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核动力平台双层舷侧结构耐撞性试验及数值分析
1
作者 曲源 陈冠宇 +2 位作者 刘均 张攀 程远胜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9-65,共7页
[目的]旨在研究某核动力平台双层舷侧结构的耐撞性能。[方法]分别建立全船和局部双层舷侧结构碰撞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软件进行碰撞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双层舷侧结构准静态挤压缩比试验模型,开展相应准静态挤压试验,并与数值仿... [目的]旨在研究某核动力平台双层舷侧结构的耐撞性能。[方法]分别建立全船和局部双层舷侧结构碰撞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软件进行碰撞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双层舷侧结构准静态挤压缩比试验模型,开展相应准静态挤压试验,并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结果显示,对于船舶低速碰撞,局部结构模型与全船模型计算的结构响应基本一致。设计的准静态挤压缩比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较好地反映了低速碰撞特性和结构变形模式,验证了数值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双层舷侧结构的核动平台在受到5 000 t级船舶以2 m/s的速度碰撞时未发生破口,具有较好的抗碰撞性能。[结论]采用局部结构模型计算碰撞响应的精度较的,可大幅减少建模和计算的工作量。研究工作对于同类结构耐撞性能分析及碰撞试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碰撞 双层舷侧结构 缩比模型试验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面舰艇舷侧抗冲击防护结构形式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青 吴广明 《中国舰船研究》 2008年第3期26-29,共4页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和ABAQUS对水面舰艇舷侧抗冲击防护结构形式进行了探讨。分别对传统单壳舷侧结构;双层舷侧结构;双层舷侧结构,舷侧边舱灌满水;双层舷侧结构,舷侧边舱注入一半水;Y型双层舷侧结构共5种结构的抗远场水下...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和ABAQUS对水面舰艇舷侧抗冲击防护结构形式进行了探讨。分别对传统单壳舷侧结构;双层舷侧结构;双层舷侧结构,舷侧边舱灌满水;双层舷侧结构,舷侧边舱注入一半水;Y型双层舷侧结构共5种结构的抗远场水下非接触爆炸性能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比较分析了这5种舷侧结构舰体及内部结构的加速度、速度及应力响应数值。研究表明,在远场水下非接触爆炸条件下,双壳结构的抗冲击性能比起传统单壳舷侧结构有很大的改善,而Y型双层舷侧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则明显优于这两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非接触爆炸 双层舷侧结构 Y刭结构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壳船内外壳结构耐撞性试验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肖曙明 刘敬喜 +1 位作者 王娜 朱加刚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7-261,307,共5页
结合船舶加筋板结构缩尺模型的耐撞性试验和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了双壳船舷侧内、外壳结构的碰撞损伤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舷侧内、外壳结构的碰撞损伤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虽然双壳船舷侧内、外壳结构在耐碰撞能力方面的差异... 结合船舶加筋板结构缩尺模型的耐撞性试验和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了双壳船舷侧内、外壳结构的碰撞损伤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舷侧内、外壳结构的碰撞损伤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虽然双壳船舷侧内、外壳结构在耐碰撞能力方面的差异不是很大,但在渐进破坏过程及其总体破坏模式方面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而加强筋的侧向挤压变形对加筋板总体碰撞损伤性能并不会产生很明显的影响。影响船体舷侧结构耐撞性能的主要内力要素是加强筋截面内的轴力以及船壳板中面内的膜力。为了提高加筋板结构的耐碰撞能力,就要尽可能地减小结构的局部弯曲变形,较好的设计方案是增加外壳板厚度和减小加强筋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碰撞分析 结构耐撞性 模型试验 船舶加筋板 双层舷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