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值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松林 张昆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1,共5页
Join-Count统计量是衡量空间自相关的全局指标。针对其用于处理二值名义变量的特性,将Join-Count统计量处理的属性值扩展到了三值变量,推导出了三值变量的邻接计数、邻接计数期望及方差的计算式,采用模拟数据进行了验算,证明所推导的公... Join-Count统计量是衡量空间自相关的全局指标。针对其用于处理二值名义变量的特性,将Join-Count统计量处理的属性值扩展到了三值变量,推导出了三值变量的邻接计数、邻接计数期望及方差的计算式,采用模拟数据进行了验算,证明所推导的公式是正确可行的,对计算结果的解释是合理的,这对三值Join-Count统计量应用于图像空间统计中的自相关分析有理论意义和实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三值变量 全局空间自相关 Join-Count统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邵帅 唐鑫行 崔佳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3期84-89,共6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碳排放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复杂性关系,对于促进地区低碳优化、国土空间治理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东北黑土区作为研究对象,以2005-2020年4期土地利用、社会...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碳排放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复杂性关系,对于促进地区低碳优化、国土空间治理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东北黑土区作为研究对象,以2005-2020年4期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基于格网尺度,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复杂性关系。结果表明:2005-2020年东北黑土区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呈现整体较高的特征,高、重度风险区数量增长15.2%,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及东南部城市群,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兴安岭林区、河流流域地区;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总体较高,但呈现降低趋势,由2005年718.16×10^(7)元下降到2020年的714.6×10^(7)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呈现出北部、西部高,而中南部较低的特征;2005-2020年东北黑土区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负相关关系,即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增加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空间上相关关系较强的区域主要在研究区域北部、中南部城市群地区,其他外围区域相关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东北黑土区 变量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相关特征 被引量:121
3
作者 姚小薇 曾杰 李旺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9-256,共8页
为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基于武汉城市圈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不同地域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研究区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系... 为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基于武汉城市圈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不同地域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研究区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不同城镇化水平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除经济城镇化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生活城镇化均与生态服务价值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其中人口城镇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负相关性较强,其次分别为空间城镇化和生活城镇化。具体的,空间城镇化和生活城镇化与原材料生产价值之间的负相关性最强,人口、空间和生活城镇化与大气调节和保持土壤之间也分别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不同城镇化水平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双变量LISA图也具有相似的空间特征,高-低聚集区多分布于武汉城市圈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中部地区,而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幕阜山区和北部的大别山一带。该研究能够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管护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相关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城镇化 变量空间自相关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耕地质量对耕地水田化的空间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慧 栾思雨 丛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7-334,共8页
[目的]耕地水田化过程对耕地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明确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对耕地水田化的空间响应,是提升黑土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方法]构建LESA耕地质量评价体系,采用CRITIC模型、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揭... [目的]耕地水田化过程对耕地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明确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对耕地水田化的空间响应,是提升黑土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方法]构建LESA耕地质量评价体系,采用CRITIC模型、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耕地质量和耕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空间响应关系。[结果](1)研究区耕地水田化现象剧烈,呈现出东部最强、西部次之、中部最弱的时空分异格局;(2)研究区耕地质量变化显著,耕地质量下降比例低于质量提升比例,表现出中部下降最高、西部下降次高、东部下降最低的时空格局;(3)研究区耕地质量对水田化的响应具有双重效应,负向响应更为敏感,整体呈现出东部耕地质量响应程度高于其他区域的空间格局。[结论]研究区耕地水田化对耕地质量具有正、负两种效应,依据效应方向进行耕地利用结构调整,是保护黑土耕地的重要途径。对于具有正向效应的区域应适度推进旱改水项目,而针对具有负向效应的区域应停止旱改水工程,积极进行水田休耕,并可适当地将其恢复为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耕地水田化 CRITIC模型 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 黑土区 富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卖O2O与传统餐饮服务在空间分布上的竞合关系研究:共存、补充抑或替代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强 郭艺凯 伍磊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5-1448,共14页
