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u^(3+)-生物质碳量子点探针的比率型荧光传感体系检测盐酸四环素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春雨 赵卓君 +1 位作者 白万乔 高楼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0-606,共7页
该文以橙皮为原料制备的碳量子点(CDs)与铕离子(Eu^(3+))构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Eu^(3+)-CDs)并用于抗生素盐酸四环素的检测。在370 nm激发波长下,Eu^(3+)-CDs荧光探针在425 nm处出现较强的蓝色荧光峰,在617 nm处出现较弱的红色荧光... 该文以橙皮为原料制备的碳量子点(CDs)与铕离子(Eu^(3+))构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Eu^(3+)-CDs)并用于抗生素盐酸四环素的检测。在370 nm激发波长下,Eu^(3+)-CDs荧光探针在425 nm处出现较强的蓝色荧光峰,在617 nm处出现较弱的红色荧光峰。随着盐酸四环素浓度的逐渐增大,Eu3+与盐酸四环素螯合形成的配合物增多,在425 nm处的CDs荧光(I_(F425))逐渐减弱,而617 nm处铕配合物的荧光(I_(F617))逐渐增强,可基于荧光强度比I_(F617)/I_(F425)的变化对盐酸四环素进行测定。考察了Eu^(3+)的浓度、pH值和反应时间对探针荧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该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对盐酸四环素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荧光强度比(I_(F617)/I_(F425))与盐酸四环素浓度在10~100µmol/L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26,检出限为5.09µmol/L。该方法成功用于猪肉中盐酸四环素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102%~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20%~2.4%,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 碳量子点(CDs) 铕离子(Eu^(3+)) 盐酸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镧系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建东 张曼 +1 位作者 吴丹 王晓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荧光探针能够快速、可靠的识别目标物,因此备受人们关注。与传统单发射中心型荧光探针相比,比率型荧光探针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高可靠性及可视化传感等优点。镧系金属-有机框架物(Ln-MOFs)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质,在荧光传感、生物成像等方... 荧光探针能够快速、可靠的识别目标物,因此备受人们关注。与传统单发射中心型荧光探针相比,比率型荧光探针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高可靠性及可视化传感等优点。镧系金属-有机框架物(Ln-MOFs)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质,在荧光传感、生物成像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通过合理选择镧系金属离子、有机配体及客体分子可以构筑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Ln-MOFs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对Ln-MOFs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构建方法、荧光传感机理及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构筑Ln-MOFs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金属 金属-有机框架物 荧光检测 比率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甲基联苯胺和吖啶橙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比率型荧光测定左氧氟沙星 被引量:1
3
作者 翟好英 赵文林 周文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433,共8页
基于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和吖啶橙(AO)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建立了一种快速、低背景干扰、高灵敏度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LVF)的新型比率型荧光探针。在pH 5.0 NaAc-HCl缓冲溶液中,在3... 基于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和吖啶橙(AO)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建立了一种快速、低背景干扰、高灵敏度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LVF)的新型比率型荧光探针。在pH 5.0 NaAc-HCl缓冲溶液中,在310 nm的光激发下,TMB在350~500 nm处的荧光光谱和AO的吸收光谱重叠。以TMB作为能量供体,AO作为能量受体,构建了FRET体系。根据能量转移理论,该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为62.5%,供体-受体间距离为2.17 nm,进一步说明TMB和AO之间发生了FRET。当在体系中加入LVF后,TMB将荧光能量转移给LVF,LVF又作为供体将能量转移给AO。LVF在TMB和AO之间起到桥梁作用,LVF将吸收的TMB荧光能量转移给AO,使得TMB荧光强度明显降低,AO的荧光强度则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体系的FRET效率。