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红层双域模型中弥散度对核素^(238)U迁移速率的影响
1
作者 丁妍 王清 +1 位作者 刘馨泽 黄长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6期57-61,66,共6页
核素在基质中的运移主要受基质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扩散系数的影响,其数值越大,核素运移速率越大。基质吸附对核素运移起到一定的阻滞作用,而核素238 U衰变系数对核素运移的影响不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弥散度增大,核素会迁移得更... 核素在基质中的运移主要受基质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扩散系数的影响,其数值越大,核素运移速率越大。基质吸附对核素运移起到一定的阻滞作用,而核素238 U衰变系数对核素运移的影响不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弥散度增大,核素会迁移得更远。基于这种原理,以四川某拟选核电站厂址所处水文地质环境为基础,以弥散度的差异为前提,运用弥散度分维方程的方法,并辅以Visual MODFLOW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核素238 U在高透水带的冲积覆盖层中与低透水带的基岩中平面和垂向上迁移速率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弥散度较大的孔隙介质中,核素在平面上迁移的速率快,污染面积较大;但在弥散度较小的裂隙较为不发育的基岩中,核素在垂向上的迁移表现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238 U 弥散度 迁移速率 VISUAL MODFLOW 双域模型 四川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裂隙优先流双域渗透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策 张展羽 +3 位作者 陈晓安 陈于 朱成立 翟亚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4-326,348,共14页
针对农田裂隙在灌溉过程中造成灌水效率降低和养分淋失等现象,基于表层入渗、裂隙边壁层流通量、裂隙边壁水平吸渗三者与灌水强度平衡原理,构建了基于水量平衡的优先流双域渗透模型,采用染色示踪试验进行了验证,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初始... 针对农田裂隙在灌溉过程中造成灌水效率降低和养分淋失等现象,基于表层入渗、裂隙边壁层流通量、裂隙边壁水平吸渗三者与灌水强度平衡原理,构建了基于水量平衡的优先流双域渗透模型,采用染色示踪试验进行了验证,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初始/边界条件旋转设计模拟应用。结果表明,试验优先流模式可显著区分为基质流态(土层深度0~10 cm)和优先流态(土层深度大于10 cm),染色覆盖率在土层深度大于10 cm的区域内呈线性骤降趋势;对比分析实测和模拟流态可知,本文提出的裂隙流双域渗透模型可有效预测土壤上边界入渗特征、基质流入渗深度和染色覆盖率随深度的变化,实测和模拟染色覆盖率极显著相关(P<0.01,R^(2)为0.981),裂隙流发育可分为供水强度控制、表层入渗能力/裂隙边壁层流控制、表层/裂隙边壁入渗能力控制3个阶段。基于该模型采用初始体积含水率(θ_(i)为0.20、0.25、0.30、0.35 cm^(3)/cm^(3))和灌水强度(R_(0)为0.10、0.08、0.06、0.04、0.03、0.02 cm/min)旋转设计,分析了初始及边界条件下优先流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增大灌水强度可使优先流指数增加而降低灌水均匀度,而当初始含水率升高时,优先流强度减弱且基质流深度增加。本文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模拟了裂隙流湿润锋推移过程,消除了传统双域渗透模型难以量化裂隙边壁糙率和层流厚度的缺点,丰富了膨缩性土壤裂隙优先流预测理论,可为农田水分管理和水肥渗漏淋失抑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缩裂隙 裂隙优先流 双域渗透模型 数值模拟 水量平衡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E技术的ABS矿用检测仪外壳成型质量研究
3
作者 费然 李海军 张江城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5,115,共10页
本研究旨在优化矿用传感器外壳的注塑成型工艺,以减少翘曲变形,提高制件的成型质量和尺寸精度。通过UG 12.0软件对矿用检测仪外壳构建了三维模型,再通过Moldflow软件对ABS材料进行注塑模拟分析,结合双域Tait模型和Cross-WLF模型,对丙烯... 本研究旨在优化矿用传感器外壳的注塑成型工艺,以减少翘曲变形,提高制件的成型质量和尺寸精度。通过UG 12.0软件对矿用检测仪外壳构建了三维模型,再通过Moldflow软件对ABS材料进行注塑模拟分析,结合双域Tait模型和Cross-WLF模型,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确定了最佳的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的注塑成型工艺参数是:熔体温度为226.8℃,注射压力为20 MPa、保压压力为20 MPa,冷却时间为64 s。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显著减少了制件的翘曲变形量,上盖和下底制件的翘曲变形量分别降低了27.0%和52.5%。此外,气穴和熔接线的分布更加均匀,缩痕指数也显著降低,说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能够有效提升制件的成型质量和尺寸精度。通过实际注塑成型试模,验证了优化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结果不仅验证了所采用模型的有效性,也为矿用检测仪外壳ABS材料的注塑成型工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检测仪外壳 双域Tait模型 Cross-WLF模型 工艺优化 MOLD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箱保护罩的注塑成型工艺优化
4
作者 李智丽 叶喜聪 张林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5,共8页
本研究旨在优化油箱保护罩的注塑成型工艺,以解决传统工艺中常见的翘曲变形、气穴、熔接线和缩痕等问题,从而提高制件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选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ABS/PBT)和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本研究旨在优化油箱保护罩的注塑成型工艺,以解决传统工艺中常见的翘曲变形、气穴、熔接线和缩痕等问题,从而提高制件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选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ABS/PBT)和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两种高分子合金,通过构建双域Tait模型和Cross-WLF流变学模型,结合Moldflow软件的模拟分析,研究材料特性与注塑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分析,确定最佳的注塑工艺参数组合。模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ABS/PBT制件翘曲变形量从5.364 mm降低至1.725 mm,减少了67.8%;PC/PBT制件翘曲变形量从4.195 mm降低至1.712 mm,减少了59.2%。同时,在气穴、熔接线分布和缩痕指数方面均显著改善,ABS/PBT合金的缩痕指数从6.794%降至2.213%,PC/PBT合金的缩痕指数从6.763%降至2.359%。