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广泛应用引发城市餐饮业空间格局的变革,致使外卖O2O与传统餐饮服务在空间分布上的竞合关系日趋复杂。文章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基于美团外卖、大众点评和联通手机信令数据,运用改进累积机会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 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广泛应用引发城市餐饮业空间格局的变革,致使外卖O2O与传统餐饮服务在空间分布上的竞合关系日趋复杂。文章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基于美团外卖、大众点评和联通手机信令数据,运用改进累积机会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从空间分布视角探究外卖O2O与传统餐饮服务的的空间竞合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空间分布上,相较于传统餐饮服务的空间不均衡特征,外卖O2O服务更为均质化,且在近郊区增长更快;2)两者空间分布关系上,外卖O2O与传统餐饮服务整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但关联程度逐渐减弱,局部上在中心城区呈现高-高聚集,在近郊区呈现低-低聚集为主、高-低聚集为辅,反映与区位有明显关联的空间异质性;3)在两者的竞合关系上,中心城区以共存关系为主,近郊区以补充关系为主,替代关系不显著,而人口密度、餐饮店铺数量、地块属性是关键影响因素,共存关系主要存在于人口密度高、这两类餐饮店铺数量多的成熟居住区,补充关系主要存在于人口密度低、外卖店铺数量多且传统餐饮店数量少的居住-工业混合布局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卖O2O模式 传统餐饮服务 空间关联模式 竞合关系 变量空间自相关 武汉都市发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时空相关性及空间效应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海龙 丁娅楠 +2 位作者 王跃飞 王炜桥 郭晓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为深入探究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驱动因素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溢出效应,以山西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200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县域城镇... 为深入探究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驱动因素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溢出效应,以山西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200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性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山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下降趋势,城镇化综合水平虽有显著提高,但整体偏低。研究区城镇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呈“U”形发展趋势。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城镇化率、建成区面积与生态系统服务呈显著负相关,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化水平的平方项与生态系统服务呈显著正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邻近县域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在控制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前提下,相邻县域生态价值每提高1%将对本县域产生0.243%的促进作用。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整体性和不稳定性,使各县域政府丧失自身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系统服务 变量空间自相关 空间计量模型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境质量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空间响应——以青藏高原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贾天朝 胡西武 +1 位作者 杨海娟 郭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211,224,共10页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生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为保障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筑牢生态屏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和2022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InVEST模型,定量评估1985-2022年青藏高原生境质量状...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生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为保障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筑牢生态屏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和2022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InVEST模型,定量评估1985-2022年青藏高原生境质量状况并对其时空格局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探讨生境质量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空间响应。[结果](1)1985-2022年青藏高原生境指数增加0.0529,高等和较高生境面积比例共增加5.51%,生境质量水平总体提升但仍处于较低等级。(2)1985-2022年青藏高原48.14%的区域生境指数增加,但生境等级总体空间分布变化不大,各等级区由外向内呈嵌套式等级增加。(3)1985-2022年青藏高原生境质量等级转移类型以等级不变为主,但等级转化的剧烈程度不断增强。(4)1985-2022年青藏高原生境质量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对生境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年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揭示青藏高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明确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具有深刻的影响,未来应加强底线约束和人类活动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生物多样性 InVEST模型 变量空间自相关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用地扩张规律及其与道路网络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福州市为例
8
作者 林钦贤 林以恒 +2 位作者 真诗泳 刘娜翠 胡喜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01-3010,共10页
科学分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全面地探索建设用地的发展规律以及建设用地扩张与道路发展相关性的分布特点,以福州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和开源地图(open street map, OSM)路网数据为基础,利... 科学分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全面地探索建设用地的发展规律以及建设用地扩张与道路发展相关性的分布特点,以福州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和开源地图(open street map, OSM)路网数据为基础,利用多环缓冲区、等角扇形、经纬网络划分研究单元,计算建设用地整体和局部的分形纬数、紧凑度、密度、扩张强度、扩张速度等扩张指数以及道路线密度、道路加权核密度,利用相关分析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2000—2020年福州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规律及其与道路网络分布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福州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速度呈现先升高后回落的趋势,扩张的主要区域为距市中心3~17 km区域且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东南方向扩张强度最大,东北和西南部扩张速度较快,西部、北部扩张强度与扩张速度均较低;2015、2020年建设用地与道路网络的分布呈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全局莫兰指数(Moran’I)分别为0.829和0.835,高-高聚类集中在城市中心,低-低聚类集中在城市西部以及边缘地区,市中心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为建设用地与道路网络发展的主要地区,且二者发展较为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指数 道路网络 时空特征 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林火时空分布格局与气候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佳 郭海燕 +5 位作者 甘薇薇 徐沅鑫 孙蕊 李政旸 王春学 罗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7,共12页
