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层连续管固态流化开采水合物的内管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雁 白建超 +2 位作者 王国荣 蔡明杰 毛良杰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1-356,共16页
为研究双层连续管内管举升水合物的井筒多相流动规律,建立了采用双层连续管固态流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井筒多相流动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基于以上模型,对南海某实例井采用双层连续管固态流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井筒多... 为研究双层连续管内管举升水合物的井筒多相流动规律,建立了采用双层连续管固态流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井筒多相流动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基于以上模型,对南海某实例井采用双层连续管固态流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井筒多相流动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体上升,双层连续管内管温度和压力逐渐降低;在海底1 600米至700米时,固相含量以及液相含量相对稳定,含气率为0;当流体上升至700多米的高度时,固相水合物开始逐渐分解。当钻井液密度与排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得井底压力脱离安全窗口,威胁到井控安全。因此,合理地选用钻井参数,对确保井控安全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连续管 固态流化 多相流 水合物 井控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连续组合梁弹塑性状态的界面滑移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刚 王福建 +1 位作者 申永刚 曾进忠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3-2027,共5页
考虑了上层混凝土开裂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滑移对梁变形的影响.根据剪力连接件的实际力学特性,采用简化后的线弹性弹簧来模拟钢筋-混凝土界面以及钢梁-混凝土界面的剪切滑移,并结合内力-变形关系推导出双层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上下层界面... 考虑了上层混凝土开裂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滑移对梁变形的影响.根据剪力连接件的实际力学特性,采用简化后的线弹性弹簧来模拟钢筋-混凝土界面以及钢梁-混凝土界面的剪切滑移,并结合内力-变形关系推导出双层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上下层界面滑移微分方程.在分析过程中偏保守地假设负弯矩截面上缘混凝土板抗拉刚度降为零.为验证该解析法的合理性,采用非线性较强的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空间模型,模型考虑了剪力连接件和材料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通过2种方法所得的界面滑移数值和趋势比较吻合,该解析法用于分析双层连续组合梁的滑移变形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连续组合梁 混凝土开裂 界面滑移 解析法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车荷载作用下隔震双层连续梁桥的舒适度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黎 陈元坤 +1 位作者 朱宏平 叶志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107,共5页
连续梁桥安装铅芯橡胶支座后,由于铅芯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较小,会减小桥梁的整体水平刚度,可能会影响桥梁的行车舒适度。为研究某隔震双层连续梁桥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行车舒适性问题,本文采用一般考虑剪切变形梁单元的三次Her... 连续梁桥安装铅芯橡胶支座后,由于铅芯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较小,会减小桥梁的整体水平刚度,可能会影响桥梁的行车舒适度。为研究某隔震双层连续梁桥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行车舒适性问题,本文采用一般考虑剪切变形梁单元的三次Hermite插值函数,通过Matlab编程将车辆移动过桥时的荷载转换成梁各节点的荷载时程;然后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行车荷载作用下隔震双层桥梁的动态响应进行时程分析。由于行车荷载主要引起桥梁的竖向振动,基本不会引起桥梁的水平振动;所以本文对其竖向振动的时程分析结果进行频谱分析,并对该隔震桥梁进行了行车舒适度评价。结果表明,该隔震桥梁满足舒适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芯橡胶支座 双层连续梁桥 时程分析 行车荷载 舒适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双层连续吻合法在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占弟 马福林 +7 位作者 赵志强 李晓军 马焌峰 周信远 魏秋亚 樊勇 康博雄 王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支撑管及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双层连续缝合法行胰肠端侧吻合在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10月105例LPD中应用支撑管及胰管-空肠黏... 目的探讨使用支撑管及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双层连续缝合法行胰肠端侧吻合在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10月105例LPD中应用支撑管及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双层连续缝合法行胰肠端侧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均顺利完成LPD。