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局域自适应图像去噪 被引量:11
1
作者 龚卫国 刘晓营 +1 位作者 李伟红 李建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1-1180,共10页
为了改善降质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局域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分析了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原理及特点,推导了双变量收缩函数(BSF)。通过并行使用4个2D双密度离散小波变换,且行和列采用不同的滤波器组,实现了对... 为了改善降质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局域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分析了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原理及特点,推导了双变量收缩函数(BSF)。通过并行使用4个2D双密度离散小波变换,且行和列采用不同的滤波器组,实现了对噪声图像的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分解。根据小波系数的统计特性以及层内和层间系数的相关性,采用结合局域方差估计的双变量收缩函数对小波系数进行处理,并用收缩后的小波系数重构去噪图像。最后,将该算法用于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去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噪声图像相比,在噪声方差为30时,经该算法去噪后的图像获得的最高峰值信噪比增益达11.72 dB,平均结构相似度最高增加了2.7倍,复合峰值信噪比增益达11.68 dB。此外,对不同噪声方差下的不同噪声图像,该算法在滤除噪声的同时可保留更多的图像细节,极大地改善了去噪图像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 变量收缩函数 平均结构相似度 合峰值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多字典的人脸特征稀疏分类方法
2
作者 王成语 李伟红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15-2118,共4页
基于超完备字典的人脸稀疏表示方法的难点是其字典构成。针对此问题,首先采用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DD-DT CWT)提取人脸图像不同尺度的高频子带,然后根据能量平均分布最大原则选择能量较大的部分子带构成对应尺度的超完备字典。同时,将... 基于超完备字典的人脸稀疏表示方法的难点是其字典构成。针对此问题,首先采用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DD-DT CWT)提取人脸图像不同尺度的高频子带,然后根据能量平均分布最大原则选择能量较大的部分子带构成对应尺度的超完备字典。同时,将测试样本相应的人脸DD-DT CWT子带特征看成超完备字典中原子的线性组合,并组合多字典上的稀疏表示进行识别。在AR人脸图像库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人脸特征表示及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完备字典 稀疏表示 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 特征提取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与稀疏表示的牙隐裂OCT三维图像融合 被引量:2
3
作者 石博雅 董潇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针对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进行体积较大的前磨牙和磨牙的隐裂检测时,仅从单一扫描视角采集可能存在误检或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稀疏表示(SR)相结合的牙隐裂三维图像融合方法。利用扫频OCT对人工牙隐裂模型从... 针对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进行体积较大的前磨牙和磨牙的隐裂检测时,仅从单一扫描视角采集可能存在误检或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稀疏表示(SR)相结合的牙隐裂三维图像融合方法。利用扫频OCT对人工牙隐裂模型从2个扫描视角进行成像,经过三维图像配准后,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分解。对于低频子带进行稀疏表示,采用“最大L1范数”规则进行融合,高频子带采用“绝对最大”规则融合,最后通过DTCWT重构得到融合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融合后的牙隐裂图像可以得到裂纹的完整信息,获得准确的定位和分级,各方面性能均优于单独采用各多尺度分解方法和稀疏表示方法,标准差(SD)、平均梯度(AG)、空间频率(SF)和边缘信息评价因子(Q)的值分别平均提高到36.7、6.0、27.9和0.74,有效提高了OCT牙隐裂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光学相干层析 稀疏表示 双树复小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和模糊优化的声呐图像目标增强方法研究
4
作者 张静 胡健阳 段先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5-250,共6页
为了更好地消除噪声对声呐图像的影响,提高声呐图像目标的识别质量,提出一种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DDDTCWT)和模糊优化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双树结构消除因间隔采样丢失实用信息的缺陷,对分解后的低频分量采用改进的模糊优化算法,对高... 为了更好地消除噪声对声呐图像的影响,提高声呐图像目标的识别质量,提出一种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DDDTCWT)和模糊优化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双树结构消除因间隔采样丢失实用信息的缺陷,对分解后的低频分量采用改进的模糊优化算法,对高频分量进行双变量收缩函数处理,经过逆小波变换,得到增强后的图像。经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使图像的层次更加分明,并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该算法的主观效果和客观指标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双树小波 模糊优化理论 声呐图像 目标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双树复小波变换和改进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的乳腺MR图像分割 被引量:13