在最优实验条件下,F546 nm与F402 nm之比与LVF浓度(2~80μmol·L^(-1))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_(546 nm)/F_(402 nm)=87.916c+3.108,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LOD)为15.7 nmol·L^(-1)。一些常见的阳离子(K^(+),Mg^(2+),Ca^(2+),Cu^(2+),Mn^(2+),Zn^(2+),Co^(2+),Ni^(2+),Cr^(3+)等)、阴离子(F^(-),Br^(-),NO_(3)^(-),IO_(3)^(-),CO_(3)^(2-),SO_(4)^(2-)等)、糖类(葡萄糖,蔗糖和淀粉)、药物(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和异烟肼)和几种氨基酸(甘氨酸,亮氨酸,半胱氨酸等)均不干扰LVF的测定,表明该比率型荧光探针对LVF具有高选择性。该方法用于商用药物制剂中LVF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3%~97%之间。该比率型荧光探针在临床研究中对LVF的检测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开发一种简便、选择性和灵敏的检测药物制剂中LVF含量的传感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提高LVF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水平提供了一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 吖啶橙 左氧氟沙星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比率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CdS@SiO_2@BPEI-CQDs双发射比率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在测定生物样品中Cu(Ⅱ)的应用
4
作者 俱玉云 陈永雷 陈兴国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3-648,共6页
本文制备了对Cu(Ⅱ)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的Cd Te/Cd S@Si O_2@BPEI-CQDs双发射比率荧光探针。基于Cu(Ⅱ)能使探针表面的BPEI-CQDs荧光猝灭的现象,建立了测定Cu(Ⅱ)的比率荧光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该方法测定Cu(Ⅱ)的线性范围为0.40~70μ... 本文制备了对Cu(Ⅱ)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的Cd Te/Cd S@Si O_2@BPEI-CQDs双发射比率荧光探针。基于Cu(Ⅱ)能使探针表面的BPEI-CQDs荧光猝灭的现象,建立了测定Cu(Ⅱ)的比率荧光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该方法测定Cu(Ⅱ)的线性范围为0.40~70μmol/L,检测限为0.27μmol/L。建立的方法已被成功用于人体尿液及血浆中Cu(Ⅱ)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 发射比率荧光探针 碳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CQDs/荧光素双发射比率荧光探针测定吲达帕胺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承佳 张越诚 +4 位作者 申宇茫 王琪琪 田锐 辛程宏 马红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1-347,共7页
以天然物质油桃为唯一碳源,一步水热法制得荧光性能良好并呈蓝紫色荧光的油桃碳量子点(NE-CQDs),对NE-CQDs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在pH=1.70的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中,将NE-CQDs与荧光素复合,在λex=320 nm单一波长激发下,NE-CQDs/... 以天然物质油桃为唯一碳源,一步水热法制得荧光性能良好并呈蓝紫色荧光的油桃碳量子点(NE-CQDs),对NE-CQDs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在pH=1.70的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中,将NE-CQDs与荧光素复合,在λex=320 nm单一波长激发下,NE-CQDs/荧光素复合物于395 nm/510 nm两处同时产生荧光发射峰;在该体系中加入Ce(Ⅳ),λem/λem=395 nm/510 nm两波长处的荧光信号均发生明显猝灭;吲达帕胺(IDP)的加入仅可使λem=510 nm处的荧光强度恢复,而λem=395 nm处荧光信号基本不变,由此可构建基于NE-CQDs/荧光素双发射荧光比率探针测定IDP的方法。实验探讨了Ce(Ⅳ)对NE-CQDs/荧光素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8.0×10^(-7) mol·L^(-1)~1.0×10^(-4) mol·L^(-1)范围内的IDP与NE-CQDs/荧光素探针于510 nm/395 nm两处荧光强度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k)为1.06×10^(-7) mol·L^(-1)。该探针用于样品中IDP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 比率荧光探针 吲达帕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荧光中心碳量子点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快速检测乐果
6
作者 吕春秋 司露露 +3 位作者 盘钊金 梁杨琳 廖秀芬 陈丛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8-474,共7页
