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tio值累积法动态快速确定GNSS双差模糊度 被引量:6
1
作者 唐卫明 孙红星 陈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2,81,共6页
在LAMBDA方法搜索GNSS双差模糊度的基础上,根据单历元模糊度搜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历元动态快速确定模糊度的方法——Ratio值累积法。介绍了利用Ratio值累积法逐步确定宽巷模糊度、L1和L2载波相位模糊度的技术,用实例证明该方法集成... 在LAMBDA方法搜索GNSS双差模糊度的基础上,根据单历元模糊度搜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历元动态快速确定模糊度的方法——Ratio值累积法。介绍了利用Ratio值累积法逐步确定宽巷模糊度、L1和L2载波相位模糊度的技术,用实例证明该方法集成了单历元整周模糊度搜索速度快、简单,多历元模糊度确定可靠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LAMBDA方法 Ratio值累积法 双差模糊度 单历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量对双差模糊度固定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常 白征东 元荣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2,共3页
国内学者提出了无整周单历元算法和单历元似单差算法来进行小变形的变形监测,其关键在于利用基准点和变形点的首期观测坐标来固定双差模糊度,而变形量的大小将决定是否能准确固定双差模糊度。本文首先推导变形点变形量与双差观测方程之... 国内学者提出了无整周单历元算法和单历元似单差算法来进行小变形的变形监测,其关键在于利用基准点和变形点的首期观测坐标来固定双差模糊度,而变形量的大小将决定是否能准确固定双差模糊度。本文首先推导变形点变形量与双差观测方程之间的关系,确定出可以固定任意情形下双差模糊度的最大变形量,然后利用数值计算分析确定出不同的卫星双差条件下能固定双差模糊度的最大变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量 变形监测 双差模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BDA方法中最佳双差模糊度选择问题研究
3
作者 韩保民 欧吉坤 成枢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59-61,共3页
从双差模糊度的定义出发 ,分析了双差模糊度组合的几种常用方式 ;接着给出了判断模糊度方差 协方差阵结构好坏的标准 ;最后用一个实例具体比较了不同双差模糊度组合时模糊度方差 协方差阵的相关性及其对模糊度搜索效率的影响 。
关键词 LAMBDA方法 模糊-协方 相关性 双差模糊度 GPS 整周模糊 搜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单历元双差整周模糊度确定主辅频相关算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命端 解乾龙 +3 位作者 姬旭 徐翔 崔立锟 白岩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996,共6页
针对GPS现代化增加的L_(5)频率观测值,提出一种GPS单历元双差整周模糊度确定新算法,称为GPS主辅频相关算法。该算法仅采用GPS单历元数据的伪距观测值及主频率与辅频率的相位观测值,通过扩展双频相关法思想,将L_(1)设为主频率、L_(2)或L_... 针对GPS现代化增加的L_(5)频率观测值,提出一种GPS单历元双差整周模糊度确定新算法,称为GPS主辅频相关算法。该算法仅采用GPS单历元数据的伪距观测值及主频率与辅频率的相位观测值,通过扩展双频相关法思想,将L_(1)设为主频率、L_(2)或L_(5)选为辅频率,建立GPS主频率与辅频率的双差相位观测值内在相关关系模型,在观测值平差值域和模糊度值域作交叉搜索,并利用Ratio显著性检验法单历元确认GPS主频率双差整周模糊度。算例表明,针对GPS现代化后可观测的L_(1)、L_(2)和L_(5)三种原始相位观测值,优选L_(5)为算法辅频率在模糊度解算效率及成功率上均略优于L_(2),本文算法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历元RTK定位 整周模糊 主辅频相关算法 L_(5)频率观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岭估计的北斗系统双差整周模糊度解算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雍雯 潘树国 王胜利 《导航定位学报》 2013年第3期52-55,61,共5页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高轨卫星角速度较慢引起的基线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模型病态性减弱较慢而造成的模糊度收敛较慢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参考站间双差整周模糊度快速解算的新方法。首先,在分析北斗系统快速定位模...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高轨卫星角速度较慢引起的基线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模型病态性减弱较慢而造成的模糊度收敛较慢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参考站间双差整周模糊度快速解算的新方法。首先,在分析北斗系统快速定位模型中法矩阵结构病态性的基础上,基于岭估计的原理提出一种减弱法矩阵病态性的新方法。该方法只需几个历元的北斗系统载波相位观测值,就可得到比较准确的模糊度浮动解及其相应的均方误差矩阵。利用最小二乘相关分解法方法,用与模糊度浮点解相应的均方误差矩阵代替协方差阵,可准确、快速地搜索固定整周模糊度。结合算例,将新方法和最小二乘法分别结合最小二乘相关分解法方法解算的整周模糊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证明新方法能实现北斗系统双差整周模糊度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系统 病态性 岭估计 双差模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KF的姿态无关GPS双差整周模糊度确定 被引量:3
6
