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u^(3+)-生物质碳量子点探针的比率型荧光传感体系检测盐酸四环素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春雨 赵卓君 +1 位作者 白万乔 高楼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0-606,共7页
该文以橙皮为原料制备的碳量子点(CDs)与铕离子(Eu^(3+))构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Eu^(3+)-CDs)并用于抗生素盐酸四环素的检测。在370 nm激发波长下,Eu^(3+)-CDs荧光探针在425 nm处出现较强的蓝色荧光峰,在617 nm处出现较弱的红色荧光... 该文以橙皮为原料制备的碳量子点(CDs)与铕离子(Eu^(3+))构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Eu^(3+)-CDs)并用于抗生素盐酸四环素的检测。在370 nm激发波长下,Eu^(3+)-CDs荧光探针在425 nm处出现较强的蓝色荧光峰,在617 nm处出现较弱的红色荧光峰。随着盐酸四环素浓度的逐渐增大,Eu3+与盐酸四环素螯合形成的配合物增多,在425 nm处的CDs荧光(I_(F425))逐渐减弱,而617 nm处铕配合物的荧光(I_(F617))逐渐增强,可基于荧光强度比I_(F617)/I_(F425)的变化对盐酸四环素进行测定。考察了Eu^(3+)的浓度、pH值和反应时间对探针荧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该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对盐酸四环素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荧光强度比(I_(F617)/I_(F425))与盐酸四环素浓度在10~100µmol/L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26,检出限为5.09µmol/L。该方法成功用于猪肉中盐酸四环素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102%~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20%~2.4%,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 量子(CDs) 铕离子(Eu^(3+)) 盐酸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碳量子点的简便合成及对Hg^(2+)荧光传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超颖 费小冉 +2 位作者 杨杨 李久明 郑庆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02,106,共3页
将厌氧条件处理的牛粪作为碳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蓝色荧光发射的碳量子点。该量子点在水中稳定性和分散性良好,具有激发波长依赖的荧光发射现象,从430nm红移至560nm。在中性水溶液中,汞离子(Hg^(2+))对碳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干扰明显。随着H... 将厌氧条件处理的牛粪作为碳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蓝色荧光发射的碳量子点。该量子点在水中稳定性和分散性良好,具有激发波长依赖的荧光发射现象,从430nm红移至560nm。在中性水溶液中,汞离子(Hg^(2+))对碳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干扰明显。随着Hg^(2+)体积的增加,450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两者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对定性定量检测环境中的Hg^(2+)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量子 荧光传感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质烟灰的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庆红 孙晓峰 +1 位作者 阮红 李洪光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1-577,共7页
分别以河北沧州和山东日照的民居烟道灰为原料,通过酸回流法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水溶性和稳定性的碳量子点。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碳量子点为球形颗粒,内核尺寸小于1 n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研究表明碳量... 分别以河北沧州和山东日照的民居烟道灰为原料,通过酸回流法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水溶性和稳定性的碳量子点。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碳量子点为球形颗粒,内核尺寸小于1 n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研究表明碳量子点表面含有羧基、羟基等有机官能团;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测量表明碳量子点结晶性差,内部含有大量缺陷;荧光光谱测量结果表明碳量子点发射黄色荧光,波长大于500 nm且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最高可达3. 83%。结果表明,民居烟道灰有望成为碳量子点制备的新型廉价原料,所获得的黄光发射碳量子点在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烟道灰 酸回流 量子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油制备的碳量子点 被引量:2
4
作者 邓祥意 冯雅丽 +3 位作者 李浩然 杜竹玮 滕青 康金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5-1020,共6页
