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思斯 周轩 +3 位作者 焦河 邓帮富 费泽军 何森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以及空气比释动能。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33.50(25.00,40.50)min vs 45.00(40.00,50.00)min,P<0.001]、对比剂用量(62.68±22.40 mL vs 100.46±20.91 mL,P<0.001)、以及电影序列数[10.00(8.00,13.25)vs 14.00(12.00,16.00),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电影序列数均与手术时间(r=0.586,P<0.001)、术中对比剂用量(r=0.637,P<0.001)成正相关。两组患者在剂量面积乘积、空气比释动能、摄影帧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平板DSA机造影的辐射剂量与常规采用单平板DSA无明显差别,但使用双平板DSA造影,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有益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碘对比剂 造影期并发症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V plus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故障维修 被引量:8
2
作者 袁波 黄永富 蔡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3期284-285,共2页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e,GE)公司LCV plus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是使用最先进的三轴系统设计的,并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具有独特的动态实时减影、计算机最佳投影角度定位和智能化手柄等技术,高效的三维血管造影技...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e,GE)公司LCV plus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是使用最先进的三轴系统设计的,并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具有独特的动态实时减影、计算机最佳投影角度定位和智能化手柄等技术,高效的三维血管造影技术,并配备了超强的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机 PLUS LCV 数字血管造影系统 故障维修 计算机控制 血管造影技术 图像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引导置管引流在治疗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刁强 马延 +1 位作者 袁富红 申翼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41-943,共3页
目的既往经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文中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3例明确诊断为食管胃吻合... 目的既往经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文中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3例明确诊断为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3例患者采用DSA引导下同时置入空肠营养管和瘘腔引流管,并保留胸腔引流管的方法,以充分引流瘘腔脓液;另以采用传统三管治疗法(胃肠减压管、空肠造瘘管、胸腔引流管)治疗吻合口瘘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DSA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方法,在快速稳定患者病情、缩短治愈时间等方面,明显好于传统三管治疗法。结论 DSA引导下置管引流可在治愈食管胃吻合口瘘上优势明显,避免患者再次手术,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机 置管引流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要先 宋太民 +2 位作者 王海增 刘刚 许洪勋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平板血管数字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X线摄影联合双能量减影技术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8
5
作者 余梁 周丽芬 +4 位作者 徐婷婷 含笑 张刘 王国亮 胡茂能 《安徽医学》 2018年第9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联合双能量减影(DES)技术在尘肺病检查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0日经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合肥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27例尘肺病患者及5例粉尘作业观察患者,分别应用DR联合DES及高千伏...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联合双能量减影(DES)技术在尘肺病检查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0日经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合肥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27例尘肺病患者及5例粉尘作业观察患者,分别应用DR联合DES及高千伏摄影技术拍摄后前位全胸片,对受检者的两组胸片质量及诊断信息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DR联合DES胸片检测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片率分别为93. 75%、6. 25%、0. 00%和0. 00%,而高千伏胸片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片率分别为62. 50%、25. 00%、9. 38%和3. 12%,两者一级片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1)。高千伏胸片共检出尘肺病患者23例,检出率为71. 88%,DR联合DES共检出尘肺病患者29例,检出率为90. 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4)。两种不同摄片方式小阴影密集度表现一致的有25例(78. 12%),整体水平比较一致性较好(Kappa=0. 812)。结论 DR联合DES检查在尘肺病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线摄 能量 尘肺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数字化减影技术对胸部病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峰 陈英鑫 +2 位作者 袁仁松 储诚奇 翟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数字化减影技术(DESR)对胸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ESR比较两次曝光法与一次曝光法的效果。结果:DESR是胸部摄影的又一种辅助检查方法,它能提高对胸部病变的检出率,对病灶的定位、定性有很大帮助。结论:DESR的两次... 目的:探讨双能量数字化减影技术(DESR)对胸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ESR比较两次曝光法与一次曝光法的效果。结果:DESR是胸部摄影的又一种辅助检查方法,它能提高对胸部病变的检出率,对病灶的定位、定性有很大帮助。