环境和农产品中乐果的残留,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急需构建一种高效、简便及廉价的检测方法用于乐果的快速检测。通过对木糖和碳酸氢铵进行简单的水热处理,成功制备了掺杂氮型碳量子点(N-CQDs)。N-CQDs的激发光谱表明,其... 环境和农产品中乐果的残留,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急需构建一种高效、简便及廉价的检测方法用于乐果的快速检测。通过对木糖和碳酸氢铵进行简单的水热处理,成功制备了掺杂氮型碳量子点(N-CQDs)。N-CQDs的激发光谱表明,其在238和330 nm处各有一个荧光中心,它们的荧光发射中心均位于402 nm左右。随着乐果的不断加入,238 nm激发的发射光谱能在1 min内被有效猝灭,而330 nm激发的发射光谱荧光变化不明显,基于此构建了比率型荧光探针用于乐果的快速检测。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比率型荧光探针对乐果的检测范围为2~100和100~180 ng·mL^(-1),检出限为0.67 ng·mL^(-1)。常见的离子和农药对乐果的干扰不大,表明该比率型荧光探针无需特异性酶的标记即可对乐果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该方法用于实际火龙果样品中乐果的检测,并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比较。所建立的方法在实际火龙果样品检测中回收率在92.55%~102.24%之间,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62%(n=3)。而国标规定的GC-MS法的回收率在84.22%~100.64%之间,RSD在2.95%~10.95%(n=3)之间。结果表明,与GC-MS法相比,所建立的比率型荧光探针显示出更高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中心 比率荧光探针 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率型CN-检测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颂 侯鹏 +2 位作者 王静 刘磊 王鑫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5-48,共4页
利用CN-诱导的迈克尔加成反应阻断探针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ICT),成功设计合成一种新型的荧光比率型CN-荧光探针。该探针对CN-具有显著的荧光比率响应,其荧光光谱蓝移128 nm。相对于其他干扰离子,探针对CN-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 利用CN-诱导的迈克尔加成反应阻断探针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ICT),成功设计合成一种新型的荧光比率型CN-荧光探针。该探针对CN-具有显著的荧光比率响应,其荧光光谱蓝移128 nm。相对于其他干扰离子,探针对CN-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通过以上实验为监测CN-浓度提供一个简单有效并具有较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比率 分子内电荷转移 香豆素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类比率型荧光探针检测水中硫化氢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宁 周冬雪 +2 位作者 杨金闯 安悦 吕成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9-455,共7页
以叠氮基为识别基团,4.4'-联苯二甲酸为初始原料,合成了一种可用于H_2S检测的联苯类比率型荧光探针2-叠氮基-4,4'-联苯二甲酸乙酯(WN),并通过~1H NMR、^(13)C NMR以及MS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检测水溶液中硫化氢为目... 以叠氮基为识别基团,4.4'-联苯二甲酸为初始原料,合成了一种可用于H_2S检测的联苯类比率型荧光探针2-叠氮基-4,4'-联苯二甲酸乙酯(WN),并通过~1H NMR、^(13)C NMR以及MS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检测水溶液中硫化氢为目的,系统地研究了其荧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WN对硫化氢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且对生物硫醇(Cys,Gsh)、活性氧化物(H_2O_2,ClO^-)、各种阴阳离子(H_2PO_4^-,SO_4^(2-),Cl^-,HCO_3^-,CO_3^(2-),Mg^(2+),Zn^(2+),K^+,Ca^(2+),Na^+)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仍然表现出良好的荧光性能,在1.1~350μmol/L范围内,NaHS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43,检出限度为1.07×10^(-6)mol/L。通过对3种不同水样的测试,表明探针WN在水体中H_2S的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叠氮基 比率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汞离子CQDs-CuNCs比率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在螃蟹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石吉勇 李文亭 +2 位作者 胡雪桃 史永强 邹小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925-3931,共7页
汞是一种典型的低剂量高毒性物质,广泛存在于环境和水体中,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并累积,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准确快速的监测食品中汞离子(Hg^2+)含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Hg^2+检测方法包括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 汞是一种典型的低剂量高毒性物质,广泛存在于环境和水体中,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并累积,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准确快速的监测食品中汞离子(Hg^2+)含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Hg^2+检测方法包括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LC-AF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电化学法和荧光分析法。