5
作者 范虹 张程程 +2 位作者 侯存存 朱艳春 姚若侠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49-2157,共9页
针对乳腺MR图像组织复杂、灰度不均匀、难分割的特点,本文提出双树复小波(DTCWT)变换结合密度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利用复小波域双变量模型结合各向异性扩散函数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进而通过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算法将图像划分成... 针对乳腺MR图像组织复杂、灰度不均匀、难分割的特点,本文提出双树复小波(DTCWT)变换结合密度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利用复小波域双变量模型结合各向异性扩散函数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进而通过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算法将图像划分成一定数量的超像素区域,根据事先设置的阈值搜索每个超像素的近邻,从而降低基于K近邻的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KNN-DPC)算法寻找每个样本近邻的时间;最终,引入超像素区域的近邻信息度量样本密度,采用KNN-DPC算法的分配策略自适应聚类.仿真和临床数据分割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的实现乳腺MR图像的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MR图像分割 双树复小变换 变量模型 超像素分类 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降噪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巍 张平 +1 位作者 陈曦 朱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747-2752,共6页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相干斑噪声抑制问题,本文将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DD-DT CWT)结合具有局部方差估计的双变量收缩阈值函数(BSF)构成一种新的SAR图像降噪算法实现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降噪.首先将SAR图像用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相干斑噪声抑制问题,本文将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DD-DT CWT)结合具有局部方差估计的双变量收缩阈值函数(BSF)构成一种新的SAR图像降噪算法实现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降噪.首先将SAR图像用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进行多尺度分解,考虑小波系数间的相关性,用双变量概率密度函数作为小波系数及其父代系数的统计关性的模型,并通过Bayesian估计理论导出相应的非线性双变量收缩函数对图像不同方向的小波系数进行非线性自适应的处理,最后重建降噪后的图像.分别用仿真SAR图像和实际图像对算法进行验证,并与其它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对不同算法处理后图像进行了主客观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新算法的去噪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小波变换方法,不仅有效实现了图像降噪,而且较好保留了图像细节.含噪SAR图像经该算法处理后,图像性能指标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密度双树小波变换 相干斑噪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岳晋 杨汝良 宦若虹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综合了双密度小波、双树小波和复数小波的优点,具有平移不变性以及良好的方向性,将其引入图像融合能够更好地提取原始图像的特征,为融合图像提供更多的信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 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综合了双密度小波、双树小波和复数小波的优点,具有平移不变性以及良好的方向性,将其引入图像融合能够更好地提取原始图像的特征,为融合图像提供更多的信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将图像进行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然后在相应尺度上利用融合规则将变换系数融合,最后进行重构得到融合结果。采用多组具有不同特征的源图像进行融合实验,并对融合图像进行了主客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的融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小波变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融合 密度双树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春梅 张太镒 陆从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6-248,共3页
针对双树复数小波方法对图像去噪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综合双密度双树小波和双树复数小波的变换机理,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该方法将双树复数小波的6个方向提高到12个方向,采用该小波进行最优阈值去噪处理,图... 针对双树复数小波方法对图像去噪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综合双密度双树小波和双树复数小波的变换机理,提出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该方法将双树复数小波的6个方向提高到12个方向,采用该小波进行最优阈值去噪处理,图像噪声明显减少.