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取代铵氧化物(R2HNO)与双取代羟胺(R2NOH)的相互转换机制的理论研究--取代基的电负性和立体效应影响
1
作者 石国升 丁益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0-1013,共4页
在B3LYP/6-311++G(d,p)水平下,对一系列双取代铵氧化物(R2HNO)与双取代羟胺(R2NOH){R=NH2,N(CH3)2,N(CH2CH3)2,N[C(CH3)3]2,OH,OCH3,OCH2CH3,OC(CH3)3}的相互转换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双取代铵氧化物R2HNO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在B3LYP/6-311++G(d,p)水平下,对一系列双取代铵氧化物(R2HNO)与双取代羟胺(R2NOH){R=NH2,N(CH3)2,N(CH2CH3)2,N[C(CH3)3]2,OH,OCH3,OCH2CH3,OC(CH3)3}的相互转换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双取代铵氧化物R2HNO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受电负性和立体效应的综合控制.其中胺基系列热力学稳定性以空间位阻的影响为主,而烷氧基系列热力学稳定性以电负性的影响为主.而两者的动力学稳定性均以电负性影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取代铵氧化物 双取代羟胺 热力学稳定性 动力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钍-铀燃料后处理中新萃取剂的研究 Ⅰ.双取代酰胺类的研究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22
2
作者 沈朝洪 包亚之 +3 位作者 包伯荣 王高栋 钱军 曹正白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4-100,共7页
合成并研究了10种双取代酰胺萃取铀、钍、裂片元素的情况,结果表明,取代己内酰胺的萃取性能优于非环状双取代酰胺。和1mol/1的TBP相比,取代己内酰胺萃取铀的能力比TBP强,萃取钍的能力和TBP接近。除OCLA外,酰胺对于铀钍的分离性能均比TBP... 合成并研究了10种双取代酰胺萃取铀、钍、裂片元素的情况,结果表明,取代己内酰胺的萃取性能优于非环状双取代酰胺。和1mol/1的TBP相比,取代己内酰胺萃取铀的能力比TBP强,萃取钍的能力和TBP接近。除OCLA外,酰胺对于铀钍的分离性能均比TBP好,酰胺对Zr-Nb的去污性能优于TBP。还初步探讨了酰胺类萃取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取代酰胺 铀酰 裂片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双取代烷基苯磺酸钠胶束微结构的~1H NMR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汉珍 王琳 +4 位作者 程功臻 赵濉 毛诗珍 俞稼镛 杜有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35-1440,共6页
利用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变化,自旋-自旋弛豫和2D NOESY(two-dimensional nuclear Overhauser enhancementspectroscopy)研究了一系列新合成的双取代烷基苯磺酸盐的胶束化.结果表明,邻位取代的是正烷烃链,间位取代的是支烷烃链.而且,邻位... 利用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变化,自旋-自旋弛豫和2D NOESY(two-dimensional nuclear Overhauser enhancementspectroscopy)研究了一系列新合成的双取代烷基苯磺酸盐的胶束化.结果表明,邻位取代的是正烷烃链,间位取代的是支烷烃链.而且,邻位取代的烷烃链越长,参与形成胶束疏水核表面层的亚甲基个数越多.因此,每个分子在饱和吸附的油水界面上的面积越大.间位取代的分支链在胶束疏水核中堆积得没有邻位取代的正烷烃链紧密.分支链越短,堆积得越不紧密.描述了胶束中分子的相对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取代烷基苯磺酸盐 胶束结构 ^1H NMR 弛豫 2D NOES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顶点邻位双取代碳硼烷衍生物二阶NLO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晓东 于艳波 +4 位作者 仇永清 孙世玲 陈徽 苏忠民 王荣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16-1820,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方法,对系列十二顶点邻位双取代碳硼烷(C2B10H12)衍生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在所得优化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场方法(FF)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这些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活性及电子吸收...