比率型荧光探针具有双发射荧光特性,其中内置校准功能可降低因探针浓度和各种环境因素产生的检测误差,可以有效的克服单发射荧光探针的不足。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碳量子点(CQDs)和铜纳米簇(CuNCs)的新型比率型荧光探针用于螃蟹中Hg^2+的快速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CQDs-CuNCs复合体系的制备。以蔗糖为碳源,聚乙二醇为钝化剂,通过微波介导法合成CQDs;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通过水热法合成CuNCs,后通过自组装制成CQDs-CuNCs复合体系。(2)CQDs-CuNCs复合体系的表征。利用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CQDs-CuNCs复合体系表征,结果显示,该研究成功合成了具有双发射特性的CQDs-CuNCs比率型荧光探针。(3)CQDs-CuNCs复合体系的稳定性测试。将CQDs-CuNCs比率型探针与传统的单通道CuNCs探针的稳定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探针浓度漂移和测量温度波动时,CQDs-CuNCs比率型探针比单发射的CuNCs抗干扰能力更强,稳定性更高。(4)CQDs-CuNCs复合体系对Hg 2+的检测。当Hg^2+存在时,复合体系中的CuNCs发生团聚,而CQDs基本不受影响,导致443 nm处的CuNCs荧光猝灭而545 nm处的CQDs荧光强度几乎不变。依据荧光强度的比值(I 443 nm/I 545 nm)与Hg^2+浓度的关系实现定量检测。在对标准Hg^2+检测时,CQDs-CuNCs复合体系的I 443 nm/I 545 nm和单发射CuNCs的猝灭率与Hg^2+浓度(0.1~12μmol·L-1)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47和0.9916,检测限(3σ/S)分别为2.83和3.62 nmol·L^-1。在螃蟹样品检测中,CQDs-CuNCs比率型探针和单发射的CuNCs得到回收率分别为102.5%~105.4%和104.2%~112.5%,说明CQDs-CuNCs复合体系比单发射CuNCs对Hg^2+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CQDs-CuNCs比率型荧光探针能够用于食品中Hg^2+的快速、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簇 碳量子点 HG^2+ 比率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率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Al^(3+)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莹莹 冯荣萍 李兴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4-310,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离子探针的选择性和灵敏性,以3,5-二氨基苯甲酸和2,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比率型金属离子探针L[3,5-二(2,4-二羟基)苯基亚氨基苯甲酸]。通过核磁、质谱和红外等方法对探针L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光...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离子探针的选择性和灵敏性,以3,5-二氨基苯甲酸和2,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比率型金属离子探针L[3,5-二(2,4-二羟基)苯基亚氨基苯甲酸]。通过核磁、质谱和红外等方法对探针L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对探针L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探针L对Al^(3+)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较小,并且反应前后伴有明显的颜色变化(黄色到无色)。通过计算,缔合常数为Kb=1.35×104L/mol,探针L对Al^(3+)的检出限低至8.6×10-2μmol/L,低于饮用水和食品中铝含量的国家标准,该离子探针有望应用于食品和水环境中Al^(3+)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率荧光探针 席夫碱 铝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环境样品和细胞中肼的香豆素类比率型荧光探针
11
作者 盛筱 沈亚龙 +3 位作者 张晨 张艺雯 刘树玲 王守信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41-2649,共9页
以香豆素为荧光团、4-溴丁酰基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比率型肼荧光探针3-(4-氯苯基)-2-氧代-2H-苯并吡喃-7-基-4-溴丁酸酯(COCB)。通过^(1)HNMR、^(13)CNMR和HRMS确证其结构。肼对探针COCB中溴代丁酰基的选择性脱保护使分子内电荷转... 以香豆素为荧光团、4-溴丁酰基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比率型肼荧光探针3-(4-氯苯基)-2-氧代-2H-苯并吡喃-7-基-4-溴丁酸酯(COCB)。通过^(1)HNMR、^(13)CNMR和HRMS确证其结构。肼对探针COCB中溴代丁酰基的选择性脱保护使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过程恢复;探针COCB在420 nm处蓝色荧光衰减,而在480 nm处青色荧光增强,实现了对肼的比率检测。探针COCB对肼表现出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强抗干扰能力,并能在较宽的线性范围(0~250μmol/L)和pH范围(6~11)内检测肼,检出限低至0.15μmol/L。此外,探针COCB合成简便,细胞毒性较低,已成功用于实际水样、土壤以及活细胞中肼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合成 比率荧光探针 细胞成像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基碳量子点/铜纳米团簇比率型荧光探针对环境水中Hg^(2+)检测的应用
