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电渗对钢筋混凝土的修复效果实验——保护层表面强度变化规律 被引量:7
1
作者 许晨 金伟良 +3 位作者 黄楠 吴航通 毛江鸿 夏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8-1138,共11页
为了实现对钢筋混凝土试块的修复,采用基于电迁移原理的双向电渗技术研究试块保护层表面的强度变化规律.测量不同通电参数、水灰比、初始氯盐掺量、表面碳化情况下试块保护层的表面强度,并将其与电化学除氯后的试块进行比较,探究双向电... 为了实现对钢筋混凝土试块的修复,采用基于电迁移原理的双向电渗技术研究试块保护层表面的强度变化规律.测量不同通电参数、水灰比、初始氯盐掺量、表面碳化情况下试块保护层的表面强度,并将其与电化学除氯后的试块进行比较,探究双向电渗对保护层表面强度的修复效果.采用压汞实验对试块保护层的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对比经过不同时长处理后试块保护层孔隙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试块在经过双向电渗处理后,保护层的表面强度降低,下降幅度随电流密度和通电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试件表面强度降低的程度与水灰比、初始氯盐质量分数以及表面碳化均存在相关性;保护层孔隙率下降程度较大,有害孔隙与无害孔隙均有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渗(biem) 混凝土 阻锈剂 表面强度 电化学除氯(E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电渗对钢筋混凝土修复效果的试验研究--保护层阻锈剂、氯离子和总碱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9
2
作者 金伟良 黄楠 +1 位作者 许晨 毛江鸿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86-1594,1609,共10页
为提高氯盐侵蚀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损修复效果,对受氯盐侵蚀的钢筋混凝土试件采用双向电渗技术,在排出氯离子的同时向混凝土保护层内引入阻锈剂.为考察该技术的修复效果,采用有机元素分析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结合电流密度、通电... 为提高氯盐侵蚀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损修复效果,对受氯盐侵蚀的钢筋混凝土试件采用双向电渗技术,在排出氯离子的同时向混凝土保护层内引入阻锈剂.为考察该技术的修复效果,采用有机元素分析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结合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水灰比、初始氯盐掺量4个影响因素,研究混凝土保护层内阻锈剂、氯离子分布的变化情况,并对保护层的总碱度进行测量;同时设置电化学除氯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双向电渗处理后试件保护层内氯离子含量降低,总碱度提高;通过对各参数的合理控制,阻锈剂迁移至钢筋表面的浓度足以起到较好的阻锈效果.双向电渗的效果随电流密度、通电时间、试件水灰比的增加而提高,而受初始氯盐掺量的影响较小.双向电渗在对混凝土氯离子迁出和总碱度提高的效果方面与电化学除氯有所差异.在双向电渗后,Cl-质量摩尔浓度沿着保护层厚度方向由内向外成增高趋势;而电化学除氯后整个保护层内Cl-质量摩尔浓度分布相对均匀.对保护层碱度变化来说,两种处理方式效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渗 混凝土 钢筋锈蚀 阻锈剂 氯离子 总碱度 电化学除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乙烯四胺阻锈剂双向电渗数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柱 张建东 +2 位作者 金伟良 刘朵 许晨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0-94,共5页
沿海、盐碱地电厂等混凝土建、构筑物受盐害作用,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故建立二维模型,以理想溶液中离子的质量守恒方程、Nernst-Plank方程、电流平衡方程、电中性方程这4个方程为理论基础,结合溶液和试块中离子初始含量以及溶液-试块... 沿海、盐碱地电厂等混凝土建、构筑物受盐害作用,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故建立二维模型,以理想溶液中离子的质量守恒方程、Nernst-Plank方程、电流平衡方程、电中性方程这4个方程为理论基础,结合溶液和试块中离子初始含量以及溶液-试块交界处的边界条件,求解偏微分方程得出三乙烯四胺阻锈剂双向电渗技术处理后溶液、试块中离子浓度等理论解,然后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趋势上,理论解较好的拟合了试验结果,采用合适的理论分析模型可以很好的指导双向电渗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守恒定律 电流平衡方程 电中性 静电势 双向电渗 理论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性能对己二胺阻锈剂双向电渗修复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张东方 方翔 +3 位作者 范志宏 熊建波 王胜年 王毅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3-48,共6页