利用生物质热解副产物焦油为碳前驱体,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和P_2O_5碳化法制备了荧光碳量子点。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的碳量子点为规则球状结构,粒径均一,平均粒度为4.3 nm,晶面间距为0.25 nm,对应于石墨碳的(100)晶面;P_2O_5碳化法制备的碳量... 利用生物质热解副产物焦油为碳前驱体,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和P_2O_5碳化法制备了荧光碳量子点。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的碳量子点为规则球状结构,粒径均一,平均粒度为4.3 nm,晶面间距为0.25 nm,对应于石墨碳的(100)晶面;P_2O_5碳化法制备的碳量子点为蜂窝状结构,平均粒径为6.8 nm,晶面间距为0.33 nm,对应于石墨碳的(002)晶面。两种方法制备的碳量子点均具备石墨结构特征,碳量子点荧光产率分别为85.3%和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油 反相微乳液法 P2O5化法 量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碳量子点的绿色合成及其LED应用
5
作者 曹瑾 朱玲莉 沈德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852-5860,共9页
各类生态友好型生物质都可以作为绿色碳源制备新型零维碳纳米发光材料碳量子点(CQDs)。本文以农林废弃物、园林绿化垃圾、餐厨垃圾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制备生物质基CQDs。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 各类生态友好型生物质都可以作为绿色碳源制备新型零维碳纳米发光材料碳量子点(CQDs)。本文以农林废弃物、园林绿化垃圾、餐厨垃圾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制备生物质基CQDs。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各类CQDs进行表征分析,探究生物质种类对CQDs荧光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各类生物质基CQDs在紫外光激发下均发出蓝色荧光,农林废弃物制备的CQDs荧光量子产率(QY)普遍较低,鸡蛋壳、梧桐叶和柠檬皮基CQDs荧光QY分别达到9.29%、9.03%和4.51%,这三种生物质及制备的CQDs中均含有N或S元素,说明含有N或S元素的天然生物质有助于提高CQDs的荧光QY。将生物质基CQDs制作荧光粉,制成的发光二极管(LED)的光学性能指标与CQDs的荧光性能呈现出一定的映射关系,相关结论为生物质基CQDs的绿色合成及LED的绿色制备提供了有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纳米材料 量子 荧光量子产率 复合材料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生物质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建飞 冯子兴 +3 位作者 高奇 倪良萌 项洪中 刘志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1,共5页
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极强的量子限域效应。综述了林业生物质碳量子点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林业生物质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及表征技术手段,对林业生物质碳量子点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林业生物质 量子 纳米材料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双发射固态红光碳点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雍哲浩 孙文洁 +4 位作者 康守旺 朱欣悦 王敏 康聪瑞 丁镠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34,共10页
使用环保、易操作的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双发射效应的固态红色荧光碳点,并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该碳点在分散态中表现出蓝色发射,而在聚集状态或粉末态下则表现为红色发射。随着水的浓度增加,该碳点的... 使用环保、易操作的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双发射效应的固态红色荧光碳点,并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该碳点在分散态中表现出蓝色发射,而在聚集状态或粉末态下则表现为红色发射。随着水的浓度增加,该碳点的荧光发射逐渐红移,证实了其聚集诱导发射效应。基于此独特的双发射和聚集诱导发射效应,该碳点在指纹检测、油墨印刷和防伪等领域均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猝灭 聚集诱导发射 发射 信息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花球状NiCO_(2)O_(4)/碳量子点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8
作者 杜瓌 刘冬澳 +4 位作者 王俞晴 于沺沺 吉莹 薛裕华 李生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6,共8页
本研究利用镍钴氧化物(NiCO_(2)O_(4), NCO)和碳量子点(CQDs),通过水热法和煅烧处理制备出蒲公英花球结构的NiCO_(2)O_(4)-CQDs (NCO-CQDs)复合双功能电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NCO... 本研究利用镍钴氧化物(NiCO_(2)O_(4), NCO)和碳量子点(CQDs),通过水热法和煅烧处理制备出蒲公英花球结构的NiCO_(2)O_(4)-CQDs (NCO-CQDs)复合双功能电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NCO-CQDs的微观结构,NCO-CQDs复合材料是由NCO相互堆叠形成的纳米棒和CQDs颗粒形成的蒲公英花球状复合材料。为了增加NCO-CQDs复合材料的氧空位从而提高电化学性能,通过在空气中煅烧的NCO-CQDs复合材料,得到优异的性能,在氧还原反应(ORR)中,所研究的NiCO_(2)O_(4)-CQDs-air催化剂展现了0.752 V的半波电位,且在经历20 000 s的稳定性测试后,其电流保持率高达92.2%,这一结果显著优于传统的Pt/C催化剂(68.6%),突显出其卓越的稳定性。在氧析出反应(OER)方面,以10 mA/cm^(2)的电流密度进行评估时,该催化剂的电位为1.874 V,Tafel斜率为100.9 mV/dec,这些性能指标均优于Pt/C催化剂(电位2.007 V,Tafel斜率312.9 mV/dec),并且与IrO_(2)催化剂的性能相当(电位1.794 V,Tafel斜率44.8 mV/d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_(2)O_(4) 量子 功能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氧析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碳点荧光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安玉龙 刘灿 +2 位作者 徐开蒙 郑云武 林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05-216,共12页