作者 韩璐 景占荣 +1 位作者 李冬 段哲民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6,共6页
基于运动的GPS双差整周模糊度确定方法需要预先知道载体的姿态,为了消除对姿态的依赖,研究了一种新的整周模糊度确定方法。首先将多天线载波双差相位矢量观测方程转化为标量观测方程,消去了对载体姿态矩阵的依赖。经过短时离线观测,以... 基于运动的GPS双差整周模糊度确定方法需要预先知道载体的姿态,为了消除对姿态的依赖,研究了一种新的整周模糊度确定方法。首先将多天线载波双差相位矢量观测方程转化为标量观测方程,消去了对载体姿态矩阵的依赖。经过短时离线观测,以中心估计算法和协方差白化算法估计和修正双差整周模糊度的近似解及协方差矩阵。再以该近似解和协方差矩阵为初值,由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实时估计双差整周模糊度的精确解。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经过离线批处理算法的预处理UKF可准确收敛于真实解,证明了方法的正确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迹卡尔曼滤波 姿态无关 整周模糊 协方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站间单差的GPS/GLONASS组合模糊度解算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慧敏 王振杰 +1 位作者 欧吉坤 吴会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57-1262,共6页
推导分析了基于站间单差的GPS/GLONASS组合双差模糊度解算数学模型及影响其精度的误差因素。利用模糊度参数在无周跳和粗差情况下的时不变性特点,采用自适应选权滤波对单差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并将滤波后的单差模糊度通过选择基准卫星固... 推导分析了基于站间单差的GPS/GLONASS组合双差模糊度解算数学模型及影响其精度的误差因素。利用模糊度参数在无周跳和粗差情况下的时不变性特点,采用自适应选权滤波对单差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并将滤波后的单差模糊度通过选择基准卫星固定为双差模糊度。采用不同长度的实测动静态短基线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选权滤波的站间单差模型可以简便有效地进行双差模糊度固定,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在95%以上,解算精度优于单模型以及双模型单历元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GLONASS组合 站间单 双差模糊度 自适应选权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长基线RTK定位算法研究及性能验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牛慧军 杨开伟 邱利军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0期174-178,共5页
中长基线RTK定位解算中,流动站和基准站之间的误差由于距离的变远导致他们的空间相关性变弱,做双差后剩余的残差会比较大(主要为大气误差项),为了解决中长基线模式下的RTK高精度定位,本文采取在构建法方程的时,把大气误差项(做差后的相... 中长基线RTK定位解算中,流动站和基准站之间的误差由于距离的变远导致他们的空间相关性变弱,做双差后剩余的残差会比较大(主要为大气误差项),为了解决中长基线模式下的RTK高精度定位,本文采取在构建法方程的时,把大气误差项(做差后的相对对流层、相对电离层)作为未知参数跟位置参数和模糊度参数一起进行估计。由于地面测站观测的卫星信号质量跟卫星的高度角有很大关系,卫星的升降运动会导致高度角的变化,此外某时刻新观测卫星的加入也会对模糊度固定和快速收敛带来一定的影响。故本文在参数估计过程中采用每个历元根据高度角最高的原则来重新选择参考星的方法。最后利用基线长度分别约为70.5 km、82 km、98 km、105 km的实测数据对文中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的模糊度的固定成功率在91%~95%之间,而传统的RTK方法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在58.6%~77%之间,新方法能提高中长基线条件下的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同时可以提高中长基线模式下的RTK的定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基线RTK 组合 快速收敛 双差模糊度固定 固定成功率 卫星升降 定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 RTK实时自适应换站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晓迪 王磊 +2 位作者 林高宇 何飞扬 郭际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48,89,共6页
在中长基线的GNSS动态相对定位中,随着基线长度的增加,参考站与流动站之间误差的相关性会下降,导致模糊度无法快速固定,定位性能下降。在多GNSS参考站条件下,可以通过自适应选择距离更近的参考站,形成更加合理的基线,以保障RTK定位的精... 在中长基线的GNSS动态相对定位中,随着基线长度的增加,参考站与流动站之间误差的相关性会下降,导致模糊度无法快速固定,定位性能下降。在多GNSS参考站条件下,可以通过自适应选择距离更近的参考站,形成更加合理的基线,以保障RTK定位的精度。为解决换站后重新初始化模糊度所带来的定位结果重新收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GNSS RTK实时自适应参考站换站算法,引入原参考站与新参考站之间的双差模糊度作为辅助,从而得到准确的新参考站与流动站之间的双差模糊度先验信息,避免了换站后模糊度的重新初始化,得到了连续的高精度定位结果。该方法可适用于实时定位,能够满足大范围RTK高精度连续定位的需求。利用香港CORS站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换站算法能够克服换站导致的定位重收敛问题,且能够保障换站前后获得连续的高精度定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基线 动态相对定位 双差模糊度 RTK 参考站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