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豆双品种高矮秆混合种植模式生态优势评价
1
作者
韩凌
唐晓东
+6 位作者
王金生
吴俊江
王家军
张瑞萍
马力
周野
季妮娜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1,共6页
为准确评价大豆双品种高矮秆混合种植模式中不同配置组合的生态优越性,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黑农63和黑农311为材料,利用株高差构建5种高矮秆配置模式,以不同配置区叶面积指数、田间透光率、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容重作为生态指标,...
为准确评价大豆双品种高矮秆混合种植模式中不同配置组合的生态优越性,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黑农63和黑农311为材料,利用株高差构建5种高矮秆配置模式,以不同配置区叶面积指数、田间透光率、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容重作为生态指标,采用GGE双标图模型分析方法对不同高秆和矮秆配置进行生态优越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双品种混合种植模式,无论高秆还是矮秆品种如何搭配叶面积指数均高于高秆和矮秆单种模式。其中,1∶1配置和2∶2配置及4∶2配置较为明显;1∶1配置和2∶2配置高秆区叶面积指数分别为4.227和4.130,均显著高于高秆单种对照区和其他配置区,2∶2配置矮秆区叶面积指数为4.163,与1∶1配置和4∶2配置的矮秆区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配置处理及矮秆单种处理;所有配置处理高秆区的透光率差异不大。4∶4配置矮秆区的透光率为0.0845,与4∶2配置处理、2∶4配置处理之间的透光率差异不大,但显著高于其他配置处理及矮秆品种单种处理;所有配置处理高秆区土壤含水率之间差异不大,但均显著高于高秆品种单种处理。4∶4配置矮秆区的土壤含水率最高,为0.1437,显著高于1∶1配置矮秆区的土壤含水率,但与其他配置处理及矮秆品种单种处理之间差异不大。所有配置高秆区土壤容重均显著低于高秆品种单种处理区。其中,2∶2配置高秆区的土壤容重最低,为1.016 g·cm^(-2),2∶2配置矮秆区和4∶4配置矮秆区的土壤容重较低,分别为1.012和1.010 g·cm^(-2),两者之间差异不大,但显著低于其他配置处理及矮秆品种单种处理。双标图综合对比得出生态优越性突出且生态指标稳定性强的模式为高秆和矮秆2∶2配置。研究结果为大豆双品种高矮秆混合种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双品种高矮秆混合种植模式
GGE
双
标图
生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双品种高矮秆混合种植模式生态优势评价
1
作者
韩凌
唐晓东
王金生
吴俊江
王家军
张瑞萍
马力
周野
季妮娜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大豆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大豆栽培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
出处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1,共6页
基金
农业生物育种国家科技重大项目(2023ZD04032)。
文摘
为准确评价大豆双品种高矮秆混合种植模式中不同配置组合的生态优越性,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黑农63和黑农311为材料,利用株高差构建5种高矮秆配置模式,以不同配置区叶面积指数、田间透光率、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容重作为生态指标,采用GGE双标图模型分析方法对不同高秆和矮秆配置进行生态优越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双品种混合种植模式,无论高秆还是矮秆品种如何搭配叶面积指数均高于高秆和矮秆单种模式。其中,1∶1配置和2∶2配置及4∶2配置较为明显;1∶1配置和2∶2配置高秆区叶面积指数分别为4.227和4.130,均显著高于高秆单种对照区和其他配置区,2∶2配置矮秆区叶面积指数为4.163,与1∶1配置和4∶2配置的矮秆区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配置处理及矮秆单种处理;所有配置处理高秆区的透光率差异不大。4∶4配置矮秆区的透光率为0.0845,与4∶2配置处理、2∶4配置处理之间的透光率差异不大,但显著高于其他配置处理及矮秆品种单种处理;所有配置处理高秆区土壤含水率之间差异不大,但均显著高于高秆品种单种处理。4∶4配置矮秆区的土壤含水率最高,为0.1437,显著高于1∶1配置矮秆区的土壤含水率,但与其他配置处理及矮秆品种单种处理之间差异不大。所有配置高秆区土壤容重均显著低于高秆品种单种处理区。其中,2∶2配置高秆区的土壤容重最低,为1.016 g·cm^(-2),2∶2配置矮秆区和4∶4配置矮秆区的土壤容重较低,分别为1.012和1.010 g·cm^(-2),两者之间差异不大,但显著低于其他配置处理及矮秆品种单种处理。双标图综合对比得出生态优越性突出且生态指标稳定性强的模式为高秆和矮秆2∶2配置。研究结果为大豆双品种高矮秆混合种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双品种高矮秆混合种植模式
GGE
双
标图
生态指标
Keywords
soybean
mixed planting mode of dual variety high and short stems
GGE-Biplot
ecological indicators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豆双品种高矮秆混合种植模式生态优势评价
韩凌
唐晓东
王金生
吴俊江
王家军
张瑞萍
马力
周野
季妮娜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