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料表面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修正 被引量:9
1
作者 汪杰君 王鹏 +2 位作者 王方原 叶松 王新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4,共8页
为表征物体表面偏振散射特性对目标偏振信息提取的影响,基于微面元散射模型结合KubelMunk理论,综合考虑镜面散射和漫散射,构建一种改进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pBRDF)模型,得到物体表面散射光的偏振度与材料复折射率、方位角、探测角和... 为表征物体表面偏振散射特性对目标偏振信息提取的影响,基于微面元散射模型结合KubelMunk理论,综合考虑镜面散射和漫散射,构建一种改进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pBRDF)模型,得到物体表面散射光的偏振度与材料复折射率、方位角、探测角和入射波长等因素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基础材料的复折射率进行反演.结合实际应用利用FD-1665偏振成像仪在不同影响因子条件下对目标表面进行了一系列偏振探测实验.最后将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其材料偏振特性曲线与实测数据吻合,表明修正后的模型有较高的精确度,该模型可以为后续的偏振监测和目标识别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散射偏振 偏振成像 偏振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材料表面红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谢鸣 黄勇 +2 位作者 王晓春 赵欢欢 谈和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3,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建筑物表面红外反射分布特性和散射分布特性,选择建筑外饰面常用的3种典型材料(如花岗岩、铝板和镀膜玻璃),通过自行搭建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实验台,利用聚四氟乙烯粉压制的标准白板(近似朗伯体)为单一参考试样,分别用0.... 为了深入研究建筑物表面红外反射分布特性和散射分布特性,选择建筑外饰面常用的3种典型材料(如花岗岩、铝板和镀膜玻璃),通过自行搭建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实验台,利用聚四氟乙烯粉压制的标准白板(近似朗伯体)为单一参考试样,分别用0.632 8、1.340 0和3.390 0μm波段3种激光器,在不同的入射角度下,对各材料表面的BRDF分布进行了测量.结合其表面粗糙度并通过实验数据探讨了其表面反射特性与散射特性,指出了镀膜玻璃表面在近中红外区(入射波长为3.390 0μm)其表观上反射存在多峰值的现象,同时其BRDF分布值较0.632 8和1.340 0μm的有明显提高.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入射波长时镀膜玻璃表面反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表面粗糙度 散射 偏镜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鸣 李颖 +2 位作者 穆猷 阮立明 谈和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9-822,共4页
为研究泡沫铝、铝基石墨纤维、镁基石墨纤维和碳纤维铝等特种复合材料的表面红外辐射及散射特性,测量了其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值.利用自行研制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测试台,分别在0.6328、1.34、3.39μm波段下,测量了上述材... 为研究泡沫铝、铝基石墨纤维、镁基石墨纤维和碳纤维铝等特种复合材料的表面红外辐射及散射特性,测量了其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值.利用自行研制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测试台,分别在0.6328、1.34、3.39μm波段下,测量了上述材料在不同入射角下的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各种复合材料表面在可见光(0.6328μm)波段的BRDF值分布在0.3区域内,且多呈镜反射状态;而在近中红外(1.34μm和3.39μm)波段的BRDF值分布在0.08区域内,呈现出一定的漫反射特征,且分布强度比可见光波段低很多,反映出各表面对各波段的吸收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电磁散射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温条件下材料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 被引量:5
4
作者 戴景民 赵忠义 李颖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单一参考测量法的测量原理,研制了一套测量温度最高可达500℃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系统。系统利用转角装置来实现不同角度位置的变换,用加热炉对试样进行加热,采用模糊PID控制器进行温度的控制。在25℃~500... 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单一参考测量法的测量原理,研制了一套测量温度最高可达500℃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系统。系统利用转角装置来实现不同角度位置的变换,用加热炉对试样进行加热,采用模糊PID控制器进行温度的控制。在25℃~500℃的温度范围内,对铜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进行了测量实验,光源采用可见光波长0.6328μm,功率约8mW的HeNe激光器,选用Si1336-5BK光电探测器。实验表明:随着试样表面温度的升高,铜表面的BRDF测量值发生了改变;在温度上升或下降到同一温度时,铜表面的BRDF测量值不同。最后,对实验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上述实验结论对材料表面空间反射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材料表面温度 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永强 吴振森 杭凌侠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9-142,共4页
利用琼斯散射矩阵,借助右手正交基组来表示入射场和散射场,推导出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或微粒在不同偏振状态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表达式。给出了亚表面缺陷在不同入射角条件下,不同偏振状态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散射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利用琼斯散射矩阵,借助右手正交基组来表示入射场和散射场,推导出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或微粒在不同偏振状态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表达式。给出了亚表面缺陷在不同入射角条件下,不同偏振状态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散射方位角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入射角下p偏振入射产生的p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3维散射图。结果表明:p偏振入射产生的p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强烈依赖于入射角、散射角和方位角,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加,其最小值点所对应的方位角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缺陷 散射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基底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及粗糙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潘永强 吴振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6-1249,共4页