手术时间360~640(465.1±53.8)min,术中出血量100~2800(356.9±296.2)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5%(31/105):出血18例(17.1%),其中消化道出血7例,腹腔出血11例;漏10例(9.5%),其中胆漏2例,胰漏8例,胰漏发生于术后3~9(5.0±2.1)d,包括B级3例,C级5例;感染15例(14.3%);胃排空障碍3例(2.9%)。良性病变19例(18.1%),恶性病变86例(81.9%)。淋巴结清扫1~33(10.6±7.1)个,R0切缘率96.5%(83/86)。围术期死亡5例(4.8%),其余100例术后腹腔引流管放置5~46(14.4±6.4)d,术后住院时间6~46(18.3±6.4)d,总住院时间15~62(27.1±7.8)d。非计划再次手术6例(5.7%)。结论LPD中应用支撑管及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双层连续缝合法行胰肠端侧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空肠吻合术 双层连续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连续摊铺塑性变形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房娜仁 王选仓 +1 位作者 叶宏宇 张春安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0-78,共9页
为了得到大厚度连续摊铺下基层的塑性变形规律,解决大厚度基层连续摊铺技术缺乏施工平整度控制标准的问题。采用D-P屈服准则,研究改进了增量弹性Duncan-Chang模型;利用三轴剪切试验及现场试验段检测得到未养生水稳混合料的屈服极限为220... 为了得到大厚度连续摊铺下基层的塑性变形规律,解决大厚度基层连续摊铺技术缺乏施工平整度控制标准的问题。采用D-P屈服准则,研究改进了增量弹性Duncan-Chang模型;利用三轴剪切试验及现场试验段检测得到未养生水稳混合料的屈服极限为220kPa,确定初始切线模量为500kPa,得到了未养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期内的变形值预估公式;其次计算了路面最不利位置下重复荷载作用次数,并引入Wolff和Visser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得到下承层施工位移预估模型;最后通过研究平整度传递规律及施工车辆对双层连续摊铺下基层扰动的影响,提出了连续摊铺平整度控制原则:连续摊铺层中、下层应按下一级层位施工标准进行平整度控制,其它层位按照传统摊铺施工标准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肯张模型 大厚度基层 双层连续摊铺 塑性变形 控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PM侧面读出双层半连续晶体的深度测量PET探测器
6
作者 赵斌清 黄宇 王采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7-1834,共8页
全身PET成像仪器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提高轴向视野,但探测器深度不确定效应对PET仪器空间分辨率的影响随着轴向视野的提高而增加。因此,需研发具有深度测量能力的PET探测器。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SiPM阵列侧面读出衰减时间不同的双层半连续... 全身PET成像仪器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提高轴向视野,但探测器深度不确定效应对PET仪器空间分辨率的影响随着轴向视野的提高而增加。因此,需研发具有深度测量能力的PET探测器。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SiPM阵列侧面读出衰减时间不同的双层半连续晶体的深度测量PET探测器方法,探测器上层是1×4的LYSO晶体阵列,下层是1×4的YSO晶体阵列,每层每根晶体尺寸均为3 mm×6 mm×18 mm。每层单根晶体采用ESR反射膜粘贴,上、下两层晶体通过光学胶耦合。对该探测器性能的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探测器可有效区分双层晶体,清晰分辨所有晶体单元。对于上、下两层晶体阵列,平均能量分辨率分别是11.9%和11.7%。探测器对晶体的最佳位置分辨是0.27 mm(FWHM),相比传统端面读出晶体的探测器,此探测器能提供连续深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型PET探测器可用于实现高性能全身和全景PET扫描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探测器 深度测量 侧面读出 双层连续晶体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地区大跨双层高架桥减隔震技术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张国忠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1,共9页
以某大跨径双层高架桥为背景,针对高烈度地区大跨径双层连续梁抗震设计存在的难题,提出了铅芯橡胶支座与黏滞阻尼器的组合减隔震技术方案和摩擦摆支座的减隔震方案,研究了2种方案的优劣性。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该桥的减隔... 以某大跨径双层高架桥为背景,针对高烈度地区大跨径双层连续梁抗震设计存在的难题,提出了铅芯橡胶支座与黏滞阻尼器的组合减隔震技术方案和摩擦摆支座的减隔震方案,研究了2种方案的优劣性。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该桥的减隔震设计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抗震方案,2种减隔震方案中墩的墩底弯矩减震率分别为65%~75%和69%~72%,中墩墩底剪力减震率分别为68%~73%和56%~71%,且墩梁间相对变形得到释放,桥墩处于弹性阶段。减隔震技术方案均能有效降低E1、E2地震作用下桥墩的内力响应,通过对比2种减隔震方案的优缺点,结合双层连续梁高架桥的结构特点,宜优先选择摩擦摆支座隔震体系进行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双层连续梁桥 抗震设计 减隔震技术 摩擦摆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PointNet的变电站主设备点云高精度语义分割方法
8
作者 裴少通 孙海超 +2 位作者 孙志周 胡晨龙 祝雨馨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17-2930,共14页
