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口泥沙输运三维数值模拟Ⅱ——河口双导堤工程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厚杰 杨作升 李海东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6,共8页
黄河口双导堤工程是继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完成后提出的黄河口治理的重大工程设想。本文利用河口海岸三维数学模型(HEM-3D)对黄河口双导堤工程实施后河口高、中流量条件及低流量与东北风组合条件下的河口... 黄河口双导堤工程是继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完成后提出的黄河口治理的重大工程设想。本文利用河口海岸三维数学模型(HEM-3D)对黄河口双导堤工程实施后河口高、中流量条件及低流量与东北风组合条件下的河口泥沙输送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不同方案下的计算结果发现,当河口流量控制在1 500m3/s以上时,泥沙可以经由河口双导堤顺畅入海,在潮流作用下向导堤两侧输送,这对疏通河口拦门沙并进一步稳定黄河入海流路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低流量与东北大风的组合条件下,河口泥沙难以通过双导堤顺畅入海,大部分的泥沙可能会在导堤内部淤积。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如何通过水库调度保证充足的入海径流量是工程实施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双导工程 数学模型 泥沙通量 拦门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图景——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子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50-54,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1994-2019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936篇文献进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大体经历了初级起步阶段、内化融合阶段与深度拓展阶段,并逐渐深入到与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1994-2019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936篇文献进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大体经历了初级起步阶段、内化融合阶段与深度拓展阶段,并逐渐深入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课以及语文学科传承的融合问题上,呈现出从宏观研究到纵深细化的研究走势。未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应着眼于新时代的发展诉求,立足“一引、双创、三进”的基本理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通过“双导工程”的方法转型,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准服务;构建“全息博雅型”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深度对接三全育人协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研究发展历程 传承与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语文学科 双导工程 全息博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