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图像噪声,与双树复数小波相比,去噪效果明显改善,均方误差减小了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双树小波 小波 图像处理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密度双树复小波的结构化CS图像重构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海旭 吴绍华 +1 位作者 杨竞然 丁婵娟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小波(double-density dual-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DDDT-CWT)基的结构化CS图像重构算法,该算法将图像在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下的系数呈现的树结构化特征与Co Sa MP重构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对原始图...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密度双树复小波(double-density dual-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DDDT-CWT)基的结构化CS图像重构算法,该算法将图像在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下的系数呈现的树结构化特征与Co Sa MP重构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对原始图像的更精确重构.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压缩比的前提下,与传统使用DWT基且未考虑变换系数结构化特征的重构算法相比,使用DDDT-CWT基和融入结构化特征的重构算法分别可获得2.9~3.2 d B与0.2~1.2 d B的增益,综合两者后的重构算法可获得3.8~4.3 d B以上的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 小波树结构 CoSaMP重构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低剂量CT图像去噪的多级双树复小波网络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鲁 田春伟 +1 位作者 宋焕生 刘侍刚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6-275,共10页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图像去噪方法能有效去除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伴随的伪影和噪声,从而确保CT设备输出高质量图像同时降低辐射,这对患者健康和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低剂量CT图像的质量,提出一种小波域去...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图像去噪方法能有效去除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伴随的伪影和噪声,从而确保CT设备输出高质量图像同时降低辐射,这对患者健康和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低剂量CT图像的质量,提出一种小波域去噪网络MDTNet。首先,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构造多级编解码去噪网络,在多个尺度上提取特征以保留更多高频细节;然后,利用扩展的像素重排技术替代卷积上下采样,实现多级输入和特征融合,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最后,通过大量训练找到最佳的去噪模型,即二级MDTNet配合LeGall滤波器和Qshift_b滤波器,并选择较大尺寸的CT图像作为训练数据。使用AAPM数据集评估MDTNet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DTNet能有效去除条纹状伪影和噪声,在定量和定性评估中性能均优于同类型去噪方法。与FWDNet相比,对于1 mm的切片,MDTNet的平均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分别提高了0.0887 dB和0.0024;对于3 mm的切片,分别提升了0.1443 dB和0.003。对于单张512×512像素的低剂量CT图像去噪,MDTNet在GPU上仅需0.193 s。MDTNet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保留了更多的高频细节,能够为低剂量CT图像去噪提供一种新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图像 图像去噪 卷积神经网络 双树复小变换 像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轴承多故障诊断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辉 郑海起 唐力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9,165,共7页
针对双树复小波变换产生频率混叠的缺陷,提出了改进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轴承多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了双树复小波包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技术。首先,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将振动信号分解成不同频带的分量;然后,将各小波分量进行经验模... 针对双树复小波变换产生频率混叠的缺陷,提出了改进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轴承多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了双树复小波包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技术。首先,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将振动信号分解成不同频带的分量;然后,将各小波分量进行经验模态分解,获得各小波分量的主频率分量信号;最后,计算各小波分量的主频率分量信号的包络谱,根据包络谱识别齿轮箱轴承的故障部位和类型。通过仿真信号和齿轮箱轴承多故障振动实验信号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消除了频率混叠现象,提高了信噪比和频带选择的正确性,而且提高了从强噪声环境中提取瞬态冲击特征的能力,能有效识别轴承的故障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轴承 双树复小变换 经验模态分解 包络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去噪研究 被引量:44
12
作者 王芳 季忠 彭承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0-1166,共7页