结论:DESR的两次曝光法比一次曝光法有明显的优势,能分别观察胸部软组织和骨骼图像,合理选用胸部DESR能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数字化X线摄 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双能量减影胸部摄片在医学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庞小平 吕宪玉 +5 位作者 薛佩军 肖越勇 杨承欢 杨铁 吴南洲 张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评价双能量减影胸部摄片在医学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参加2005年度体格检查者1000例,其中男567例,女433例,年龄45—92岁,平均73岁,对其进行普通DR胸片和DES检查。结果:1000例胸片中有阳性征象者,普通DR胸片13... 目的:评价双能量减影胸部摄片在医学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参加2005年度体格检查者1000例,其中男567例,女433例,年龄45—92岁,平均73岁,对其进行普通DR胸片和DES检查。结果:1000例胸片中有阳性征象者,普通DR胸片136例(肺内结节性病变63例、炎性病变19例、钙化病变49例和骨病5例),双能量减影摄片227例(肺内结节性病变98例、炎性病变21例、钙化病变87例和骨病21例)。两者总检出率分别为13.6%和22.7%,两者对肺内结节性病变、钙化病变、骨病的检出率分别为6.3%和9.8%、4.9%和8.7%、0.5%和2.1%,有显著差异(P〈0.01),两者对炎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1.9%和2.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能量减影摄片对胸部病变的早期诊断筛查是对普通DR平片的一个很好补充,大大提高了肺内结节性病变、钙化病变及骨病等的检出率,在医学体检中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片术 能量 胸部 医学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钰 薛华丹 +7 位作者 张晓波 刘炜 孙昊 王萱 苏佰燕 何泳蓝 王客非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研究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dual energy bone remov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BR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 目的研究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dual energy bone remov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BR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RA)为金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怀疑颅内动脉瘤且均行双能量头颈部CTA、DSA及3DRA的患者。根据载瘤血管位置将颅内动脉分为16个区域,逐一观察动脉瘤存在情况,测量动脉瘤各种径线长度,比较其与DSA/3DRA的一致性。根据动脉瘤最大径分为4组:无,〈3mm,3~5mm,≥5mm;分别评价DEBR CTA对动脉瘤大小的评价效果。结果 8例患者DEBR CTA共发现9个动脉瘤,全部经过DSA证实。DSA/3DRA及DEBR CTA测量的最大径线分别为(5·2±5·1)和(5·7±5·6)mm,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2例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瘤的2条远端供血动脉未被DEBR CTA显示。DEBR CTA评价≥5mm动脉瘤最大径的准确性达100%;1例DEBR CTA评价为〈3mm的动脉瘤,DSA/3DRA评价为3~5mm。结论 DEBR CTA能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瘤,与DSA/3DR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EBR CTA可能会漏诊接近颅底动脉瘤的远端细小供血动脉并且低估接近颅底的小动脉瘤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能量断层摄 X线计算机 数字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扬 《临床医药实践》 2013年第9期673-674,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双能量减影(DES)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诊断确诊的40例肋骨骨折病例,将其标准DR图像与DES技术取得的骨骼及软组织图像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对病变的检出率。结果:40例肋骨骨折病例中DR发现...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双能量减影(DES)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诊断确诊的40例肋骨骨折病例,将其标准DR图像与DES技术取得的骨骼及软组织图像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对病变的检出率。结果:40例肋骨骨折病例中DR发现肋骨骨折81根,锁骨肩胛骨骨折8例,气胸15例,肺挫伤5例;DES发现肋骨骨折96根,锁骨肩胛骨骨折9例,气胸19例,肺挫伤8例。结论:使用DES技术能明显提高胸部外伤中骨折、气胸及肺挫伤的检出率,在胸部外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 能量 胸部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双能量减影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0
作者 顾培华 沈玉英 +2 位作者 沈小健 周平 俞桅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5期545-547,共3页
目的:总结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igital panel radiography,DR)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 subtraction)技术在胸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DR双能量减影胸部后前位X线摄影检查,分别获得标准影像、骨组织像和软组织... 目的:总结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igital panel radiography,DR)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 subtraction)技术在胸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DR双能量减影胸部后前位X线摄影检查,分别获得标准影像、骨组织像和软组织影像;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骨组织像和标准像图像对不同节段肋骨骨折的显示率。结果:46例患者共发现112处肋骨骨折,标准胸片对肋骨后段、腋段和前段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94.1%、82.7%和92.3%,总的显示率为88.4%;而骨组织像对各段肋骨骨折的显示率为97.1%、98.1%和100%,总的显示率为98.2%。χ2=112,P=0.000。结论:双能量减影技术能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示率,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字化X线摄 能量 肋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R双能量减影软组织像检出肺小结节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凯 谈旭东 +4 位作者 江泓 陈林 吴捷 汪洋 林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减影软组织像检出肺小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4例X线胸片发现肺小结节的患者进行DDR DE和MSCT的检查。