采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定量分析透明基底表面粗糙度,考虑到透明基底第二个界面的影响,从不透明基底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入手,推导了实际测量的透明基底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表达式.依据此理论提出了通过分别测量两个表面的散射强度来联立... 采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定量分析透明基底表面粗糙度,考虑到透明基底第二个界面的影响,从不透明基底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入手,推导了实际测量的透明基底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表达式.依据此理论提出了通过分别测量两个表面的散射强度来联立求解透明基底实际表面反射分布函数和表面粗糙度谱的新方法.并将此结果与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所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表面粗糙度谱 透明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糙度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颖茹 李恩普 +1 位作者 任驹 赵建林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720,共4页
为了研究目标表面的激光散射特性,利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装置对样品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以BaSO_4粉压制板作为漫反射标准板,通过样本比值法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了样品在不... 为了研究目标表面的激光散射特性,利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装置对样品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以BaSO_4粉压制板作为漫反射标准板,通过样本比值法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了样品在不同粗糙度和不同入射角下反射光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粗糙度越小,样品表面镜像反射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峰值就越大,镜反射现象越明显;入射角度越小,样品表面镜像反射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峰值就越小,呈现出一定的漫反射特征;反之亦然。反映出不同粗糙度表面对激光散射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粗糙表面 目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不同涂层的样品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三维测量 被引量:6
8
作者 孙礼民 赵建林 +1 位作者 任驹 张好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29-2533,共5页
利用半球空间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装置,采用样本比值法,实验测量了不同材质及涂层表面对激光束在整个半球空间内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分析了漫反射板与无涂层铝板(裸板)表面,以及不同涂层和不同入射角下同一涂层对入射光的反射光强的空... 利用半球空间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装置,采用样本比值法,实验测量了不同材质及涂层表面对激光束在整个半球空间内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分析了漫反射板与无涂层铝板(裸板)表面,以及不同涂层和不同入射角下同一涂层对入射光的反射光强的空间分布,得出了所测几种样品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下的表面反射与散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目标特性 表面涂层 激光反射散射 三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损伤衍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建立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陆敏 王治乐 张树青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5-381,共7页
建立了包括划痕和坑点在内的表面损伤的衍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模型,并分析了模型在各领域中的应用。通过使用非傍轴标量衍射理论,提出了采用相干窗口函数滤波的方法得到非相干光条件下的表面损伤衍射BRDF模型,得到了表面划痕和坑... 建立了包括划痕和坑点在内的表面损伤的衍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模型,并分析了模型在各领域中的应用。通过使用非傍轴标量衍射理论,提出了采用相干窗口函数滤波的方法得到非相干光条件下的表面损伤衍射BRDF模型,得到了表面划痕和坑点的散射特性。该方法在表面损伤检测、表面损伤杂光分析以及图像渲染技术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 相干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傅立叶光学 表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分辨空间目标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实验室平行测量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融 赵飞 +1 位作者 李怀峰 杨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2,共6页
为了克服非分辨空间目标识别研究中外场观测和计算机仿真手段的局限性,采用实验方法模拟了天基光照场景,用仪器和技术平行类比望远镜观测时光源-目标-探测器方位,并测量了某高保真卫星模型的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分析了空间目标光谱散... 为了克服非分辨空间目标识别研究中外场观测和计算机仿真手段的局限性,采用实验方法模拟了天基光照场景,用仪器和技术平行类比望远镜观测时光源-目标-探测器方位,并测量了某高保真卫星模型的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分析了空间目标光谱散射模型、实验场旋转轴系和环境模拟设备布局.根据在轨卫星的轨道和姿态建立了外场观测几何到室内5轴旋转系统的角度映射关系.利用该关系控制旋转系统实现了对某卫星过境观测的平行模拟,并对目标混合光谱进行了测量和定标.实验结果发表明:目标光谱数据中存在"闪光"和峰值波长迁移现象;旋转系统各轴定位精度为0.5°,光谱数据相对测量误差为0.018%.该方法能实现空间目标观测的全角度平行模拟,测量结果为非分辨目标外形、材料、旋转等特性的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分辨空间目标 散射 平行实现 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旋转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忠义 汪子君 戴景民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1-394,共4页