在心电信号处理过程中,为了避免产生Gibbs振荡现象和严重的频率混叠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并结合最大后验估计确定阈值的心电信号去噪方法。文中采用了信噪比和均方误差来评价双树复小波变换和离散小波变换两种方法对心电信... 在心电信号处理过程中,为了避免产生Gibbs振荡现象和严重的频率混叠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并结合最大后验估计确定阈值的心电信号去噪方法。文中采用了信噪比和均方误差来评价双树复小波变换和离散小波变换两种方法对心电信号的去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离散小波变换相比,双树复小波变换去噪更彻底,边界、纹理等特征能较好地保留,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医学信号降噪处理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树复小变换 心电信号 最大后验估计 离散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树复小波包变换语音增强新算法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娜 郑德忠 刘永红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83-987,共5页
实小波包变换是语音增强中效果较好的一种算法,利用阈值的方法对小波包系数进行压缩进而重构语音信号。分析了实小波包变换的平移敏感性,以及其对语音进行增强时的缺陷。提出采用双树复小波包变换方法进行语音增强,当低通滤波器和高通... 实小波包变换是语音增强中效果较好的一种算法,利用阈值的方法对小波包系数进行压缩进而重构语音信号。分析了实小波包变换的平移敏感性,以及其对语音进行增强时的缺陷。提出采用双树复小波包变换方法进行语音增强,当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对应的小波基近似为希尔伯特变换对时,该变换能大大减小实小波包变换中的平移敏感性。同时考虑小波包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重叠块复阈值算法。结果表明,算法优于传统实小波包变换及点阈值算法,尤其对含周期噪声的语音信号,双树复小波包变换算法的优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增强 复小 平移不变性 周期噪声 双树复小变换 重叠块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轴承复合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胥永刚 孟志鹏 赵国亮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7-452,共6页
针对滚动轴承复合故障信号特征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将双树复小波变换和独立分量分析(ICA)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非平稳的故障信号通过双树复小波变换分解为若干不同频带的分量;由于各个分量存在一定的频率混叠,对故障信号特... 针对滚动轴承复合故障信号特征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将双树复小波变换和独立分量分析(ICA)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非平稳的故障信号通过双树复小波变换分解为若干不同频带的分量;由于各个分量存在一定的频率混叠,对故障信号特征提取有很大的干扰,进而引入ICA对各个分量所组成的混合信号进行盲源分离,从而尽可能消除频率混叠;最后对从混合信号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分量信号进行希尔伯特包络解调,即可实现对复合故障特征信息的分离和故障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分离和提取了滚动轴承复合故障的特征信息,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树复小变换 独立分量分析 盲源分离 频率混叠 合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颜色直方图及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的昆虫图像识别 被引量:19
15
作者 竺乐庆 张真 张培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7,共7页
为了给生产单位害虫管理的普通技术人员提供简便易操作的昆虫鉴别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图像颜色及纹理特征的昆虫图像识别方法。鳞翅目昆虫翅面图像经过预处理,确定目标区域,再进行特征提取。首先将彩色图像从三原色(red-green... 为了给生产单位害虫管理的普通技术人员提供简便易操作的昆虫鉴别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图像颜色及纹理特征的昆虫图像识别方法。鳞翅目昆虫翅面图像经过预处理,确定目标区域,再进行特征提取。首先将彩色图像从三原色(red-green-blue,RGB)空间转换至色调饱和值(HSV)空间并提取有效区域内的色度、饱和度直方图特征,然后经图像位置校准,提取灰度图的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特征;匹配首先计算两颜色直方图特征向量之间的相关性,将相关性大于阈值的样本再进一步用DTCWT特征匹配;DTCWT匹配通过计算Canberra距离实现,从通过第一层颜色匹配的样本中取出最近邻作为最终匹配类别。算法在包含100类鳞翅目昆虫的图像库中进行试验验证,取得了76%的识别率,其中前翅识别率则达92%,同时取得了理想的时间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鳞翅目 图像识别 图像处理 颜色直方图 双树复小变换(DTCW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和稀疏表示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 被引量:17
16
作者 殷明 段普宏 +1 位作者 褚标 梁翔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63-1771,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NSDTCT)和稀疏表示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以改善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的不足。该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学变换处理源图像,利用NSDTCT变换进行图像分解得到低频子带系数和高频子带...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NSDTCT)和稀疏表示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以改善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的不足。该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学变换处理源图像,利用NSDTCT变换进行图像分解得到低频子带系数和高频子带系数。