基于四川攀西地区2004—2020年防火期林火灾情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攀西林火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分布趋势与格局进行挖掘;利用ArcGIS格网法,结合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气候影响因子对攀西林火发生的影... 基于四川攀西地区2004—2020年防火期林火灾情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攀西林火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分布趋势与格局进行挖掘;利用ArcGIS格网法,结合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气候影响因子对攀西林火发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4—2020年攀西地区林火发生次数随时间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04—2014年间,火灾次数和过火面积波动增加;2015—2020年火灾次数显著下降,但过火面积呈增加趋势,攀西地区林火主要发生在河谷盆地和丘陵地带,且多集中在丘陵的边缘地带。攀枝花市是林火频发区,凉山州次之。不同级别林火对不同时期气候影响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火险期最高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及连续无降水日数的相关性显著,而非火险期连续无降水日数和平均风速的相关性较高,各气象要素与林火的逐月滞后相关也存在差异,表明前期气温、降水通过影响地面可燃物进而影响林火发生,持续性的干旱极有可能引发火灾。空间相关显示,林火次数与气温、蒸发、连续无雨日数的高高值主要分布在攀西地区的河谷盆地及丘陵区域,降水、相对湿度与林火的低高值聚集在北部的山原区,平均风速、干旱指数与林火的低高值和低低值聚集在西部山原区,表明攀西地区河谷盆地及丘陵区域的高温干旱使林火呈现聚集效应;而攀西区域南部的山地区,由于海拔较高,人为活动少火源较少,虽然是高温干旱区,也未出现林火聚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地区 森林火灾 气候 双变量全局空间自相关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GD模型的昆明市植被NPP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仲芝 赵俊三 +3 位作者 陈国平 王琳 林伊琳 张丹丹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8,共11页
[目的]厘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对测算植被的固碳能力和支撑碳交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MODIS-NPP数据,运用Theil-Sen Median趋势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2001—2020年昆明市植被NPP的时空动态特征,并... [目的]厘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对测算植被的固碳能力和支撑碳交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MODIS-NPP数据,运用Theil-Sen Median趋势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2001—2020年昆明市植被NPP的时空动态特征,并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检测器(OPGD)模型揭示气候、地形和人为因素对植被NPP的影响机制。[结果] 1)昆明市植被NPP在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并以7.08 g/(m^(2)·a)(以C计)的速度显著增加。2)植被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在空间上破碎度与植被NPP错位分布,其对植被NPP时空分布有显著负向作用。3)植被NPP变化是气候、人为活动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地表温度、植被景观破碎度解释力强于气温、降水和坡度等因子,因子间交互作用能更好地解释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结论]昆明市2001—2020年植被NPP总体呈增加态势,但主城区少部分地区形势不容乐观,未来应综合统筹,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模型(OPGD) 变量空间自相关 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百强县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健欣 华晨 戴智妹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1,共13页
旅游业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县域旅游逐渐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重心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性和二元逻辑回归等方法,基于2019—2023年... 旅游业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县域旅游逐渐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重心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性和二元逻辑回归等方法,基于2019—2023年中国旅游百强县数据,分析了中国旅游百强县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探究了影响其进退的因素。研究表明:(1)旅游百强县总体呈“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逐渐形成“一主(长三角)一副(川黔)”双核集聚格局;(2)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规划因素等共同影响旅游百强县分布;(3)在形成机制上,旅游资源、地理集聚、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对旅游百强县进退的影响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百强县 县域旅游 逻辑回归 变量空间自相关 影响因素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吉铁路沿线土地利用/覆盖和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与协调研究
12
作者 刘艳英 吴涛 +3 位作者 张建珍 濮励杰 蒋国俊 解雪峰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7-1669,共13页
铁路建设与运营引发的沿线土地利用/覆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协调性关乎区域发展质量。以亚吉铁路为研究对象,分析2010—2018年铁路沿线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Tapio脱钩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 铁路建设与运营引发的沿线土地利用/覆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协调性关乎区域发展质量。以亚吉铁路为研究对象,分析2010—2018年铁路沿线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Tapio脱钩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二者之间的时空协调性。研究表明:①亚吉铁路建设与运营引发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较小,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沿线土地利用程度整体较低,仅在原有格局基础上有所扩展。②亚吉铁路沿线的有效灯光主要集中在3大中心城市,其扩展形态具有明显的交通导向性。沿线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并有效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体上呈现先快后慢的增长态势。③亚吉铁路建设与运营提高了铁路沿线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二者间的关系从“弱脱钩”转变为“弱负脱钩”。铁路沿线土地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不断增强,“HL”聚集类型缩减,“HH”“LH”聚集类型扩展,铁路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吉铁路 LUCC 夜间灯光 变量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生境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13
