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法哲学的基本特征与双层范畴 被引量:5
1
作者 齐延平 彭双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0-180,共11页
文化法哲学是反思性的。我国文化建设、文化法治与文化法学的发展,需要基于民族性、政治性、建构性的文化法哲学的引领。文化法治有规制法与权利法两个维度,文化法哲学范畴形态应是双层的。文化规制性规范指向全体性文化法益,承担客观... 文化法哲学是反思性的。我国文化建设、文化法治与文化法学的发展,需要基于民族性、政治性、建构性的文化法哲学的引领。文化法治有规制法与权利法两个维度,文化法哲学范畴形态应是双层的。文化规制性规范指向全体性文化法益,承担客观价值指引功能。对应规制性规范体系,学理上应当以文化主权、文化安全、文化主体性、文化统一性为基础,建构其理论范畴。文化权利性规范指向个体性文化法益,其功能主要通过赋权与权利救济等方式实现。对应权利性规范体系,学理上应当以文化自由、文化权利为基础,建构其理论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法哲学 文化规制法 文化权利法 双层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看现代汉语自指词项的兼类问题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仁强 黄昌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6,共10页
在现代汉语语法和词典研究中,概括词的兼类问题最为棘手,其中具有自指用法的概括词兼类问题尤甚。主流观点坚持兼类要尽可能少的"简约原则",把分析语普遍存在的概括词语法多功能现象视为汉语特有的词类多功能现象,从而造成汉... 在现代汉语语法和词典研究中,概括词的兼类问题最为棘手,其中具有自指用法的概括词兼类问题尤甚。主流观点坚持兼类要尽可能少的"简约原则",把分析语普遍存在的概括词语法多功能现象视为汉语特有的词类多功能现象,从而造成汉语词类"类无定职"的困境。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视角分析,发现上述观点已对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和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词性标注产生消极影响:现代汉语词典中兼类词条的数量被人为减少,造成现代汉语兼类现象远远少于现代英语的假象;对于规约化自指用法的表征,具有对称语义关系的词条在同一部词典中的词类标注自相矛盾、在不同词典之间相互矛盾的现象突出。因此,取消自指词项兼类禁令是解决汉语词类问题的重要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兼类 自指词项 “简约原则”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版”的词类问题与向心结构之争——一项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仁强 杨旭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5,共10页
在汉语语法学界,词类多功能观取得普遍认同,但"这本书的出版"这个经典例证所引发的有关向心结构是非之争却此起彼伏。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国家语委语料库对"出版"进行使用模式调查,同时对汉语词类与句... 在汉语语法学界,词类多功能观取得普遍认同,但"这本书的出版"这个经典例证所引发的有关向心结构是非之争却此起彼伏。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国家语委语料库对"出版"进行使用模式调查,同时对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向心结构的理论地位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鉴于"出版"表指称的用法已有较高的个例频率和类型频率,概括词"出版"在现代汉语社群语言层面词库中兼属动词和名词,而非仅为动词;向心结构理论解释的是言语层面句法中的现象,"这本书的出版"整体是名词词组,其中的"出版"在言语层面句法中也是名词;所谓汉语"词类多功能观"之所以应该摒弃,是因为它存在偷换概念和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研究表明,兼顾的经典逻辑和模糊逻辑的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有助于解决现代汉语等分析语的词类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类 兼类 “出版” 向心结构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 模糊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X击”双动复合词的词类波粒二象性:量子思维与语料证据
4
作者 王仁强 赵诗雨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0,F0003,共11页
作为现代汉语的显著类型特征,双动复合词的词类判定长期存在理论争议。本研究基于量子思维与超学科方法,运用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基于词典和语料库考察双动复合词“X击”的词类范畴化特征。研究发现:(1)权威汉语/汉英词典虽将其主要归... 作为现代汉语的显著类型特征,双动复合词的词类判定长期存在理论争议。本研究基于量子思维与超学科方法,运用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基于词典和语料库考察双动复合词“X击”的词类范畴化特征。研究发现:(1)权威汉语/汉英词典虽将其主要归为单类动词,但存在词典内部词条之间微观结构矛盾和词典之间词类标注冲突;(2)语料证据显示其具有词类范畴流动性——从动词原型发展出稳定的名词用法,其中“突击”更衍生出形容词与副词功能;(3)传统牛顿范式无法解释这种范畴叠加现象。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还为词典编纂与语料标注提供了方法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动复合词 词类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 量子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兼类词表征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仁强 霍忠振 邓娇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2,共12页
词类标注在汉英词典编纂中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其中兼类处理尤甚。《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被誉为第四代汉英词典的开山之作,但至今缺乏对其词类标注进行系统研究。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视角,基于自建的"《新世纪》(第二版)... 词类标注在汉英词典编纂中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其中兼类处理尤甚。《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被誉为第四代汉英词典的开山之作,但至今缺乏对其词类标注进行系统研究。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视角,基于自建的"《新世纪》(第二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和语料库使用模式调查,对其兼类词表征策略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该词典在词类标注方面成绩与问题并存:总体而言,兼类词数量显著增加,微观结构更趋合理,但仍未能全面反映现代汉语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具有对称语义关系的词条在词类标注中尚存一定问题。《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在词类标注上的困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现代汉语等分析语词类研究困境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 词类标注 兼类 表征策略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韩国语兼类词表征研究——以《新国语词典》(第5版)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礼亮 王仁强 李萌萌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03,共7页
概括词的兼类现象一直是语法研究和词典编纂的难点,作为黏着语的韩国语也不例外。本文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自建的"《新国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韩国语中的兼类词表征情况作了详尽调查。结果发现... 概括词的兼类现象一直是语法研究和词典编纂的难点,作为黏着语的韩国语也不例外。本文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自建的"《新国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韩国语中的兼类词表征情况作了详尽调查。结果发现,现代韩国语中的兼类现象不如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那般丰富,兼类数量相对较少,兼类类型相对单一。尽管如此,词的兼类现象还是具有一定跨语言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语 概括词 兼类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 共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词典中“酸/Sour”微观结构表征汉英对比——一项复杂适应系统视域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杨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本文从复杂适应系统视域,基于词典和语料库数据,系统考察了汉英语中词典“酸/sour”词条微观结构的表征模式,探讨了其多义网络的衍生路径和引申机制。研究发现:(1)“酸/sour”所涉语言单位类型丰富,形成以词根词为核的词族聚集模式;(2)... 本文从复杂适应系统视域,基于词典和语料库数据,系统考察了汉英语中词典“酸/sour”词条微观结构的表征模式,探讨了其多义网络的衍生路径和引申机制。研究发现:(1)“酸/sour”所涉语言单位类型丰富,形成以词根词为核的词族聚集模式;(2)语料库调查显示,虽均为形名动兼类词,但“酸”在汉语词典中的词类标注不完整;(3)两者义项数量相差无几,直接等值义项高于词典表征现状,且汉语词典表征模式与使用模式的一致性更低;(4)目标词条引申概念域的发展趋同,细节呈语言相对性,是认知机制与文化图式非线性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适应系统 基本味觉词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 常态与拓展理论 表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