根据高低频系数的不同特点,提出改进的稀疏表示(ISR)的融合规则用于低频子带;然后将改进的空间频率作为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外部输入,提出基于自适应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2APCNN)的融合策略用于高频子带。最后通过NSDTCT逆变换获得融合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客观指标和视觉效果方面均优于传统图像融合的方法。与传统的NSCT-SR方法相比,实验的两组图像中4个客观指标:互信息(MI)、边缘信息保留量QAB/F,平均梯度(AG)和标准差(SD)分别提高了9.89%、6.39%、104.64%、55.09%和9.53%、17.77%、95.66%、5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红外图像 可见光图像 非下采样双树轮廓变换 稀疏表示 自适应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形态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和邻域操作的哈密瓜纹理提取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本学 高国刚 +3 位作者 王宝 吕琛 张巍 朱荣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6-322,共7页
为研究哈密瓜表面纹理特征分布规律,采集金密16号9成熟、全熟和金密17号9成熟、全熟共168幅哈密瓜样本图像,对RGB彩色图像的R、G、B分量执行代数运算,转换为灰度图后进行背景分割,然后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分解图像,获取高频子图... 为研究哈密瓜表面纹理特征分布规律,采集金密16号9成熟、全熟和金密17号9成熟、全熟共168幅哈密瓜样本图像,对RGB彩色图像的R、G、B分量执行代数运算,转换为灰度图后进行背景分割,然后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分解图像,获取高频子图像,并对其执行邻域操作,采用迭代法选取最优阈值完成纹理提取,最后利用灰度差分统计法和纹理频谱分析法描述分析哈密瓜纹理特征,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DT-CWT和邻域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可得到更加连续、完整的哈密瓜纹理图像;4种哈密瓜的纹理特征值差异显著,利用纹理特征值分类准确率为89.3%;哈密瓜表面纹理无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双树复小变换 邻域操作 纹理提取 纹理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信号去噪算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文涛 陈红 +1 位作者 蔡晓霞 刘俊彤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4-87,共4页
为了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噪声对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信号降噪方法。通过双树结构消除了因间隔采样而丢失的有用信息,对每一层的高频分量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计算阈值,依据各自的阈值进行滤波处理。... 为了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噪声对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信号降噪方法。通过双树结构消除了因间隔采样而丢失的有用信息,对每一层的高频分量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计算阈值,依据各自的阈值进行滤波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离散小波变换消噪方法相比具有平移不变性,处理后的波形较平滑,能够较好地保留信号细节信息,而且其去噪性能也优于离散小波变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噪 双树复小变换 离散小波变换 平移不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彩色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亚杰 李殿起 徐心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12-14,40,共4页
针对离散小波变换图像融合算法在特征表达上存在的不足,将双树复数小波变换引入到彩色多聚焦图像融合中。对彩色图像的三个通道分别进行融合处理,并采用基于多测度的融合策略:各通道小波变换后低频子带采用区域清晰度的方法;高频子带采... 针对离散小波变换图像融合算法在特征表达上存在的不足,将双树复数小波变换引入到彩色多聚焦图像融合中。对彩色图像的三个通道分别进行融合处理,并采用基于多测度的融合策略:各通道小波变换后低频子带采用区域清晰度的方法;高频子带采用区域标准差的方法。融合效果评价除使用传统方法的熵、交叉熵外,还使用了通用的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主客观性能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得到的融合图像效果较好,优于离散小波变换融合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树复小变换 多聚焦图像 彩色图像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三维粗糙表面评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任志英 高诚辉 +1 位作者 林建兴 申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795-1799,共5页
针对目前用于提取三维粗糙表面基准面的第一和第二代小波存在的平移变动性与方向性差等缺点,以及最优小波基的选取和小波分解次数的确定等难点,提出将第三代小波变换——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用于三维粗糙表面的评定。通过比较三代小... 针对目前用于提取三维粗糙表面基准面的第一和第二代小波存在的平移变动性与方向性差等缺点,以及最优小波基的选取和小波分解次数的确定等难点,提出将第三代小波变换——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用于三维粗糙表面的评定。通过比较三代小波实际重构图像以及仿真三维粗糙表面的误差和最大重构误差,得出了DT-CWT最优的结论;采用频带能量法确定DT-CWT的分解次数,并用仿真三维表面表征参数均方差S来验证得出的分解次数的正确性。最后用DT-CWT对具有分形特征的三维非平稳随机粗糙表面进行基准面的提取,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树复小变换 评定基准面 频带能量法 三维粗糙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