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霍山植被分类及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闫明 毕润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6-62,共7页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山西霍山植被群落(12个样地56个样方)进行分类,并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用TWIN-SPAN法可将56个样方划分为10组,命名为1...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山西霍山植被群落(12个样地56个样方)进行分类,并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用TWIN-SPAN法可将56个样方划分为10组,命名为10个群丛:山核桃+毛白杨-虎榛子-唐松草群丛(Ⅰ)、山核桃-虎榛子-白莲蒿群丛(Ⅱ)、车前+艾+乌头群丛(Ⅲ)、山核桃+油松-土庄绣线菊-细秆羊胡子草群丛(Ⅳ)、油松-绣线菊-细秆羊胡子草群丛(Ⅴ)、油松-沙棘-白茅群丛(Ⅵ)、辽东栎+山核桃-黄刺玫-细秆羊胡子草群丛(Ⅶ)、华北落叶松-鹅耳枥-蛇莓群丛(Ⅷ)、山梅花-石防风群丛(Ⅸ)和绣线菊-白茅群丛(Ⅹ)。10个群丛可划分为6个演替阶段:弃耕地先锋群落阶段(群丛Ⅲ)、草本群落阶段(群丛Ⅹ)、灌木群落阶段(群丛Ⅸ)、先锋乔木群落阶段(群丛Ⅰ和Ⅱ)、混交林过渡群落阶段(群丛Ⅳ、Ⅴ、Ⅵ和Ⅷ)和顶级群落阶段(群丛Ⅶ)。随着演替的进行,霍山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呈增加的趋势,并在演替的中后期(混交林过渡群落阶段)达到最大值;而在不同的演替阶段,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也不同。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其余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间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说明山西霍山植被演替序列完整,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以及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霍山 演替阶段 群丛 双向指示分析 多样性指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属割手密种(Saccharum spontaneum)‘云南82-114’的F_2(BC_1)代同异法综合评价及同一度分类 被引量:4
2
作者 桃联安 安汝东 +5 位作者 杨李和 经艳芬 董立华 周清明 朱建荣 边芯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0-600,共11页
为综合评价甘蔗属割手密种(Saccharum spontaneum)‘云南82-114’的F2(BC1)代亲本材料,采用基于集对论的同异分析法,对65份亲本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异联系度排名前10位的材料是:云瑞09-23、云瑞09-44、云瑞09-36、云瑞09-74、云... 为综合评价甘蔗属割手密种(Saccharum spontaneum)‘云南82-114’的F2(BC1)代亲本材料,采用基于集对论的同异分析法,对65份亲本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异联系度排名前10位的材料是:云瑞09-23、云瑞09-44、云瑞09-36、云瑞09-74、云瑞09-65、云瑞09-35、云瑞09-14、云瑞09-58、云瑞09-51、云瑞09-67。超过对照新台糖22号(ROC22)的材料有33份,超过对照粤糖93-159(YT93-159)的材料有36份。在等价矩阵中取截距λ=0.910,65份‘云南82-114’的F2(BC1)代亲本材料可分为26个类型。同异联系度排名靠前、又聚为不同类型的亲本材料,通常是某些优良性状表现突出的亲本材料,这为亲本材料的进一步筛选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手密 同异分析 同一度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拉山植物群落数量及海拔梯度与物种丰富度变化格局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拉多 张燕杰 +3 位作者 庞有智 崔玲玲 刘杰 索南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2-20,共9页
文章以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境内的米拉山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法、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法对米拉山东西坡10个海拔带的45个植物样方进行分析,同时对米拉山东坡与西坡的群落结构特征和转换后的物种丰富度(TSR)... 文章以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境内的米拉山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法、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法对米拉山东西坡10个海拔带的45个植物样方进行分析,同时对米拉山东坡与西坡的群落结构特征和转换后的物种丰富度(TSR)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进行了比较。TWIN-SPAN分类结果显示:米拉山东坡植被可分为6个群丛,与DCA排序结果不甚对应,西坡植物被分为8个群丛,与DCA排序结果基本一致。东西坡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差异很大,东坡植被自然带较高,西坡植被自然带较低且植被类型复杂;东西坡TSR的海拔梯度格局也有很大差异,东坡高海拔带TSR最高,呈现出随海拔升高TSR升高的趋势,西坡高海拔带TSR最低,呈现出随海拔升高TSR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 双向指示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转换物丰富度 米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地区典型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苏金娟 刘永萍 +2 位作者 刘丽燕 吴天忠 王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0-67,共18页
探究新疆阿勒泰地区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情况,确定影响当地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为阿勒泰地区植物群落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阿勒泰地区的野外调查数据,以物种重要值为指标,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 探究新疆阿勒泰地区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情况,确定影响当地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为阿勒泰地区植物群落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阿勒泰地区的野外调查数据,以物种重要值为指标,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阿勒泰地区植物群落组成和影响群落分类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163个样方共记录维管束植物322种,隶属于51科207属,其中以双子叶植物占主导地位,菊科、禾本科、藜科、蔷薇科是研究区的优势科;2)TWINSPAN分类将阿勒泰地区植物分为了17个群丛,以草本植物为优势种命名的群落占多数,植被类型以荒漠草原和草甸草原类型为主,还有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3)CCA排序显示,影响当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其次是气候和土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群落分类 排序 双向指示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乔芬 欧光龙 付磊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49-53,共5页
