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噬菌体ΦX174标准物质定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思章 隋志伟 +4 位作者 张韬 王晶 刘晓夏 王义 张美萍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1-516,共6页
采用国际标准ISO 16604中噬菌体ΦX174的双层琼脂计数方法作为噬菌体ΦX174标准物质定值方法,针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验证和协同实验验证以及不确定度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重复性和复现性均较好,室内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10. 18%,室间相... 采用国际标准ISO 16604中噬菌体ΦX174的双层琼脂计数方法作为噬菌体ΦX174标准物质定值方法,针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验证和协同实验验证以及不确定度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重复性和复现性均较好,室内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10. 18%,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 58%。经统计分析,双层琼脂计数法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2. 44%,适用于噬菌体ΦX174标准物质的定值,对于人员防护装备防护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噬菌体ΦX174 双层琼脂计数 协同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海因酶菌种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培 曹建华 +2 位作者 宋德贵 辜澜涛 董研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以单一海因类似物作为唯一氮源富集、分离和纯化,利用双层琼脂法筛选获得产海因酶菌株,以基因工程手段提取其DNA,并进行特异性的16S rDNA测序,最终利用Blastn工具将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进行序列比对。研究... 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以单一海因类似物作为唯一氮源富集、分离和纯化,利用双层琼脂法筛选获得产海因酶菌株,以基因工程手段提取其DNA,并进行特异性的16S rDNA测序,最终利用Blastn工具将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进行序列比对。研究表明:该菌与Bacillus megateriumQM B1551(NC004604)序列相似性达到98%,证明该菌为巨大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酶 双层琼脂法 16SrDNA 巨大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式根岛海绵宏基因组文库的抗菌吲哚三聚体 被引量:1
3
作者 贺蕊 王伯初 +1 位作者 祝连彩 刘德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72-2777,共6页
构建了式根岛海绵的宏基因组文库,对其进行双层琼脂抗菌活性功能筛选,得到1株抗菌活性克隆pDC111.以抗菌活性为指导,对pDC111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分离,得到化合物1,并通过1D NMR(1H NMR和13C NMR)及2D NMR(1H-1H COSY,HMQC和HMBC)结合H... 构建了式根岛海绵的宏基因组文库,对其进行双层琼脂抗菌活性功能筛选,得到1株抗菌活性克隆pDC111.以抗菌活性为指导,对pDC111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分离,得到化合物1,并通过1D NMR(1H NMR和13C NMR)及2D NMR(1H-1H COSY,HMQC和HMBC)结合HR-TOFMS数据,确定其结构为吲哚三聚体.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在10μg/paper(id=6 mm)时,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圈达到12 mm.本文利用功能宏基因组方法,从蕴藏大量不可培养微生物的海绵中寻找到活性物,并具有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其功能基因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宏基因组文库 双层琼脂法 吲哚三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那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kanamyceticus)抗噬菌体菌株的筛选
4
作者 沈淑瑜 吕茵 +2 位作者 李振华 刘瑞龙 杨光锐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1年第1期-,共7页
安徽朝阳化工厂在卡那霉素发酵生产中曾多次出现噬菌体感染。1977年春,我们从卡那霉素链霉菌的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出了噬菌体。电子显微镜研究说明,这是一种蝌蚪状的噬菌体。应用亚硝基胍或紫外光诱变并结合噬菌体处理,筛选得若干对噬菌... 安徽朝阳化工厂在卡那霉素发酵生产中曾多次出现噬菌体感染。1977年春,我们从卡那霉素链霉菌的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出了噬菌体。电子显微镜研究说明,这是一种蝌蚪状的噬菌体。应用亚硝基胍或紫外光诱变并结合噬菌体处理,筛选得若干对噬菌体具有抗性的菌株,其中某些抗性菌株的卡那霉素产量在摇瓶发酵中大约比对照高百分之十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生长特性 电子显微镜 电镜 双层琼脂法 Streptomyces kanamyceticus 链霉菌属 卡那霉素链霉菌 噬菌斑 抗噬菌体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青枯拉尔氏菌为营养源的相克微生物的分离
5
作者 李孝忠 连云鹏 刘杰恩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9,共3页
以青枯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为营养源,未发青枯病的木麻黄Casuarina spp.和已发青枯病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lla×E.grandis植物根围土壤为分离材料,采用双层水琼脂平板法分离筛选防治植物细菌性土传病害的生防菌。分... 以青枯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为营养源,未发青枯病的木麻黄Casuarina spp.和已发青枯病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lla×E.grandis植物根围土壤为分离材料,采用双层水琼脂平板法分离筛选防治植物细菌性土传病害的生防菌。分离发现2种新的噬斑——菌落噬斑和花纹噬斑,获得1株溶解宿主菌细胞,即利用溶菌产物作为营养源的潜在生防菌Acp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拉尔氏菌 生防菌 双层琼脂平板 噬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