在变电站机器人巡检任务中,三维点云数据的高精度语义分割是关键技术之一,有助于机器人理解电力设备、障碍物和其他物体的空间布局。然而,现有的点云分割算法在变电站场景中的应用效果有限,准确度较低、计算复杂度高,难以实现对变电站... 在变电站机器人巡检任务中,三维点云数据的高精度语义分割是关键技术之一,有助于机器人理解电力设备、障碍物和其他物体的空间布局。然而,现有的点云分割算法在变电站场景中的应用效果有限,准确度较低、计算复杂度高,难以实现对变电站主设备点云的准确分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ointNet++的DI-PointNet算法。首先,采用双层连续变换器模块增强点云之间的信息交互,有效地聚合长距离上下文,增大网络有效感受野;其次,通过分层键采样策略生成自注意力机制所需的键值,降低算法复杂度;最后,使用倒置残差模块,通过倒置瓶颈设计和残差连接缓解梯度消失,有效地增加模型的深度,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此外,该文构建了变电站点云数据集,对DI-PointNet算法进行详细的消融实验,并与主流深度学习算法和电力领域典型点云分割算法进行对比。实验验证结果表明,DI-PointNet算法对变电站主设备点云分割的平均交并比达到82.5%,相比PointNet++算法提高了2.1个百分点,且总体精度提高了3.4个百分点,达到90.1%。DI-PointNet算法为智能电力设备巡检和维护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语义分割 双层连续变换器 分层键采样 倒置残差 变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摊铺沥青路面层间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赵殿鹏 杨平 《森林工程》 2016年第4期61-64,96,共5页
沥青路面层间结合状态是影响其力学性能与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沥青路面双层连续摊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是将两种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同时摊铺碾压,与传统的摊铺方式相比,能够提升层间结合状态、施工周期较短等优点。为研究两... 沥青路面层间结合状态是影响其力学性能与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沥青路面双层连续摊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是将两种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同时摊铺碾压,与传统的摊铺方式相比,能够提升层间结合状态、施工周期较短等优点。为研究两种摊铺方式的沥青路面层间结合特性的差异,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模拟传统分层摊铺条件下粘层油用量、污染程度和双层连续摊铺层间结合方式,研究其对层间抗剪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传统分层摊铺过程中,污染物是降低层间结合性能的主要原因。在所有层间处理方法中,双层连续摊铺得到的层间抗剪强度最高,是传统无粘层油分层摊铺的1.7倍;比传统分层摊铺最佳层间结合状态(最佳粘层油含量、无污染)下的抗剪强度提高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双层连续摊铺 层间结合 抗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稳基层层间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豆莹莹 许新权 +1 位作者 李善强 陈楚鹏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2-1190,共9页
为研究水稳基层层间结合状态及双层连续铺筑层间性能的影响因素,应用BISAR 3.0软件计算了基层层间接触为完全连续、部分连续和接近光滑状态下的路面结构力学响应,通过直接剪切和直接拉拔试验,探究了水稳混合料级配、层间水泥浆用量、水... 为研究水稳基层层间结合状态及双层连续铺筑层间性能的影响因素,应用BISAR 3.0软件计算了基层层间接触为完全连续、部分连续和接近光滑状态下的路面结构力学响应,通过直接剪切和直接拉拔试验,探究了水稳混合料级配、层间水泥浆用量、水灰比及下层压实度对双层连续铺筑基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上下基层层间结合程度,可显著提高上基层的疲劳寿命,改善路面整体结构受力状况,提升路面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粗级配的层间抗剪强度最大,但抗拉强度略有减小,适当提高粗集料含量可增强上下基层层间强度;当层间水泥浆用量为55 g(0.311 g/cm^(2))且水灰比为1.0∶1.5时,双层水稳基层层间结合强度最大;层间抗剪和抗拉强度均随下基层压实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建议下基层压实度控制在93%~95%,即可进行上基层的摊铺及碾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稳基层 双层连续铺筑 力学分析 层间结合状态 层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井筒多相流动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欧阳勇 张更 +3 位作者 黄洪林 李军 杨宏伟 安锦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为了研究水合物浆体输送过程中水合物分解规律与井筒多相流动特征,基于气-液-固三相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水合物分解引起的相间传热和传质,结合双层连续管开采水合物的工艺特点,建立了水合物相变条件下全瞬态非等温气-液-固... 为了研究水合物浆体输送过程中水合物分解规律与井筒多相流动特征,基于气-液-固三相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水合物分解引起的相间传热和传质,结合双层连续管开采水合物的工艺特点,建立了水合物相变条件下全瞬态非等温气-液-固多相流动模型。基于MWD实测温度数据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利用模型分析了水合物浆体输送过程中,井筒温度、井筒压力、水合物分解速率与各相体积分数随开采时间变化的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开采前2 h内,水合物分解速率较为缓慢,管内各相体积分数变化较小;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管内各相体积分数发生显著变化;在开采约5 h后达到稳定状态,此时井口气相体积分数约为40%;此外,在井下举升泵位置处,固-液相体积分数均发生显著突变。