为了明确影响哀牢山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研究区45个样方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分类将45个样地点中170个物种划分为7个... 为了明确影响哀牢山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研究区45个样方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分类将45个样地点中170个物种划分为7个群丛,其中群丛Ⅲ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群丛Ⅴ物种多样性最单一,仅包括11和20号样地中的18个物种;CC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是哀牢山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孔隙度和温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磷对植物群落分布影响不明显。哀牢山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变化的分析对揭示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和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分类 排序 双向指示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演替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家福 干友民 +1 位作者 李志丹 张锦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7-210,共4页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法,对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演替群落进行了多元分析。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并结合生态特性,将所调查的45个样方植被分为12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二维排序图较好地验证了...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法,对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演替群落进行了多元分析。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并结合生态特性,将所调查的45个样方植被分为12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二维排序图较好地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第1轴主要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水分条件梯度,第2轴基本反映了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的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退化演替 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分类 除趋势对应分析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野生春兰伴生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涛 何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2-80,共9页
对重庆地区的春兰伴生群落进行了区系成分分析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春兰的伴生群落共有维管植物68科110属131种,属种系数大,区系丰富度小;用Pcord4.0的Twinspan程序可以将春兰伴生群落划分为2个群系(马尾松林和糙皮桦林)5个群丛;5... 对重庆地区的春兰伴生群落进行了区系成分分析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春兰的伴生群落共有维管植物68科110属131种,属种系数大,区系丰富度小;用Pcord4.0的Twinspan程序可以将春兰伴生群落划分为2个群系(马尾松林和糙皮桦林)5个群丛;5个群丛分别为:Ⅰ.马尾松+白栎—铁仔—五节芒+蝴蝶花+春兰群丛;Ⅱ.马尾松+白栎—柞木+华西小石积+马桑—五节芒+沿阶草+春兰群丛;Ⅲ.杉木+马尾松+板栗—菝葜+盐肤木—五节芒+春兰群丛;Ⅳ.马尾松—水竹+板栗—五节芒+春兰群丛;Ⅴ.糙皮桦—川楝+朴树—蝴蝶花+蕨+春兰群丛.在空间结构上,春兰样地分层明显,75%样地的乔木层可以划分为3个亚层;除一块为火烧迹地的样地外,其余样地灌木层盖度一般为20%以下,草本层盖度一般在10%以下.由CCA排序可知,经度、纬度、海拔、干扰强度、夏季郁闭度及坡向是对植被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通过相关分析显示,与春兰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是枯落层厚度和群落冬季郁闭度.由马尾松、壳斗科落叶树和春兰组成的群落是典型的春兰适生伴生群落;保护由马尾松和壳斗科落叶树组成的混交林对于春兰的保护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伴生群落 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分类 CCA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群落分类与排序研究
8
作者 赵小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3期50-56,共7页
基于山西文峪河上中游森林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采用植被数量生态学研究方法,对该区域森林群落进行分类与排序。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研究区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将52个森林样地分为13个群丛,优势群丛主要有群丛Ⅰ(白杄、歪... 基于山西文峪河上中游森林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采用植被数量生态学研究方法,对该区域森林群落进行分类与排序。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研究区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将52个森林样地分为13个群丛,优势群丛主要有群丛Ⅰ(白杄、歪头菜和披针薹草)、群丛Ⅱ(白桦、白杄、榛和披针薹草)以及群丛Ⅲ(青杄、美蔷薇和披针薹草)等。典型相关分析(CCA)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研究区森林群落分布和优势种分布的主控环境因子,优势种与环境、群落与环境具有较为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即优势种与环境的相关性直接反映了群落与环境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森林群落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双向指示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3个森林群落主要树种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59
9
作者 张悦 郭利平 +4 位作者 易雪梅 曹伟 王远遐 吴培莉 姬兰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长白山是东亚大陆在我国境内唯一具有高山冻原的山地,分析长白山北坡3个群落乔木种的种间关联性尚未见报道。调查了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700m的森林群落,根据调查资料,进行了TWINSPAN分类和种间联结性分析。结果表明:(1)35个样方被分为... 长白山是东亚大陆在我国境内唯一具有高山冻原的山地,分析长白山北坡3个群落乔木种的种间关联性尚未见报道。调查了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700m的森林群落,根据调查资料,进行了TWINSPAN分类和种间联结性分析。结果表明:(1)35个样方被分为3个群落类型,即原始阔叶红松林、天然次生林和云冷杉林。34个树种被分为五类,第一类和第二类主要为阴性或中性偏阴性的硬阔叶树种,第三类和第四类主要为阳性或中性偏阳的软阔叶树种,第五类主要为针叶树种。(2)原始阔叶红松林建群种总体关联性呈不显著负相关,天然次生林和云冷杉林呈不显著正相关。(3)原始阔叶红松林、天然次生林和云冷杉林分别有89%、76%、47%的种对间关联程度紧密,植物群落稳定性与种间关系并非趋于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双向指示分析 海拔梯度 间联结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数量分类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庆 牛建明 +6 位作者 BUYANTUYEV Alexander 丁勇 康萨如拉 王凤兰 张艳楠 杨艳 韩砚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92,共10页
