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圆弧齿轮泵不同工况下流量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韦智博 徐恺 +2 位作者 黄成 李阁强 肖英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双圆弧齿轮泵流量特性,使用AMESim软件对双圆弧齿轮泵进行精确建模,设定不同转速、负载压力和气体质量分数并分析其瞬时出口流量和出口流量脉动率。结果表明:转速与瞬时出口流量呈正相关,转速为3000 r/min时的平均出... 为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双圆弧齿轮泵流量特性,使用AMESim软件对双圆弧齿轮泵进行精确建模,设定不同转速、负载压力和气体质量分数并分析其瞬时出口流量和出口流量脉动率。结果表明:转速与瞬时出口流量呈正相关,转速为3000 r/min时的平均出口流量是转速为1500 r/min时平均出口流量的2.17倍;负载压力与瞬时出口流量呈负相关,负载压力为6 MPa时的平均出口流量较负载压力为2 MPa时平均出口流量减小0.621 L/min;在转速为3000 r/min、负载压力为2 MPa时,出口流量脉动率最小;出口流量脉动率与转速呈负相关,与负载压力呈正相关。油液的气体质量分数增大会加剧双圆弧齿轮泵空化现象,对流量特性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圆弧齿轮泵 流量特性 AMESIM软件 精确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圆弧齿轮泵流量特性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成 徐恺 +1 位作者 韦智博 李阁强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7-92,111,共7页
目的:分析新型双圆弧齿轮泵内部流场脉动特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合理参数以提高齿轮泵输出效率。方法:建立齿轮泵的二维流场仿真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齿顶间隙、不同齿轮偏心距、负载及转速对齿轮泵出油... 目的:分析新型双圆弧齿轮泵内部流场脉动特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合理参数以提高齿轮泵输出效率。方法:建立齿轮泵的二维流场仿真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齿顶间隙、不同齿轮偏心距、负载及转速对齿轮泵出油口瞬时流量、流量脉动、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齿顶间隙增大,齿轮泵出口流量逐渐减小,当齿顶间隙为0.09 mm时,出口流量脉动系数最小为0.135,为该结构参数下齿轮泵最佳齿顶间隙;受负载压力和转速的影响,齿轮泵中心轴线产生偏差,随着齿轮泵转子中心轴线偏心距增加,齿轮泵出口流量逐渐增大,当偏心距为0.05 mm时,齿轮泵出口流量比无中心偏差时增加了5.09%,提高了流量输出。结论:齿轮泵流量特性主要影响因素为转子转速和齿顶间隙,中心偏差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圆弧齿轮泵 瞬时流量 流场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加工刀轨规划及仿真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庆伟 周群起 +1 位作者 李阁强 刘理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17,223,共5页
针对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加工方法中存在的加工效率和精度比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利用球头铣刀在数控铣床上加工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的方法。研究目标是:根据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方程,结合空间啮合原理,建立了双圆弧斜齿轮的加工坐标系... 针对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加工方法中存在的加工效率和精度比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利用球头铣刀在数控铣床上加工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的方法。研究目标是:根据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方程,结合空间啮合原理,建立了双圆弧斜齿轮的加工坐标系,根据各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建立了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的齿面方程,模拟使用球头铣刀进行加工过程,计算出加工刀具中心在平面和空间轨迹,同时给出判定球头铣刀不发生干涉的最大半径的方法。利用VERICUT软件建立虚拟制造环境并进行铣齿仿真加工,验证了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齿面数控加工方法的正确性及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斜齿齿轮泵 齿轮建模 球头铣刀 仿真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圆弧斜齿轮泵高速高压化流量脉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庆伟 刘理想 +1 位作者 李阁强 周群起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6,共6页
为提高双圆弧斜齿轮泵在高速高压工况下的流量品质,减小流量脉动对振动、噪声等问题的影响,文中通过理论推导流量脉动系数公式,得到齿轮各参数与流量脉动之间的关系,进而对齿形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流量脉动系数理论为零。采用流体动力... 为提高双圆弧斜齿轮泵在高速高压工况下的流量品质,减小流量脉动对振动、噪声等问题的影响,文中通过理论推导流量脉动系数公式,得到齿轮各参数与流量脉动之间的关系,进而对齿形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流量脉动系数理论为零。采用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对双圆弧斜齿轮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螺旋角为31.3°时,脉动系数为零,实现了新型双圆弧斜齿轮泵理论上无流量脉动;转速为5 000~12 000 r/min,出油口流量脉动基本为零,验证了理论设计的正确性及满足了齿轮泵高速化后的性能要求;负载压力为5~25 MPa,出油口流量脉动基本为零,满足了齿轮泵高压化后的性能要求;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流量误差在3%左右,说明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及双圆弧斜齿轮泵泄漏量少,容积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圆弧齿轮泵 高速高压 流量脉动 流场仿真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圆弧斜齿齿轮泵压力脉动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冯伟 刘会祥 +2 位作者 何俊 孙东宁 张玉强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67,83,共6页
双圆弧斜齿齿轮泵消除了困油现象,具有压力脉动小、噪声小的特点,适用于对静音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场合。分析其工作原理,设计了试验工装与试验系统,对多种工况下的压力脉动进行了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时域和频域分析,得到了抑制干扰后的压... 双圆弧斜齿齿轮泵消除了困油现象,具有压力脉动小、噪声小的特点,适用于对静音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场合。分析其工作原理,设计了试验工装与试验系统,对多种工况下的压力脉动进行了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时域和频域分析,得到了抑制干扰后的压力波动曲线。结果表明,试验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统一性;该型泵压力脉动较小,去除干扰后脉动率可达1.5%,具有优良的静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斜齿齿轮泵 压力脉动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系统模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谢柯强 李阁强 +1 位作者 彭建军 李东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8-163,共6页