荧光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在生物医学、生物成像和荧光传感等相关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荧光剂相比,纳米荧光材料具有稳定性好、荧光强度高等优点。然而,传统的荧光纳米材料通常含有重金属,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受到... 荧光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在生物医学、生物成像和荧光传感等相关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荧光剂相比,纳米荧光材料具有稳定性好、荧光强度高等优点。然而,传统的荧光纳米材料通常含有重金属,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受到限制。生物质荧光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碳纳米材料,因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化学惰性、荧光可调节性,在生物医药、生物传感、荧光成像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但是,目前生物质碳点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综述文献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总结了不同天然产物制备碳点的绿色合成方法,对碳点的荧光机理进行了分析和归纳,重点阐述了碳点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药物载体、生物抗菌剂等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碳点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荧光 合成方法 荧光发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碳点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士鹏 董娅慧 +2 位作者 赵浩然 李玉 程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3-850,共18页
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荧光材料,因具有易制备、光学性能稳定、低毒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其荧光性能调控、荧光量子产率(QY)改善、寻求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碳源仍是实现其多方面应用的关键。生物质材... 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荧光材料,因具有易制备、光学性能稳定、低毒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其荧光性能调控、荧光量子产率(QY)改善、寻求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碳源仍是实现其多方面应用的关键。生物质材料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种类丰富且能够重复再生,在CDs制备过程中可同时控制碳核和表面态的形成,进而实现荧光性能调控和QY改善,作为来源广、廉价易得的碳源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从CDs的发光颜色调控出发对近年来生物质基CDs的绿色制备进行综述,分析归纳了不同生物质材料作为碳源及制备方法对生物质基CDs的发光颜色和QY的影响,梳理并总结了生物质基CDs在生物成像、药物递送、传感、防伪、光催化及LED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生物质基CDs的性能优化、绿色制备方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绿色合成 光致发光 量子效率 生物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发射碳量子点的一步合成及其用于卡托普利比率测定的研究
11
作者 马静 李承佳 +4 位作者 冯丹敏 李莹 杨晓军 马红燕 张越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以间苯二胺(MPD)为唯一碳源,在乙酸存在条件下,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新型双发射碳量子点(m-CQDs)。在305 nm波长激发下,m-CQDs于345 nm与511 nm波长处具有独立的双发射峰。在对m-CQDs结构表征和发光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实验发现,加入KMnO 4可... 以间苯二胺(MPD)为唯一碳源,在乙酸存在条件下,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新型双发射碳量子点(m-CQDs)。在305 nm波长激发下,m-CQDs于345 nm与511 nm波长处具有独立的双发射峰。在对m-CQDs结构表征和发光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实验发现,加入KMnO 4可使m-CQDs双发射峰中345 nm波长处荧光猝灭,其后再加入卡托普利(CAP),可使345 nm波长处猝灭后的荧光信号重新线性恢复,而511 nm波长处荧光信号基本不变。据此,以m-CQDs 345 nm波长峰强度为荧光响应信号,511 nm波长峰强度为参比信号,基于该m-CQDs探针直接形成“响应-参比”信号,可构建用于CAP测定的“猝灭-恢复”比率型荧光探针。该探针对CAP检出限为5.2×10^(-8)mol/L,CAP浓度在8.0×10^(-8)mol/L~1.0×10^(-5)mol/L范围内,与荧光信号比值F_(345)/F_(511)呈良好线性关系。通过比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不同温度对猝灭常数的影响,讨论了KMnO 4及CAP对m-CQDs荧光探针“猝灭-恢复”机理。该研究实现了目标物CAP高选择性、低成本、高灵敏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胺 发射量子 卡托普利 比率型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共掺杂甘蔗渣基碳量子点的制备及Fe(Ⅲ)检测