最终通过实际注塑试验验证了优化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成型样品外观良好,未出现明显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成型 翘曲变形 高分子合金 双域Tait模型 Cross-WL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裂隙面积率的裂隙性黏土优势流双域入渗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峙 罗易 +1 位作者 张家铭 孙狂飙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为模拟降雨条件下裂隙性黏土中的雨水入渗过程,基于双孔隙域入渗理论和Green-Ampt入渗模型,引入土体裂隙平面几何参数,提出考虑裂隙面积率的裂隙性黏土优势流双域入渗模型,探究降雨强度、土体裂隙面积率和裂隙域饱和渗透系数对土体基质... 为模拟降雨条件下裂隙性黏土中的雨水入渗过程,基于双孔隙域入渗理论和Green-Ampt入渗模型,引入土体裂隙平面几何参数,提出考虑裂隙面积率的裂隙性黏土优势流双域入渗模型,探究降雨强度、土体裂隙面积率和裂隙域饱和渗透系数对土体基质域与裂隙域积水时间、入渗量和入渗深度的影响,揭示土体干缩开裂后的优势流入渗规律。结果表明:提出的考虑裂隙面积率的裂隙性黏土优势流双域入渗模型形式简单、计算方便、物理意义明确且较好地体现了土体裂隙对雨水入渗过程的影响;降雨强度增大,土体基质域与裂隙域两域积水时间缩短,入渗量和入渗深度增幅较小;土体裂隙面积率增大,土体基质域积水时间不变、裂隙域积水时间延长,且土体基质域与裂隙域的入渗量分别与土体裂隙面积率呈反比和正比;土体裂隙域饱和渗透系数增大对土体基质域入渗的影响较小,仅导致土体裂隙域积水时间延长,入渗量和入渗深度增大;土体裂隙域优势流最终入渗量和入渗深度对降雨强度变化的响应不敏感,主要受土体裂隙面积率和裂隙域饱和渗透系数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性黏土 土体裂隙 裂隙面积率 优势流 基质域与裂隙域 双域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多播树演化寻优 被引量:5
6
作者 马炫 刘庆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共7页
提出了一种双域模型人工鱼群算法。算法采用前驱节点指向的编码方法形成多播树表示人工鱼,将搜索空间分为可行域和非可行域。分别赋予可行域和非可行域的人工鱼不同的游动目标,设计行为算子自适应地执行4种人工鱼行为。数值实验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双域模型人工鱼群算法。算法采用前驱节点指向的编码方法形成多播树表示人工鱼,将搜索空间分为可行域和非可行域。分别赋予可行域和非可行域的人工鱼不同的游动目标,设计行为算子自适应地执行4种人工鱼行为。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利用非可行个体,具有较好的求解时延约束最小代价多播树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播树 时延约束 人工鱼群算法 双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系数升尺度对非均质含水层溶质迁移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弛 仵彦卿 覃荣高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5,31,共8页
区域非均质含水层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拟中尺度选择十分关键。以下辽河平原浑河洪积扇为例,依据钻孔资料用T-PROGS软件生成非均质渗透系数场,以此模拟污染物在三维非均质含水层中不同离散网格尺寸以及不同迁移模型条件下的迁移情况,结果... 区域非均质含水层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拟中尺度选择十分关键。以下辽河平原浑河洪积扇为例,依据钻孔资料用T-PROGS软件生成非均质渗透系数场,以此模拟污染物在三维非均质含水层中不同离散网格尺寸以及不同迁移模型条件下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迁移模型条件下网格尺寸大小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较大,双域模型条件下污染物浓度穿透曲线出现明显的"拖尾"现象,穿透曲线"拖尾"转折点浓度与模型参数有关。在近源处网格尺寸的变化对双域模型的影响大于对对流—弥散模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 升尺度 对流—弥散模型 双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microscale random rough surfaces
8
作者 王爱华 HSU P.F. 蔡九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228-234,共7页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three different materials surfaces with one-dimensional microscale random roughnes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FDTD) and near-to-far-field transformation.Th...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three different materials surfaces with one-dimensional microscale random roughnes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FDTD) and near-to-far-field transformation.The surface height conforms to the Gaussian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distribution.Various computational modeling issues that affect the accuracy of the predicted properties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for perfect electric conductor(PEC) surfaces,as the surface roughness increases,the magnitude of the spike reduces and eventually the spike disappears,and also as the ratio of root mean square roughness to the surface correlation distance increases,the retroreflection becomes evident.The predicted values of FDTD solu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ay tracing and integral equation solutions.The overall trend of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 of PEC surfaces and silicon surfaces is the same,but the silicon's is much less than the former's.The BRDF difference from two polarization modes for the gold surfaces is little for smaller wavelength,but it is much larger for the longer wavelength and the FDTD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data.In terms of PEC surfaces,as the incident angle increases,the reflectivity becomes more specu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imction random rough surfaces Maxwell equations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