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方法,对系列十二顶点邻位双取代碳硼烷(C2B10H12)衍生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在所得优化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场方法(FF)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这些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活性及电子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邻位双取代碳硼烷有较强的吸电子作用,与有机基团形成D-π-A结构时,可以起到很好的受体作用.当给体部分或桥的共轭性好,给体的给电子能力强时,邻位双取代碳硼烷的吸电子作用更明显,从而增强了分子的二阶NLO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顶点邻位双取代碳硼烷 密度泛函理论 二阶NLO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联吡啶单配体双取代基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康成 匡代彬 +1 位作者 沈勇 王菊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7,共5页
对钌联吡啶配合物及其单配体的 4,4′-双取代衍生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 (DFT)方法在 B3LYP/LanL2DZ水平上进行计算 .探讨一些强的推电子基团 (如- OCH3)和强的拉电子基团 (如- NO2)的取代基效应对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相关性质,如配... 对钌联吡啶配合物及其单配体的 4,4′-双取代衍生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 (DFT)方法在 B3LYP/LanL2DZ水平上进行计算 .探讨一些强的推电子基团 (如- OCH3)和强的拉电子基团 (如- NO2)的取代基效应对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相关性质,如配位键长、光谱性质等的影响规律,为该类配合物的合成,光、电、催化和生化作用机理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Ⅱ)联吡啶配合物 光化学 电化学 密度泛函法 双取代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双取代-2-吲哚酮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6
作者 李午戊 张尊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0,共7页
以靛红(2,3-二酮二氢吲哚)及其衍生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利用活性结构单元拼接原理,通过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将3,3′-双取代-2-吲哚酮结构单元与丙烯酸酯基团构筑在同一分子中,合成系列3,3′-双取代-2-吲哚酮(3a—3r),结构经~1H NMR... 以靛红(2,3-二酮二氢吲哚)及其衍生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利用活性结构单元拼接原理,通过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将3,3′-双取代-2-吲哚酮结构单元与丙烯酸酯基团构筑在同一分子中,合成系列3,3′-双取代-2-吲哚酮(3a—3r),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或MS表征。化合物3a—3r对于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前列腺癌细胞(PC-3)的体外抗增值活性采用MTT法进行测定。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对于K562和PC-3均有抗增殖活性,其中3j对K562的抗增殖活性最强,3r对PC-3的抗增殖活性最强,这两者的抗增殖活性分别为阳性对照物顺铂的2.85倍和4.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双取代-2-吲哚酮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P对N,N-双取代单酰胺萃取铀(Ⅵ)的影响
7
作者 崔玉 夏光明 +1 位作者 王金刚 李敏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研究了TBP对N ,N -双取代单酰胺萃取铀的影响 ,发现TBP浓度低时存在协同效应 ,TBP浓度高时出现反协萃现象。结合体系物理化学性质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TBP N N-双取代单酰胺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双取代的乙烷类液晶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远洋 芦兴森 林建民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78-289,共12页
综述了乙烷类液晶的发展概况、性能、合成方法和在混合液晶中的应用。指出乙烷类液晶仍然是一类值得深入开发的液晶。
关键词 乙烷类液晶 双取代乙烷 合成 液晶 混合液晶
全文增补中
N,N′-双取代脲类克鲁斯氏锥体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小分子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
9