12
作者 靳玉辉 张东辉 +4 位作者 李媚 林国友 孙守祥 孙国梁 方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16-2621,2644,共7页
以生物质甘蔗渣为碳源、磷酸氢二铵为N源和P源,经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原位N、P共掺杂甘蔗渣基碳量子点(N/P-CDs)。以N/P-CDs的相对荧光强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得到N/P-CDs的最佳制备条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XRD、UV-Vis、FTIR、AFM和... 以生物质甘蔗渣为碳源、磷酸氢二铵为N源和P源,经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原位N、P共掺杂甘蔗渣基碳量子点(N/P-CDs)。以N/P-CDs的相对荧光强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得到N/P-CDs的最佳制备条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XRD、UV-Vis、FTIR、AFM和瞬态/稳态荧光光谱仪表征了N/P-CDs的形貌结构和荧光性质,并将其应用于水溶液中Fe^(3+)[Fe(Ⅲ)]的检测。结果表明,在m(磷酸氢二铵)/m(甘蔗渣)=0.8、反应温度260℃、反应时间12 h、投料量(磷酸氢二铵和甘蔗渣总质量,下同)2.16 g的条件下,制备的N/P-CDs相对荧光强度最高;N/P-CDs粒子高度主要分布在0.2~0.7 nm,宽度约为9.7 nm;N/P-CDs的绝对量子产率达14.6%,平均荧光寿命约为12.02 ns;N/P-CDs表现出良好的荧光性能,在波长365 nm紫外灯照射下呈现蓝色荧光,其最大激发波长为330 nm,发射波长为407 nm,N/P-CDs在Fe^(3+)存在时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荧光猝灭效果,可用于水溶液中Fe^(3+)的选择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 甘蔗渣 掺杂 离子检测 生物质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修饰玻碳电极用于双酚A的电化学检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羌越 陈璐 张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4,共8页
制备了粒径约3nm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修饰的碳量子点(CDs),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其负载在具有木柴状纳米棒结构的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e-MOFs)上制备碳量子点/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PDDA-CDs/Ce-MOFs),并滴涂在玻碳电极(GCE)... 制备了粒径约3nm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修饰的碳量子点(CDs),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其负载在具有木柴状纳米棒结构的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e-MOFs)上制备碳量子点/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PDDA-CDs/Ce-MOFs),并滴涂在玻碳电极(GCE)上制备修饰电极,用于富集牛奶中的双酚A(BPA),富集电压为0.3V,富集时间为150s。修饰电极上富集的BPA含量用差示脉冲伏安法测定。结果表明,BPA在修饰电极表面产生的氧化响应电流约为在GCE上的25倍,此氧化过程是一个吸附控制的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参与转移的过程;BPA的浓度与其对应的氧化峰电流分别在0.01~5.0μmol·L^(-1)和5.0~50μmol·L^(-1)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2nmol·L^(-1)。对5.0μmol·L^(-1) BPA标准溶液平行测定6次,所得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4.6%;修饰电极在保存7d后和28d后,对BPA的氧化响应电流分别降为初始电流的96.8%和95.4%,表明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用此方法分析了6种牛奶样品,均未检出BPA。对这6种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7.4%~105%,测定值的RSD(n=5)为2.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量子 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修饰电极 富集 差示脉冲伏安法 酚A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荧光中心碳量子点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快速检测乐果
14
作者 吕春秋 司露露 +3 位作者 盘钊金 梁杨琳 廖秀芬 陈丛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8-474,共7页