海洋环境中混凝土结构易受氯盐侵蚀发生钢筋锈蚀,引发海工构件耐久性问题。双向电渗修复技术在去除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同时可在钢筋表面形成阻锈剂钝化膜,是一种良好的结构延寿技术。采用1,6-己二胺为阻锈剂,在通电电流3A/m^(2),通电时间9... 海洋环境中混凝土结构易受氯盐侵蚀发生钢筋锈蚀,引发海工构件耐久性问题。双向电渗修复技术在去除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同时可在钢筋表面形成阻锈剂钝化膜,是一种良好的结构延寿技术。采用1,6-己二胺为阻锈剂,在通电电流3A/m^(2),通电时间9d条件下,对氯盐侵蚀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修复,研究了混凝土强度及保护层厚度对双向电渗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向电渗有效提升了混凝土中钢筋的耐久性;混凝土中氯离子去除率、阻锈剂迁移量及钢筋耐蚀性随混凝土强度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渗修复 耐久性 1 6-己二胺阻锈剂 混凝土强度 保护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电迁移的开裂混凝土除氯阻锈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元斐斌 金伟良 +3 位作者 毛江鸿 王金权 樊玮洁 夏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17-2324,共8页
采用双向电迁移(BIEM)方法对沿海环境下的开裂混凝土进行修复,以排除裂缝附近富集的氯离子,并对钢筋进行阻锈防护.通过测定阻锈剂浓度、氯离子质量分数以及钢筋极化曲线,研究不同裂缝宽度下BIEM的作用效应,并通过氯离子迁移特征试验对... 采用双向电迁移(BIEM)方法对沿海环境下的开裂混凝土进行修复,以排除裂缝附近富集的氯离子,并对钢筋进行阻锈防护.通过测定阻锈剂浓度、氯离子质量分数以及钢筋极化曲线,研究不同裂缝宽度下BIEM的作用效应,并通过氯离子迁移特征试验对氯离子的迁移规律加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开裂混凝土双向电迁移后,钢筋腐蚀电位均能恢复至较高水平;当裂缝宽度较小时,混凝土保护层中氯离子的迁移规律与未裂混凝土相近;当裂缝宽度大于0.3 mm时,裂缝处的氯离子排出效率随裂缝宽度的增加有所提高,但离裂缝较远处的氯离子排出效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耐久性 裂缝宽度 双向电迁移(biem) 腐蚀电位 氯离子 阻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6
作者 金伟良 吴航通 +1 位作者 许晨 金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6,135,共10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提升技术可以从"防"、"抗"、"治"3个方面考虑。从"治"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传统修补方法和电化学修复方法的研究,介绍了阴极保护法、混凝土再碱...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提升技术可以从"防"、"抗"、"治"3个方面考虑。从"治"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传统修补方法和电化学修复方法的研究,介绍了阴极保护法、混凝土再碱化法、电沉积修复法、电化学除氯法以及电渗阻锈剂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评述了各种修复方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在结合电迁移型阻锈剂和电化学除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双向电渗修复法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目前的研究状况和技术难点。最后,在双向电渗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将纳米材料引入双向电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锈蚀 混凝土再碱化 阴极保护 电沉积 电化学除氯 双向电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盐侵蚀混凝土结构延寿技术初探Ⅱ——混凝土中6种胺类有机物电迁移与阻锈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许晨 金伟良 章思颖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1-767,共7页
采用有机元素分析仪、快速氯离子测定法(RCT)、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和弱极化法,研究6种胺类有机物在混凝土中的电迁移能力、氯离子的排除情况及通电前后钢筋锈蚀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不同的胺类阻锈剂在混凝土中的电迁... 采用有机元素分析仪、快速氯离子测定法(RCT)、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和弱极化法,研究6种胺类有机物在混凝土中的电迁移能力、氯离子的排除情况及通电前后钢筋锈蚀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不同的胺类阻锈剂在混凝土中的电迁移能力和存留能力不同,且胺类阻锈剂种类对氯离子的排除影响不大;双向电渗技术的除氯效果比电化学的除氯效果弱,但双向电渗后钢筋附近混凝土孔隙液中阻锈剂的含量是氯离子含量(质量摩尔浓度)的2~7倍;双向电渗后混凝土保护层电阻增大,钢筋的锈蚀速度由通电前的电荷传递过程控制转变为氧气在混凝土中的渗透速度控制,钢筋的腐蚀电位显著提高,从而使钢筋的耐蚀性能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渗技术 混凝土 胺类阻锈剂 氯离子 电化学阻抗谱 弱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