结果:84例肺小结节检出情况:胸片1 96个,DDR DE软组织像1 57个,MSCT 1 6 0个。DDR DE与胸片相比排除肺小结节55... 目的:探讨双能量减影软组织像检出肺小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4例X线胸片发现肺小结节的患者进行DDR DE和MSCT的检查。结果:84例肺小结节检出情况:胸片1 96个,DDR DE软组织像1 57个,MSCT 1 6 0个。DDR DE与胸片相比排除肺小结节55个、增加肺小结节1 6个。其中排除肺小结节1 7例,增加肺小结节数1 2例,减少肺小结节数1 6例。MSCT与DDR DE相比排除肺小结节6个,增加肺小结节9个。结论:DDR DE软组织像比X线胸片明显提高肺小结节的检出率,减少了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能量 直接数字化摄 X线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与DR常规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方义海 沈玉英 +1 位作者 陈双庆 朱文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556-1558,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与DR常规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名共计192根临床疑诊肋骨骨折的患者,采用双能量减影法摄胸部正斜位片,获得DR常规像和骨组织像,两组医师分别作出诊断,比较DR常规像、骨组织像诊断的结果... 目的:探讨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与DR常规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名共计192根临床疑诊肋骨骨折的患者,采用双能量减影法摄胸部正斜位片,获得DR常规像和骨组织像,两组医师分别作出诊断,比较DR常规像、骨组织像诊断的结果。结果:DR常规像、骨组织像对肋骨凹陷状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26.92%、23.08%;对裂隙状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11.11%、66.67%;对错位状骨折的检出率均为100%。DR常规像诊断肋骨骨折的敏感性76.72%,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3.79%,准确性85.94%;骨组织像则分别80.17%、97.37%、97.89%、76.29%和86.98%,两组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有利于细小裂隙状骨折的显示;DR常规像观察凹陷状骨折与骨组织像效果相同或更好,两者对肋骨骨折的诊断能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字化X线摄 能量 肋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光明 宋文 汪军 《安徽医学》 2007年第4期304-305,共2页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8例肋骨骨折患者行胸部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每例患者分别获得3幅图像(一幅标准图像,一幅软组织像,一幅骨组织像),比较标准图像和骨组织图像对肋骨不同节段...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8例肋骨骨折患者行胸部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每例患者分别获得3幅图像(一幅标准图像,一幅软组织像,一幅骨组织像),比较标准图像和骨组织图像对肋骨不同节段骨折的显示率。结果58例患者共发现153处肋骨骨折,标准胸片对肋骨后段、腑段和前段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97·6%、86·7%和93·1%,总的显示率为90·8%;而骨组织像对各段肋骨骨折的显示率均为100%。经统计学检验χ2=102.124,P=0.000。结论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其骨组织像能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字化X线摄 能量 肋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减影在泌尿生殖系统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友勤 王恂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9期820-821,共2页
关键词 直接数字X线摄 能量 泌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双能量减影技术骨组织像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雷晓勇 郭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0期75-76,共2页
目的将数字化X线摄影(DR)双能量减影技术骨组织像应用在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评定和探究诊断价值。方法 60例怀疑存在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诊断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DR胸部... 目的将数字化X线摄影(DR)双能量减影技术骨组织像应用在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评定和探究诊断价值。方法 60例怀疑存在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诊断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DR胸部标准片进行诊断,实验组患者采用DR双能量减影技术骨组织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肋骨骨折检出率、假阳性率。结果参照组患者经诊断存在91处肋骨骨折,采取常规的DR胸部标准片检出66处,未检出25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72.53%(66/91);实验组患者经诊断存在93处肋骨骨折,采取DR双能量减影技术骨组织像检出88处,未检出5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94.62%(88/93)。实验组患者肋骨骨折检出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64, P<0.05)。参照组患者检出肋骨骨折66处,其中,真阳性65处,假阳性1处,假阳性率为1.52%(1/66);实验组患者检出肋骨骨折88处,其中,真阳性86处,假阳性2处,假阳性率为2.27%(2/88)。两组患者肋骨骨折检出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33, P>0.05)。结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DR双能量减影技术骨组织像呈现较优的诊断效果,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 能量技术 骨组织像 外伤性肋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双能量减影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自树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22期126-126,共1页