环境和农产品中乐果的残留,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急需构建一种高效、简便及廉价的检测方法用于乐果的快速检测。通过对木糖和碳酸氢铵进行简单的水热处理,成功制备了掺杂氮型碳量子点(N-CQDs)。N-CQDs的激发光谱表明,其... 环境和农产品中乐果的残留,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急需构建一种高效、简便及廉价的检测方法用于乐果的快速检测。通过对木糖和碳酸氢铵进行简单的水热处理,成功制备了掺杂氮型碳量子点(N-CQDs)。N-CQDs的激发光谱表明,其在238和330 nm处各有一个荧光中心,它们的荧光发射中心均位于402 nm左右。随着乐果的不断加入,238 nm激发的发射光谱能在1 min内被有效猝灭,而330 nm激发的发射光谱荧光变化不明显,基于此构建了比率型荧光探针用于乐果的快速检测。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比率型荧光探针对乐果的检测范围为2~100和100~180 ng·mL^(-1),检出限为0.67 ng·mL^(-1)。常见的离子和农药对乐果的干扰不大,表明该比率型荧光探针无需特异性酶的标记即可对乐果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该方法用于实际火龙果样品中乐果的检测,并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比较。所建立的方法在实际火龙果样品检测中回收率在92.55%~102.24%之间,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62%(n=3)。而国标规定的GC-MS法的回收率在84.22%~100.64%之间,RSD在2.95%~10.95%(n=3)之间。结果表明,与GC-MS法相比,所建立的比率型荧光探针显示出更高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 荧光中心 比率型荧光探针 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氟苯硼酸源双发射碳点的葡萄糖传感与数字编码
15
作者 吴平平 王亚琴 +1 位作者 陈涛 邹文生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93-197,共5页
碳点具有价格低廉、光稳定性好、细胞毒性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迄今,碳点的荧光和磷光性能及其应用仍是研究热点。本工作以3,4-二氟苯硼酸为碳源,运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荧光/磷光双发射碳点。通过对碳点的晶型、元素组成及表面... 碳点具有价格低廉、光稳定性好、细胞毒性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迄今,碳点的荧光和磷光性能及其应用仍是研究热点。本工作以3,4-二氟苯硼酸为碳源,运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荧光/磷光双发射碳点。通过对碳点的晶型、元素组成及表面荷电性能等进行表征,确定了碳点的理化性质。有机硼酸官能团能够与邻羟基产生硼亲作用,并通过电子转移机理猝灭荧光信号。基于此,本工作将碳点应用于葡萄糖化学传感,猝灭率((F_(0)-F)/F_(0))在5~50μmol/L的范围内呈现了很好的线性关系。不仅如此,由于3,4-二氟苯硼酸源碳点上存在缺电子的有机苯硼酸基团,受硼键空间束缚的O原子上的n电子(B-O, n→σ*)通过相互之间的弱共轭作用,使得碳点固态粉末有良好的磷光性能,在数字编码应用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由于3,4-二氟苯硼酸源荧光/磷光双发射碳点具有合成简单且光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等优势,其在血糖监测和数字编码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 葡萄糖传感 数字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法制备碳包覆的Fe_3O_4碳量子点磁性荧光双功能材料
16
作者 王胜男 庄虹 刘勇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2,共4页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在其表面包覆碳层,形成Fe_3O_4@C磁性微球,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修饰到微球表面。将该微球与表面富含羧基的碳量子点(CQDS)连接,得到碳包覆的Fe_3O_4@CQDS(Fe_3O_4@...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在其表面包覆碳层,形成Fe_3O_4@C磁性微球,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修饰到微球表面。将该微球与表面富含羧基的碳量子点(CQDS)连接,得到碳包覆的Fe_3O_4@CQDS(Fe_3O_4@C@CQDS)磁性荧光双功能复合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该复合微球进行结构表征以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粒径约为50nm,饱和磁强度为23.39emu/g,这种性能优异的磁性荧光双功能复合微球有望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磁性纳米颗粒 层层自组装法 量子 功能复合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法制备碳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任林娇 张培 +5 位作者 齐汝宾 殷婧 刘帅 张吉涛 陈青华 姜利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54-3359,共6页
超声法制备碳量子点过程简单,成本低廉,不易产生二次污染,应用前景广泛。为优化超声法制备碳量子点的各工艺参数,制备了关键工艺参数不同的碳量子点样品,测试其发射与激发光谱,分析了量子点浓度,溶剂种类,辅助剂种类、浓度,超声功率、... 超声法制备碳量子点过程简单,成本低廉,不易产生二次污染,应用前景广泛。为优化超声法制备碳量子点的各工艺参数,制备了关键工艺参数不同的碳量子点样品,测试其发射与激发光谱,分析了量子点浓度,溶剂种类,辅助剂种类、浓度,超声功率、时间等参数对碳量子点发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法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激发光波长依赖性,发射峰位置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发生明显改变;碳量子点浓度增加,发光强度由于非辐射能量传递和团聚作用,先增大后减小;由于溶剂效应,碳量子点在乙醇中比在水中发光强度更强,波长更短,且浓度越大时波峰移动越明显;相比盐酸,以NaOH为辅助剂制备的碳量子点表面钝化程度高,发光强度强;增加辅助剂NaOH浓度可提高量子点表面钝化程度,增大发光强度;同等时间下增加超声功率或同等功率下适量增加超声时间,可制备更多的碳量子点样品,但超声时间过长,碳量子点容易发生团聚猝灭现象。以上影响因素分析为超声法制备碳量子点的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碳量子点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 超声 发射光谱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基碳量子点/铜纳米团簇比率型荧光探针对环境水中Hg^(2+)检测的应用
