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餐厨垃圾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艳霞 杜海霞 +1 位作者 吴慧芳 陆砚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2,共6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作为一种生物电化学技术,可以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废物转化为电能。采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以不同组分的餐厨垃圾作为阳极底物,分析对比了各反应器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产电性能。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总...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作为一种生物电化学技术,可以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废物转化为电能。采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以不同组分的餐厨垃圾作为阳极底物,分析对比了各反应器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产电性能。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总有机碳(TOC)和氨氮的去除率为参数,分析了MFC对不同组分餐厨垃圾的处理效果。并通过电压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有机组分对MFC产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FC对果皮类和蔬菜类SCOD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86.46%和89.08%。然而对米面类和混合类的处理效果不佳。果皮类、蔬菜类和混合类的TOC去除率分别为83.87%、73.72%和34.63%,米面类TOC含量仍较高。MFC对各组分中氨氮的去除率均高于90%。MFC运行过程中最大输出电压的大小为混合类>果皮类>蔬菜类>米面类。混合类产生的最大面积电流密度和面积功率密度分别为1036 mA/m^2和623 m W/m^2。该研究为餐厨垃圾的处置与资源化提供了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餐厨垃圾 有机物 产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锦生 李松 刘春慧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64-1568,共5页
以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电极间距、电极面积比和阳极室填充活性炭颗粒,阳极室填充液浓度、pH值、流通速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建立最优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燃料... 以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电极间距、电极面积比和阳极室填充活性炭颗粒,阳极室填充液浓度、pH值、流通速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建立最优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最大输出电压为544.3 mV,最大功率密度为341.38 mW/m2,在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1 500 min后,利用极化曲线法测定电池的内阻为375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输出电压 功率密度 电池内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去除硫化物及产电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吕清 张宝刚 +1 位作者 刘晔 刘惠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450,共6页
对比研究空气阴极单室与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去除硫化物及产电性能。当硫化物浓度为100mg/L,共基质葡萄糖浓度为812 mg/L时,单室和双室MFC的最大开路电压分别达897.2 m V和821.7 m V,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340.0 m W/m^2和273.8 m W/... 对比研究空气阴极单室与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去除硫化物及产电性能。当硫化物浓度为100mg/L,共基质葡萄糖浓度为812 mg/L时,单室和双室MFC的最大开路电压分别达897.2 m V和821.7 m V,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340.0 m W/m^2和273.8 m W/m^2,库仑效率分别为5.6%和10.7%,单室MFC表现出更好的电能输出,而双室MFC的能量转化效率更高。单室MFC运行72小时后,含硫化物废水中的硫化物去除率为75.4%。含硫化物废水中的有机质也可以得到同步去除,TOC的去除率为17.8%。上述结果表明利用MFC去除硫化物并同步产电是可行的,阴极是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强化工艺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和COD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宝臣 冯辉琴 +4 位作者 汪银梅 曹文平 杨杨阳 刘刚 刘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9-341,共3页
在研究空气阴极对不同浓度的城市污水处理效果和产电效果的基础上,考察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代替空气阴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产电效果和最终COD浓度。结果表明:空气阴极、活性污泥阴极、生物膜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电流密度分别... 在研究空气阴极对不同浓度的城市污水处理效果和产电效果的基础上,考察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代替空气阴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产电效果和最终COD浓度。结果表明:空气阴极、活性污泥阴极、生物膜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电流密度分别平均为1.13、3.90、4.39 mA/m2。最终出水COD浓度分别为92、65.6、53.5 mg/L。提高微生物密度和复杂度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 空气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活性炭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娅楠 由宏新 阿布里提.阿布都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17-1921,共5页
通过比较三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产电性能,考察使用生物活性炭(BAC)对提高MFC产电性能所起的作用。它们分别是:在阳极室内未投加活性炭的、投加了柱状活性炭的和投加了小颗粒活性炭的3种MFC。投加时机是在电池启动阶段,此时微生物在... 通过比较三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产电性能,考察使用生物活性炭(BAC)对提高MFC产电性能所起的作用。它们分别是:在阳极室内未投加活性炭的、投加了柱状活性炭的和投加了小颗粒活性炭的3种MFC。投加时机是在电池启动阶段,此时微生物在活性炭上驯化出生物膜,即形成生物活性炭,目的是辅助阳极富集更多微生物。结果表明,投加了小颗粒活性炭的MFC在产电性能和污水处理上具有优势。该电池最大容积功率密度达到1540mW/m3,COD去除率达到了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炭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厌氧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Ag复合修饰电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对五氟磺草胺的降解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勇杰 祁家冉 +3 位作者 米文贤 李语涵 刘小红 司友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13-221,共9页