作者 郭春 Xiaohui Du +1 位作者 James H.McKERROW Fred E.Cohen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1-495,共5页
目的 :寻找克鲁斯氏锥体虫体半胱氨酸蛋白酶 (Cruzain)的小分子抑制剂。方法 :根据对Cruzain分子结构的计算机模拟设计结果 ,选用N ,N′ 双取代脲为先导结构 ,设计并合成了 2 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双取代脲衍生物 ,确证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 目的 :寻找克鲁斯氏锥体虫体半胱氨酸蛋白酶 (Cruzain)的小分子抑制剂。方法 :根据对Cruzain分子结构的计算机模拟设计结果 ,选用N ,N′ 双取代脲为先导结构 ,设计并合成了 2 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双取代脲衍生物 ,确证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测定了化合物的体外抑制Cruzain的IC50 值。结果 :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Cruzain的活性 ,其中化合物Ⅳ8、Ⅳ9和Ⅳ1 7的活性与对照药t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鲁斯氏锥体虫体半胱氨酸蛋白酶 抑制剂 N N'-双取代 合成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取代聚乙炔衍生物的合成与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宫奎亮 唐建国 +5 位作者 许申鸿 王蕊 王瑶 罗金环 刘佳 刘继宪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用WCl6-Ph4Sn催化下聚合生成了双取代乙炔衍生物,在产物的红外光谱上,2 205 cm-1处C-C键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消失及1 621 cm-1处C=C双键的生成,这些特征变化证明了聚合反应的发生。单体苯丙炔酸通过肉桂酸的加成消去反应制得,单体C6H5C... 用WCl6-Ph4Sn催化下聚合生成了双取代乙炔衍生物,在产物的红外光谱上,2 205 cm-1处C-C键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消失及1 621 cm-1处C=C双键的生成,这些特征变化证明了聚合反应的发生。单体苯丙炔酸通过肉桂酸的加成消去反应制得,单体C6H5C-CCOO(C6H4)OCOCH2CH3则通过苯丙炔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酯化制得,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RD、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这种共轭聚合物在光激发下能发出蓝光且聚合物能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取代乙炔 荧光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取代二茂铁为配体的配合物研究——Ⅲ.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氯化钯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电化学性质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席振峰 杨瑞娜 +2 位作者 候益民 金斗满 罗保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9-383,共5页
合成了以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dppf)为双齿配体的双核配合物Pd(dppf)Cl_2,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电子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及dppf的循环伏安研究结果给出两条可逆性较好的单电子氧化还原曲线.dppf形成配合物后,... 合成了以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dppf)为双齿配体的双核配合物Pd(dppf)Cl_2,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电子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及dppf的循环伏安研究结果给出两条可逆性较好的单电子氧化还原曲线.dppf形成配合物后,茂基氧化峰电位值显著增加.Pd(dppf)Cl_2的X-射线晶体结构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2.281(2)(?),b=16.497(2)(?).c=16.896(3)(?),β=93.6(2.6)°,Z=4,D_(?)=1.423g/cm^3.与Pd(dppe)Cl_2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比较讨论,进一步研究了配体dppf和dppe的配位性能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1 1’-二(二苯基膦)二茂铁合钯(Ⅱ) 双取代二茂铁 核配合物 齿膦配体 合成 结构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肼基、叠氮基双取代均四嗪的理论研究
12