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环境因素、空间因素、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便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探讨环境对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结构格局的影响,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对内蒙古自治区20... 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环境因素、空间因素、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便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探讨环境对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结构格局的影响,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对内蒙古自治区202个短花针茅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结合环境因子、空间因子(各3个)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排序方法(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分析了环境因子、空间因子、环境因子与空间因子交互作用及其他因素对内蒙古短花针茅群落结构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TWINSPAN将内蒙古202个短花针茅群落在第4级水平上分为16个群丛;2)DCCA前2排序轴集中了大部分信息(75.3%),第1,2排序轴分别突出反映了群落结构格局在热量、水分梯度上的变化,结合TWINSPAN划分的群丛类型构建了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生态系列图式;3)因子分离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群落结构格局的解释能力为70.7%,其中26.5%为单纯环境因子引起,空间因子解释能力为55.6%,其中11.4%是独立于环境因子的,44.2%是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交互作用导致的,未能解释的部分达17.9%,结合其他研究有力地证明了"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可解释程度是植被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的,植被越复杂,环境的可解释程度则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短花针茅 双向指示分析 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环境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慧敏 张峰 +2 位作者 庞春花 赵彩莉 范晓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77-2085,共9页
于2011年4~10月对汾河流域中下游33个样地128个样方的植被进行样地调查和土壤取样分析,并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进行群落分类,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7种土壤因子与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的分布关系,以揭示汾河流域中下... 于2011年4~10月对汾河流域中下游33个样地128个样方的植被进行样地调查和土壤取样分析,并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进行群落分类,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7种土壤因子与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的分布关系,以揭示汾河流域中下游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汾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共发现植物121种,隶属33科81个属,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藜科和蓼科植物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4.79%、14.05%、8.26%和7.43%,且芦苇的分布频率最高,达到49%。(2)双向指示种分析表明,汾河流域中下游33个样地分为8个群落类型(Ⅰ~Ⅷ)。(3)汾河流域中下游植物群落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相似,而Simpson指数则与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相反的变化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其他3个指数均不同。(4)汾河流域中下游土壤含水量、速效钾含量在不同群落类型的不同样地间的差异大部分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养分具有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布中度不均的特点。(5)汾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物种Simpson指数以及土壤全氮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6)CCA排序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是影响植被群落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流域 植物群落 土壤因子 多样性 双向指示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植物与土壤因子关系及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马宗文 谢正磊 +3 位作者 段晓峰 周鑫 Timothy R.ROSEN 许学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1-811,共11页
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36个样地22个植物种的重要值(IV)为基础,使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其分为6个群落类型:翅碱蓬群落、柽柳翅碱蓬群落、柽柳芦苇+碱蓬群落、芦苇群落、旱柳芦苇群落、人工林群落(刺槐林和白腊林)。在群落演... 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36个样地22个植物种的重要值(IV)为基础,使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其分为6个群落类型:翅碱蓬群落、柽柳翅碱蓬群落、柽柳芦苇+碱蓬群落、芦苇群落、旱柳芦苇群落、人工林群落(刺槐林和白腊林)。在群落演替梯度上,土壤pH逐渐增加,土壤盐分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芦苇群落和人工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和总氮总体逐渐增加,土壤碳氮比呈下降趋势。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影响黄河三角洲植物种分布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是土壤盐分和pH,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盐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有正相关关系。在土壤pH和盐分梯度上的生态位分析发现,优势种柽柳、芦苇和翅碱蓬的生态位宽度较大,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一般较小,说明物种在土壤pH和盐分梯度上出现了生态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指示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植物物多样性 土壤因子 生态位分析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演替序列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攀峰 杨瑞 +3 位作者 安明态 邹军 魏鲁明 喻理飞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9-334,共6页