目的探讨DR双能量减影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胸外科行DR双能量减影技术(DES)的256例胸外伤患者资料,对比观察所有患者的标准DR及双能量减影图像。结果标准DR诊断为单纯肋骨骨折82例... 目的探讨DR双能量减影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胸外科行DR双能量减影技术(DES)的256例胸外伤患者资料,对比观察所有患者的标准DR及双能量减影图像。结果标准DR诊断为单纯肋骨骨折82例,肋骨骨折合并肺挫伤10例,检出率为35.9%,而双能量减影的诊断结果分别为169例和37例,检出率为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双能量减影能获得比单一DR更丰富、清晰的图像,提高诊断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胸部外伤 直接数字化X线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DSA机房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
17
作者 戴瑜 《核安全》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是核技术利用项目中最常见的医用Ⅱ类射线装置。核技术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评审和复核均遵循《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格式及要求,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是核技术利用项目中最常见的医用Ⅱ类射线装置。核技术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评审和复核均遵循《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格式及要求,需采用理论计算的方式核算DSA机房的屏蔽防护是否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辐射限值。本文从DSA设备结构特点和作为医疗器械的准入条件方面入手,给出满足GBZ 130—2020最低屏蔽铅当量、最不利机房尺寸及最不利工况下DSA机房的屏蔽计算及参数选取,并通过计算结果验证了GBZ 130—2020对DSA机房的最小铅当量要求。建议DSA机房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可采取与GBZ 130—2020标准对比,而不必拘泥于HJ 10.1—2016要求的理论计算,有利于减轻环评编制人员、评审人员和审批人员的工作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数字血管造影机) 核技术利用项目环境响评价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 《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 标准对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卷积网络骨抑制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杰芳 秦耿耿 +4 位作者 阳维 贾铭 马乐 陈卫国 文婵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11-616,共6页
目的评估新型骨抑制技术—深度卷积网络骨抑制成像(deep bone suppression imaging,deepBSI)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诊断效能,并与数字化X线片(digital radiograph,DR)、双能量减影技术(dual energy substract... 目的评估新型骨抑制技术—深度卷积网络骨抑制成像(deep bone suppression imaging,deepBSI)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诊断效能,并与数字化X线片(digital radiograph,DR)、双能量减影技术(dual energy substraction,DES)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9月拍摄标准胸部正位片247例(114例诊断SPN,133例无结节)。3位低年资及3位高年资医师按DR图像→DR+deepBSI图像→DR+DES图像的阅片顺序,分别在三组图像上标出结节可能位置并评分,进行Z检验,应用ROC曲线分析三种检查方法对SPN的诊断效能。结果6位医师,DR、deepBSI、DES三种检查方法诊断SP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约0.715、0.804、0.800,deepBSI、DES诊断效能均优于DR(P<0.05)。当结节与肋骨重叠面积>50%时,deepBSI、DES二种方法相比于DR诊断SPN的诊断效能越好。结论deepBSI、DES诊断效能均优于DR,有助于肺结节的检出,与肋骨重叠面积大的结节优势更显著,deepBSI、DES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始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片 孤立性肺结节 骨抑制成像 能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食管支架植入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时秀霞 李艳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1期261-262,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引导下食管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总结30例患者在DSA引导下经口腔植入国产带膜支架的护理体会。结果 30例患者DSA引导成功,都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顺利植...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引导下食管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总结30例患者在DSA引导下经口腔植入国产带膜支架的护理体会。结果 30例患者DSA引导成功,都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顺利植入支架。结论掌握正确的DSA引导,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机 食管支架植入 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军 李雪源 冯雷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61-64,共4页
目的总结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患者的病例特点和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案及远期疗效。结果3例患者均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Ⅱ级1例、Ⅳ级2例。2例患者初次... 目的总结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患者的病例特点和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案及远期疗效。结果3例患者均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Ⅱ级1例、Ⅳ级2例。2例患者初次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复查高质量的DSA和3D旋转造影后确诊;1例在初次血管造影中发现动脉瘤。3例患者均使用双支架套叠术治疗。术后发生桥脑穿支梗死1例。随访3~9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动脉瘤未见复发。结论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诊断较为困难,对于首次造影阴性、高度怀疑后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在1~2周内积极复查造影以辅助诊断;介入治疗可能是治疗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 介入治疗 支架套叠治疗 数字血管造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