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低温双反应区平台工艺RTS在炼油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丁石 习远兵 +3 位作者 张乐 张锐 刘清河 曹鹏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42,共5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深度脱硫、脱氮以及芳烃饱和等反应,开发了高低温双反应区平台工艺技术RTS。该平台工艺技术可以用于柴油质量升级、催化裂化柴油(LCO)加氢促进多环芳烃饱和、高氮含量或高终馏点喷气燃料低压加氢、重整预加氢掺炼二次加... 为了更好地实现深度脱硫、脱氮以及芳烃饱和等反应,开发了高低温双反应区平台工艺技术RTS。该平台工艺技术可以用于柴油质量升级、催化裂化柴油(LCO)加氢促进多环芳烃饱和、高氮含量或高终馏点喷气燃料低压加氢、重整预加氢掺炼二次加工石脑油等领域。工业装置运行数据表明:采用RTS技术处理掺炼质量比例25%左右的二次加工柴油馏分的原料时,得到的精制柴油硫质量分数小于10μg/g,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小于5%,满足国Ⅵ柴油质量标准,且装置运转周期可达到3年以上,实现了长周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反应区 RTS技术 馏分油 加氢脱硫 加氢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曲线形隔板的双区反应器的开发研究
2
作者 范立明 许秀成 《郑州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47-52,共6页
本文采用脉冲一一响应技术测定了具有曲线形隔板的单槽双区反应器(Double-region Reactor with Curvic Baffle-platep,简称DRCB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并依据四种数学模型对该反应器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学分析.同时还对该反应器使... 本文采用脉冲一一响应技术测定了具有曲线形隔板的单槽双区反应器(Double-region Reactor with Curvic Baffle-platep,简称DRCB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并依据四种数学模型对该反应器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学分析.同时还对该反应器使用二叶平桨的搅拌功率及混合时间进行了测定,并和普通档板槽进行了分析对比,从而为该反应器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 反应 隔板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水反应金属燃料性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芳 张为华 +2 位作者 张炜 阳世清 夏智勋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共4页
提出水反应金属燃料双反应区模型,结合化学反应过程对其进行了热力特性分析,初步研究了铝基水反应金属燃料配方等因素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反应金属燃料 双反应区模型 热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技术在提高液体产品收率上的先进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津莲 崔守业 程从礼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2,共4页
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MIP装置与FDFCC装置、FCC装置和TSRFCC装置的液体产品收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以加氢重油还是以加氢蜡油或者常压渣油为原料,采用MIP工艺时,汽油与液化气产率均较高,而干气与油浆产率较低,液体产品收率较高... 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MIP装置与FDFCC装置、FCC装置和TSRFCC装置的液体产品收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以加氢重油还是以加氢蜡油或者常压渣油为原料,采用MIP工艺时,汽油与液化气产率均较高,而干气与油浆产率较低,液体产品收率较高;与其它同类技术相比,其液体产品收率最少提高2百分点;且MIP技术的汽柴比高,所生产汽油硫含量低、烯烃含量较低而辛烷值与其它技术相当或较高。这主要是由于MIP技术采用具有独特的双反应区的提升管反应器,并在不同反应区内设计了与烃类反应相适应的工艺条件,可强化重油转化能力,减少干气和焦炭产率,从而提高总液体产品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 液体产品收率 双反应区 重油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化催化剂的设计对清洁汽油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蓓艳 蒋文斌 +1 位作者 何鸣元 达志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3-36,共4页
根据FCC过程生产清洁汽油对催化剂的要求,从催化剂基质、分子筛平衡晶胞、沸石与基质的表面积之比(Z/M)、新功能组元的引入及其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裂化催化剂的设计思路,并通过重油小型固定流化床反应进行验证。小试结果表明,有一定酸性... 根据FCC过程生产清洁汽油对催化剂的要求,从催化剂基质、分子筛平衡晶胞、沸石与基质的表面积之比(Z/M)、新功能组元的引入及其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裂化催化剂的设计思路,并通过重油小型固定流化床反应进行验证。小试结果表明,有一定酸性的大孔基质材料起到很好的传质、传热作用,有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利用率;较大的平衡晶胞有利于双分子反应,改进汽油质量;较高的Z/M可以明显改善汽油的族组成;新功能组元增强了催化剂催化选择性氢转移反应和芳构化反应的能力。与常规裂化催化剂相比,设计的催化剂在焦炭选择性、重油裂化能力、汽油质量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反应区 催化裂化 汽油料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