作者 满田田 尚静 +4 位作者 冯金玲 张建国 舒远杰 张同来 周遵宁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1-288,共8页
运用Materials Studio程序和广义梯度泛函(GGA)PW91方法,在增加了极化函数的双数值基组(DNP)精度下对3,6-二氨基均四嗪(DATz)、3,6-二肼基均四嗪(DHT)和3,6-二叠氮均四嗪(DIAT)气相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了全优化,进行了能带分析、晶... 运用Materials Studio程序和广义梯度泛函(GGA)PW91方法,在增加了极化函数的双数值基组(DNP)精度下对3,6-二氨基均四嗪(DATz)、3,6-二肼基均四嗪(DHT)和3,6-二叠氮均四嗪(DIAT)气相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了全优化,进行了能带分析、晶体态密度(DOS)及局域态密度(PDOS)计算。讨论了其热力学函数随温度变化规律。能带分析得到这三种四嗪衍生物的稳定性次序:DIAT<DHT<DATz;态密度(DOS)及局域态密度(PDOS)分析及Wiberg键级分析得到DATz、DHT和DIAT的主要反应活性位置为四嗪环上的N原子。对上述三种化合物分子晶体的振动分析结果表明:其热力学函数(Sθm、Cθp,m、Hθm和Gθm)与温度T近似有线性关系。随T升高,Sθm、Cθp,m和Hθm逐渐增大,而Gθm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双取代四嗪 能带分析 态密度分析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中双取代苯在乙酰氯离子体系中的加合反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智立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35-43,共9页
研究了 1 1组双取代苯在乙酰氯离子体系中的离子 -分子反应特性及加合离子的碎裂反应特性 ,发现推电子基有利于加合反应的发生而吸电子基不利于加合反应的发生。双取代苯异构体加合产物的相对强度可以反映出它们取代基的位置及其性质的... 研究了 1 1组双取代苯在乙酰氯离子体系中的离子 -分子反应特性及加合离子的碎裂反应特性 ,发现推电子基有利于加合反应的发生而吸电子基不利于加合反应的发生。双取代苯异构体加合产物的相对强度可以反映出它们取代基的位置及其性质的差异。邻苯二胺与乙酰基离子形成的加合离子在碎裂反应过程中可以发生与液相中胺的还原烷基化反应相类似的碎裂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取代 离子-分子反应 乙酰氯离子 加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2′-双取代BPDA基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杨萌萌 张梦茹 陈爱民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7,共9页
以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原料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大小侧基的二酐,即2,2′-二苯基-4,4′,5,5′-联苯四羧酸苯酐(PBPDA)、2,2′-双(2″三氟甲基苯基)-4,4′,5,5′-联苯四羧酸二酐(O6FPBPDA)、3,3■,5,5■-四三氟甲基-[1,1′∶... 以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原料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大小侧基的二酐,即2,2′-二苯基-4,4′,5,5′-联苯四羧酸苯酐(PBPDA)、2,2′-双(2″三氟甲基苯基)-4,4′,5,5′-联苯四羧酸二酐(O6FPBPDA)、3,3■,5,5■-四三氟甲基-[1,1′∶2′,1″∶2″,1■-四苯基]-4,4′,5,5′-四甲酸二酐(12FPBPDA).3种二酐与刚性扭曲的二胺,即2,6-二氨基三蝶烯(DAT)和3,9-二氨基-4,10-二甲基-6H,12H-5,11-亚甲基二苯并[b,f][1,5]二氮芳辛(TBDA2),通过一步法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自聚微孔聚酰亚胺(PIM-PI),并通过核磁、红外测试表征了聚合物结构.所得聚合物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用其制备的气体分离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5%热失重温度为488~555℃,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1~465℃,拉伸强度为60.5~97.7 MPa,拉伸模量为1.56~2.62 GPa.这些聚合物具有较高的气体渗透系数和中等的气体分离选择性,CO_(2)的渗透系数最高可达1008 Barrer,O_(2)的渗透系数可达200.5 Barrer,比表面积最高可达567 g/m^(2),其中O6FPBPDA-DAT的CO_(2)/CH_(4)分离性能接近1991年Robeson上限,老化后气体分离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上述结果表明,在BPDA的2,2′-位引入大体积侧基可以提高聚合物的自由体积分数和气体渗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双取代联苯二酐 大体积侧基 聚酰亚胺 气体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苯基乙烯双取代去氢枞酸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胡章记 赵治巨 +2 位作者 杨立芹 于玲 刘凡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6期19-24,共6页