对以大理石为代表的材料进行了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实验,得出了样品的半球反射率,并研究了其随入射、反射天顶角等参数变化的规律。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了金刚砂和大理石材料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参数模型,对模型进行参数反演时,通过遗传... 对以大理石为代表的材料进行了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实验,得出了样品的半球反射率,并研究了其随入射、反射天顶角等参数变化的规律。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了金刚砂和大理石材料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参数模型,对模型进行参数反演时,通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拟合后的实验数据曲线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得到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粗糙表面 遗传算法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基底上涂层的极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被引量:2
12
作者 巩蕾 吴振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0-204,共5页
为了有效检测光学基底和镀膜后的光学元件质量,根据微面元电磁散射理论建立了一阶极化光散射模型,推导求解出其极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获得了极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PP项与散射角和方位角的三维关系。数值模拟分析了入射角、基底粗糙度及... 为了有效检测光学基底和镀膜后的光学元件质量,根据微面元电磁散射理论建立了一阶极化光散射模型,推导求解出其极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获得了极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PP项与散射角和方位角的三维关系。数值模拟分析了入射角、基底粗糙度及不同涂层厚度对极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极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入射角、相关长度、均方根高度及涂层厚度均成反比。P极化入射产生的P极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强烈依赖于入射角、散射角和方位角。布鲁斯特角的位置随着入射角的增加逐渐向散射方位角小的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极化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微面元极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Blinn遮蔽函数的目标材料表面可见光偏振反射研究
13
作者 刘承麟 战俊彤 +5 位作者 张肃 王超 付强 李英超 段锦 姜会林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2-1174,共13页
为了研究典型目标材料表面的可见光偏振反射特性,本文针对传统“V”型表面结构缺陷,引入改进Blinn型阴影遮蔽函数,综合考虑镜面反射、漫反射和体散射的影响,建立了典型目标材料表面偏振六参量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对不同材料(聚丙烯... 为了研究典型目标材料表面的可见光偏振反射特性,本文针对传统“V”型表面结构缺陷,引入改进Blinn型阴影遮蔽函数,综合考虑镜面反射、漫反射和体散射的影响,建立了典型目标材料表面偏振六参量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对不同材料(聚丙烯塑料板、99氧化铝陶瓷板、铁板、绿漆铝板)目标样板进行可见光600 nm波段的偏振特性测试实验,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反演。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V”型遮蔽模型相比,在入射角为50°,相对方位角为180°,0°~60°观测角对目标材料表面偏振特性的影响中,聚丙烯塑料板模型精度提升最大,RMSE百分比提升了70.61%;在入射角为50°,观测角为50°,DoLP随90°~270°相对方位角变化的过程中,与另两种参考模型相比,本模型精度至少提升了24.73%,线偏振度最小均方根误差值仅为1.29%。对于本文使用材料而言,偏振特性取决于其复折射率的值,当入射角确定,观测角为0°~60°,相对方位角在0°~360°内时,n/k的比值越大,线偏振度峰值越大。在可见光波段,波长对线偏振度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特性 材料表面 可见光波段 遮蔽函数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甲隐身涂层940nm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伟 田博 +1 位作者 崔冬 焦景欣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4,共6页
红外隐身涂层的激光隐身性能测试侧重于外场整车后向反射率测量,其测量精度有限。针对这一缺点,按照国军标制作红外隐身涂层样品,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特定激光波长(940 nm)激光作为照射源,以聚四氟乙烯标准白板为参考标准,采用相对法测量... 红外隐身涂层的激光隐身性能测试侧重于外场整车后向反射率测量,其测量精度有限。针对这一缺点,按照国军标制作红外隐身涂层样品,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特定激光波长(940 nm)激光作为照射源,以聚四氟乙烯标准白板为参考标准,采用相对法测量不同红外发射率隐身涂层样品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系统测量精度优于7%。误差分析表明测量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隐身 散射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光辐照下主镜表面散射引起的视场内杂光分布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可 江厚满 程湘爱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3-499,共7页
在强光辐照情况下,主镜表面粗糙度产生的散射是引起反射系统视场内杂散光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主镜的散射,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采用双向散射分布函数(BSDF)描述散射的角分布特性,推导了平行光平行于光轴入射时主镜焦平面上... 在强光辐照情况下,主镜表面粗糙度产生的散射是引起反射系统视场内杂散光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主镜的散射,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采用双向散射分布函数(BSDF)描述散射的角分布特性,推导了平行光平行于光轴入射时主镜焦平面上的散射光强分布表达式,并将其与衍射光强分布表达式联立,得到了焦平面上以几何像点为中心,散射与衍射强度相等时的特征半径。该特征半径将焦平面上的光强分布分为两个区域,在强光辐照下这两个区域的饱和效应机理不同:特征半径以内,衍射强度大于散射强度,饱和效应主要由衍射贡献;特征半径以外,散射强度大于衍射强度,散射是该区域饱和的主要因素。