提出一种高性能双圆弧斜齿齿轮泵,为解决泵高速化带来的转动副共振问题,对转动副进行模态分析。建立转动副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进行无预应力与有预应力模态分析,取前8阶模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预应力后,转动副各阶振型没有变化,仅... 提出一种高性能双圆弧斜齿齿轮泵,为解决泵高速化带来的转动副共振问题,对转动副进行模态分析。建立转动副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进行无预应力与有预应力模态分析,取前8阶模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预应力后,转动副各阶振型没有变化,仅每一阶固有频率与振幅有较小变化,转动副工作转速远离临界转速,不会发生共振。优化减小转轴直径后,各阶固有频率降低,仍满足设计要求。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转动副不会与泵体产生共振。分析方法对高速液压泵稳定性设计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斜齿齿轮泵 转动副 ANSYS Workbench 模态分析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顶间隙对双圆弧螺旋齿轮泵泄漏及空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朱景龙 董庆伟 +1 位作者 李阁强 王义城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4-111,共8页
为了研究在高速高压工况下双圆弧螺旋齿轮泵齿顶间隙对齿轮泵泄漏及空化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双圆弧螺旋齿轮泵最佳齿顶间隙数学模型,计算出最佳齿顶间隙。利用PumpLinx对考虑空化后不同齿顶间隙的齿轮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 为了研究在高速高压工况下双圆弧螺旋齿轮泵齿顶间隙对齿轮泵泄漏及空化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双圆弧螺旋齿轮泵最佳齿顶间隙数学模型,计算出最佳齿顶间隙。利用PumpLinx对考虑空化后不同齿顶间隙的齿轮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齿顶间隙为0.02 mm,齿轮泵的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相对较小,流量输出品质好,与理论分析最佳齿顶间隙为0.0207 mm基本一致,验证了最佳齿顶间隙模型建立的正确性;齿顶间隙会影响齿轮泵内部流场的空化程度和泄漏量,齿轮泵内部的空化程度随着齿顶间隙的增大而减小,齿顶间隙处的泄漏会随齿顶间隙的增大而增大;齿轮泵齿顶间隙处的空化具有密封作用,可以减小齿顶间隙泄漏。研究结果对双圆弧螺旋齿轮泵结构优化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螺旋齿轮泵 齿顶间隙 泄漏 空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耦合影响下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群起 董庆伟 +1 位作者 李阁强 刘理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5-199,共5页
针对理论计算难以获得精确的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问题,利用ANSYS Workbench实时数据传递建立双圆弧斜齿齿轮泵单向流固耦合模型,得到流场压力特性和压力载荷作用下双圆弧斜齿齿轮泵力学性能。通过对比分析流固耦合... 针对理论计算难以获得精确的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问题,利用ANSYS Workbench实时数据传递建立双圆弧斜齿齿轮泵单向流固耦合模型,得到流场压力特性和压力载荷作用下双圆弧斜齿齿轮泵力学性能。通过对比分析流固耦合前后不同负载下的力学特性变化,研究流固耦合作用对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的变形与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固耦合作用对转子结构影响较大,最大变形量都发生在两转子近轮缘位置,且变形量相差0.016063mm;最大等效应力都发生在转子啮合位置,且等效应力相差187.72MPa。转子啮合处相比其他位置更易发生疲劳破坏,为双圆弧斜齿齿轮泵转子的稳定性和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斜齿齿轮泵 流固耦合 应力应变 模态分析 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axial force of double circular arc helical gear hydraulic pump and design of its balancing device 被引量:2
9
作者 WU Yi-fei GE Pei-qi BI Wen-b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418-428,共11页
In view of the axial force produced i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double arc helical gear hydraulic pump,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curve and curved surface was utilized so that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axia... In view of the axial force produced i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double arc helical gear hydraulic pump,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curve and curved surface was utilized so that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axial force was obta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xial force and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gears was clarified.In order to balance the axial force,the pressure oil in the high pressure area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end face of the plunger to press the plunger against the gear shaft,and the hydrostatic bearing whose type is plunger at the end of the shaft was designed.In order to verify the balance effect of axial force,the leakage owing to end clearance and volume efficiency of gear hydraulic pump before and after the balancing process was analyzed.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analysis idea and balance scheme for the axial force produced i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double arc helical gear hydraulic pump,which can reduce the leakage owing to end clearance caused by the axial force and improve the volume efficiency of the gear hydraulic pu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arc helical gear gear hydraulic pump axial force hydrostatic bea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