从歧化松香中提取去氢枞酸(DHA),经酰氯化后与4,4-二羟基四苯基乙烯(2OH-TPE)反应,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四苯基乙烯双取代去氢枞酸(2DHA-TPE),通过NMR和MS对2DHA-TPE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DHA的引入对TPE分子荧光性质的影... 从歧化松香中提取去氢枞酸(DHA),经酰氯化后与4,4-二羟基四苯基乙烯(2OH-TPE)反应,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四苯基乙烯双取代去氢枞酸(2DHA-TPE),通过NMR和MS对2DHA-TPE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DHA的引入对TPE分子荧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DHA后的2DHA-TPE分子仍具有AIE性质,其熔点和热分解温度分别为145℃和273℃;2DHA-TPE晶体荧光发射波长为464 nm,荧光量子产率为47.32%;2DHA-TPE无定形态荧光发射波长红移至485 nm,荧光量子产率降至21.78%;2DHA-TPE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力致荧光变色(MC)和结晶诱导荧光增强(CIEE)性质,在丙酮气氛下,其晶态与无定形态之间的荧光可实现相互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枞酸(DHA) 四苯基乙烯双取代去氢枞酸(2DHA-TPE) 聚集诱导发光(AIE) 力致荧光变色(MC) 结晶诱导荧光增强(CIEE)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单取代双酚A间苯二甲醛树脂的合成及其在可逆热敏变色复合NiBR膜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晓辉 董黎明 +3 位作者 顾俊杰 么冰 陈艳 李靖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采用双酚A与低熔点、弱π⁃π堆积作用且活性略高于对苯二甲醛(TPD)的潜在生物质——间苯二甲醛(IPD)为单体,在开放与溶液共缩聚体系中,微波辅助合成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_(n))为1.150×10^(3)g/mol、多分散指数(PDI)为1.004的2,6⁃单... 采用双酚A与低熔点、弱π⁃π堆积作用且活性略高于对苯二甲醛(TPD)的潜在生物质——间苯二甲醛(IPD)为单体,在开放与溶液共缩聚体系中,微波辅助合成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_(n))为1.150×10^(3)g/mol、多分散指数(PDI)为1.004的2,6⁃单取代双酚A间苯二甲醛低聚酚醛树脂,采用核磁氢谱(^(1)H⁃NMR)、核磁碳谱(^(13)C⁃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结构,以树脂做显色剂制备可逆热敏变色复合镍系顺丁橡胶膜。结果表明,由于IPD的低熔点、弱π⁃π堆积作用,BPA⁃IPD树脂的柔性及部分生成的IPD端COOH,有利于生成潜热较低的低、高温段共结晶相,提升低温段共结晶相的结晶限、变色速度(ΔE/t)以及与1,4⁃高顺式顺丁橡胶(NiBR)的互容性、稳定性;经配方优化的复合膜,在12~37℃的总色差(ΔE),在480~600 nm、600~660 nm可见光区的吸收/散射色差(ΔK S)分别达85左右,20与45左右,ΔE/t达2.14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单取代酚A间苯二甲醛树脂 可逆热敏变色 复合膜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双卤取代苄基季鏻盐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综合化学实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倪春林 余林梁 +4 位作者 蔡重全 谭梓欣 张春梅 张耀谋 周武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1-44,共4页
以2,4-双卤代甲苯和三苯基膦为原料,制备了3种溴化双卤取代苄基三苯基季鏻盐。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喷雾质谱和电导法对其进行了组成分析和结构表征。利用平板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所制备的季鏻盐对金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 以2,4-双卤代甲苯和三苯基膦为原料,制备了3种溴化双卤取代苄基三苯基季鏻盐。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喷雾质谱和电导法对其进行了组成分析和结构表征。利用平板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所制备的季鏻盐对金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3种季鏻盐对金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该实验作为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制药工程等专业的综合化学实验项目,使学生了解取代季鏻类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取代苄基三苯基季鏻盐 结构表征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机取代基TGS系列晶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克从 李波 王希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7,共6页