作者 贾艳艳 王少杰 +1 位作者 刘福胜 于东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3-220,227,I0008,共10页
[目的]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三角经济区")的生境质量开展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该区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土地利... [目的]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三角经济区")的生境质量开展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该区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黄三角经济区生境质量演变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性。[结果]①耕地和湿地为主要用地类型,建设用地和湿地不断增加,以耕地、草地、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和湿地转换为主要变化方向;②黄三角经济区生境质量整体上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中等、较高和高生境质量的面积达82%以上,并且生境质量趋于提升,但呈现较低、中等、较高减少,而高、低生境质量持续增加的"中段缩减,两端增长"发展特征;③黄三角经济区生境质量呈显著空间异质性,以湿地为主的滨海及黄河沿岸区域生境质量较高,而建设用地和耕地分布区生境质量较低;④土地利用程度与生境质量呈显著负相关性,且相关性不断增强。[结论]在黄三角经济区高等级生境质量区应加强连通性保护,在生境退化严重的建成区应加强绿色空间建设以改善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变量空间自相关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当量的甘肃省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赵鸿雁 陈英 +1 位作者 杨洁 裴婷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1-858,共8页
为量化分析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采用改进的耕地当量因子,对甘肃省2014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化研究,并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探讨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1)在GPP修正的... 为量化分析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采用改进的耕地当量因子,对甘肃省2014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化研究,并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探讨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1)在GPP修正的基础上估算得到的甘肃省2014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96×1011元,其中水资源供给功能的价值为负,食物生产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较高,美学景观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2)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显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Moran’s I指数为-0.252 3。局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LISA图也显示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具有明显生态优势的东南部地区;而高—低聚集区则主要分布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相对恶劣的西北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生态环境管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统筹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区域经济发展 变量空间自相关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各区县绿地服务水平分析
15
作者 黄银萱 关展亮 廖威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1,共9页
绿地被认为是促进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区域提供生态服务、社会服务和经济服务。不同区域气候、社会经济要素与绿地的空间聚集类型具有一定差异,不同组合带来了绿地服务水平的差异。本研究基于气候和社会经济因素,使用双... 绿地被认为是促进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区域提供生态服务、社会服务和经济服务。不同区域气候、社会经济要素与绿地的空间聚集类型具有一定差异,不同组合带来了绿地服务水平的差异。本研究基于气候和社会经济因素,使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2020年广东省区县尺度下绿地在气候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空间聚集特征和服务水平情况。结果表明,珠三角和粤东核心的部分区县绿地与各指标的空间聚集为连片的“高-低”聚集;条带状的“低-高”聚集主要分布在粤北地区。在4大分区中,粤北地区绿地服务水平高,绿地服务基本满足气候和社会经济需求;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绿地服务水平偏低,绿地在气候、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公平性凸显。本研究分析结果反映了广东省各分区绿地的服务水平及供需关系,为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变量空间自相关 莫兰指数 服务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年来长江经济带“三生”空间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亚楠 肖潇 +3 位作者 蒲金芳 王数 王维佳 王汶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5-225,共11页
科学认知区域长时间序列下的“三生”空间数量增减关系和空间格局演化过程是实现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地学信息图谱、重心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1980—2020年长江经济带内“三生”空间数... 科学认知区域长时间序列下的“三生”空间数量增减关系和空间格局演化过程是实现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地学信息图谱、重心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1980—2020年长江经济带内“三生”空间数量变化和格局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8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类型以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为主,且不同国土空间类型数量变化差异明显。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分别减小39 403 km^(2)和248 km^(2);非农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分别增加14 804 km^(2)和27 271 km^(2)。198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变化空间指向性和地区差异性显著。1980—2020年长江经济带不同国土空间类型互动增减关系差异显著且空间异质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空间 时空演化 变量空间自相关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关系 被引量:27
17
