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多组分双向反射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申广荣 王人潮 +2 位作者 李云梅 王秀珍 沈掌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6-149,共4页
在作物多组分双向反射模型的基础上 ,基于辐射传输原理和水稻群丛结构特征 ,特别是考虑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 ,建立了水稻的多组分双向反射模型。模拟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 :模型基本上能反映水稻多组分反射光谱的角度分布特征 ,特别... 在作物多组分双向反射模型的基础上 ,基于辐射传输原理和水稻群丛结构特征 ,特别是考虑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 ,建立了水稻的多组分双向反射模型。模拟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 :模型基本上能反映水稻多组分反射光谱的角度分布特征 ,特别是较准确地模拟水稻不同生长期 ,不同太阳天顶角下 ,“热点”的右移和乳熟期前向反射中的反射高峰点。分蘖期和抽穗期 ,水稻冠层“热点”效应在水稻各组分的平均倾角约 37°左右时达到最大 ,然后随平均倾角的增大 ,“热点”效应明显减弱。从数学的角度 ,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通过了 t-检验 ,证明模拟值是可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双向反射模型 水稻群丛结构 反射光谱 辐射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表面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多参量混合模型 被引量:9
2
作者 冯巍巍 魏庆农 +4 位作者 汪世美 刘世胜 伍德侠 刘增东 王东方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2-966,共5页
为了表征不同涂层表面的偏振光学散射特性,在基于微面元理论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涂层样品提出了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多参量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型参量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对... 为了表征不同涂层表面的偏振光学散射特性,在基于微面元理论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涂层样品提出了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多参量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型参量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对几种不同的涂层样品,这种多参量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均能较好吻合,可以为后续的目标偏振特征提取与识别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地高光谱BRDF模型的绝对辐射定标方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春艳 张艳娜 +5 位作者 韦玮 张孟 陈林 张璐 李新 郑小兵(指导)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61,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场地地表高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的绝对辐射定标方法,摆脱了对卫星过境时刻同步观测的依赖,提高了遥感器在轨绝对辐射定标的效率与频次.利用无人机测量系统对敦煌辐射校正场进行了地表方向特性测量,基于半经验核驱动... 提出了一种基于场地地表高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的绝对辐射定标方法,摆脱了对卫星过境时刻同步观测的依赖,提高了遥感器在轨绝对辐射定标的效率与频次.利用无人机测量系统对敦煌辐射校正场进行了地表方向特性测量,基于半经验核驱动模型反演了敦煌场地的高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参数.用地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直接计算的卫星观测方向的地表高光谱反射率数据替代卫星过境时刻场地的地表同步测量数据,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大气产品数据,实现了对Landsat-8卫星的陆地成像仪(OLI)在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的高频次绝对辐射定标.Landsat-8/OLI第1~6波段的卫星观测表观辐亮度值与模型计算表观辐亮度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标准差小于2%.基于无人机场地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的绝对辐射定标方法的定标结果与卫星观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定标 无人机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 Landsat-8陆地成像仪 表观辐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铝表面光谱偏振BRDF的测量与建模
4
作者 刘彦磊 刘子龙 周孝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18,I0004-I0006,共9页
金属铝在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电子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对铝材料表面光谱偏振散射特性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材料的光学信息,能够为铝材料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首先基于一套传统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 金属铝在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电子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对铝材料表面光谱偏振散射特性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材料的光学信息,能够为铝材料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首先基于一套传统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测量装置在近红外波段测量了粗糙铝表面的光谱偏振BRDF,并分析了入射天顶角、粗糙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入射角、波长、偏振态和表面粗糙度对BRDF有显著影响.其次,分别采用Beckmann分布和指数分布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建立了BRDF模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通过对比能够发现:对于同一样品和相同入射条件,不同的模型能够得到不同的拟合结果;对于不同粗糙度的样品采用不同的模型可能得到更好的拟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偏振 粗糙度 近红外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表月平均反照率的卫星遥感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兴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400,T001,共8页
摘 要 应用NOAA-AVHRR气象卫星数据,通过近似的大气校正模型及双向反射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动态的反照率反演模型,并反演计算了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995年3~12月的地表反照率。通过对以多影响反照率变化出因子的分析显示... 摘 要 应用NOAA-AVHRR气象卫星数据,通过近似的大气校正模型及双向反射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动态的反照率反演模型,并反演计算了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995年3~12月的地表反照率。通过对以多影响反照率变化出因子的分析显示,遥感反演结果与地表覆盖特征及气候特征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数据 大气较正模型 双向反射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反照率 长江三角洲 遥感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变曲线的典型空间碎片旋转轴指向分析
6