12
作者 王俊霞 孙正鹏 +1 位作者 王盼盼 王学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95-4204,共10页
本文以新鲜柠檬汁为碳源,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荧光性能良好的荧光碳量子点(CQDs)和谷胱甘肽封端的铜纳米簇(CuNCs).由荧光光谱分析可知,在同一激发下,CQDs和CuNCs分别在420 nm和650 nm处有明显特征荧光发射峰值.将二者按一定比例... 本文以新鲜柠檬汁为碳源,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荧光性能良好的荧光碳量子点(CQDs)和谷胱甘肽封端的铜纳米簇(CuNCs).由荧光光谱分析可知,在同一激发下,CQDs和CuNCs分别在420 nm和650 nm处有明显特征荧光发射峰值.将二者按一定比例构建了CQDs-CuCNs双荧光探针,并用于水环境中汞离子的荧光检测.结果发现,Hg^(2+)加入CQDs-CuCNs双荧光体系后,该荧光探针在420 nm处荧光发射峰值下降,但在650 nm处荧光发射峰值略微上升.将该双荧光探针的荧光发射峰值的比值I650/I420(在650 nm处与420 nm处的荧光发射峰值的比值)与汞离子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在Hg^(2+)浓度25—400 n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2=0.9965),检出限为13.0 nmol·L^(-1).该荧光探针对湖水和污水厂出水中Hg^(2+)均未检出,但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4.12%—103.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52%,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实际水样中汞离子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量子点 铜纳米团簇 比率荧光探针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团簇的比率型pH荧光探针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朝用 刘琳 +3 位作者 傅艺颖 白艳丽 梁建功 陈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82,共6页
在合成牛血清白蛋白(BSA)修饰的金纳米团簇(金簇)的基础上,将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与金簇偶联,构建一种新型比率型p H荧光探针。当体系p H值在4.0~10.0之间变化时,FITC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加,而金簇的荧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在p H... 在合成牛血清白蛋白(BSA)修饰的金纳米团簇(金簇)的基础上,将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与金簇偶联,构建一种新型比率型p H荧光探针。当体系p H值在4.0~10.0之间变化时,FITC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加,而金簇的荧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在p H为5.5~8.0之间,该探针对于p H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72X-8.8,相对标准偏差为0.994,同时该探针在p H为6.0~9.0之间还具有良好的可逆性。此外,将此p H荧光探针与PK15细胞共培养,通过MTT实验证明该比率型p H荧光探针对细胞几乎没有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团簇 荧光素异硫氰酸酯 比率pH荧光探针 MTT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团簇/碳量子点比率型荧光探针在Pb^(2+)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雷霞 李鸿昌 +2 位作者 孙晓燕 胡云楚 文瑞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4-238,共5页
合成了金纳米团簇(GSH-Au NCs)和碳量子点(CDs)2种荧光纳米材料,分别对其进行光学、形貌表征。进一步构建金纳米团簇/碳量子点比率型荧光探针,根据Pb^(2+)对CDs/Au NCs荧光探针的高选择性荧光增强作用,将CDs作为参比探针,GSH-AuNCs作为... 合成了金纳米团簇(GSH-Au NCs)和碳量子点(CDs)2种荧光纳米材料,分别对其进行光学、形貌表征。进一步构建金纳米团簇/碳量子点比率型荧光探针,根据Pb^(2+)对CDs/Au NCs荧光探针的高选择性荧光增强作用,将CDs作为参比探针,GSH-AuNCs作为响应探针,利用GSH-AuNCs(_(580)nm)与CDs(_(450)nm)的荧光强度比值(F=F_(580)/F_(450))的变化情况来高灵敏度的检测Pb^(2+)含量。在浓度为20~700 nmol/L围内,CDs/Au NCs荧光探针检测Pb^(2+)的线性方程为F_(580)/F_(450)=0.00897[Pb(Ⅱ)]+2.7277(R^(2)=0.9946),LOD=3.9 nmol/L,并对该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构建和检测机制进行了探究。最后将该探针应用于实际水样中Pb^(2+)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0.7%~117.1%,说明该探针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团簇 碳量子点 比率荧光探针 铅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次氯酸根离子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磊 黄玲 +2 位作者 龚盛昭 洪浩佳 向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6-1320,共5页