作者 武燕 吴映梅 +3 位作者 高彬嫔 李琛 郑可君 李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科学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关系,对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成渝城市群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及流向损益模型、人类活动强... 科学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关系,对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成渝城市群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及流向损益模型、人类活动强度指数评估模型,综合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了成渝城市群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系,揭示人类活动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深刻影响。结果显示:(1) 2000—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5 064.6亿元下降到5 061.27亿元,建设用地过度侵占耕地已经成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2) 2000—2018年人类活动强度呈现出“双核圈层式”的空间特征,人类活动强度高值区主要集中于成都、重庆两地,边缘地区人类活动强度较弱;(3)人类活动强度增强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二者存在显著空间负相关,中部地区恶化明显,2000—2018年总体而言负向效应加剧。研究表明退耕还林以及植被恢复对区域生态系统恢复而言至关重要,未来应更加重视区域生态保护,制定合理规划措施,共筑城市群绿色可持续发展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人类活动强度 变量空间自相关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震灾调查和基础数据支撑的县级尺度下村镇民居空间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德龙 孙柏涛 +1 位作者 闫培雷 张戈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4,共10页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地震现场调查工作中村镇民居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建立村镇县级尺度的不同结构类型民居的基础数据库,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对县级尺度下的村镇民居的空间化展开了相关的研究。第一,基于已有的统计资料,分析并提取对...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地震现场调查工作中村镇民居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建立村镇县级尺度的不同结构类型民居的基础数据库,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对县级尺度下的村镇民居的空间化展开了相关的研究。第一,基于已有的统计资料,分析并提取对村镇民居数量空间分布有影响的因素。第二,利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以相关系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所提取的影响民居分布的因素,即地区总建筑面积、地区生产总值、购(建)房费用对村镇民居分布的影响程度;第三,基于村镇民居基础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给出了黑龙江省砖砌体房屋和土坯房屋的空间分布规律,经验证本文给出的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并且利用GIS技术得到了黑龙江省村镇民居县级尺度的空间分布。本文所得到的村镇民居空间分布,在以下两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当有重大地震发生时,可以高效准确地给出灾区村镇民居的数量空间分布,为地震现场调查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持;其次,在未来的村镇民居规划与易损性分析过程中,可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民居 空间分布 县级尺度 变量相关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地紧凑变化对武汉市绿色空间生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玉霞 汪博 吴雪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726-5739,共14页
城市化以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绿色空间生境质量,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危机。如何科学合理协调用地建设与绿色空间生境质量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尽管当前不少学者探究了建设用地扩张强度、... 城市化以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绿色空间生境质量,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危机。如何科学合理协调用地建设与绿色空间生境质量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尽管当前不少学者探究了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景观格局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等因素对自然生境的影响,但用地紧凑视角下用地规模、形态、强度等方面如何影响生境质量仍少有研究。以武汉市三个建设时期(2005、2013、2018年)为例,首先从生境适宜度与生境承载力视角出发构建生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围绕土地利用强度以及土地功能布局,构建用地紧凑度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依据三个时期生境质量的热点分布情况将样本网格划分为生境冷点区、生境热点区以及生境变化区;最后通过相关性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生境质量与用地紧凑度的相关性及其在空间上的关联格局。结果表明:(1)武汉市用地紧凑变化对生境质量有消极影响,2005年至2018年生境质量由0.624下降到0.578,其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在三个时期内均呈现中心低、边缘高的分布特征,总体上退化速度加快,城市生境质量的提升工作效果不显著,城市发展边界是生境质量退化的重点区域。(2)不同区间生境质量受用地紧凑度影响的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生境冷点区受用地紧凑度影响最为显著,生境变化区内其与建设用地密度、居住用地密度、路网密度、土地聚集度、土地利用多样性、公交站点密度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3)用地紧凑因子均会对周边区域生境质量产生潜在影响,建设用地密度、土地聚集度、土地利用多样性、用地混合度、路网密度五项指标不仅对所处地块生境质量造成影响,还与周围地块生境质量退化有着密切联系,对生境影响范围较广,用地整合度对生境质量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对优化用地格局、维持生境高质量、实现用地高效配置、完善绿色空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生境质量 用地紧凑度 相关性分析 变量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及空间优化策略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京生 郜梦妍 +2 位作者 张煜森 漆良华 雷雅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黄河保护区)内出现的主要用地冲突问题,生境质量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上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区主要用地冲突类型为农村建设用地、农田和鱼塘,共占总面积的28.85%。②人类影响指数中等以上面积占总面积的37.97%,人类影响指数呈现“东西两侧高,中间区域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③生境质量指数均值0.65,中级生境质量以下面积比例达52.46%,总体呈中级以下水平。④人类影响指数与生境质量之间呈现空间负相关(Moran’s I为-0.519)。[结论]今后整合优化过程中黄河保护区需清退农田与鱼塘,将东部平原区河道湿地作为保护重点,优化保护范围,结合人类活动特点制定管控和优化策略,提升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生境质量 人类影响指数 变量空间自相关 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