作者 李同 郑永超 +2 位作者 赵思思 尚卫东 张景豪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20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空间碎片主动清除需要充分掌握碎片的旋转运动特性,而对碎片进行光度变化分析是提取目标旋转特性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统计获得的双向反射分布模型,建立了典型空间碎片光度变化分析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旋转态下碎片的光度信息变化。基... 空间碎片主动清除需要充分掌握碎片的旋转运动特性,而对碎片进行光度变化分析是提取目标旋转特性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统计获得的双向反射分布模型,建立了典型空间碎片光度变化分析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旋转态下碎片的光度信息变化。基于光变曲线分析,确定了光度变化峰谷差值与旋转轴向相位角在不同旋转轴指向变化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光变分析近场模拟试验进行了验证。另外,在光度差值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搜寻旋转轴指向取值区间的方案,为简化遍历式旋转轴向提取流程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清除 光度变化 双向反射模型 光变差值 空间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辐射校正场春季BRDF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余谭其 韦玮 +4 位作者 张艳娜 张运杰 李新 郑小兵 孙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1-200,共10页
风云四号A星在轨替代定标试验于2017年4月下旬在敦煌辐射校正场正式开展,为满足地表反射率在遥感器视角方向上的校正需求,利用便携式定点测量装置对敦煌戈壁地表进行了方向特性测量.定性分析了敦煌场地春季的方向特性,并基于Ross Thick-... 风云四号A星在轨替代定标试验于2017年4月下旬在敦煌辐射校正场正式开展,为满足地表反射率在遥感器视角方向上的校正需求,利用便携式定点测量装置对敦煌戈壁地表进行了方向特性测量.定性分析了敦煌场地春季的方向特性,并基于Ross Thick-Li SparseR核驱动模型反演了相应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参数,构建了场地方向特性定量描述模型.对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2017年4月26日、27日和28日的修正决定系数分别在0.75、0.83和0.85左右,验证了该模型对实测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利用模型计算太阳方位面上的各向异性因子并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参数产品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当观测天顶角小于40°时,二者相对偏差在波段2和波段4均小于1.56%,波段5小于3.12%.这说明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敦煌场地方向特性,验证了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场地定标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 春季敦煌 方向反射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of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metallic microscale rough surface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爱华 蔡九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482-1487,共6页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a gold surface with one-dimensional Gaussian random roughness distribution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and the recursive convolution treatment of th...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a gold surface with one-dimensional Gaussian random roughness distribution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and the recursive convolution treatment of the Drude Model. The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 for both TM mode and TE mode were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highly accurate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he earlier work. The incident wavelength varies from 1.152 μm to 3.392 μm and incident angle is at 300-7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value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The highly specular peak in the BRDF is reproduce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TM mode BRDF is found to b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 of a variation in the optical constant at the incident wavelength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Gaussian random roughness distribution gold surface finite-differencetime-domai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microscale random rough surfaces
9
作者 王爱华 HSU P.F. 蔡九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228-234,共7页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three different materials surfaces with one-dimensional microscale random roughnes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FDTD) and near-to-far-field transformation.Th...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three different materials surfaces with one-dimensional microscale random roughnes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FDTD) and near-to-far-field transformation.The surface height conforms to the Gaussian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distribution.Various computational modeling issues that affect the accuracy of the predicted properties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for perfect electric conductor(PEC) surfaces,as the surface roughness increases,the magnitude of the spike reduces and eventually the spike disappears,and also as the ratio of root mean square roughness to the surface correlation distance increases,the retroreflection becomes evident.The predicted values of FDTD solu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ay tracing and integral equation solutions.The overall trend of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 of PEC surfaces and silicon surfaces is the same,but the silicon's is much less than the former's.The BRDF difference from two polarization modes for the gold surfaces is little for smaller wavelength,but it is much larger for the longer wavelength and the FDTD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data.In terms of PEC surfaces,as the incident angle increases,the reflectivity becomes more specu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imction random rough surfaces Maxwell equations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