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水合物开发过程中的多相流动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水合物开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多相流动模型 水合物分解速率 双层连续管 相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支卸协同控制技术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化敏 王文强 +1 位作者 王祖洸 孙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形成浅部连续承载结构;锚索主要作用于深部处于三向受力状态的稳定煤体,形成更大范围的连续稳定承载结构;进一步明确了锚杆、锚索有效长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了以高预紧力、高强“锚-网-索”支护为基础,以坚硬顶板井下磨料水射流切顶卸压、巷帮大直径钻孔卸压、底板卸压槽卸压为辅的“支卸协同”小煤柱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体系。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试验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量小于700 mm,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小煤柱 沿空掘巷 围岩控制 支卸协同 双层连续承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接触状态对桥面铺装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万晨光 申爱琴 +1 位作者 薛翠真 赵学颖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3-119,共7页
为解决混凝土桥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时对调平层与沥青铺装层层间真实接触状态考虑不足的问题,采用理论推导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层间接触系数来评价不同层间处治措施下的层间接触状态,同时采用ANSYS软件对不同接触条件下的力学响应... 为解决混凝土桥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时对调平层与沥青铺装层层间真实接触状态考虑不足的问题,采用理论推导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层间接触系数来评价不同层间处治措施下的层间接触状态,同时采用ANSYS软件对不同接触条件下的力学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石措施下的层间接触系数值最大,为0.607,这与其表面构造深度大有关;部分连续层间接触状态下沥青铺装结构的受力状态明显较完全连续接触条件恶化,以拉毛措施下的沥青铺装层剪应力为例,XY向、YZ向剪应力最大值分别为0.412 MPa和0.421 MPa,较完全连续条件下的0.195 MPa和0.222 MPa分别增加了111%和91%,说明以完全连续层间接触条件进行铺装结构设计是不合理的;四种混凝土表面处治措施下,各铺装层所受最大应力变化不大,但与完全连续状态相比,沥青铺装层的受力状况明显恶化,说明在铺筑实体工程时要尽可能增强调平层与沥青铺装层的层间接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建设 桥面铺装 部分连续双层 层间接触系数 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运行列车引起建筑物低频振动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冯青松 雷晓燕 伍明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72,共5页
采用施加在轨道上的一系列移动轴荷载模拟列车作用,利用轨道结构连续弹性双层梁模型,计算出某城市地铁列车运行产生的轨枕与隧道之间的作用力。在此基础上,建立隧道-土层-建筑物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车速下不同距离建筑物中不同楼层的... 采用施加在轨道上的一系列移动轴荷载模拟列车作用,利用轨道结构连续弹性双层梁模型,计算出某城市地铁列车运行产生的轨枕与隧道之间的作用力。在此基础上,建立隧道-土层-建筑物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车速下不同距离建筑物中不同楼层的振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移动列车轴荷载引起建筑物低频振动;车速越高,建筑物的竖向振动水平越高;随着到轨道中心线距离的增加,建筑物竖向振动水平逐渐减小;不同楼层竖向振动水平基本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低频振动 数值分析 连续弹性双层 振动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面铺装混凝土调平层与沥青面层接触状态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万晨光 申爱琴 +1 位作者 郭寅川 肖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2-266,共5页
针对桥面铺装混凝土调平层和沥青面层之间接触状态评价指标缺失的问题,提出了层间接触系数口的概念,运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得出部分连续式双层梁层间接触系数的计算公式,并设计部分连续式双层梁弯曲试验,分别在混凝土调平层表面进行拉... 针对桥面铺装混凝土调平层和沥青面层之间接触状态评价指标缺失的问题,提出了层间接触系数口的概念,运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得出部分连续式双层梁层间接触系数的计算公式,并设计部分连续式双层梁弯曲试验,分别在混凝土调平层表面进行拉毛、刻槽和凿毛处理,然后在不同黏结层改性沥青洒布量的条件下进行层间接触系数的测算.结果表明:凿毛处理后的层间接触状态最好,此时层间接触系数最大值为o.483,黏结层改性沥青最佳洒布量为1.6~2.okg/m^2;拉毛和刻槽处理后,层间接触系数最大值分别为0.428和0.412,黏结层改性沥青最佳洒布量为1.2~1.6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面铺装 混凝土调平层 沥青面层 部分连续双层 层间接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利用纳米化学研制出柔性陶瓷
16
《无机盐工业》 CAS 2003年第2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纳米化学 研制 柔性陶瓷 美国康奈尔大学 新型复合材料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分子结构 双层连续立方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