仿真实验表明,对于半径为115 mm,焦距为-757 mm,入射波长为550 nm时表面粗糙度为10 nm的主镜,其特征半径约为0.843 mm,该结果与表达式计算结果相符,说明了计算表达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效应 反射系统 表面散射 视场内杂散光 衍射 双向散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系统中由表面散射引起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可 江厚满 程湘爱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推导了R-C系统焦平面上由主镜和次镜表面散射引起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的近似解析表达式。针对典型R-C系统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由近似表达式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利用商业光学仿真软件得到的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了近似表达式的正确... 推导了R-C系统焦平面上由主镜和次镜表面散射引起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的近似解析表达式。针对典型R-C系统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由近似表达式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利用商业光学仿真软件得到的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了近似表达式的正确性。与焦平面上无像差衍射光分布相比较,可以方便地分析强光入射时R-C系统焦平面上不同区域的饱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典型的R-C系统,探测器表面上以几何像点为中心,半径为2.5mm的范围内,衍射光是引起探测器饱和的主要因素;在此范围外,表面散射造成探测器的饱和。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强光饱和实验,解释有关现象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反射系统 表面散射 视场内杂散光 双向散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表面光散射特性研究与光学常数反演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明军 董雁冰 +2 位作者 吴振森 邓蓉 王云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9-552,共4页
测量了特殊的镀金聚酯薄膜、镀铝绝热材料和硅化合物材料表面的激光(1.06μm)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光镜反射率谱、总体反射率谱以及等效光学常数,利用多参数优化的遗传算法,建立了材料表面的BRDF统计模型。并采用Powell算法反演了铝基绝... 测量了特殊的镀金聚酯薄膜、镀铝绝热材料和硅化合物材料表面的激光(1.06μm)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光镜反射率谱、总体反射率谱以及等效光学常数,利用多参数优化的遗传算法,建立了材料表面的BRDF统计模型。并采用Powell算法反演了铝基绝热材料在不同波段上、某一波长的光学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半球反射率谱 等效光学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表面反射辐射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霞 邹晓风 金伟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27-1331,共5页
为分析和研究粗糙表面反射辐射偏振特性及在目标表面二维空间的分布状况,基于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推导出了粗糙表面反射辐射偏振度的一般表达式.针对不同材料涂层表面,综合考虑了表面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对偏振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 为分析和研究粗糙表面反射辐射偏振特性及在目标表面二维空间的分布状况,基于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推导出了粗糙表面反射辐射偏振度的一般表达式.针对不同材料涂层表面,综合考虑了表面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对偏振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材料折射率及粗糙度下偏振度的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基本吻合,为实际测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辐射偏振度 粗糙表面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光散射特性研究光学表面中瑞利缺陷粒子的方位诊断 被引量:4
19
作者 巩蕾 吴振森 潘永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9-214,共6页
基于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从理论上推导了瑞利缺陷粒子分别位于光学表面上方和基底内部的散射场,研究了光学表面瑞利缺陷粒子的方位诊断问题.通过对不同波长下冗余缺陷粒子位于不同方位时双向反射分布函数pp项的分析与讨论实现对缺陷... 基于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从理论上推导了瑞利缺陷粒子分别位于光学表面上方和基底内部的散射场,研究了光学表面瑞利缺陷粒子的方位诊断问题.通过对不同波长下冗余缺陷粒子位于不同方位时双向反射分布函数pp项的分析与讨论实现对缺陷位置的初步判断.结果表明,SiO2瑞利缺陷粒子位于裸基底上方时,双向反射分布函数pp项受波长影响的敏感程度远大于位于SiO2涂覆上方时,可以通过测量缺陷粒子对波长变化的敏感程度判断缺陷粒子的大致方位;当缺陷粒子在Si基底下方时,方位角的凹痕出现在85°到90°之间,当缺陷粒子在SiO2涂层下方时,方位角的凹痕出现在70°左右,因此,可以根据方位角凹痕位置的不同实现对缺陷粒子方位的进一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方位诊断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光学表面 瑞利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表面激光散射特性的实验测量及优化建模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安祥 张晓军 +1 位作者 张涵璐 冯健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9-522,530,共5页
运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系统在特定激光波长下(1.06μm)对涂层目标样片进行实验测量,根据样片的BRDF实验数据,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目标表面BRDF统计模型的参数反演中,获取样片的BRDF模型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上述样片BRDF的三... 运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系统在特定激光波长下(1.06μm)对涂层目标样片进行实验测量,根据样片的BRDF实验数据,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目标表面BRDF统计模型的参数反演中,获取样片的BRDF模型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上述样片BRDF的三维分布。同时比较了模型中考虑遮蔽因素与不考虑遮蔽情况下进行参数反演所得到的均方误差,反映了遮蔽效应对涂层目标表面光散射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散射 遮蔽效应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