为研究微生物电池在浓药降解方面的应用,以纳米银(rGO/Ag)复合修饰/石墨毡(graphite felt,GF)电极作为阳极,研究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的产电性能及其对五氟磺草胺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以Desulfovibriode sulfur... 为研究微生物电池在浓药降解方面的应用,以纳米银(rGO/Ag)复合修饰/石墨毡(graphite felt,GF)电极作为阳极,研究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的产电性能及其对五氟磺草胺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以Desulfovibriode sulfuricans为产电菌,初始五氟磺草胺质量浓度为10mg/L时,经rGO/Ag复合修饰MFC的GF阳极后,MFC的产电性能及对五氟磺草胺的降解作用皆有所提高,其中,分别以GF电极和rGO/Ag/GF复合电极为阳极时,MFC的双电层电容量分别为1.46×10^(-3)和3.85×10^(-3)mF,电子转移阻抗分别为114和61Ω,五氟磺草胺降解率分别为53.6%和67.3%。改变初始五氟磺草胺浓度和酸碱度可以影响MFC产电性能和五氟磺草胺降解作用,初始五氟磺草胺浓度为5 mg/L时,MFC的最大功率密度和五氟磺草胺的降解率分别为136.8 mW/m^(2)和70.5%,但随着初始五氟磺草胺浓度增加,其产电性能和降解作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初始酸碱度为弱碱性和中性条件时,MFC的产电性能及降解作用较高,其功率密度和降解率分别145.5 mW/m^(2)和71.4%,研究表明,MFC可以利用五氟磺草胺作为燃料,在降解的过程中同时产生电能。研究结果可为实现五氟磺草胺高效降解的同时提高MFC产电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降解 (rGO/Ag)复合电极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垃圾渗滤液与同步产电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伍元东 吕乾川 +3 位作者 贾红华 郑涛 邓丽芳 雍晓雨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42,47,共7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能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时产电的装置。着重研究了MFC同步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和其产电能力。实验在典型双室MFC装置中进行,其中以碳毡为电极材料,活性污泥为接种源,铁氰化钾溶液为阴极液。MFC驯化6个周期后产电达到稳...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能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时产电的装置。着重研究了MFC同步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和其产电能力。实验在典型双室MFC装置中进行,其中以碳毡为电极材料,活性污泥为接种源,铁氰化钾溶液为阴极液。MFC驯化6个周期后产电达到稳定,此时以垃圾渗滤液和污泥作为阳极液,检测了电池的产电性能及其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过驯化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比使用未驯化的电极对照组提高了22倍,达到了439.1 m W/m^2,电池内阻约为1 kΩ。同时扫描电镜(SEM)观察到电极表面形成一层由典型的球菌和杆菌组成的生物膜。电池运行15 d,垃圾渗滤液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49.05%±1.40%)、(68.95%±1.07%)、(73.54%±0.91%)。本研究为同步产能及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老龄渗滤液 双室构型微生物燃料电池 等浓度驯化 产电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室MFC同时处理活性污泥及氨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过江洋 杜海霞 +1 位作者 吴慧芳 吴艳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120,共6页
为了探究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时处理活性污泥及氨氮废水的性能及机理,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室处理活性污泥,阴极室处理氨氮废水。分析了阳极室不同灭菌与未灭菌污泥的添加比例,阴极室是否接种硝化菌及不同氨氮初始浓度下微生物燃料... 为了探究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时处理活性污泥及氨氮废水的性能及机理,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室处理活性污泥,阴极室处理氨氮废水。分析了阳极室不同灭菌与未灭菌污泥的添加比例,阴极室是否接种硝化菌及不同氨氮初始浓度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特性,通过各反应器的电流密度、功率密度及极化曲线变化来分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最佳运行条件。通过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微生物群落差异化分析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活性污泥及氨氮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在阳极灭菌污泥与未灭菌污泥比例为1∶10时,阳极室COD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此时阴极室接种硝化菌且氨氮初始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产电效果最好,获得电流密度峰值为366.38 m A/m^2,且峰值持续时间最长;当阴极接种硝化菌时,不同的阴阳极室条件下阴极室氨氮都可以完全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活性污泥 氨氮废水 产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MFC-AnMBR耦合系统处理含磺胺嘧啶养猪废水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司马聪 张新波 +4 位作者 程衍斌 王慧中 杜青 钟玲玲 Huu Hao NGO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5,共8页
构建了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厌氧膜生物反应器(DcMFC-AnMBR)耦合工艺系统,探究了耦合系统处理含磺胺嘧啶(SDZ)养猪废水的产电、污染物去除及产气性能,同时分析了SDZ影响下膜污染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0 mg/L SDZ存在下DcMFC-AnMBR耦合系... 构建了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厌氧膜生物反应器(DcMFC-AnMBR)耦合工艺系统,探究了耦合系统处理含磺胺嘧啶(SDZ)养猪废水的产电、污染物去除及产气性能,同时分析了SDZ影响下膜污染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0 mg/L SDZ存在下DcMFC-AnMBR耦合系统平均输出电压和库仑效率分别下降了6.11%和7%,耦合系统最大功率密度为35.34 mW/m^(2),COD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8%,平均生物气产量为542.59 mL/d。同时,SDZ的存在使污泥混合液Zeta电位绝对值升高了25.83%,污泥平均粒径减小了14~16μm,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和胞外聚合物(EPS)平均浓度分别上升了7.76%和35.43%。耦合工艺系统运行期间跨膜压差(TMP)始终在0附近,其污染缓解原因可能是电活性微生物对SMP和EPS进行了有效的氧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养猪废水 磺胺嘧啶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