以2-苯并噻唑-5-甲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基于次氯酸根离子的比率型荧光探针ZN1,并对其进行了次氯酸根离子的检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探针可以快速灵敏、选择性地识别次氯酸根离子,其检测下限为0.96μmol/L,并将该探针应用于实际水... 以2-苯并噻唑-5-甲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基于次氯酸根离子的比率型荧光探针ZN1,并对其进行了次氯酸根离子的检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探针可以快速灵敏、选择性地识别次氯酸根离子,其检测下限为0.96μmol/L,并将该探针应用于实际水样中次氯酸根离子含量的检测,在自来水、雨水中的回收率均大于84%。此外,利用质谱和核磁谱图开展的检测机理研究表明,探针的识别机理与次氯酸的氧化脱氢作用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过程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次氯酸 比率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荧光分析法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MAPbBr_(3)@Pb-BTC双荧光发射材料检测地下水中Pb^(2+)性能探究
16
作者 倪晓芳 张长波 轩宇宁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3-1610,共8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具有发光位点丰富、发射波长范围广、孔道和结构可调以及易于功能化修饰等特点,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一种新型MOF材料(Eu^(3+)/MAPbBr_(3)@Pb-BTC)。将MOF与Eu稀土元素及甲胺铅溴(MAPbBr_(3))钙钛矿量子点结合,构筑...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具有发光位点丰富、发射波长范围广、孔道和结构可调以及易于功能化修饰等特点,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一种新型MOF材料(Eu^(3+)/MAPbBr_(3)@Pb-BTC)。将MOF与Eu稀土元素及甲胺铅溴(MAPbBr_(3))钙钛矿量子点结合,构筑双发射传感体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手段表征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Eu及MAPbBr_(3)可以稳定修饰于Pb-BTC表面,且有机骨架表面形貌发生明显变化。以荧光光谱分析法为基础,进一步使用该材料对地下水中Pb^(2+)浓度进行测试,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材料具备有双荧光发射体系,且在20~80 mmol/L的Pb^(2+)下进行离子响应测试,结果表明,I_(MA)/I_(Eu)的荧光强度比率与Pb^(2+)浓度呈二次函数相关关系,I_(MA)/I_(Eu)=1.29-0.02 C+0.0004 C^(2),R^(2)=0.99。经过浓度循环测试后证明该材料的稳定性良好,制备的MOF适用于作为地下水中Pb^(2+)的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发射传感体系 比率荧光传感 钙钛矿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下转换发光的新型比率荧光温度探针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硕然 郑道远 +2 位作者 刘腾 叶常青 宋延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88-3095,共8页
温度的可视化实时监测,一直都是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荧光传感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可视化等优点的半侵入式测温方法,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荧光探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波动的影响而产生误差。为解决这一问题... 温度的可视化实时监测,一直都是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荧光传感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可视化等优点的半侵入式测温方法,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荧光探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波动的影响而产生误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两组荧光检测信号构建比率型荧光探针,通过两组信号的相互校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传统的比率荧光温度探针大多基于下转换荧光发射,这类探针通常由短波长光激发,对生物组织穿透性差且有一定伤害,还会受到生物组织自发荧光的干扰。频率上转换是由长波长激发,短波长发射的一种光致发光现象,由其构建的荧光探针可以克服传统下转换荧光探针的上述缺点。而基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机理的频率上转换发光体系,由光敏剂和湮灭剂的双分子体系共同构成,因而自身就同时具有上/下转换的发光特性,满足了构建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条件。然而目前,基于TTA上转换体系的比率型荧光温度探针还鲜见报导,已报导的工作中仍需要另外添加参比探针。仅通过TTA双分子体系构建的上/下转换比率型荧光温度探针仍然是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将传统的TTA上转换体系(PdOEP/DPA)负载于由温敏型两亲性聚合物Pluronic-F127组装形成的胶束中,形成上转换纳米胶束温度探针。随着温度的升高,聚合物亲水链段水溶性下降,向胶束核心位置收缩,导致负载上转换分子的胶束内部空间体积减小,TTA分子间碰撞概率增大,上转换效率提高,上转换发光的强度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光敏剂的下转换磷光发射也会发生小幅度的下降。由此上/下转换两组荧光信号构成的比率荧光,可成功实现25~60℃范围内对温度的线性检测,并可通过肉眼观察到体系发光由紫红色向蓝紫色的转变,检测结果的重复性良好。TTA上转换分子通过被温敏聚合物胶束的包覆,既解决了在实际应用中探针水溶性差,以及上转换发光易被氧气淬灭的问题,还为上转换体系提供了温敏性质,实现了上转换发光对温度的精确响应。这种基于上转换纳米胶束的比率型荧光温度探针不仅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检测灵敏度高,可以人眼识别,无需外加参比,对生物体内温度在线监测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频率上转换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温敏纳米胶束 比率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比率型硫化氢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细胞成像 被引量:1