本文采用水溶液缓慢降温法生长了 4种双有机取代基TGS系列晶体。双有机取代基分别为L α 丙氨酸 +乙酸 ,L α 丙氨酸 +丙酸 ,L α 丙氨酸 +乳酸 ,L α 丙氨酸 +异丙醇胺。系统地研究了有机双取代基TGS系列晶体的生长形态、晶胞参数、主... 本文采用水溶液缓慢降温法生长了 4种双有机取代基TGS系列晶体。双有机取代基分别为L α 丙氨酸 +乙酸 ,L α 丙氨酸 +丙酸 ,L α 丙氨酸 +乳酸 ,L α 丙氨酸 +异丙醇胺。系统地研究了有机双取代基TGS系列晶体的生长形态、晶胞参数、主要的介电、热释电和铁电性能参数等 ,发现这几种双有机取代基TGS晶体的品质因子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并从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双有机取代基对晶体生长形态和晶体性能的影响机制 ,提出了有机取代基分子本身的结构特征和有机取代基中的功能基团是影响TGS晶体形态和性能的两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S晶体 有机取代 晶体生长形态 热释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二羟基-2,5-双-[2-′(4′-取代唑啉)]呋喃的合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伟杰 许遵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16-1319,共4页
以3,4-二羟基-2,5-呋喃二甲酸或其二甲酯为原料,与手性氨基醇直接缩合,经一步反应合成了3个3,4-二羟基-2,5-双-[2′-(4-′-取代(口恶)唑啉)]呋喃化合物,产率为90%~94%,其结构经1 H NMR谱、IR谱、MS谱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得到确证;并应... 以3,4-二羟基-2,5-呋喃二甲酸或其二甲酯为原料,与手性氨基醇直接缩合,经一步反应合成了3个3,4-二羟基-2,5-双-[2′-(4-′-取代(口恶)唑啉)]呋喃化合物,产率为90%~94%,其结构经1 H NMR谱、IR谱、MS谱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得到确证;并应用这些手性双(口恶)唑啉配体,初步探讨了β-萘乙酮在KBH4或NaBH4作用下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结果表明,以环己烷作溶剂,采用n(配体): n(还原剂): n(β-萘乙酮)=0.04:1.6:1在0 ℃下反应72 h,产物的ee值高达83.2%,且(口恶)唑啉环上4位取代基为苄基的呋喃类双(口恶)唑啉,其对映选择性优于取代基为乙基的同类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羟基-[(取代(口恶)唑啉)]呋喃 (口恶)唑啉 手性试剂 不对称还原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桥联不对称苯基取代双二茂铁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骁勇 韩利民 +2 位作者 高媛媛 贾慧劼 索全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4-873,共10页
以四苯基环戊二烯酮为起始原料,经过八步连续反应,成功地合成了3个炔桥联不对称五苯基取代双二茂铁衍生物Fc′-C≡C-Fc(1)、Fc′-C≡C-C≡C-Fc(2)和Fc′-C≡C-C≡C-Fc′(3)(Fc′=五苯基二茂铁基,Fc=二茂铁基)。在设计合成双二茂铁衍生... 以四苯基环戊二烯酮为起始原料,经过八步连续反应,成功地合成了3个炔桥联不对称五苯基取代双二茂铁衍生物Fc′-C≡C-Fc(1)、Fc′-C≡C-C≡C-Fc(2)和Fc′-C≡C-C≡C-Fc′(3)(Fc′=五苯基二茂铁基,Fc=二茂铁基)。在设计合成双二茂铁衍生物的过程中,首先经过4步反应,制备出已知化合物Fc′-H(4),再连续进行3步反应,分别得到3个中间化合物Fc′-COCH_3(5),Fc′-CCl=CHCHO(6)和Fc′-C≡CH(7),最后利用偶联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1~3。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化合物1、2和5、7的晶体结构,研究了化合物1~7的电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分子的C-H…π键相互作用和空间位阻是导致化合物1和2分子中Fc′和Fc基空间排布取向不同的主要原因。当二茂铁的一个环戊二烯环上引入5个苯取代基时,铁中心的氧化还原电位将升高(E_p^a(Fc′-H)=0.658 V,E_p^a(Fc-H)=0.511 V)。与已知化合物Fc-C≡C-Fc(ΔE=0.215 V)和Fc-C≡C-C≡C-Fc(ΔE=0.134 V)相比,化合物1~3的氧化电位差值(ΔE)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ΔE_1=0.236 V;ΔE_2=0.170 V;ΔE_3=0.146 V)。将1与Fc-C≡C-Fc,2与Fc-C≡C-C≡C-Fc和3进行比较发现,当炔桥两端连接不同的基团Fc′和Fc时,其氧化电位差值(ΔE)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苯基二茂铁乙炔 炔桥联苯基取代二茂铁基 设计合成 电化学性质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