPO-PCR检测方法,其检测灵敏度约为94 CFU/mL。与常规PCR方法相比,所建立的DPO-PCR方法对退火温度不敏感,在引物设计和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对引物及其退火温度反复优化,同时基于DPO引物的特殊结构又增强了其特异性。DPO-PCR方法设计简易、特异性强,为致病性微生物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 启动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