18
作者 丰诚杰 刘健 +3 位作者 吴春雷 沈润溥 杨金纬 杜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9-1114,共6页
为了对肿瘤细胞硫化氢(H_(2)S)进行定量检测,降低基于喹啉母环设计的H_(2)S荧光探针活细胞成像背景干扰,基于叠氮还原的H_(2)S荧光探针设计策略,以5-位炔烃取代喹啉替代5-三氮唑取代喹啉,提高探针本身的荧光量子产率,设计制备了一种新... 为了对肿瘤细胞硫化氢(H_(2)S)进行定量检测,降低基于喹啉母环设计的H_(2)S荧光探针活细胞成像背景干扰,基于叠氮还原的H_(2)S荧光探针设计策略,以5-位炔烃取代喹啉替代5-三氮唑取代喹啉,提高探针本身的荧光量子产率,设计制备了一种新的基于喹啉母环的比率型H_(2)S荧光探针QL-N_(3)。结果表明,喹啉母环经5-炔烃修饰后,探针本身的荧光量子产率提高到0.12,表现出明显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特点。同时,QL-N_(3)探针保持对H_(2)S的高选择性、高检测灵敏度(检测极限为1.8×10^(-8) mol·L^(-1))和高检测速率(30 s),在HeLa细胞H_(2)S荧光成像中表现出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荧光探针 比率 快速响应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一氧化氮比率型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梦田 吴丽 杜江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63-1169,共7页
该文以邻苯二胺修饰的[c][1,2,5]噻二唑-5,6-二胺作为一氧化氮(NO)识别基团和电子受体,芴衍生物作为荧光基团和电子供体,合成了一种新型检测NO的近红外荧光探针。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探针分子的光谱学性质及检测NO的可... 该文以邻苯二胺修饰的[c][1,2,5]噻二唑-5,6-二胺作为一氧化氮(NO)识别基团和电子受体,芴衍生物作为荧光基团和电子供体,合成了一种新型检测NO的近红外荧光探针。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探针分子的光谱学性质及检测NO的可行性。该探针与NO反应后生成苯并三氮唑结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效应加强,在近红外区的荧光明显增强。相较于传统的增强型或猝灭型NO荧光探针,该文制备的荧光探针通过比率计量荧光检测信号,实现了背景荧光低、抗干扰能力强的NO近红外荧光检测。该荧光探针受外界干扰小,且不与其他活性氧、活性氮反应,能够对不同浓度的NO产生快速、灵敏的荧光响应,对NO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10μmol/L,检出限为28.88 nmol/L。选择性实验表明,该探针对NO的响应具有专一性和抗干扰性。该文制备的比率型荧光探针能实现NO近红外荧光分析和检测,具有背景荧光低、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可用于生物样品中NO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NO) 荧光探针 比率 荧光检测 有机小分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曙红Y比率型荧光探针测定L-抗坏血酸 被引量:5
20
作者 武文波 张越诚 +2 位作者 李承佳 马红燕 杨晓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8,共8页
以天然生物质去皮的蓖麻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荧光性能优良的绿色荧光蓖麻碳量子点(CO-CQDs),对其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将该CO-CQDs与荧光极强的卤代荧光素染料曙红Y(EY)复合,二者可形成荧光发射峰相距较远的新型CO-CQ... 以天然生物质去皮的蓖麻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荧光性能优良的绿色荧光蓖麻碳量子点(CO-CQDs),对其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将该CO-CQDs与荧光极强的卤代荧光素染料曙红Y(EY)复合,二者可形成荧光发射峰相距较远的新型CO-CQDs/EY复合物。在pH=4.00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溶液中,在320 nm的激发波长下,CO-CQDs/EY复合物于405 nm和540 nm处显示出两个独立的荧光发射峰。在该体系中加入Cr(Ⅵ),405 nm和540 nm两处的荧光信号均显著猝灭。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AA)的加入可使复合物于540 nm的荧光信号恢复,而405 nm处的荧光强度基本不变。据此建立了一种以CO-CQDs/EY复合物为比率型荧光探针测定AA的新方法。实验测定了荧光信号恢复的最佳条件和影响荧光恢复的因素,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探针于540 nm/405 nm两处的荧光强度比值与AA的浓度在5.0×10^-8~4.0×10^-6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7×10^-8 mol/L。该探针用于检测药物、水果和蔬菜中AA的含量,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曙红Y Cr(Ⅵ) 比率荧光探针 L-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