综合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及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进行分类及排序,确定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序列。结果表明:根据DCA排序可将研究区植被群落的演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草地→灌丛→乔林→顶极群落;根据T... 综合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及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进行分类及排序,确定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序列。结果表明:根据DCA排序可将研究区植被群落的演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草地→灌丛→乔林→顶极群落;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可将植被分为11个群丛,其中,第、、、群丛为草本阶段,第、群丛为灌丛阶段,、、群丛为乔林阶段,第、群丛为顶极阶段。茂兰喀斯特植被演替顶极群落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是一种典型的地形—土壤演替顶极,是植被与当地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序列 双向指示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分类排序 喀斯特植被 贵州茂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的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8
14
作者 白晓航 张金屯 +3 位作者 曹科 王云泉 Sehrish Sadia 曹格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33-2543,共11页
采用样带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沿海拔梯度取样,利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对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将该区的草甸群落分为9个类型;2)RD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 采用样带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沿海拔梯度取样,利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对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将该区的草甸群落分为9个类型;2)RD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各个群落类型在前两轴分异明显;第一轴反映了群落分布格局与坡向、土壤温度、海拔、土壤厚度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湿度显著相关(P<0.05);第二轴反映了群落分布格局与坡度、土壤厚度极显著相关(P<0.01);3)环境因子的蒙特卡罗随机置换检验表明,坡向、海拔、坡度显著影响群落分布(P<0.05),对植被类型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4)草甸群落Patrick丰富度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着坡向值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土壤厚度的增大呈微小下降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湿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随着坡向值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表现出微小的下降趋势,随土壤厚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群落 双向指示分析 冗余分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地区药用保护植物金荞麦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春平 何平 +4 位作者 冀花存 张志勇 胡世俊 高姗 李俊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7-113,共7页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重庆东部地区药用保护植物金荞麦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将金荞麦群落的116个样方分为14组,根据植被分类原则划分为14个群系,并论述了各群...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重庆东部地区药用保护植物金荞麦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将金荞麦群落的116个样方分为14组,根据植被分类原则划分为14个群系,并论述了各群系的特征.分类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物种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光照、海拔等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表明光照和海拔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东部 金荞麦 植物群落 双向指示分析(TWINSPAN) 除趋势对应分析(D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10
16
作者 岳鹏鹏 孙菁 +4 位作者 卢学峰 叶润蓉 周玉碧 杨仕兵 彭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7-1054,共8页
紫花针茅草原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中分布面积最大、最重要的群落类型。该文选择青海高原典型紫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多元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高原紫花... 紫花针茅草原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中分布面积最大、最重要的群落类型。该文选择青海高原典型紫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多元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的数量分类。结果显示:(1)所调查的紫花针茅草原是物种组成相对较简单、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多、北温带分布的属为主体的草原群落。(2)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的90条样带可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紫花针茅+川青早熟禾群丛、紫花针茅+矮嵩草群丛、紫花针茅+多枝黄芪群丛、紫花针茅+高山嵩草群丛、紫花针茅+二裂委陵菜群丛、紫花针茅+沙生凤毛菊群丛、紫花针茅+弱小火绒草群丛、紫花针茅+梭罗草群丛。(3)影响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空间因子(海拔、经度、纬度)和热量因子(温度),其次是湿润度、降雨量等水分因子。(4)对于紫花针茅草原群落内部的群丛划分,CCA可以补充矫正TWINSPAN等级分划,使分类结果更符合实际生态意义,更清晰地反映群丛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紫花针茅 双向指示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鹏 徐先英 +5 位作者 金红喜 张进虎 唐卫东 柴成武 靳虎甲 董志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371,共8页