18
作者 王俊霞 孙正鹏 +1 位作者 王盼盼 王学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95-4204,共10页
本文以新鲜柠檬汁为碳源,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荧光性能良好的荧光碳量子点(CQDs)和谷胱甘肽封端的铜纳米簇(CuNCs).由荧光光谱分析可知,在同一激发下,CQDs和CuNCs分别在420 nm和650 nm处有明显特征荧光发射峰值.将二者按一定比例... 本文以新鲜柠檬汁为碳源,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荧光性能良好的荧光碳量子点(CQDs)和谷胱甘肽封端的铜纳米簇(CuNCs).由荧光光谱分析可知,在同一激发下,CQDs和CuNCs分别在420 nm和650 nm处有明显特征荧光发射峰值.将二者按一定比例构建了CQDs-CuCNs双荧光探针,并用于水环境中汞离子的荧光检测.结果发现,Hg^(2+)加入CQDs-CuCNs双荧光体系后,该荧光探针在420 nm处荧光发射峰值下降,但在650 nm处荧光发射峰值略微上升.将该双荧光探针的荧光发射峰值的比值I650/I420(在650 nm处与420 nm处的荧光发射峰值的比值)与汞离子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在Hg^(2+)浓度25—400 n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2=0.9965),检出限为13.0 nmol·L^(-1).该荧光探针对湖水和污水厂出水中Hg^(2+)均未检出,但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4.12%—103.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52%,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实际水样中汞离子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量子 铜纳米团簇 比率型荧光探针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苯丙氨酸一步水热合成碳量子点及其对Cu^(2+)的检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乐山 史雪严 +1 位作者 杨梦娇 姜慧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48,共2页
铜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人体中多种酶的代谢活动,是人体内继锌、铁之后第三丰富的过渡金属元素,正常成人体内一般含铜为100 mg^200 mg,主要分布在脑、血液和肝脏中.铜在人体生理和病理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1],可维持... 铜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人体中多种酶的代谢活动,是人体内继锌、铁之后第三丰富的过渡金属元素,正常成人体内一般含铜为100 mg^200 mg,主要分布在脑、血液和肝脏中.铜在人体生理和病理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1],可维持造血机能、维护毛发正常结构、软化心血管、强壮骨骼、促进生长发育、保证内分泌功能正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量子 缩脲反应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聚糖室温磷光碳点的制备及其防伪应用
20
作者 史美超 高倩 +2 位作者 李岷钊 吕保中 彭锋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8,共6页
溶解浆和黏胶纤维工业每年产生大量结构为直链木聚糖的副产物,其开发利用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副产物木聚糖为原料,将其溶解于NaOH溶液中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光致发光木聚糖碳点(X-CDs),将制备的碳点掺入聚乙烯醇中制备荧光磷光... 溶解浆和黏胶纤维工业每年产生大量结构为直链木聚糖的副产物,其开发利用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副产物木聚糖为原料,将其溶解于NaOH溶液中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光致发光木聚糖碳点(X-CDs),将制备的碳点掺入聚乙烯醇中制备荧光磷光双发射薄膜和磷光墨水,并对双发射薄膜的荧光、磷光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X-CDs是平均粒径为3 nm的类球形,具有典型的石墨碳晶格衍射条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X-CDs主要组成元素为C和O,且表面存在羰基官能团,其产生的n→π^(*)跃迁能有效促进系间窜越产生室温磷光。X-CDs在溶液和固态状态下均具有荧光,但不显示室温磷光余晖效果,此时三线态激子容易被环境猝灭。将X-CDs掺杂进聚乙烯醇(PVA)中可产生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的室温磷光余晖,表明PVA基质提供的氢键刚性环境可有效限制发光中心的旋转/振动,抑制了三线态激子的猝灭。将X-CDs和PVA溶液制成墨水,可应用于防伪、信息加密等领域。该研究为实用防伪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拓宽了造纸厂副产物木聚糖的利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 室温磷光 余晖效果 防伪材料 发射薄膜 磷光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