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度效应对卡马西平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建 张凰 +2 位作者 王朋 文方园 张迪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1-167,共7页
为了解人工合成药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浓度效应的影响,选择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2、4、25、50 mg·L^(-1))在不同裂解温度(200、300、500℃)下制备的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为了解人工合成药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浓度效应的影响,选择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2、4、25、50 mg·L^(-1))在不同裂解温度(200、300、500℃)下制备的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精确地描述CBZ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CBZ的快室吸附对总体吸附的贡献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慢室吸附贡献则增大。π-π作用可能对CBZ的吸附贡献较大。孔隙填充可以描述慢室吸附过程,可能是吸附速率的控制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生物炭 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 孔隙填充 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氟沙星在不同性质碳基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清利 王朋 +2 位作者 张凰 张迪 周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1-657,共7页
本研究探讨用香蕉皮和玉米芯两类生物质制备的生物炭、多壁纳米碳管(CNTs)和活性炭(AC)对氧氟沙星(OFL)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OFL在两类生物炭上的吸附能力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归因于生... 本研究探讨用香蕉皮和玉米芯两类生物质制备的生物炭、多壁纳米碳管(CNTs)和活性炭(AC)对氧氟沙星(OFL)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OFL在两类生物炭上的吸附能力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归因于生物质炭化程度的增大,芳香性增加,生物炭有机分配相减少.生物炭的O含量极大地影响了其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水膜的能力,OFL穿透水膜在生物炭表面上的吸附过程成为控制OFL吸附快慢的关键环节.OFL在CNTs和AC的快室吸附比在生物炭上的先趋于平衡,这可能与CNTs和AC较为单一的表面性质有关.CNTs的慢室吸附比AC的慢室吸附需要更长时间达到平衡,主要原因是随着OFL分子在CNTs表面持续吸附,原先由于疏水性作用聚合在一起的CNTs逐渐分散开,暴露出更多的表面积,导致OFL持续的吸附,在动力学上表现为慢室吸附.此外,单位比表面积上CNTs对OFL的吸附量最高,表明如果能够使CNTs充分分散,大量暴露的表面可能使CNTs成为去除有机污染的高效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吸附剂 氧氟沙星 吸附动力学 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