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绿洲与荒漠的连接区域,在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在47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的基础上,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研究区典型植... 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绿洲与荒漠的连接区域,在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在47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的基础上,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研究区典型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并讨论了影响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物种以旱生耐盐植物为主。(2)TWINSPAN分类将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1个群丛类型,即白刺+盐生草群丛、白刺+芦苇群丛、白刺+盐爪爪群丛、盐爪爪+黑果枸杞群丛等,分类结果在空间上反映了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趋势。(3)DCA排序结果验证了TWINSPAN分类结果的合理性,同时指出制约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是地下水埋深和地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指示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 环境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璐 李镇魁 +1 位作者 苏志尧 陈北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75,共5页
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300~1 900 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1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7条样带,样地面积20 400 m^2, 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非度量的多维标定法(NMMDS)进行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结... 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300~1 900 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1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7条样带,样地面积20 400 m^2, 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非度量的多维标定法(NMMDS)进行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1)双向指示种分析,按照海拔从低到高组合,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分为3种森林群落类型,聚类结果基本反映出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分布;(2)非度量的多维标定法排序进一步验证了海拔是影响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3)双向指示种分析结果与非度量的多维标定法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指示分析 非度量的多维标定 森林群落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植被群落数量生态分析及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曲广鹏 参木友 +3 位作者 赵景学 陈晓鹏 张涛 白彦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18-1624,共7页
研究沿海拔梯度对植被群落的影响,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响应模式。选择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的典型生境,包括从海拔4 775 m到5 305 m全部范围内的植物群落。沿着海拔梯度每隔约30m设置1个样带... 研究沿海拔梯度对植被群落的影响,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响应模式。选择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的典型生境,包括从海拔4 775 m到5 305 m全部范围内的植物群落。沿着海拔梯度每隔约30m设置1个样带,并在各个样带上随机设置样方,调查样方内物种数、物种高度、物种盖度、物种频度。采用群落多样性指数、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方法,对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山草甸植物群落进行了分析。TWINSPAN将所有植物群落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香柏(Sabina pingii var.wilsonii)+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灌丛草甸群落;高山嵩草+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草甸群落;高山嵩草+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群落;高山嵩草草甸群落;流石滩冰缘植被群落。这些群落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分布与地形、海拔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在高海拔、低海拔地区较低,中间海拔高度地区较高。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呈现出草本层>灌丛层>流石滩冰缘的特征。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高度之间的趋势模拟均呈负二次函数关系,单峰式函数关系能较好地表达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与海拔之间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青唐古拉山 植被类型 数量生态学 生物多样性 海拔梯度 双向指示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高寒草甸狼毒群落分类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咏梅 董幸枝 +5 位作者 龙永清 朱志梅 王雷 盖星华 赵樊 李京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狼毒的入侵扩散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日益严重。基于祁连山中段典型样地的群落调查、土壤采样和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冗余分析(RDA)在微观... 狼毒的入侵扩散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日益严重。基于祁连山中段典型样地的群落调查、土壤采样和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冗余分析(RDA)在微观尺度上探讨了退化高寒草甸狼毒群落的分类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将退化草甸狼毒群落划分为3种群丛类型,即Ⅰ)狼毒+紫花针茅+线叶嵩草+披针叶黄华群丛;Ⅱ)狼毒+紫花针茅+委陵菜+美丽风毛菊群丛;Ⅲ)紫花针茅+草玉梅+狼毒+早熟禾群丛。2)RDA分析显示土壤全磷、全钾含量是影响退化草甸狼毒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向。土壤养分对于狼毒群落空间格局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覆盖度高的狼毒群丛对低磷、低钾的土壤环境更敏感。3)随着入侵程度加重,狼毒群丛Ⅲ、Ⅱ、Ⅰ的物种优势度发生明显更替,禾本科植物(早熟禾、紫花针茅)重要值减小(4.10、3.12、2.10),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花苜蓿)重要值先增后减(0.28、0.57、0.25),莎草科植物(线叶嵩草、矮生嵩草)重要值增加(0.23、1.18、2.19)、毒杂草(狼毒、草玉梅、披针叶黄华、乳白香青、青海刺参等)重要值明显上升(6.10、5.14、10.08),群落Ⅰ和Ⅱ中狼毒替代紫花针茅成为最重要的建群种,狼毒覆盖度呈规律地梯度增加(5.5%、11.0%、29.7%)。本研究反映了狼毒型退化草甸逆向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成和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可为草地资源管理、退化草甸修复及狼毒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 退化高寒草甸 土壤地形因子 双向指示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